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將軍」胸懷軍旅夢 創建將軍文化博物館

2020-12-22 央廣網

  中新網9月1日電 一位「將軍情懷」深入骨髓的花甲老兵,退役41年始終矢志不移甘為傳承和弘揚將軍文化鞠躬盡瘁。馬述寬少將評價說,「在我心中他就是一位沒有軍銜的將軍」——哈爾濱三五將軍文化博物館館長王軍,這位草根「將軍」創造了氣勢恢宏的將軍文化博物館,同時創建金源文化、東北抗聯文化、國防文化等博物館面向社會公益開放。

  王軍是國內系統整合將軍文化的第一人,開創了我國「將軍文化」主題博物館的先河。為此,中國教育電視臺為其製作播發了《一位走進將軍文化的老戰士》、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了《不下戰場的老兵》等書籍。日前,記者有幸敬仰1614位共和國開國將帥崇高而壯麗人生畫卷、紅色將軍文化。

  為人民服務——王軍畢生追求

  哈爾濱三五將軍文化博物館系黑龍江省民政廳批准,民辦博物館。位於雙城區運糧河畔,與「四野」指揮部「舊址」遙相呼應,2011年8月1日正式開館,這是全國首家以將軍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館內擁有藏品15000餘件。

  「為人民服務」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是毛主席1945年8月首題給大公報。步入哈爾濱三五將軍文化博物館正門,門口一塊幾米高的巨石,其上面雕刻鮮紅遒勁有力五個大字也恰是「為人民服務」。這是王軍和他執掌的三五味業集團座右銘,折射了王軍人生追求和價值取向,這在全國民營企業當中獨樹一幟、鳳毛麟角。

  三五將軍文化博物館佔地面積8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1500平方米,園區內主要有「兩路(將帥路、元帥路)一河(運糧河)」。館中有園、園中有館,布局類似故宮,錯落有致。大體被「一路」(元帥路)「一河」劃分為四大主題園區:將帥紀念園、國防文化園以及傍水而居的東北抗聯將士紀念園、援老抗美紀念園。

  步入新修葺的由兩個石獅子駐守朱紅油漆仿故宮牌樓大門,迎面是由向守志提寫的「共和國將帥」龍門,整個大園區建築物以灰色、棕紅色以及橄欖綠為主色調,題詞絕大部分由向守志、劉精鬆、景學勤三位將軍提寫。

  將帥紀念園 光耀千秋

  將帥紀念園大致呈四方形布局,跨過龍門、沿將帥路前行,其左側依次是文化育三五館、東北野戰軍名將紀念館、將軍書畫館,將帥路的盡頭與元帥路呈丁字形交匯,其右側依次是今年8月1日建軍節當天揭幕、熠熠生輝的「開國將帥堂」—內設十大元帥、十大將銅雕全身雕像供瞻仰,以及威武雄壯的由向守志題名的「國防文化館」。該館左前方牆壁系紀念建黨九十周年創作的墨玉石刻的55.5米長、高2米「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裝革命和重大戰役歷史長卷浮雕」。國防文化館對面則是園中主館——哈爾濱三五將軍文化博物館。

  該園區有兩大景觀:其一是「龍騰盛世」,是為紀念建軍85周年,創意長200米龍字雕長巻,共雕有218位共和國將軍揮毫飛龍書寫的「龍」字,與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裝革命和重大戰役歷史長卷浮雕融為一體,令人目不暇接。其二:「中華龍亭」,王軍手指亭內神龜——「中華龍」雕塑說,這座「中華龍」堪稱三五將軍文化博物館的「鎮園之寶」。其龍背上馱著165位德高望重的將軍書寫的165個「龍」字,其中有7位是共和國的開國將軍,堪稱傳世珍寶。

  國防文化園:神奇瑰麗神龍守護

  國防文化園分為栩栩如生軍事家雕塑、大氣磅礴的千名將軍墨寶碑林(原:八卦陣)、金源神龍廣場、天兵神將亭四大部分。軍事家雕塑由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李先念、楊尚昆五位偉人和十大元帥、十位大將等36位軍事家的半身墨玉石雕像組成。千名將軍墨寶碑林直徑55.5米,面積2500平方米,以先天八卦圖形式展示了千位將軍的書法、繪畫、詩詞作品,氣勢恢弘。「金源神龍」石雕,由墨玉雕刻高 5.55米,昂首向上,坐視遠方,龍身雕有共和國100位將軍書寫的龍字,其造型和工藝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極具金代特色。「天兵神將亭」今年7月竣工,亭為八角形總高10米。王軍說,天兵神將由老首長向守志上將2005年題,同時三五集團也是同年5月5日成立,特建此亭紀念十周年。此外,此園還有九龍壁、十二生肖、海東青、凌風閣、大金第一都、紅軍團百將長廊等景觀。

  三五將軍文化博物館 神聖殿堂將星閃耀

  三五將軍文化博物館是王軍心中最神聖展館,也是所有展館的「母館」。館名由瀋陽軍區原司令員劉精鬆上將題寫,門前是偉大領袖毛主席5.55漢白玉全身塑像,館名兩側是兩尊高 3.5米墨玉石雕的金源神龍,每尊神龍身上都有百名將軍書寫的嘆為驚奇的「龍」字。

  走進展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立刻響起:「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令人盪氣迴腸。一樓左右兩個展廳均「將軍藝術館」,迎面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軍徽牆,右首展廳內有黑龍江省工藝美術大師唐吉州創作的「中華龍銅浮雕」,其上面有百條神龍,每條龍身上由百名將軍以書法形式寫的「龍」字;還有百位將軍書寫的「金源神龍」(百龍圖)瓷板畫;向守志將軍為建國60周年題寫的「中華龍硯」,共和國將帥姓氏始祖以及珍貴的110餘位共和國將軍的肖像。

  左展廳主要展出包括用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靺鞨繡、影雕、剪紙、篆刻、版畫等製作的有關將軍文化主題的藝術品。主要有十大元帥靺鞨繡、開國十大將軍的碳精畫、將帥傳奇篆刻、中華龍印章。最醒目的有遲浩田上將題寫的《哈爾濱將軍文化研究全》、向守志將軍題寫的《哈爾濱三五文化博物館》以及劉精鬆上將題寫的《哈爾濱三五將軍文化博物館》的壽山石巨型印章。

  王軍說,「中華龍印」是三五將軍文化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由百位將軍提寫的龍字組成,「中華龍印」高80釐米、寬35釐米、重500公斤,頂面鐫刻九龍、印的周圍是165位共和國將軍書寫的中華龍字,這165個龍字又組成了一個大的「龍」印,堪稱絕世佳作。

  二、三樓是「開國將帥館」,主要展示十大元帥和十大將配戴軍銜標準像,主要簡歷等文獻資料。還有1614位將軍的書籍、物品及根據將帥業績創作版畫等多種形式藝術品。四樓右展廳是「中國軍服館」,陳列著從中國工農紅軍、新四軍、八路軍……展示各個時期的軍服歷史沿革以及頒發的勳章、獎章、軍銜標誌等。其左展廳是「紅色回憶館」主要展示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偉人的風範、珍貴史料圖片、書籍以及將軍們的書法真跡。五樓左展廳是「天兵神降館」。這個館對於王軍來說有著特殊意義和特殊情感,講敘了向守志上將1934年參加革命,紅軍長徵、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各個時期的金戈鐵馬、身經百戰事跡以及在和平時期對軍隊發展做出的貢獻。

  將軍眼中的博物館

  政治家阿道夫·希特勒說:「要消滅一個民族,首先要徹底瓦解它的文化;要瓦解它的文化,首先消滅它的文化傳承」。由此可見,傳統文化對於一個民族的重要性。那麼什麼是將軍文化、將軍文化的核心與本質又是什麼?記者有幸拜讀了王軍生生贈給、厚厚的一本「經典」—《將軍文化研究》,試圖管中窺豹、從中找到答案。將軍文化有著久遠的歷史和深厚的根基,在「首長題詞」章節裡記者節選了部分將軍的題詞,以饗讀者:將軍文化是軍隊高級指揮員創造的一種特殊的優秀群體文化——杜鐵環上將;將軍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實踐特色和時代特色是中國特色軍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劉精鬆上將;將軍文化是抵禦各種腐朽思想文化有力武器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思想保證——楊國屏上將;愛國主義乃是將軍文化的核心——趙南起上將;振奮民族精神、激發愛國熱情——孫幹卿少將。 將軍文化作為軍隊文化的精髓更為王軍所推崇。他稱,傳承將軍文化就是要弘揚將軍們愛國精武、百折不撓勇做國家中流砥柱優良品行,使中華民族始終昂首屹立世界東方。

  目前,三五將軍文化博物館已成為黑龍江省國防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已有165位共和國將軍蒞臨博物館。 劉精鬆上將說,三五將軍文化博物館開館,填補了我國軍隊文化博物館的一個空白,在我國文化建設史上具有裡程碑式意義。

  「八大」英模雕像 激勵青少愛國圖強

  撫今追昔,王軍用手一個個撫摸解放軍八大英模的雕像,半垧都沒有說話。他飽含深情地說,張思德、董存瑞、黃繼光、邱少雲、雷峰、蘇寧、李向群、楊業功8位英模人物,是我軍歷史上千千萬萬英模人物中最傑出的代表,是8顆最耀眼的明星,我們要永遠緬懷,弘揚其愛國奉獻精神。

  位卑不敢忘憂國。王軍說,將軍們戎馬一生深切緬懷開國將帥,繼承優秀的革命傳統,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是時代永恆的主題。當前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能有更的企業家加入到傳承將軍文化的陣營,特別希望1614位共和國將帥家鄉能為每一位將帥都修建紀念館或鑄就雕像。

  石破天驚—博物館捐給國家

  古董收藏家幾乎是獨樂樂,而王軍呢?他將將軍們所創作的書畫作品、捐贈的陳列品與中國博大精深傳統文化相結合,創造將軍文化。無論是中華龍硯、百將龍壺、百將龍鎮、中華龍印,還是共和國將軍姓氏始祖等都是不可複製、流芳千古的傳世珍品,其經濟價值、社會價值,更是無法估量。

  當記者終於鼓足勇氣,連珠炮式發問道:有人說你不合時宜、力排親友眾議,個人斥巨資承擔政府職能辦公益展館是在「砸錢」而沽名釣譽 ,您究竟看中的是什麼?是看重其長遠收藏價值留給子孫,還是真正甘願為國家、為社會做點事?王軍飽含深情地說:「國家,國家,有國才有家,祖國才是母親呢!接著王軍做出了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決定,2017年是建軍90周年,要把三五將軍文化博物館所有藏品毫無保留的捐給國家、捐給國家軍事博物館。

  記者再次追問為什麼要這樣做,他說,我的戰友犧牲了寶貴生命,將一腔熱血都灑在異國它鄉,我連人都是國家的,還有什麼不能捐的?

  草根「將軍」胸懷大夢

  今年6月份,從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會傳來喜訊:王軍的10000幅將軍題詞作品以及218位將軍所題的「龍」字石刻藝術牆,創下兩項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收藏將軍題詞數量之量」、「最多幅將軍題字(龍)的石刻藝術牆」。

  王軍說:「人生不是夢,但不能無夢,夢是對未來的憧憬,是無言的詩,成功需要夢,敢夢才能成功!」,冀望青少年以共和國將軍為榜樣,激發華夏兒女正能量,眾志成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新網生活頻道)

相關焦點

  • 延邊博物館有兩木雕,寫著天下大將軍,地下女將軍,它們是幹啥的
    自古以來,哪個朝代都少不了英勇的將軍,他們身懷武技,兼通兵法,帶兵保衛邊疆,守護國家安定,可在延邊的博物館中,居然有一對木雕將軍,一個天下,一個地下,一個是男,一個是女,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接下來讓我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通訊:新疆將軍廟車站的運煤「將軍」
    通訊:新疆將軍廟車站的運煤「將軍」   將軍廟位於新疆準格爾盆地的東緣奇臺縣城以北70餘公裡,是我國煤、氣、油的「富聚區」,將軍廟的由來據說是後人為紀念唐朝將軍楊襲古所建,昔日將軍們率兵馳騁殺敵的萬裡疆場,現已成遍地黑金的聚寶盆。  如今駐紮在這裡的不是與敵廝殺的古代將軍,而是開發、運輸豐富煤炭資源拓疆者。
  • 在外濟源人|傅翠和將軍的故鄉情懷
    50年軍旅生涯,他從一名普通的戰士,成長為一名共和國的將軍,期間他很少回到夢系魂繞的故鄉。但故鄉的一草一木,一人一景,無時不召喚著他,讓他牽掛和思念。2000年,他退休後先後十數次走進王屋山。他說:「這一方山水很神聖,也很神秘。
  • 中國將軍文化藝術協會粵港澳分會成立
    9月20日,中國將軍文化藝術協會粵港澳分會成立儀式暨「大健康、大農業、共創美好未來」高峰論壇在深圳凱賓斯基酒店隆重舉行。中國將軍文化藝術協會的馬國超將軍、馬炳芝將軍、郭玉祥將軍、國墨林將軍、李彰將軍、尚全孝將軍為粵港澳分會舉行了揭牌儀式,並獻上墨寶。
  • 弘揚軍旅文化,協和街道這樣做
    9月11日,在雙流區社區教育學院指導下,怡心街道協和社區教育學校舉辦了高質量發展社區教育項目「一街一品一特色」之「孔大校的軍旅情懷」訪談活動。活動在雙流中學協和實驗初級中學軍旅館內舉行,三江社區居民,原 海軍大校孔勁松退役後通過社區資源,主動為社區居民宣傳軍事知識;並協助三江社區和雙流中學協和實驗初級中學建設軍旅館,在社區居民和學生中間宣揚軍旅文化
  • 2017海峽兩岸將軍論壇暨兩岸將軍書畫展廈門開幕
    活動嘉賓合影12月11日,2017第七屆中國海峽兩岸將軍論壇暨第八屆中國海峽兩岸將軍書畫展在廈門開幕。論壇現場本次論壇由中國海峽兩岸將軍書畫展組委會、中華將軍書畫交流協會主辦,以「堅持一國兩制和平統一,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為主題。論壇現場,兩岸將軍相互切磋、交流,深化兩岸同根同源的共識。
  • 錢鈞將軍:不當和尚當將軍,負傷十三次,被評為一等甲級傷殘
    1928年,大革命失敗,錢鈞將軍奉命回到自己的家鄉光山縣展開宣傳工作,先後任鄉農民協會主席,農民自衛隊隊長。1930年錢鈞加入工農紅軍,開始了自己後半生的軍旅生涯。錢鈞將軍的軍旅生涯錢鈞將軍進入軍旅生涯的第一仗便是攻打羅山縣城的,在這場戰鬥中,錢鈞作為剛入戰場的小牛犢,爆發出驚人的膽量和戰鬥力,第一戰便獲得領導的嘉獎,獎品是毛巾一條。
  • 中國第二大將軍縣 大別山紅色旅遊主要區域 被譽為「將軍的故鄉」
    金寨籍紅軍中走出了600多位高級將領,其中開國將軍就有59位,其中上將1位、中將8位、少將50位,佔全國開國將軍總數的4%,是「中國第二大將軍縣」。金寨也因此被譽為「紅軍的搖籃」、「將軍的故鄉」。據統計,金寨縣分布保存革命舊址共288處,像革命烈士紀念塔、金寨縣革命博物館、紅軍烈士墓園、洪學智將軍紀念碑、金寨縣紅軍紀念堂、紅25軍和28軍舊址等等,這些都是全國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也是了解新中國成立艱難歷程和人民軍隊發展輝煌歷史的重要窗口,在這裡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紅色文化的薰陶,讓心靈在革命先烈浴血奮戰的地方受到感觸、洗禮和鞭策
  • 重慶有個將軍建的博物館就在小區裡,文物近萬件,永久免費參觀
    也從一條支馬路旁的小區看到有一個招牌叫做「寶林博物館」,看上去很普通,自己也從來沒有興趣打算進去看一看。直到今天,再次路過,突然就想去看一看究竟,了解一下這個博物館到底有些什麼東西。找了半天,沒有找到入口,結果倒是從旁邊一個小區的入口問道了,門衛讓我用身份證進行登記,然後換了一張票,就進小區了。門衛還告訴我:博物館就在小區裡面,出去右拐,玻璃門往裡。
  • 抗日將軍王力航
    當特色文化氤氳著這個地方時候,天生的叛逆思想也在這個地方如影隨形。時代造英雄,是歷史的必然產物,更何況這個地方浸潤著湖湘文化,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為中華自由而抗爭成為這個地方的必然產物。也許這個地方深受湖湘文化的影響,自古以來這個地方,人才輩出,出類拔萃者總是方興未艾。尤其是地處湘南要塞,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這個地方就是聞名遐邇的神奇耒陽。自遠古時代,神農氏在這裡斫木為耒,揉木為耜,改變了刀耕火種的生活。這裡的文明一直氤氳著無數的風流人物。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就是從這裡走出來的,享譽中外的發明家蔡倫就是耒陽人。
  • 李姓、開國將軍第二大姓氏:110位開國將軍中,五人活過100歲!
    其實李姓開國將軍姓氏排名在1955年的時候是排第一,不過在1955年後,李姓僅有38人晉升為少將,而張姓有49人晉升為少將軍銜,就這樣,開國將軍姓氏排名下調到第二。李姓、開國將軍第二大姓氏:110位開國將軍中,五人活過100歲!李姓五位百歲開國將軍分布在四個省份,山東籍最多,有兩位。
  • 走進葉飛將軍故居 重溫崢嶸歲月
    打不死的鐵將軍小記者戴靜怡指導老師黃曉玲    相信大家對葉飛將軍都不陌生吧?今天,格內小學的50名小記者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泉州華僑革命歷史博物館、葉飛將軍故居,重溫崢嶸歲月。    跟隨講解員的腳步,小記者們參觀了泉州華僑革命歷史博物館和葉飛故居。
  • 《勝算》蔡夢的父親究竟是誰?難道是成田將軍嗎?
    男人問蔡夢是不是想通知唐飛讓他儘早撤離,他懷疑蔡夢對唐飛動了真感情。 單從體型來看,這個男人並不是福原。應該是一直指使蔡夢進入保安局完成任務的人。 從他的裝扮來看,和成田將軍並無差異。
  • 中國百名將軍書畫展在香港展出
    人民網6月20日訊 由世界華僑華人社團聯合總會、香港中華文化總會、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香港文匯報、香港中華書畫藝術中心聯合主辦的「迎奧運、促統一、愛香江」百名將軍書畫展,昨天在香港中華書畫藝術中心開幕。
  • 探尋「將軍橋」故事 增強創文明城信心
    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姚越 攝廣西新聞網桂林6月18日訊(通訊員 姚越)6月17日下午,南溪山公園迎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們是來自桂林市將軍橋小學的8名桂林的小記者,他們今天的採訪實踐活動是探尋將軍橋的來歷,為桂林創建全國文明城提供「金點子」。下午3點,小記者們集中在公園內的白龍橋前,首先由桂林日報社的指導老師對今天的採訪活動提出了要求和注意事項。
  • 慈善愛家連鎖超市集團主辦百名將軍書法作品展圓滿成功
    人生的軍旅年華,帶給我們一生的改變,它讓我們懂得了什麼叫勇敢,什麼叫堅強,什麼叫誠信,什麼叫擔當,什麼叫友情,什麼叫人生。這樣的情誼,我們這輩子都很難放下, 生死之交是戰友,百聽不厭軍號聲,常唱不衰是軍歌,本色不褪是軍裝,終生不悔是軍旅,風雨不動是軍旗,永遠不變是軍魂!有人曾問我,你人生最難忘的經歷是什麼?
  • 狗肉將軍還是牌九將軍?民國奇葩軍閥中的戰鬥機
    民國時代軍閥當道,各類「奇葩將軍」層出不窮,但在所有的奇葩中,張宗昌也是最突出的一個。他草根出身,長大後成了混子——俗稱無賴,官方名稱是流氓無產者,後隨著山東人闖關東的大潮北飄到了東北,在給中東鐵路當築路工時,因人高馬大得到俄方賞識,當上了工頭,並藉此拉起一個胡幫組織,逐漸成為海參崴一霸,據說當地所有妓女上崗時都要先由他「抽頭」,儼然有了收「初夜權」的領主派頭了。
  • 遠徵軍抗日名將戴安瀾將軍生平簡介 戴安瀾將軍子女都是做什麼的
    幼年的戴安瀾勤學好讀,聰明伶俐,用知識武裝自己,但看到國家日益衰敗人民飽受煎熬時,他投筆從戎,進入黃埔軍校學習,畢業後投身軍旅,參加了很多歷史上的著名戰役,比如我們所熟悉的臺兒莊大捷,徐州會戰等。在一次次的戰役中,戴安瀾用他的智慧和果敢贏得一枚枚勳章,他的指揮作戰才能也得到鍛鍊,在與日軍的對抗中,將軍足智多謀,輕傷不下火線,卓越的功勳得到黨內外人士的一致認可,他也以驅除日寇為己任,多次和敵人交戰運用巧妙的作戰方法大獲全勝,令日軍聞風喪膽但是也很佩服戴安瀾將軍。
  • 開國將軍後代合唱團走進稻香村
    6月8日,開國將軍後代合唱團來到有著244年持續經營歷史的稻香村,豐富中華老字號企業的職工業餘文化生活。抗日名將馬本齋之子馬國超、賀龍之女賀曉明、稻香村集團執行董事長周廣軍、稻香村集團總經理王芳等重要團員及領導參加本次活動。
  • 秦兵馬俑為何沒有「將軍」,「將軍俑」又是怎麼回事?
    9件「將軍」俑的身份到底是不是將軍?需要結合文獻再考證一番。將軍是職業軍官,出現的時間是春秋戰國時期。在這之前不存在常備軍,沒有職業軍人,也就不會有職業軍官。像商王武丁的妻子婦好,生前身兼數職,主持重大祭祀活動遊刃有餘,負責佔卜解讀天機,帶兵打仗所向披靡,能不能稱「婦好將軍」?2016年,首都博物館曾有關於婦好的展覽,題目是「王后·母親·女將」,女將這個用詞很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