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管理大師詹姆斯·馬奇去世,曾勸管理者讀詩提高領導力

2021-02-15 中外管理雜誌

我認為自己是個老師。老師的幸福在於學生理解並佔有了我們的思想,並視為己出。

學生們是寶石,我的角色只是把他們磨光一點點。

最後,我會被忘記,而他們還在那裡。

——詹姆斯·馬奇

北京時間2018年9月28日,組織學習理論先驅、權變理論的創始人之一、管理大師中的大師詹姆斯·馬奇(James G. March)教授去世,享年90歲。

作為一位傑出的組織和制度理論大師、管理決策學派的集大成者,詹姆斯·馬奇教授的研究縱橫管理學、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哲學、政治學等不同學科,他的一生榮譽頭銜無數:

除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國家藝術科學院院士,美國公共管理學院院士、美國管理學院院士、美國教育學院院士外,馬奇教授還獲得了18個不同國家和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

詹姆斯·馬奇一生發表了40多篇學術論文,出版了26本專著。其中,《組織》《決策是如何產生的》《論領導力》等殿堂級經典作品被翻譯成十幾種語言全球發行,成為全世界學者、管理者、企業家的案頭書,至今暢銷不衰。

馬奇的著作不是那種可以「現蒸現賣」的管理快餐,因此在結果主義盛行的今天,鮮為大眾所知。

然而,要梳理世界管理思想史,詹姆斯·馬奇就是一尊繞不開的學術豐碑。

低調的傳奇:一尊令人仰望的學術豐碑

1928年1月15日,詹姆斯·馬奇出生在俄亥俄州的克利夫蘭,後來在威斯康星州長大。

孩提時期,馬奇成長在一個兄弟姐妹都很聰明的家庭。從小,父親教育一家兄妹「不要自以為高人一等」,這一原則始終被馬奇銘記在心,並於此後踐行於數十年的學術研究和教書育人之中。

1949年,21歲的馬奇在威斯康星大學獲得文學學士學位。第二年,順利取得耶魯大學文學碩士學位。

1953年,馬奇獲得耶魯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博士畢業後,他前往卡內基梅隆大學,擔任心理學與工業管理學助理教授。

正是在這裡,馬奇與知名管理學家、組織決策理論大師赫伯特·西蒙(Herbert A.Simon,1916~2001,唯一一位管理領域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結下了深厚友誼。

1958年,馬奇與西蒙合著出版了《組織》(Organizations)一書。作為決策理論學派的兩位大師,該書也是馬奇和西蒙的唯一合著。

《組織》一書的出版,宣告了「組織」作為管理學一個獨立研究領域的誕生,在此後的數十年備受關注和引述,成為組織管理理論的奠基之作。

1963年,馬奇教授與理察·西爾特合著《企業行為理論》(A Behavioral Theory of the Firm),再次迅速引發學界關注,被奉為組織研究的經典。

1964年,他離開卡內基梅隆大學,把自己的研究擴展到整個社會科學。

1970年,馬奇開始在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任教,直到1995年榮譽退休。

在斯坦福執教的25年間,馬奇不僅擔任政治學和社會學教授,還兼任心理學、管理學和教育學教授,是名副其實的「多領域大師」(professor of everything )。

1972年,馬奇與麥可·科恩、約翰·奧爾森提出著名的「垃圾桶決策模型」(The Garbage Can Model)。這一模型指出:不管問題發生在何時何地,人們都會以此為機會,來實施他們早已選定的解決方法。這會影響到決策的制定過程和最終結果。

1984年,因對管理學的突出貢獻,馬奇教授獲得美國管理學會獎。

1994年,經過近半個世紀的思考和醞釀,馬奇先生出版了《決策是如何產生的》(A Primer on Decision Making: How Decisions Happen)一書,從心理學和行為科學的角度出發,深刻分析了決策的產生過程。他為書中深刻的理論佐以大量趣味生動的例子,既便於讀者理解和運用,又為勤於思考的讀者帶去無盡的啟迪。

1995年,67歲的馬奇教授在史丹福大學光榮退休,因其傑出的教學獲得了史丹福大學沃爾特獎。四年後,他再次獲頒美國管理學會傑出學者獎。

2005年,《論領導力》(On Leadership)一書出版。這本書源於馬奇在史丹福大學商學院開設了15年的"組織領導力"課程。他在書中指出:勝任力、主動性、認同感、協調力是領導的四大核心。他認為,即使一個人並不居要職高位,仍然可以作為一個領導者,發揮領導力,推動變革與進步。

馬奇始終主張學術要面向學術,面向真實世界。

如此,他才提出、發展了有說服力和生命力的學術理論,如垃圾桶決策模型、足球場決策模型,讓我們真正感受到學術與生活的相連,真正相信學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指導生活。

也正因此,馬奇才成為世人心中的大師。

在斯坦福講領導力的詩人


在輝煌的學術成就之外,詹姆斯·馬奇熱衷於寫詩,並曾先後出版過8本詩集,是一位極具浪漫主義色彩的詩人。

馬奇一生信奉父親傳遞給他的價值觀——「不要自以為高人一等」,也因此,他從不居高臨下給任何人提建議。

不過,當人們問及「如何提高領導力」時,馬奇卻認真勸告「你應該讀詩」。

他是這樣回答別人,更是這樣實踐的。


在斯坦福的領導力課堂上,馬奇常常開出一串經典文學作品的書單,供學生通讀、討論。其中有莎士比亞的《奧賽羅》、蕭伯納的《聖女貞德》,還有託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以及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

他堅信:領導力的基本問題和人生的基本問題沒有什麼不同。而對於人生的基本問題,偉大的文學作品很可能比社會科學談論得更好。

從文學經典中提煉領導力精髓,或許是馬奇教授在管理教育領域的獨創。

在接受國內管理學者劉瀾教授的一次採訪中,他談道:

我們的義務之一——如果可能的話,讓生活變得更加美麗一點,尤其是在我們的平常生活之中。

對於那些能夠打理一個小小花園,讓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的人,我心存傾慕。同樣,對於那些能夠寫出優雅的備忘錄,把它們看作詩歌而非僅僅文件的經理人,我心存傾慕。

生活中,詹姆斯·馬奇先生是四個孩子的父親,也是一位慈祥的祖父,他深愛著自己的妻子。

9月28日凌晨,在得知馬奇教授的訃告後不久,他的一位學生——杜克大學社會學教授周雪光深情回憶:


悼念導師馬奇去世!上次(與馬奇先生)見面是9月9日下午,正逢中國的教師節,在一片賀節信息中,心裡很感謝這個巧合。但見面的緣由卻是沉重的:馬奇先生70年的伴侶Jayne十天前去世,老人悲傷。

我試圖寬慰他說道,Jayne will live for ever in our memories。老人緩緩地說道,是的,她活在我的記憶中,孩子們的記憶中...。我接著說道:...還有我們大家的記憶中。

「Yes」,老人眼圈溼潤了, "... but that's not enough."

不到一個月,老人追隨Jayne而去,挽手至永遠!

德魯克之後的頂級管理大師

Professor of Everything

 

馬奇先生一生低調,不比德魯克在企業界的斐然聲譽;但他治學視角獨特,縱橫跨越多學科領域,早已誨人無數。

雖被管理學界譽為「德魯克之後的頂級管理大師」。但他本人並不願意被人稱作大師。他對自己的定位是——教師。

在史丹福大學,詹姆斯·馬奇先生是一個傳奇人物。他身兼史丹福大學商學院、教育學院、政治學系、社會學系教授,被大家稱為「professor of everything」。 

他長期講授的一門課程是組織領導力,大約從1980年開始,一直講到1995年退休。每年有30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選這門課,包括約100名MBA學生。

對於大學教育,馬奇先生認為:

大學只是偶然的市場,本質上更應該是神殿。

在大學裡,知識和學問之所以受到尊重,主要不是因為他們能夠造福個人和社會,而是因為他們象徵、承載並傳遞有關人性的見解。

高等教育是遠見卓識,不是精打細算。

是承諾,不是選擇;學生不是顧客,是侍僧;

教學不是工作,是聖事;研究不是投資,是見證。

全球學者、企業家的靈感之源

馬奇的一生,可以用「桃李無言下自成蹊」來形容。他的理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學者和企業家,成為他們的靈感之源。

▲張瑞敏和詹姆斯·馬奇

2013年,在史丹福大學商學院的一次面對面交流中,張瑞敏曾熱情評價馬奇帶給他的啟發:

我讀馬奇先生的書就得到了很多有價值的啟發。

比如,馬奇先生在講授領導力課程時總是要講堂吉訶德,一開始我很難理解為什麼要用堂吉訶德這個案例,現在我明白了,堂吉訶德探索的是別人沒有做過的。

這一點和海爾今天做的事情很相似。我們所探索的「人單合一」雙贏管理模式也是沒有別人做過的,完全是新的探索,沒有「路標」可尋,所以,我們有一點像是中國的堂吉訶德。

單向街創辦人、知名學者許知遠讚嘆馬奇:

人文主義的真正傳人,用懷疑、不確定的方式看待世界。

清華大學副校長兼教務長楊斌教授稱馬奇先生是他最喜歡的作家:

他非常強調領導的基本問題和人生的基本問題的統一,我心戚戚。

馬奇先生的書是那種讀著讀著也許會停下來愣半天神的;一句引起萬千思緒,捅破了好些個那層窗戶紙。帶著實踐中的問題去讀,會有更多獲益。

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西交利物浦大學執行校長席酉民用「謙銳、幽默、前瞻、責任」描繪馬奇先生的風採。

回憶起與馬奇先生近距離接觸的一段經歷,席酉民教授這樣說:

他是一位眼光發亮、精神矍鑠、慈祥親和的老人,一進門與大家打招呼、拉家常,根本沒有想像中大師的「距離感」。

當我將印有他畫像的雜誌呈給他,他高興得像個孩子,示意周圍朋友,「I am cover boy!」(我是封面人物)。

但隨著會議的深入,針對每個報告,他都給出了視角獨特的分析;面對紛紜龐雜的討論,他高屋建瓴的總結令人嘆為觀止。

▲席酉民教授微博悼念

——————

儘管我們現在的世界信息流量暴增,信息渠道拓寬,實體虛擬化,個體連接度增加,詹姆斯·馬奇的決策理論仍然具有極高的研究和學習價值。

那些正被大多數人漸漸遺忘、「束之高閣」的經典,不應因「曲高」而「和寡」。

正如詹姆斯·馬奇教授親自擔任製片人的紀錄片《激情與自律:堂吉訶德對領導力的啟示》(Passion and Discipline:Don Quixote’s  Lessons for Leadership)中所述:

我們生活的世界重視現實的期望和清晰的成功,

堂吉訶德兩者皆無。

但是儘管一個失敗接著一個失敗,

他堅守願景和使命,他堅忍不拔。

因為他知道自己是誰。

1928.01.15~2018.09.28,

一代思想豐碑的「詩意」人生定格於此。

而你我何其有幸,曾與偉大同處一個時代。

最後,就讓我們以馬奇教授的一首小詩作結。

以此,向這位時代的巨擘獻出一份紀念和緬懷。

Success

by James G. March


No one needs him
after he’s gone.

No one who stays
depends on him,
if he has done it right;

No one asks
why flowers grow, 
or how a summer ends,
or notices long
that he has gone,

quietly into the dark.

March, James G. 1980. 

Pleasures of the Process. 

London: Poets』 & Painters』 Press. (p. 98)

R.I.P

參考資料

[1] 席酉民,我給大師當「老師」 大師給我當「司機」, 2011-02-24,管理學家

[2] 劉瀾, 詹姆斯·馬奇:水管、詩歌與領導力

[3] 劉豔萍,詹姆斯·馬奇:像風一樣的傳奇,管理學家理論版

[4] 曹仰鋒,李平,海爾:中國式堂吉訶德——張瑞敏對話詹姆斯·馬奇,哈佛商業評論

來源:華章管理(ID:hzbook_gl)

相關焦點

  • 管理大師詹姆斯·馬奇去世,享年90歲:何其有幸,你我曾與偉大同處一個時代
    ——詹姆斯·馬奇北京時間2018年9月28日,組織學習理論先驅、權變理論的創始人之一、管理大師中的大師詹姆斯·馬奇(James G. March)教授去世,享年90歲。作為一位傑出的組織和制度理論大師、管理決策學派的集大成者,詹姆斯·馬奇教授的研究縱橫管理學、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哲學、政治學等不同學科,他的一生榮譽頭銜無數:除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國家藝術科學院院士,美國公共管理學院院士、美國管理學院院士、美國教育學院院士外,馬奇教授還獲得了18個不同國家和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
  • 詩、領導力與馬奇
    作者:劉瀾,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副教授、正道領導力中心創始人,最新的中文著作為《領導力的第一本書:聽大師講領導力》和《領導力的第二本書:從經典學領導力》
  • 詹姆斯·馬奇:水管、詩歌與領導力
    主要使用小說、戲劇和詩歌這些文學作品來教領導力是很少見的。 馬奇:已有的研究領導力的文獻不是很好,只是許多宣稱和斷言。要麼很難搞清楚它們的意思,要麼沒有太多支持的證據。 要討論領導力,我們必須認識到領導力的基本問題和人生的基本問題沒有什麼不同。
  • 新刊速遞 與馬奇對話:領導力、探索式學習與本土管理學
    但對於管理者,無論實踐還是理論,在學習面前,永無止境,本期有幸相約馬奇——德魯克之後的頂級管理大師。歡迎閱讀《清華管理評論》第5期:與馬奇對話。 清華經管領導力研究中心與全球華人企業顧問中心從2011年5月開始進行《中國企業高層管理者領導力研究》,迄今共訪談了89位在1962年以後出生的中國企業家與高層管理者,企業規模在3億到百億元間,除了少數屬於文化事業、非營利性組織外,均屬於快速成長的中小型企業,企業的經營期間約在10年到25年間,他們是企業的開創者或是管理者,不論是創業者或是高層經理人,都充滿了創業家精神,可以代表中生代的企業領導者,符合德魯克所定義的
  • 管理要有自己的「理想國」——詹姆斯•馬奇其人其事
  • 聯結型管理者:數位化轉型浪潮下的最強領導力
    通過在組織中創造三種聯結——員工聯結、團隊聯結和組織聯結,「聯結型管理者」們不必全方位地滿足所有人的需求,也不必成為所有問題的來源,就可以使個體最大限度地發揮潛力,同時提高他們的敬業度和忠誠度。「聯結型管理」將為企業達成這一目標提供極具啟發性的洞察與指導。《聯結型管理者》是給管理者的一份指導和培養員工的全新進階指南。本書首先介紹了四種類型的管理者——諄諄教誨型、時刻待命型、搖旗吶喊型和聯結型。在這四種類型中,時刻待命型曾被認為是掌握了最有效的指導和培養方法的管理者。但本書第二章則探討了,為什麼時刻待命型管理者往往事倍功半,並不能像預期的那樣提升員工績效。
  • 卓越管理——管理者素養領導力提升之信、願、行
    格局屏天下企業大學再次邀請到管理技能提升領域資深培訓師、中國影得學習法第一人胡斌老師,為大家講授《卓越管理——管理者素養領導力提升之信、願、行》,帶您錘鍊系統領導力,建設和合團隊!高層管理者關注的是信念、大願、使眾人行,員工關注的是信心、小願、自己的念行,中基層管理者則需要讓人信任、找到共願和定行。
  • 領導力提升:領導力包括哪些能力?組成因素有哪些?管理者應具備的能力
    從領導力的視角剖析,初期個性特徵基礎理論的關鍵是領導力難題並非領導難題。英國領導學專家學者Stogdill曾於1948年和1972年2次對領導個性特徵基礎理論開展調查分析.他在1972年得到的結果說明,管理者務必具有卜個層面的工作能力或素養,即造就、延展性、判斷力、自覺性、信心、使命感、協調性、包容、知名度和人際交往能力。
  • 「紀念馬奇教授專題研討會:知行觀和中國本土領導力」在我院召開
    2019年1月23日,由滬江本土管理研究論壇發起,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主辦,組織與管理評論「紀念詹姆斯·馬奇教授特刊
  • 國學大師饒宗頤去世 曾與季羨林並稱為「南饒北季」
    人民網北京2月6日電(湯詩瑤) 據人民日報客戶端消息,國學大師饒宗頤於2018年2月6日凌晨去世,享年101歲。錢鍾書稱饒宗頤是「曠世奇才」,季羨林說饒宗頤是自己心目中真正的大師,學術界稱饒宗頤為「國際矚目的漢學泰鬥」、「亞洲文化的驕傲」。 有人說:「他有三顆心,第一顆叫好奇心,第二顆叫孩童心,第三顆叫自在心,一顆比一顆高」。持著這三心與執著,饒宗頤先生在多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 廈門大學管理學院MBA | 企業管理者論壇:企業轉型對領導力的挑戰
    領導力一直被認為是企業轉型的關鍵要素,然而在企業轉型情境下,領導力究竟該解決什麼問題?領導力包含哪些內容?2020年12月26日晚,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舒兆平博士應邀來到廈門大學管理學院,在本期「企業管理者論壇」上,為廈門大學管理學院MBA的同學和校友們帶來了一場主題為《企業轉型對領導力的挑戰》的精彩分享。
  • 三個歷史小故事,看管理者如何贏得領導力
    領導力不是靠賦予某個頭銜或職務而獲得的,領導力是在實戰中贏來的,是一種後天習得。領導力不是粗暴命令,也不是簡單服從,而是在領導過程中能夠讓人主動跟隨,能夠影響別人、激發別人,能夠統帥團隊成員全力以赴去完成某項目標的能力。中國歷史上不乏具有領導力的卓越領導者,從以下三個小故事,可見一斑。
  • 這10本書讓你分分鐘變最優秀的管理者!
    每一個壯志在懷的打拼者都希望成長為一個完美的管理者OR領導者,或許你天賦異稟,能夠憑藉自身能力成長為一個偉大的領導者,但是,如果有位大師比如約翰·麥克斯韋爾(John C.據悉,近期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領導力發展大師約翰·麥克斯韋爾有望訪華,並開壇講授領導力法則,無疑給中國的企業家們親聆大師聲音的機會。不過,能夠近距離與大師接觸的機會畢竟不多,如果想要隨時跟大師交流,可能嗎?為此我們為你介紹十位更睿智的顧問,他們一天24小時跟隨你,等候你的召喚——十本管理學書籍。
  • 10本管理學書籍,深受科技行業企業管理者好評
    管理學,無論是員工或者管理者都應該學習一下。這對提高工作效率,團隊合作都有非常大的好處。管理學書籍非常多,例如人們常說的管理學十大名著、30部必讀的管理學經典等。其中有些是適合初級管理者看的書,例如十大經典管理類書籍、管理學入門書籍等。
  • Kenexa沈健:感悟領導力 共同發展
    後危機時代,領導力在中國強勁的經濟增長當中它所扮演的角色,希望本次論壇能帶給大家啟發和經驗,彼此互相學習,共同提高,一起參與到全球經濟與中國經濟的發展當中。
  • 摩天之星:具有領導力的企業管理者,必定具備這六大維度!
    二十一世紀社會變革、國際交流密切、市場秩序混亂、企業間競爭激烈等諸多機遇與挑戰降臨在我們面前,無論我們是否位處領導者崗位,都應具備強大的領導力。因為在摩天之星看來,強大領導力意味著我們在關注自身需求的同時,也能重視他人的需求,並在這一過程中不斷溝通,尋求一份更為公平、平等、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強大領導力還意味著我們能跳出狹隘的利益觀,善於從全局高度、用長遠眼光觀察局勢,分析問題,樹立宏觀意識。從以上分析看出,我們很有必要對領導力進行分析研究,研究領導力特徵在企業管理環節的運用,進而提高企業管理者領導力水平,增強企業競爭力。
  • 王國維:曾為溥儀國文老師,被稱一代國學大師
    今人常以「國學大師」的稱號形容一個知識淵博、風度儒雅、著述等身的大學者,然而放眼當下的學術圈,真正能稱得上是大師的卻寥寥無幾,但王國維生活的民國一代,卻是大師頻出的時代。清華校長梅貽琦曾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歷史煙雲中的北大、清華,在清末至民國的大半個世紀中,可謂群賢畢至,大師雲集,而王國維正是這其中最為閃耀的傳奇人物之一。
  • 國學大師饒宗頤去世 | 一代通儒,百歲情懷
    2018年2月6日凌晨,一代國學大師饒宗頤去世,享年101歲。
  • 《可複製的領導力》札記
    它更像一本管理工具書,閱讀它的過程就像是一次借用職場成功人士外腦的體驗。    鑑於閱讀它的時間跨度長,且自帶魚的記憶屬性,利用札記倒逼重新梳理一遍。初步想法:通過一張思維導圖代替翻書,先把脈絡邏輯打通,再結合書中那些讓我受啟發的點展開,這也是我第一次嘗試3年職位管理生涯的復盤,期待開啟領導力的認知升級之旅。
  • 《白鹿原》裡的領導力哲學,堪比10本管理書籍
    領導力常被形容為一系列行為的組合,而這些行為將會激勵人們跟隨領導去要去的地方(要達到的目標),而非簡單的服從。美國當代領導理論大師沃倫·班尼斯說:領導力就像「美」,它難以定義,但當你看到時,你就知道。看完史詩大劇《白鹿原》,我深切理解了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