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背後的國運之戰!

2020-12-12 小睿說事兒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神話故事當中的嫦娥拂下丹藥,飛上月亮的傳說在神州大地流傳千年,經久不衰。現實生活裡的嫦娥在中國航天人的努力下,5次奔月5戰5勝,歷時十六載。

小雪剛過,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上,嫦娥5號探測器搭乘著長徵5號運載火箭順利升空。這次奔月,嫦娥5號肩負著一項重要的任務,那就是採集月球土壤,按照計劃嫦娥將在降落之後,從月球表面重新發射,並且帶回兩公斤的月球土壤。在此之前,全世界具備這種地外天體採樣能力的一共就美俄兩家。嫦娥此行一旦成功,中國將在這一領域躍居世界第二,從月亮上帶一盆土回來,聽上去很不容易是吧?事實上他比你想像的更難。

首先要知道登陸月球俱樂部到現在為止會員就這麼三家,如果想在月球上帶點東西回來,難度要再加一倍。因為如果將整個探測器降落到月球表面,完成採樣之後再點火發射返回,那麼所消耗的燃料遠遠超過了火箭的運載上線。於是嫦娥5號採用了兵分兩路的做法,整個嫦娥5號有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和上升器4個部分組成,其中軌道器和返回器放在一起組成繞月分隊,著陸器和上升器組成了採樣分隊。

當常州運載火箭將嫦娥5號送至月球軌道的時候,兩個小隊就分離了,繞月分隊繼續環繞在軌道上,而採樣分隊降落到月球表面採集樣品,當樣品採集完成之後,上升氣點火升空,把採集好的土壤送到環月軌道,找到一直在等候它的繞月分隊,然後將樣本轉移至返回器。

這一次對接的過程全部由嫦娥5號在距離地球38萬公裡的距離上自動完成。人們經常會將兩個太空飛行器之間的對接比喻成為太空之吻。那麼這一次嫦娥5號距離更小,精度更高的對接,實際上它的難度不亞於太空穿針。有些人可能會好奇說大老遠為了從月亮上弄點土下來,真的有必要嗎?

當然有必要,首先月球上藏著地球文明向下一個級別跨越的關鍵要素,科學家在過往採集的月球樣品當中發現了核聚變的理想原料氦三,這是一種可持續的可再生的清潔新能源。

人類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能量暴漲的歷史,從刀耕火種到狩獵捕魚,從男耕女織到工業時代,每一次社會的躍遷都是人類控制和利用總能量的升級。而地球上能夠找到的熱核反應材料大部分都會產生致命的輻射,氦三卻不會。只是這種東西地球上是極其少見的,月亮上的儲存量超過100萬噸,我告訴你8噸氦酸產生的電量能夠讓整個中國用一年。現在月球上的氦三足夠人類再用1萬年,所以誰能率先登陸月球,建立完善的開採工業,誰就能夠率先開啟下一個時代的大門,更關鍵的是月球其實也是未來國與國之間競爭的兵家必爭之地。

2000年中國航天工業剛剛起步,和發達國家比起來就是一個步履蹣跚的孩子。曾有人這樣問,後來的嫦娥一號衛星總設計師葉培建為什麼要去月球?那玩意能帶回多少GDP?葉培建斬釘截鐵地回答道,我們現在能去,我們不去,後人要怪我們的,這一條理由就夠了。

宇宙就是個海洋,月亮就是釣魚島,火星就是黃巖島,別人去了別人站起來了,你再想去都去不了了。 前幾天奮鬥者號成功做底馬裡亞納海溝,完成萬米海試,如今嫦娥5號帶著所有航天人的希望一飛沖天,中國人探索的腳步從未提前。

相關焦點

  • 「嫦娥奔月」的秘密
    「嫦娥奔月」是中華先民夢想奔往月宮的美麗神話傳說。那麼,嫦娥為什麼要奔月?這個神話與洛陽又有怎樣的聯繫? 中國先秦史學會原副會長、我市著名文史學家蔡運章說,1993年,湖北江陵王家臺秦墓出土竹簡《歸藏易》,其中《歸妹》卦辭記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昔者恆(嫦)我(娥)竊毋死之藥於西王母,服之以奔月。」《歸藏易》成於戰國早中期,比過去最早記錄「嫦娥奔月」傳說的《淮南子》(成書於西漢中葉),要早300年左右。
  • 黃振輝老師 | 嫦娥奔月
    中秋節除了賞月、吃月餅之外,還有拜月的習俗,這大體出自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與月亮的故事,最早的記錄出自商代的《易經》,書名叫《歸藏》,約成書於3500年前,裡面有談到:「昔常娥以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周代的《易經》叫做《周易》,約成書於3000年前,就是我們今天所熟悉的《易經》。常娥就是嫦娥。
  • 嫦娥奔月史:嫦娥不叫嫦娥叫什麼?
    我們的先輩很早就對神秘宇宙充滿探知欲,羽人飛天,嫦娥奔月,一直是中國人的夢想。今天我們就講講嫦娥奔月史。張大千臨摹飛天圖始於夏記於商 最早紀錄嫦娥奔月事跡的是商代的巫卜書籍《歸藏》。劉勰《文心雕龍·諸子》篇中記載:「《歸藏》之經,大明迂怪,乃稱羿斃十日,姮娥奔月。」
  • 嫦娥奔月的歷史真相,講述神話背後的悽慘故事
    導語:隨著嫦娥五號的順利升空,中國航天史又添加了沉重的一筆,我們都知道我國月球探測器嫦娥系列名字取自嫦娥奔月這個美麗的神話故事中,但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歷史真相以及背後的悽慘故事嗎?嫦娥奔月那麼,嫦娥這個故事到底是怎樣的呢?嫦娥本來的姓姮叫姮(héng)娥,《淮南子》這本書的作者劉安在記述這個神話時,因避當時天子劉恆名諱,所以才有了嫦娥一說。
  • 嫦娥奔月與最高理想
    嫦娥奔月,這個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美麗夢想基本實現,再過五年,預計第一個炎黃子孫會登上月球,嫦娥奔月真正實現,當然這嫦娥大概率是帥哥,不是美女。中華先祖登月的夢想歷史悠久,在五千年之久,應該比西方國家更早吧。唐堯虞舜距今五千年之久,夏朝距今4000多年,商朝距今3000多年。最早紀錄嫦娥事跡的是商代的巫卜書,記錄了堯帝時代后羿的故事。
  • 嫦娥奔月:神話故事變成了現實
    千年前,嫦娥奔月只是一個故事;千年後,嫦娥奔月卻成了現實。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奔月這個故事在我們中華民族歷史上流傳了很久,也因此產生了很多獨特的風俗習慣,如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吃月餅,賞月、拜月等。嫦娥奔月後來,西王母送給后羿一粒仙丹,說是:「凡人吃了可以長生不老並可以升仙」。后羿不願升仙留下嫦娥一人,便將仙丹藏在百寶匣裡。可是這件事不知怎麼被逄蒙知道了,他便趁后羿不在逼迫嫦娥交出仙丹,嫦娥堅決不交與逄蒙鬥智鬥勇,在逄蒙快要找到仙丹時嫦娥疾步向前,一口吞下仙丹。吃了仙丹後嫦娥飄飄悠悠地飛了起來,一路直奔月亮。
  • 寓言故事的成語:嫦娥奔月
    故事導讀:  嫦娥奔月 相關TAG檢索:四字成語,四字 【成語故事】傳說古代天空中有10個太陽同時出來,大地被烤成焦土,后羿為民除害射掉了9個太陽,西天的王母娘娘獎賞他長生不老的仙藥。他的妻子嫦娥趁后羿不注意時偷吃了這些藥,突然她就成仙飛向天宮,王母娘娘懲罰她,  【拼音】cháng é bēn yuè  【成語故事】傳說古代天空中有10個太陽同時出來,大地被烤成焦土,后羿為民除害射掉了9個太陽,西天的王母娘娘獎賞他長生不老的仙藥。他的妻子嫦娥趁后羿不注意時偷吃了這些藥,突然她就成仙飛向天宮,王母娘娘懲罰她,讓她在廣寒宮裡思過。
  • 中秋傳說故事四:嫦娥奔月
    南北朝時期的謝莊在《月賦》裡說:「《淮南子》曰: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常娥竊而奔月。」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也摘了《淮南子》裡的這句話。很顯然,公認的說法是嫦娥最早出現在《淮南子》中。對《淮南子·覽冥訓》上所說的「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句,東漢時期高誘作的註解云:「姮娥,羿妻。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盜食之,得仙,奔入月中,為月精。」
  • 「嫦娥奔月」的歷程
    古有嫦娥奔月的神話,今有中國探月的實踐。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我國月球探測工程——嫦娥工程吧!南陽漢代石刻《嫦娥奔月》2004年,我國正式啟動月球探測工程,並命名為「嫦娥工程」。2019年1月3日,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再次成功登陸月球。與嫦娥三號登月不同的是,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登陸。
  • 張一一稱「嫦娥奔月遺址」在嶽陽新開村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月9日訊(屈 豔)近日,嫦娥四號探測器著陸月球背面,為避高溫「午休」一周,等待10日被「喚醒」,引發國際國內媒體的廣泛關注和社會各界的持續熱議,「嫦娥熱」也隨之興起,有關「嫦娥故裡」和「嫦娥奔月遺址」的討論為市民津津樂道。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公基備考:嫦娥奔月,不再是傳說!
    其中的《歸妹》卦辭為:昔者恆我(姮娥)竊毋死之藥於西王母,服之以(奔)月。將往,而枚佔於有黃。有黃佔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後且大昌」。恆我遂託身於月,是為蟾蠩。   ○「嫦娥奔月」的完整文字記錄最早出自西漢的《淮南子》。其中使用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作為典故引用:「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之。」
  • 嫦娥為什麼獨自奔月?背後的真相扎心了
    小時候聽嫦娥奔月的故事,一直惋惜嫦娥,為什麼不和后羿一起吃仙丹呢?或者,乾脆就不應該吃什麼仙丹,就和后羿繼續生活在凡間,該有多爽呀?可事情卻是,嫦娥之所以獨自奔月,是有不得已的苦衷,世人看到的只是表象,而真相卻被掩蓋了幾千年?
  • 從小聽到大的嫦娥奔月的故事,其實真相是?
    特別是關于美人嫦娥姐姐的故事。作為古代的抓馬女王,嫦娥姐姐的故事怕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就單單一個喜聞樂見的「嫦娥奔月」的傳說也有無數版本。關於美若天仙、生活幸福的嫦娥為什麼會奔月呢?她又是如何奔月的?人間眾說紛紜。1、被逼無奈版:后羿射日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
  • 權威解答:「嫦娥奔月」到底怎麼讀?(作者:杜永道)
    有人說,「嫦娥奔月」的「奔」表示「直向目標走去」,要讀四聲bèn,同類的例子如:「老王吃了飯就奔(bèn)西直門了。」  也有人說,「奔」的bèn音出現較晚,故事浮現時,很少這麼讀,讀一聲bēn為妥。時下,兩種讀法都能聽到。  卷帙龐大的《漢語大詞典》裡有個詞條叫「奔月」,說的就是「嫦娥奔月」的事兒,根據該詞典體例,「奔月」的「奔」讀一聲bēn。
  • 「嫦娥奔月」詞組中的「奔」該怎麼讀呢?
    而讀音的明確,讓一直讀「嫦娥奔(bèn)月」的朋友感覺難以理解。因為依據詞典,「bèn」有「奔向」之意,是具有「目的性」「指向性」的。也就是說,如果是「奔+指向性」之類的用法,其中的「奔」字往往都讀「bèn」,比如:直奔工地、直奔那山頭、奔向小康。以此類推,「奔月」的「奔」似乎也應讀「bèn」。
  • 嫦娥奔月(Chang ' e Running towards the moon )
    嫦娥奔月是中國上古時代神話傳說,講述嫦娥偷吃仙藥飛上月球,從此與丈夫羿天地相隔的故事。中秋節這個中國傳統節日便是從嫦娥奔月這則民間傳說而來。
  • 中秋:原來嫦娥出現的這麼早,難怪嫦娥奔月會有這麼多的故事版本
    據說與嫦娥有關的故事最早出現在遠古時代的文化典籍《歸藏》裡,其中有云:「昔常娥以不死之藥奔月」,後來傳到民間,就漸漸地衍生出許多不同的故事版本,這個故事在西漢的《淮南子》中也有簡介,東漢的高誘還對這個故事作了註解,云:「姮娥,羿妻。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盜食之,得仙,奔入月中,為月精」。
  • 從抗美援朝到嫦娥奔月:奮進的祖國與不平凡的2020
    回溯時光,那場偉大的立國之戰說到這裡,筆者又不禁想起了70年前新中國的那場偉大的立國之戰。是的,那就是偉大的中國人民抗美援朝戰爭。那是一場剛剛建立僅一年的、一窮二白的新中國與以世界上最強大的美國為首的16國聯軍展開的殊死較量。那是一場值得讓所有中國人去緬懷與銘記的較量。
  • 歷史神話故事,嫦娥奔月
    講了后羿趁著這八月十五講講嫦娥為什麼奔月,傳聞后羿射殺九日降妖獸有功,西王母賜其不老仙藥,服下後可列位仙班,后羿捨不得嫦娥自己在凡間,想與嫦娥共度餘生,便將仙藥交於妻子嫦娥保管。這事剛好被門徒蓬蒙看到心生歹念,便趁后羿外出逼迫嫦娥交出仙藥,嫦娥情急之下吞下仙藥向天上飛去。
  • 濰坊古代神話——從小耳濡目染的嫦娥奔月,原來是來自於濰坊!
    嫦娥奔月我想是每個人都知曉的神話傳說,講述嫦娥被逄蒙所逼,無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賜給丈夫后羿的一粒不死之藥後,飛到了月宮的事情。在濰坊寒亭區寒亭二村的雲臺山高廟,傳說為當年嫦娥升天的地方。如今已成為附近村民祭祀的場所,每逢初一、十五,村民都來此祭祀,重溫遠古時期嫦娥奔月的美麗景象,並將此傳說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在寒亭,關於嫦娥奔月流傳著三種說法。一是嫦娥在浴池旁一座能照出人影的石碑裡,看見了自己的三生。想永葆青春的嫦娥,便隨著雲彩一樣的水霧飄到了月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