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宇
Soul在誕生之初,憑藉"聲音社交、靈魂匹配"的獨特定位和玩法,以及"跟隨靈魂找到你"的文藝口號,俘獲了不少年輕用戶。然而,隨著最近APP"崩了"的話題短暫湧上微博熱搜,底下關於soul的評價卻幾乎都是差評。
諸如"soul變味、氛圍烏煙瘴氣、軟色情泛濫、假用戶多、騙子橫行"等負能量言論層出不窮,還有不少用戶分享了對Soul"粉轉路""路轉黑"的經歷。
這顆"靈魂星球"似乎在逐漸暗淡,用戶們也開始紛紛出逃,一時之間,soul的靈魂社交不香了。
監管審核難,虛假信息多
據了解,Soul是一款基於人工智慧技術,以音、視頻為主要,通過人格、興趣、三觀等主觀維度,以及UGC內容來匹配交友對象的產品,初心是讓人能夠找到靈魂伴侶。
然而,隨著大量素質不一的用戶湧入,Soul"思想淨土"的形象被漸漸稀釋。不少用戶表示,Soul平臺上的假用戶太多,有的上來就是要照片,到最後還是變成了顏值交友。
由於聲音內容審核難度大,平臺監管起來更難,soul平臺上盜圖、盜視頻、盜文字的惡劣行徑屢禁不止。經常置頂的內容十有八九都是假用戶的內容。
遇上假圖假信息交友已足夠讓人傷心,更有甚者利用陌生人交友的特殊屬性,實施詐騙。詐騙分子藉助此類APP的語音和視頻聊天等功能,可以更輕易俘獲單純用戶的信任,從而提高詐騙成功的概率。
在網頁上搜索"soul被騙錢",有超過6000條的信息,可見在這個平臺被騙的並不是少數。
用涉黃信息搞垮同行
在去年的七月,網信辦針對網絡音頻亂象啟動了專項整治行動,嚴肅查處一批違法違規網站平臺,Soul赫然在列,被迫下線過一段時間。在下線的日子裡,soul也沒有閒著。
它發現了一款跟 Soul 功能類似的競品軟體 Uki ,而且對方在這次整治活動中,並沒有被下架。於是,soul的合伙人李某出手了。
他先是派了一個小弟去搜集 Uki 上的有害違規信息,在一番地毯式的搜索無果後,他又讓小弟直接用自己註冊的帳號在他們平臺上發布違規內容,然後再截圖。說白了,就是要想盡辦法地去製造問題出來,從而達到"我不好受,你也別想有好日子過"的目的。
自以為做得天衣無縫的soul怎麼也想不到,Uki早已發現其中的端倪。Uki公司負責人在司法調查過程中透露,發布涉黃圖片的帳號在審查過程中已被平臺工作人員發現,立即將該信息刪除,並未發布到網上。
因此該舉報信息是用戶發布後,通過自己的帳號截圖,利用截圖頁面舉報。之後公司又發現發布有害信息的兩個帳號都來自同一地址,且在發布有害言論圖片後都迅速修改了頭像,遂向公安機關報案。
陷害他人不成,犯罪嫌疑人李某、範某還因涉嫌損害商譽、商品聲譽罪被普陀區人民檢察院批准逮捕。
急於變現,用戶大量出逃
soul這一"騷操作"成功的讓自己"臭名遠揚",事實上,Soul在去年經歷長達75天的下架和內部整改後,並未找到正確的經營之道,而是更加著急的開始變現,硬是把自己變成了一款"青年婚戀氪金平臺"。
例如此前,soul可以免費查看訪客記錄,現在必須充會員才能解鎖,單月30元,單季68元,一年則是218元。此外,靈魂匹配、語音匹配和戀愛鈴等功能也開始推出可購買的福袋。
語音通話功能更是被設置成"限時聊天",當和對方聊天超過4分鐘之後,要想繼續聊天,就要不斷充值才能延長通話時間。隨時隨地的在鼓勵用戶充值Soul幣體驗升級服務。
對於這些頻頻引發用戶不滿的收費項目,Soul創始人張璐卻並未感覺有何不妥,在今年2月回復稱"我們現在的變現是很克制的,完全沒有廣告,所有的變現都是一種增值服務,比如增加匹配次數之類的 "。
殊不知,他所認為的"克制"、"增值服務",已經引來了大批用戶的流失。除了各種各樣的付費誘惑,soul在用戶體驗上也讓無數souler深表失望。
用戶小劉坦言,自己使用Soul已有半年了,最初她是被微博上推送的廣告吸引而來,也在Soul上遇到一些聊得來的朋友,覺得這是個靠興趣愛好維繫起來的小眾社區。但最近她感覺,Soul越來越像一個網絡婚戀平臺。
進入soul,經常會看到類似"感謝Soul,在上面遇到了另一半"這樣的推送話題,以前遇到的陌生人能夠聊生活,現在有的人一上來就問她身高和三圍,直接表達了想在這裡找女朋友結婚的想法。
她覺得Soul不再有以前那樣的純粹,與陌生人的交流裡少了些深層次的內容,多了些赤裸裸的欲望。而這些在一點點的背離了使用的初衷,現在小劉已經徹底卸載了Soul。
在未來,靈魂的孤獨或許永遠都無法被拯救,但是用戶的需求卻是可以被無限發掘。soul還是應該繼續尋找實現盈利轉換同時還能降低用戶流失率的模式,否則它將連自己都救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