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庭 | 哪些社會因素影響流動女青年未婚先孕

2020-12-27 澎湃新聞

在城市化、工業化以及經濟轉型升級等多重力量的推動下,當下人口流遷正以更大的規模和更年輕化的趨勢不斷向前演進。越來越多的青年女性選擇離開家鄉,奔向更發達的城市追尋新的工作與生活機會。在這個過程中,性觀念的開放以及社會文化中諸多不利因素讓流動女青年的婚前懷孕率不斷上升。通過分析2017年湖北流動人口監測數據,發現這一亞群體的婚前懷孕率整體上超過了40%,說明流動女青年的婚前懷孕現象已經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

本文借鑑社會學的理論視角,提出婚姻匹配和個體社會化兩個社會機制來解釋影響流動女青年婚前懷孕的可能因素。

婚姻匹配模式與婚前懷孕行為

流動女青年的婚前懷孕問題,顯然不可能是女性單方面造成的,而是在與一位潛在的婚配對象發生婚前性行為之後才可能出現。選擇什麼樣的人作為未來丈夫,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女方有多大的概率願意在正式登記結婚之前就「偷嘗禁果」。

誠然,中國傳統的婚配行為主要遵循以門當戶對的觀念為基礎的「階層內婚制」,即傾向於選擇與個人及其家庭處於相同或相近社會階層的人作為潛在結婚對象。但近期研究發現,隨著中國經濟發展與現代化進程加快,擇偶對象先賦的家庭階層特徵(如父母的社會經濟地位)重要性趨於下降;與此同時,自致的個體特徵(如個人教育水平、年齡、外貌)則更可能成為擇偶過程中的實際匹配標準。尤其是對於來自村鎮等經濟相對落後地區的流動女青年而言,由於其家庭資源稟賦與一般人群相比更為匱乏,呈現出低水平的同質性,因而她們的個體自致特徵會在更大程度上決定其婚姻匹配狀態。因此,基於個體特質的匹配性分析或許更能反映流動女青年這個亞群體的婚配模式。而在與婚姻匹配有關的個體因素中,基於教育和年齡的匹配引起了更多學者的關注,接下來將重點分析這兩類匹配對婚前懷孕的可能作用機理。

婚姻的教育匹配對婚前懷孕的影響

在分析當下婚姻匹配模式時,很多學者將夫妻在教育特徵上的匹配性作為研究的切入點。這是因為與職業聲望或工資收入等指標相比,教育信息往往更易於準確獲取,能更穩定地作為社會經濟地位的代理變量;並且,通過考察夫妻的教育匹配狀況,就可以進一步揭示婚姻在多大程度上將階層地位相同的人組合在一起,從而有助於判斷階層固化水平或者說社會開放程度。

從結構的視角看,一定時期內夫妻的教育同質匹配行為受制於婚姻市場中與自身教育層次相同的潛在結婚對象所佔的人口比例。理想條件下,依照完全隨機匹配規律,那麼對女性來說,若與其教育層次相同的男性對象佔比越高,與之結合形成同質婚的概率越大;反之,則可能與自己不在同一教育層次的男性結婚,形成異質婚。但是,現實的擇偶過程不太可能完全服從隨機匹配規律,這使得女方可能會有意識地與某個教育類型佔比很低的男性結合。

順著這個思路,艾卡等人構建了教育匹配指數(EAI),用於定量描述特定類型的夫妻教育組合中有多大的理性成份:某種教育組合的EAI得分越大(即匹配度越高),則說明這種組合更可能是經過了理性匹配的結果。

婚姻在某種意義上可以看做是一種社會交換行為,女方通過理性計算與潛在對象結為連理後的預期報酬,從而決定與誰結婚才能儘可能降低不幸的發生率,給自己的生活帶來更多幸福回報。循著這一邏輯,如果我們把婚前意外懷孕(以及由此引發的一系列風險)理解為女性經歷的不幸事件,那麼這種不幸就可能是由於她們在計算擇偶報酬時出現了偏差,理性程度不足(隨機性偏高)。由此,我們可以藉助上述EAI指數,來檢驗特定教育組合所表徵的擇偶合理性對婚前懷孕行為的影響效應,而越低的教育匹配指數可能意味著越高的婚前懷孕概率。

婚姻的年齡匹配對婚前懷孕的影響

婚姻的年齡匹配是另一種討論較多的匹配形式,其本質上是與婚戀文化緊密關聯的。例如,俗語「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其實就暗示了本土語境中年齡的增長與婚嫁行為二者的相關性,但究竟男、女雙方「多大算大」,以及怎樣的年齡組合才算合適的婚姻,則需要結合所處的時代情境來理解。

本文討論的流動青年群體大多出生於1980年以後,以擇偶自主原則為基礎的自由戀愛觀逐漸深入人心,因而舊社會條件下由父母或家族中的長輩指腹為婚或包辦婚姻的現象已經很少見。

然而,根深蒂固的性別角色文化依然在較大程度上影響著男女雙方的婚姻生活:對於女方而言,「女主內」的性別分工意味著女性主要承擔家務勞動以及人口再生產的任務,而從事這些事情的一大優勢條件就是「年輕」,因而女性一般會「趁早」結婚;相反,「男主外」的角色定位則致使男方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去規劃職業生涯以及提升個人社會經濟地位,以更利於承擔好養家餬口的角色。

上述性別角色定位造成了婚姻市場中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齡會低於男性,而這種年齡上的性別差異對婚姻匹配的意義在於:

具有「年輕」優勢的女性和事業有成的男性(年齡一般不低於女性)相結合,才能使婚姻的角色分工與社會整合功效達致最大化。

由此可從反面推知,如果女性與年齡比自己小的男性交往,那麼這種常被調侃為「姐弟戀」的婚配行為則與性別角色的定位指向相悖,致使女方難免受到性別文化的負面約束,從而在戀愛過程中擁有更少的話語權且處於更為不利的位置,這種情況增加了女性意外懷孕的風險。

同時,我們還需意識到:若男性比女性年齡明顯更大(已有研究通常以4歲為界),那麼年齡上的過大代溝不僅使得男女雙方在生活理念和交往習慣方面有更大的概率產生矛盾和衝突,還會顯著降低女性的生活滿意度。可見,「男性明顯大於女性」的婚配形式同樣不利於配偶彼此之間相互理解和尊重,進而增加了因不和諧的婚前性關係導致意外懷孕的可能性。

社會化經歷與婚前懷孕行為

社會化是指個體通過學習社會成員所共享的文化規範與價值體系,逐漸從生物人轉化為能適應社會生活的社會人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人的個性與人格(即思考與行為方式)特徵得以完善,應對社會風險的能力逐步提升。

與出生就生活在大城市的人相比,本文關注的流動青年的社會化過程有其特殊性:一方面,因為村鎮地區教育資源相對缺乏,這一群體在學齡期接受的教育社會化水平可能不足;另一方面,流遷境遇又迫使其增加了適應全新生活環境的社會化任務。有調查顯示,

流動青少年在經歷了社會化之後,更有可能出現社會角色混亂、能力弱化和失範行為增多等消極後果。

綜上,我們認為

流動女性的社會化經歷可能是發生婚前懷孕這類失範行為的誘致因素。

下文將從正式的學校教育和非正式的流動境遇這兩個社會化途徑,來分析社會化經歷如何影響女性的性行為決策。

正式教育對婚前懷孕的影響

社會化理論指出,學校是對青少年進行社會化的重要主體,通過接受正式教育,青少年不僅能習得自然和社會領域的文化知識,培育面對風險事物的抗逆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從學校開設的性課程當中逐漸強化個人的性保健意識,積累與生殖健康有關的性知識,這些對於預防婚前懷孕的發生有直接效用。此外,教育水平還是階層地位的決定因素之一。正如貝克所言,財富在上層聚集,而風險則在下層聚集,因此應對各類社會風險的能力會在不同教育程度的階層之間不平等分配。由於教育水平越高的女性階層地位更高,其經歷婚前懷孕等不利事件的風險會更低;即使她們遭遇了意外懷孕,也會有更多的社會資本和經濟能力予以妥善解決。

還有研究指出,階層地位被剝奪的流動青年表現出更低的社會融入能力,這意味著流動狀態下的低階層女性往往缺少適應城市生活的必要資源,在伴侶提出無理的性要求時更容易傾訴無門、不知所措,進而做出錯誤的性決策。可見,流動女青年的教育層次可能影響到婚前懷孕行為的發生概率。

流動境遇對婚前懷孕的影響

流動人口初次離鄉去到陌生城市生活是一種特殊的個體社會化經歷。具體來說,流動境遇對女性生育行為的潛在作用可能通過以下三條路徑實現:

一是文化價值路徑,流動女性在流入城市後擺脫了家鄉文化場域中的傳統性道德和鄰裡輿論的監督,從而為適應城市中開放而多元的性觀念提供了包容的文化土壤,這就促使「先孕後婚」的生育逆序行為得以滋生;

二是社會關係路徑,離開家鄉的流動女性也同時遠離了傳統的熟人關係網絡,進入由高度分工和快節奏生活方式所形塑的碎片化網絡之中,而這種關係型資本的弱化讓女性遇到逆境時缺乏有效的社會網絡支持,會過多依賴於自己親密的性伴侶,這就增加了發生婚前意外懷孕的概率;

三是通婚圈拓展路徑,跨地域的人口流遷客觀上擴大了流出人口的通婚範圍,增加了與更多潛在結婚對象(性伴侶)交往的可能性,婚前懷孕率也因此被顯著抬高。

以上分析表明,女性的婚前流動經歷是一種不利於其正常生育的風險事件。除了流動經曆本身,初次流出的時機同樣會對流動女青年生育行為產生差異化影響:如果女性初婚之前所歷經的流動境遇越久,說明從初次流出至意外懷孕的風險期拉得也越長,於是有更多機會受制於生活環境劇烈變遷的負向作用,誘發婚前懷孕的失範行為。

此外,上面提及的流動經歷和正式教育這兩種社會化途徑不應是完全獨立的,在塑造流動女青年人格特質方面,二者可能存在一定的交互效應。

具體而言,

婚前流動給女性帶來的風險影響在不同教育層次的群體中或許存在差異。

高教育水平的女性擁有更多的知識儲備以及風險抗力,這會抵消一部分顛沛流離的生活狀態引起的負面效應;相反,低教育因素則可以與婚前流動的不利影響產生疊加,使得流動境遇對低教育的女性產生更為顯著的作用。因此,婚前流動可能會顯著提高低教育女性發生婚前懷孕的概率,但對高教育女性的影響效應相對減弱。

流動女青年婚前懷孕的年齡和隊列模式

本文的統計結果顯示,在40歲以下流動女青年群體中,婚前懷孕率總體上達到了40.2%,這與《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2》中估計的新生代農民工42.7%的婚前懷孕率相當,明顯高於全年齡段的估計數值。由此可見,青年流動女性的婚前懷孕問題確實更為嚴峻。

接下來,為了將婚前懷孕風險隨女性年齡增長的趨勢分解出來,我們繪製了婚前懷孕的Kaplan-Meier生存曲線;同時,考慮到流動人口的「流動」屬性,還特別區分了婚前有無流動兩個組別加以比較。如圖1所示,流動女性從大約20歲開始逐漸經歷婚前懷孕的風險,到32歲左右累積的風險趨於最大。此外,婚前有流動的女性與無流動群組相比,前者婚前懷孕的風險曲線明顯下降得更快,且進一步的對數秩檢驗結果證實了圖1中兩條生存曲線存在顯著差異。基於以上分析,不難得出:婚前懷孕的風險會隨著女性初育年齡的增長不斷累積,且累積速率在婚前有流動經歷的女性中會更為迅速,暗示這一亞群體更易於暴露在婚前懷孕的風險之中。

圖1 流動女青年婚前懷孕的Kaplan-Meier生存曲線

婚前懷孕率是否也會在不同出生隊列中呈現差異呢?圖2則展示了四個同期群的婚前懷孕率分布情況,在分析時還加入了婚前流動、夫妻年齡匹配和教育水平這三個風險因素。整體上看,流動女青年的婚前懷孕率呈現出比較明顯的隊列差異性,靠後的出生隊列婚前懷孕率明顯更高;對於有風險特徵(婚前有流動、夫妻年齡不適配、低教育程度)的流動女性,其婚前懷孕率均要大於相應的對照組;尤其要關注90後青年群體,如果其同時具備了上述風險因素,婚前懷孕率甚至會超過60%。以上分析表明,更年輕一代流動女性的生殖健康問題應該成為今後流動人口公共衛生服務的重點幹預領域。

圖2 流動女青年婚前懷孕的出生隊列分布特徵

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研究主要得出以下四點結論:

第一,婚姻的教育匹配和年齡匹配均能顯著預測婚前懷孕發生比,表明流動女青年在進行性行為決策時,不可避免地受到婚姻市場中教育分層以及性別角色文化的制約。

第二,正式教育和流動境遇兩種社會化途徑都對婚前懷孕產生了明顯影響,接受高中以上教育以及婚前無流動的女性更不可能發生婚前懷孕。

第三,交互分析顯示,婚前流動給低教育女性帶來的影響傾向於更大,相反,對高教育女性影響相對有限。

第四,利用集束係數比較婚姻匹配和社會化潛變量的效應規模後,發現個體社會化經歷能夠在更大程度上影響流動女青年的婚前懷孕率。

結合實證分析結果,我們進一步提出以下對策性建議:

首先,社會輿論應該引導流動女青年合理看待自由戀愛的權利,使其在擇偶過程中能夠主動規避不匹配的婚戀對象帶來的婚前懷孕風險;其次,衛生計生服務對象要特別指向那些社會化不夠完備的群體,針對教育層次偏低以及較早經歷流動生活的女性,應給予專業、及時的生殖健康和避孕教育,提高其合理避孕的意識和能力,從而有效減少意外懷孕狀況的發生;最後,鑑於婚前懷孕低齡化的明顯趨勢,未來的人口政策應更多關注90後流動女性,通過制度建設讓她們在學齡期儘量避免跨地域流動,並為其提供多渠道教育資本提升的機會,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婚前懷孕給青年女性健康帶來的不必要風險。

當然,本研究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首先,囿於流動人口監測資料沒有提供受訪女性精確的懷孕時間點,因而只能通過相關信息來間接推斷是否發生了婚前懷孕行為,這可能造成估計存在一定的偏差。其次,為了考察婚姻匹配這一社會機制的影響效應,本文僅分析了已婚流動女青年的婚前懷孕問題,但對於未婚流產或未婚生子的流動女青年沒有給予必要關注。我們將在後續研究中收集整理更為詳盡的數據,以便於針對不同類型的流動女青年群體,能夠更深入地探討其婚前懷孕行為的差異化特徵。

(作者徐鵬系武漢大學健康學院博士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社會學專任教師。施宇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社會學本科生。本文原載於《青年研究》2019年第4期。)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哪些因素影響青年社會心態
    【摘要】青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力軍,引導青年形成健康的社會心態對青年的成長以及社會的發展至關重要。當前,青年的社會心態出現了新的特點,並受到輿論、教育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因此,我們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基礎,進一步淨化媒體輿論環境,完善公共服務,形成社會心態教育的合力,使青年的社會心態在有效的引導下健康發展。
  • 為什麼現在未婚先孕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聽到最多也都是「xx的女兒懷孕了要準備結婚了」,感覺好像有什麼地方不太對.....以前不都是先結婚再懷孕的嗎?為什麼現在未婚先孕的情況這麼多?而且社會接受度也越來越高了......1.生理髮育和心理髮育的不協調,未婚先孕者當中有相當比例的花季少女,原因是如今物質水平的提高,豐富的營養物質來源,導致現在的青少年大多都有「早熟」現象。
  • 男人如何看待女朋友未婚先孕
    其實這個問題是有先前條件的,如果一個男人真的愛一個女人不會說因為自己的事業家境為藉口去推卸責任,把自己心愛的女人晾在一旁讓她處於尷尬之地,愛你的男人會認為你的貞潔是很重要的所以會對你負責,而未婚先孕就是一個長期性的問題,就是因為不想要孩子或者不需要你所以才會出現未婚先孕這個問題。
  • 00後父母把嬰兒扔下窗戶,未婚先孕孩子遭殃?父母該告訴女兒這些
    女性在人類社會的生存繁衍中承擔孕育、養育、教育等諸多角色。女性自身的健康狀況,以及作為母親對待健康問題的觀念都直接影響著個人、家庭乃至整個社會。在含蓄的中國人眼裡,性教育一直都蓋著一塊遮羞布,父母欲言又止,學校避重就輕。但荷爾蒙的誘惑會驅使年輕的男孩女孩們像亞當和夏娃一樣「偷食禁果」,父母攔不住,學校禁不住。既然阻止不了,不如告訴男女孩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哪些後果,尤其是女孩,畢竟最受影響的是她們的身心。醫學上講究「大醫治未病」,教育也應該做預防,而不是事後諸葛亮。
  • 00後父母把嬰兒扔下窗戶,未婚先孕孩子遭殃?父母該告訴女兒這些
    女性在人類社會的生存繁衍中承擔孕育、養育、教育等諸多角色。女性自身的健康狀況,以及作為母親對待健康問題的觀念都直接影響著個人、家庭乃至整個社會。在含蓄的中國人眼裡,性教育一直都蓋著一塊遮羞布,父母欲言又止,學校避重就輕。但荷爾蒙的誘惑會驅使年輕的男孩女孩們像亞當和夏娃一樣「偷食禁果」,父母攔不住,學校禁不住。既然阻止不了,不如告訴男女孩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哪些後果,尤其是女孩,畢竟最受影響的是她們的身心。醫學上講究「大醫治未病」,教育也應該做預防,而不是事後諸葛亮。所以,各位父母,請提前告訴您的女兒,未婚先孕會帶來這些傷害。
  • 杜絕少女未婚先孕 解決之本重在教育貴在方法
    新華網昆明12月12日電(記者李霞)由於未成年人的好奇心和「性早熟」等原因,未成年性行為和少女未婚懷孕增長明顯。防患於未然,解決之本重在教育。  昆明市計生協會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導致少女未婚先孕,除了有青少年自身的生理特點因素外,更多還是來自家庭和社會的一些負面影響。
  • 為什麼越來越多女大學生未婚先孕,資深輔導員說出這三點,太真實
    現在社會,隨著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上大學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已經不再是夢想。我國現有在校大學生2700多萬人,其中全國女大學生人數,已連續4年超過男生。女大學生越來越多,也帶來了很多社會問題。許多女大學生年紀輕輕,還未脫離校園卻已經未婚先孕,甚至打胎多次了。
  • 未婚先孕打胎可以要求多少賠償?先明律師告訴你應該怎麼處理
    未婚先孕打胎可以要求多少賠償?先明律師告訴你應該怎麼處理「未婚先孕該怎麼辦?」的問題諮詢經常出現在我們的視野當中,在未婚的情況下懷上孩子如果遇到對方不願負責或者是沒有能力負責的情況,對女性的身心都是巨大的傷害,非婚生子女在社會中也可能會面臨更多的問題。
  • 為啥美國少女未婚先孕,會硬著頭皮生下來,而中國大多都打掉?
    如果這個時候父母沒有好好引導孩子,孩子可能會未婚先孕,在中國的少女如果未婚先孕,大多數都會打掉,然而美國的少女未婚先孕,會硬著頭皮生下來。案例小林是一個15歲小姑娘,今年上高中了。美國人思想開放在美國,未婚媽媽是非常常見的,因為美國人口沒有中國多,而且思想也比較開放,所以在美國發生未婚先孕的事情,大家都見怪不怪,社會容忍度非常高。如果未婚媽媽在那邊也不會遭受非議和歧視。
  • 那些未婚先孕的姑娘們,後來怎麼樣了?女人們的回答很辛酸
    這兩年,仿佛身邊的同學朋友們都在緊趕著結婚,原因嘛,大部分都是因為未婚先孕,然後奉子成婚的。「奉子成婚」這個詞,在我們老家形容女孩子其實是個貶義詞。老人們覺得,那些奉子成婚的女孩子們,還沒過門,就懷了別人的孩子,是非常不檢點的。最近幾年,這種思想逐漸的被摒棄,同居、未婚先孕的人也越來越多。但是有沒有人會好奇,那些未婚先孕的姑娘們,後來都怎麼樣了呢?
  • 大齡未婚青年,如何找到婚戀幸福?
    但我市青年婚戀相關指標並不樂觀。數據顯示,我市青年初婚年齡為男性28.2歲、女性26.5歲。總體上,我市青年初婚年齡呈現大齡化。婚戀問題歷來是社會關注的熱點,而大齡青年更是受到社會的關注。大齡青年的婚戀狀態是怎樣的,有著怎樣的婚戀觀、家庭觀,未婚的主要障礙又是什麼?
  • 你身邊有未婚先孕的親戚朋友嗎?
    現在的社會觀念開始越來越開放了,而未婚先孕的例子也越來越多。往往很多人因為懷孕了後就匆匆的結婚。感覺這樣對雙方都不好,畢竟沒做好準備的戰鬥,一定是艱難的!未婚先孕是什麼體驗一起來看看寶媽們當初的經歷吧~網友:我就是那個未婚先孕的人…只能說遇見好的男人先孕後孕沒什麼不同……但是遇見不好的,有你受的,掉價100倍,自己去體會……提醒廣大女性,保護好自己。
  • 未婚先育等違反計生政策生育的女職工能否享有產假、產假期間能否...
    最近,在我接到的關於婦女就業相關的法律諮詢中,尤其女職工諮詢產假相關的問題較多,其中關於未婚先孕等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相關的產假權益和生育津貼待遇的問題較為典型。那麼今天,我就與大家聊一聊這個「違反計生政策生育的女職工能否享有產假、產假期間能否享受相關生育津貼待遇」的這個問題。
  • 「未婚先孕兩個月,男方父母一番話,逼22歲的我做出了選擇」
    情感美文 首發 原創不易 抄襲必究 未婚先孕,在社會中是一件很常見的事。但是,不管從哪個角度思考,未婚先孕,受苦受難的還是女人。很多年輕的女孩,根本就沒有考慮到未婚先孕給自己會帶來什麼傷害。
  • 未婚先育等違反計生政策生育的女職工能否享有相關生育津貼待遇
    > 本期內容 ■案例講解 ■未婚生育等違反計劃生育的職工在勞動關係和休息休假方面享受哪些特殊勞動保護? 最近,在我接到的關於婦女就業相關的法律諮詢中,尤其女職工諮詢產假相關的問題較多,其中關於未婚先孕等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相關的產假權益和生育津貼待遇的問題較為典型。那麼今天,我就與大家聊一聊這個「違反計生政策生育的女職工能否享有產假、產假期間能否享受相關生育津貼待遇」的這個問題。
  • 網友:好姑涼不會未婚先孕
    兩個在一起準備結婚,先去考慮對方家庭相處還要看對方靠不靠譜。女人不要去聽男人的,「先生孩子,在結婚。」這些男人都是聽從父母的建議的,自已沒有一點主見的考慮,這樣的男人遇到什麼事都會直接聽取父母的。女人生了孩子才結婚,別人會說你未婚先孕,你婆婆聽多了會對你越來越反感。你不肯生孩子在結婚,你婆婆就會覺得你沒有生育功能,她也不會喜歡你。
  • 那些未婚先孕的媽媽,大都過得不幸福,這3點足以說明!
    原因就是男子和一女生談婚論嫁,結果女孩未婚先孕了,我們這裡有嫁女兒要彩禮的說法,男方似乎看準了,女孩已經懷孕,肯定會著急嫁過來,為了省錢就是不給彩禮,據說男子還發出話,說女孩已經懷孕4個月了,再不嫁過來就不要了,愛找誰找誰吧。
  • 未婚先孕打胎可以要求多少賠償?北京離婚律師-信金國
    不可否認的是,目前我國確實存在性教育不夠完善和普及的問題,同時很多比較年輕的情侶沉浸在愛情中時沒有考慮到現實和自己可能面臨的行為後果,很難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最終導致甜蜜的愛情中產生了會對自己人生產生很大影響的結果。「未婚先孕該怎麼辦?」
  • 未婚先孕能享受生育保險待遇嗎?
    半年後,小林發現自己懷孕了,可她男朋友因為工作臨時調離外市,並沒有做好結婚的心理準備,小林在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之後決定先把孩子生下來,可她這種未婚先孕的情況該享受什麼樣的待遇呢?臨產前一個月,小林向公司申請休產假,公司給出的答覆是,小林屬於未婚先孕不符合休產假的條件,如果想休產假的話只能按事假來休。小林找到律師諮詢,不知道公司的這種說法合理嗎?
  • 未婚先孕婚前協議書
    現在婚前同居的現象屢見不鮮,一不小心可能還會導致未婚先孕,這時候雙方一定會面臨很多考驗和選擇:小孩到底要不要?你們到底要不要結婚?小孩生下來分手後怎麼辦?女方:×××,女,×××族,身份證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