這種紙比鋼還硬,美女專家一舉攻克此技術,為中國每年省下數十億

2021-01-20 大磨坊米分

紙是一種我們每個人再熟悉不過的東西了,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用到,無論是寫字用的紙,還是衛生紙,它的製造都不難,輕易就能批量生產出來,造紙術也是我國的四大發明之一。

但是,卻有一種紙是我們費勁千辛萬苦才造出來的,之前一直被美國日本壟斷,而且由於之前我國沒有製造這類紙的技術,所以當了很多次冤大頭,被美日坑了不少錢。

其實這種紙的成本並不貴,只有20元左右,但是生產技術卻很高端,所以成本幾十元的東西,美國日本賣給我們的價格是兩千多元,僅憑這一項,美日一年就能在中國狂賺10個億,不過當時的我們也是有苦難言,因為我們造不出來,只能去承受這種代價。

講到這裡,可能大家都很好奇,這到底是什麼紙呢,為什麼我國造不出來,還要從美日花高價去買?

事實上,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芳綸紙,它和普通的紙有著巨大的差別,是一種特殊的材料,能夠耐高溫,能夠抗腐蝕,還有絕緣性的功能。而這種紙在航天領域的應用非常廣泛,其中一些軍工領域和輪船製造業也需要用到這種紙。

芳綸紙用於火箭發動機殼體

它的原材料是將芳綸城西纖維和芳綸短纖維相結合,通過特殊的方法製造出來,我們耳熟能詳的高鐵、火箭、飛機、運輸機、航母等一些裝備的關鍵零件都需要用到這種紙做成的複合材料。

不得不說,美日等國家對這一技術有著前瞻性,在上世紀的時候,美國杜邦公司就已經開始了在這方面的研究與製造,不久之後就有了成果,隨著後續的不斷改進,憑藉著技術和市場優勢,在芳綸紙領域搶佔了先機,而日本也是緊隨其後,抓緊了芳綸紙的研發,並很快應用到了商業領域,依靠其高端的製造難度,與美國一起壟斷了芳綸紙市場。

我國的起步較晚,所以才被美日坑了這麼多年,花了無數的金錢。為了打破美日對芳綸紙市場的長期壟斷,中國科學家張美雲拒絕了外企優厚的薪酬待遇,決定為中國研發屬於自己的芳綸紙製造技術,從此不再讓祖國受制於人。

1957年,張美雲出生在山西臨猗的一個小地方,從小就喜歡學習,各科成績也很優異。1978年,她考入了西北輕工業學院造紙專業,在學校裡,張美雲還是一如既往的努力學習,鑽研知識,1982年,順利本科畢業。畢業參加工作後,她參與的首個項目就是關於芳綸纖維製造領域的項目,從此就和高性能纖維造紙技術結下了不解之緣。

之後她帶領團隊開始攻克芳綸紙造紙技術的一個個難題,長期的工作使她患上了腰椎病,有一次,她因為連續熬夜,導致右眼失明,最後被醫院確診為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經過2個月的治療,病情依然沒有完全好轉。團隊成員都勸她去好好休息,但是她不聽勸阻,仍然堅持在研究芳綸紙技術的一線崗位,經過張美雲和團隊幾十年的研究實驗,總結出了無數的失敗經驗,終於研發出了比鋼鐵還硬7倍的芳綸紙!

有朋友問她為什麼要這麼拼命,她回答道:"這片土地是我的根,我的熱愛就是造紙,我要紮根研發一線,把我的全部精力奉獻給祖國的造紙事業!"

張美雲團隊成功攻克了芳綸紙的製造技術,從根本上打破了美日的壟斷,讓我國從此不再當冤大頭去進口別人的芳綸紙,一下子為國家省下了巨額的資金,她是這個時代的楷模。

如今,我們國家科技蓬勃發展,各個領域都開始發力,從最早的零起步,到現在的追趕甚至反超,這些成就都離不開像張美雲這樣的愛國科學家,他們不為國外的高薪所誘惑,毅然投入到國家需要的崗位上去,經歷無數個日日夜夜的不懈奮鬥,創造出了無數個中國奇蹟。在今天這個社會,他們才是真正的明星!

張美雲曾經說過:"我們的科技強國戰略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去拼搏,我自己努力奮鬥了這麼多年,直到60歲才拿到國家級的獎項,我希望現在的年輕人比我要強,為祖國做出更大的貢獻。"她說,自己現在能做的就是,儘自己最大能力去幫助年輕一代的科技人才成長,培養出更多的科學家,為祖國的科研事業,奉獻自己的全部心血。

俗話說的好"少年強則國強",張美雲教授深深的知道,科技人才對一個國家有多麼重要。科技興國,人才興國,說到底還是教育進步,教育是民族發展壯大的根本,一個國家要富強,教育必須要先行。

對於當今中國的發展,我們是始終要以教育推動社會的進步。在當今的教育模式下,課本中的知識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我們要更重視學生的核心素質。數學是許多學科發展的基礎,學好了數學,才能更深入的學好物理化學等學科,但是數學往往又是最令人頭疼的學科,所以我們只能從興趣方面入手,讓孩子喜歡上數學,這樣他才能學好。

而在培養孩子學習興趣這方面,我國教育名家劉薰宇先生是最有發言權的,他很早就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了,所以他的教學方式也一直是以培養學生興趣為主,引導孩子主動去學習,這也是他和其他老師最大的不同。

物理學家楊振寧先生不止一次提到數學教育的重要性。他認為數學是一切學科的基礎,只有通過數學的邏輯推理,才能把猜想變成真理,他的數學實力是相當優秀的。

既然數學這麼重要,怎麼才能讓孩子學好呢?對此,數學家齊民友談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數學平時需要穩定地積累",要完成積累,就必須從小培養對數學的興趣。

為此,他還提起了自己的親身經歷:在上中學的時候,我曾有幸讀到一本劉薰宇先生寫的的數學作品,他把那些難點題目,都改編成了一個個有趣的小故事,我不知不覺地就被吸引進去了,從一次感受到了數學的魅力,於是漸漸對數學產生了興趣。在讀故事的過程中,我積累了很多數學知識,我的數學成績也在逐漸提高。從被老師罵的"壞學生",變成了經常受到表揚的聰明孩子。

劉薰宇先生一生寫了很多作品,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數學三書。在書中,劉薰宇把自己變成了馬先生,並解釋了一百多個數學問題,利用各種有趣的段子把數學難題講出來,對孩子們很有啟發,用非常幽默的故事,來吸引孩子學習。

在這套書中,劉薰宇先生以幽默的語言,生動的例子,把本來枯燥的數學知識講得通俗易懂,妙趣橫生,是一套難得的數學興趣入門讀物,說不準,下一個數學天才就是您家的孩子。未來有無限可能,我們做父母能給孩子做的,就是幫他們打開一扇光明的門,劉先生的這套書,可能就是其中的一扇,你說呢?念及它們的運算法的基本原理。這是高階內容,孩子們或許會看得有些吃力。但是只要讀進去,吃透,就絕對能獲得不凡的收穫。

相關焦點

  • 中國商人做竹製品出口歐洲 市場規模高達數十億
    在國際商路日益通暢的大背景下,華商也在歐洲尋找到了更多的商機。近年來,為保護生態環境,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禁止原木出口,但我國出產的竹子並不包括在內,(圖入)華商們敏銳地察覺到了這其中的商機,於是用竹子代替木材製成了幾十種產品銷往歐洲,並由此創造出了一個規模高達數十億元的新市場,同時也為中國竹農開闢了國際銷售新渠道。
  • 從「女學霸」到首席科學家,她造的「紙」比鋼還強,攻克世界難題
    陝西科技大學為論文唯一通訊單位,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青年教師楊斌為論文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張美雲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ACS Nano是國際化學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刊物之一,當前影響因子為13.709,Top期刊,中科院1區。這也是陝西科技大學首次在該期刊發表論文,該論文的發表極大地提高了學校在材料學術研究領域的影響力。
  • 中國美女工程師9個月攻破核心技術,一天省下2億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在方方面面取得令人驕傲的成績,科技水平和軍事實力得到很大的提升。這些年,中國的基建能力獲得國際上認可,並被譽為「基建狂魔」。青藏鐵路、三峽大壩、港珠澳大橋都是我國基建的名片。在此之前,這些壓縮機組都是從外國進口,也就是說這項技術長期被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壟斷。這項技術被美國視為絕密,所以轉讓技術給中方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值得一提的是,一臺壓縮機罷工一天大約會損失2億元,而且後期的維護也很耗錢。俗話說得好,有壓迫就有反抗。
  • 科研成本觸目驚心:每年國外期刊版面費達數十億元,免費為西方打工?
    (科研項目從立項資助到結題一般3到5年, 年度報告中不是當年的經費用於當年的科研產出,文章計算僅僅是粗略的估算),以此計算, 2016年SCI收錄中國學者的英文論文321,266篇,科研經費成本大約為295.56億元人民幣(包含少量國內英文版刊物)。單中國學者在國外刊物發表文章的版面費, 有專家粗略估計每年達到數十億元人民幣。
  • 比A4紙還薄的鋼!手撕鋼有何用途?山西太鋼的威水史
    A4紙你肯定不陌生,它的厚度只有0.1毫米,在太鋼精帶廠生產車間生產的一種柔性鋼材,比A4紙還要薄 僅有0.02毫米,這個數字在冶金行業被稱為是「極限」!在此之前,該產品因工藝控制難度大,長期被日本、德國等國家壟斷。
  • 中國彩色視頻電子紙顯示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廣州2020年11月25日 /美通社/ -- 2020年11月25日在中國廣州,華南師範大學、深圳市國華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研製的彩色視頻電子紙顯示器取得重大突破。此項成果基於周國富教授和Alex Henzen教授領導的團隊研發的彩色視頻電潤溼電子紙關鍵技術。
  • 中國女神制出比鋼鐵還硬的紙,謝絕豐厚待遇潛心研究
    最終她打破美國技術封鎖,研發的"紙"比鋼還硬,也正是以她為起點,中國在多項領域開始了騰飛之路。這位多年來默默無聞的女神教授叫張美雲。難以想像眼前外表文靜普通的她,可以隻身一人撲倒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之中,最終實現了天方夜譚般的成就。
  • 難度不遜於航母,全球僅3國能造原子筆頭,中國每年進口400億個
    圖為原子筆頭核武器以及航母是世界上最難以研製的武器裝備,而這個小物件卻比航母還難造,它就是原子筆頭,全球僅3國能造原子筆頭,它們是中國、日本和瑞士,製作難度不遜於航母,就連中國此前每年都要進口,別小看這種不起眼的日用消耗品,中國此前曾高度依賴核心材料的進口,比如製造原子筆頭的不鏽鋼材料需要從日本引進,國外的筆用不鏽鋼材料在當時也是日本的最好,為了滿足中國國內的需要,曾要每年進口1000多噸生產筆尖使用的特殊鋼材,這就要付出上千萬美元的外匯。
  • 德高依靠科技實力攻克印染機械製造
    ,為提升我國紡織印染裝備檔次做出了積極探索和努力,短時間內就形成了圓網印花機獨立傳動自動對花系統、新型全伺服平網印花機和印染工藝參數在線檢測控制系統3大類18個新品種。新產品不但填補了國內空白,還出口到土耳其、巴基斯坦等國家,在全國印染行業受到了專家及企業的好評。   西安德高集團是一家高科技企業,旗下有西安德高電子有限公司、西安德高印染自動化工程有限公司和德高佳美印染設備有限公司。
  • 中國每年要消耗多少鋼鐵?|鐵礦石|鋼材|鋼產量|需求量_網易訂閱
    今年鋼鐵產量首次破十億噸。12月21日,據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發布的《2021年中國鋼鐵需求預測成果》預計,今年鋼材消費量有望達到9.81億噸,同比大增9.6%,全年新增鋼鐵消費高達1億噸左右;2020年我國粗鋼產量有望達到10.50億噸,同比增長5.4%。
  • 中國又火了,連續攻克2項世界頂尖技術,德國教授都來學習
    焊工這個工作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是個既危險又耗費體力的工作,不過,在我國有這樣一位傳奇人物,身為女性,不僅在焊工的工作崗位上幾十年如一日,還連續攻克了世界頂尖技術,更是吸引了德國專家前來拜訪學習,她就是我國的女焊工——劉霞。
  • 清華女教授赴美深造,為其立下大功,一舉攻克困擾50年的世紀難題
    ,她還率領團隊在構造生物學領域開展1系列探究,短短時間內卓有建樹,更是前後參與國度數項龐大生物學項目,揭櫫數十篇輿論,啟迪頗豐。02.衝破50年不解困難,為美國立下大功要知道,這1問題已困擾了繁多生物學家50年之久,顏寧現在樂成攻克這1困難,為美國立下大功。有相關人士暗示,顏寧在求知時期就已開始對膜卵白相關課題開展探究,現在終究樂成了,美國因而次輿論的揭櫫還專門向其許諾了豐盛條件。
  • 首爾9條地鐵線路8條營收欠佳 每年虧數十億元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韓聯社11月2日報導,首爾地鐵運營的9條路線中,除2號線外,其它8條線均虧損,每年虧損達數十億元。2日,首爾市統計顯示,2014年,首爾地鐵1-9號線虧損達4245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3.3億元),2012年虧損4183億韓元,2013年虧損4172億韓元,虧損均在4000億韓元以上。
  • 陝鋼漢鋼:「清零」不鬆勁 「奮楫」再出發—中國鋼鐵新聞網
    >今年以來,陝鋼集團漢鋼公司在面臨新冠疫情和市場嚴峻雙重壓力的考驗下,始終堅守崗位、敬業奉獻,用齊心協力、合力攻堅,啃下一個又一個「硬骨頭」、攻克一個又一個堡壘,在生產經營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陝鋼集團漢鋼公司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築牢黨建工作的「根」和「魂」,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支部延伸,促進黨建工作更加規範化、精準化,以「黨建+X」為創建載體、以「特色黨組織」創建為依託,不斷深化「標準化黨支部」創建,選樹一批基礎過硬、團結向上、勇於創新、業績突出的黨支部並形成持續提升的長效創建機制,堅持用先進典型帶動,不斷提升各級黨組織黨建工作水平,使黨建與業務「1+1>2」,持續增強黨支部的創造力
  • 海南日報數字報-「用紙大戶」的省紙經
    其實,別看薄薄一張紙,積少成多的節約也是驚人的。作為上傳下達的文件「批發大戶」,省委辦公廳每年發送的文件、通知少說也有數十萬頁,然而,通過網上無紙化辦公、雙面複印、建簡訊平臺、定期回收廢舊紙張等多種措施,省委辦公廳每年節約紙張費用超過10萬元,「用紙大戶」變成了「省紙大戶」。
  • 攻克世界頂級技術的女焊工,連外國專家也上門請教
    攻堅克難毫不畏懼,屢敗屢戰終迎突破2000年,時任焊接工程師的劉霞接到了上面派下來的一個大任務:焊接轉子的技術研發,她被任命為這一研發項目的主要負責人。這個項目的難度實在不容小覷,許多常規試驗方案在國內的技術條件下都無法進行操作,實驗產品存在嚴重問題。
  • 2020中國漿紙技術論壇暨第十一屆中華紙業漿紙技術論壇通知
    會議主題後疫情時代技術裝備創新與高質量發展今年「中國造紙周」系列重要活動之一的「2020中國漿紙技術論壇暨第十一屆中華紙業漿紙技術論壇」,將在華東文化歷史名城、英雄城市——江西南昌舉辦。「中國漿紙技術論壇暨中華紙業漿紙技術論壇」,是造紙行業規範、專業、權威的技術研討、交流、推廣平臺。「論壇」聯合業內各專業領域的龍頭企業、權威組織、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共同打造,充分發揮「產、學、研、媒」合力作用,匯集中外專家學者智慧和行業優勢資源,促進行業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新材料的推廣應用和人才培養。
  • 前格力技術專家入職貓鼬工廠,攜手組建TRIZ王牌團隊
    近日,MATRIZ三級專家、前格力TRIZ專業技術委員會會長于娜與副會長強峰共同加入了國內TRIZ落地頭部品牌——貓鼬工廠,作為TRIZ合伙人負責業務推進,加速貓鼬工廠賦能中國企業創新力的進程。
  • 華菱衡鋼:技術至上 榮獲「工業奧斯卡獎」
    詳細內容 近日,有著中國工業「奧斯卡」之稱的中國工業大獎名單頒布,衡陽華菱鋼管有限公司獲得表彰獎。近年來,華菱衡鋼以振興民族鋼管工業為己任,在打造國家先進位造業高地上展現新作為。
  • 日鋼(50萬噸)、河鋼(120萬噸)、建龍(30萬噸)、酒鋼煤...
    京華日鋼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投資部部長張立嶺,清華大學化工系教授王金福,北京凱瑞英公司董事長靳輝、博士魏小波,中國鋼研集團辦公室主任高宏斌,中國鋼研工程事業部副總經理胡宇、先進鋼鐵流程及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齊淵洪、鋼研晟華總經理林萬舟、鋼研晟華總工程師周和敏等參加籤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