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第一次家長會,家長們的心情是比較複雜的,既渴望又緊張,渴望著與老師溝通、交流孩子的事情,儘快掌握高中生活學習的起步狀況;但又不知道孩子的表現是否取得了老師的肯定與重視?老師尤其是班主任老師是否容易溝通?能不能與班主任及一些課任老師建立起聯繫?
學校開家長會的目的就是加強家校溝通,更好地教育管理孩子。老師的職業道德再加上學校的要求與規定,順暢溝通肯定能行。
我倒是想提醒家長朋友,參加家長會前要有個計劃設計,自己想解決什麼問題?具體又如何做到?否則,短短的一上午,會感覺什麼事也沒來及做,時間便過去了。這也是我了解到家長的普遍情況。
一、務必找到與班主任單獨文流的機會。
1,了解孩子高中生活的適應情況。主要指生活與學習狀態如何?孩子還存在什麼樣的問題,家長又如何配合解決?
2,了解孩子學習成績情況。主要是各科的成績的現狀。上面已說,家長會一般放在期中考試後,並且老師都有了成績分析的紙面材料,所以,這點並不難辦。關鍵是聽到老師有針對性的分析,本次整體成績如何?與平時的情況對比如何?優勢尤其是弱勢在哪裡?學習習慣及方法還需要有什麼改進?
3,表達建立聯繫的誠懇意願,並留下聯繫方式,能馬上互加微信更好。
二、務必找到孩子弱勢學科的課任老師交流一下。聽聽老師的專業分析,以便下步給孩子提供有效參考,並表達出懇請老師重點關注幫扶的心情,補弱越早越好。
三、務必到校園內的幾個地方看看,如餐廳、宿舍,操場等。這些都是影響學習的關鍵方面。不但實地看,還要儘可能地詢問調查,有問題的地方藉機認真地反饋。家長會是學校領導對家長意見比較重視的時候,他們會匯總反饋逐項整改落實的。
四、儘可能地找到級部領導諮詢一下。簡單了解下步的選科分班打算,為孩子學習方向的規劃早作準備。同時對孩子的一些合理訴求直接反饋給他們是最管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