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競激蕩二十年:20幾歲8位數年收入不是什麼新鮮事

2020-12-17 同花順財經

10月2日,英雄聯盟S9全球總決賽在歐洲開展,在小組賽揭幕戰當天,來自中國大陸賽區(LPL)的IG戰隊拿下勝利,在衛冕這款全球最火熱之一電競遊戲的年度最高級別賽事道路上邁出了第一步。

而在一年前,IG以3:0擊敗歐洲豪門FNC,為在這款遊戲中徵戰8年的中國內地戰隊斬獲第一個S賽總冠軍時,有人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說,如果你的朋友圈裡沒有刷到「IG牛逼」的內容,那麼你可能就需要正視自己已經不再是一個年輕人的事實了。

同樣是在2018年,英雄聯盟、爐石傳說、星際爭霸2、皇室戰爭、實況足球和Arena of Valor(王者榮耀國際版)成為雅加達亞運會表現賽項目,中國團共參與了英雄聯盟、王者榮耀和皇室戰爭三個項目的比賽,斬獲兩金一銀。

時至今日,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電子競技行業市場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截止2018年底,中國電子競技行業用戶總數約為4.28億人,市場規模達到912.6億元。

那些站在金字塔頂端的明星選手們則稱得上是名利雙收。若說「名」,還有什麼能比身披五星紅旗站在冠軍領獎臺上更高光的時刻?若說「利」,這些不過20歲上下的年輕人,幾十萬年薪乃至8位數年收入都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在這背後,其實是中國電競行業在過去20年裡一路篳路藍縷披荊斬棘,才有了今天的一片大好河山。

混沌與坎坷

讓我們把時間撥回到1996年,彼時由Raven Software開發,Activision發行了第一款FPS遊戲雷神之錘,在這之後的兩年時間裡,魔獸爭霸2、星際爭霸、CS等日後電競遊戲的主戰場們紛紛誕生。

幾乎與此同時,一個叫做「網吧」的新生代產物在上海落地開張,隨之蔓延至全國大小城市,取代更早之前的遊戲機廳,成為青少年們扎堆聚集的地方。

彼時的網吧裡充斥著大頭的CRT顯示器、雙飛燕滾輪滑鼠、滿地菸頭與飲料瓶以及一群群蓬頭垢面的青少年,通過區域網聯機的方式中國電競最初就是從這裡誕生的。

1999年,由當時國內的星際爭霸頂尖選手易冉、張磊、阿良等人撮合下,國內三支知名戰隊合併成為中國第一支俱樂部性質的半職業戰隊A.G,在2001年WCG(World Cyber Games,世界電玩大賽,被譽為是電競界奧運會)星際爭霸2V2項目中,A.G戰隊的馬天元和韋奇迪配合拿到了星際團體比賽世界冠軍,這是中國電競的第一個世界冠軍。

而中國電競的第一個個人項目冠軍,則是在2004年遊戲項目雷神之錘3的CPL冬季超級錦標賽上,由來自四川成都的孟陽所斬獲。

相較於上述這些玩家,85後、90後們更熟悉的是或許是「人皇」李曉峰,這位以SKY為遊戲ID的電競選手,在2005年、2006年兩度拿下魔獸爭霸3項目WCG世界冠軍,成為史上唯一一位蟬聯這項遊戲世界冠軍的明星選手。

作為公認的中國電子競技第一人,李曉峰還成為了北京奧運會火炬手,再後來退役創辦智能硬體公司、投資電競俱樂部,影響了成千上萬個電競玩家,說是後者們的精神領袖也不為過。

事實上,中國電競在這個時期處於混沌階段,絕大多數的玩家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好孩子」,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是家境貧寒,少年輟學,參加比賽是只為了混口飯吃。

相對應的,是談不上「職業」的職業俱樂部、斷斷續續的大小賽事、時有時無的獎金和薪資,整個電競產業都缺乏清晰的商業運作模式,每一個參與者都承受著巨大的經濟和社會壓力。

以李曉峰為例,他在2002年為了參加一個冠軍獎金500元的賽事,人生中第一次出門遠行去西安比賽,路費是向室友借的,在慢也最便宜的那趟列車的廁所裡蜷了七個小時。而在走上這條路的最初兩年裡,他一度每天只能吃一塊錢10個的水煎包,然後靠免費湯喝到飽。

與此同時,這一時期的電競行業也不被主流價值觀所認可,在家長們看來,所謂的電競就是電腦遊戲,是孩子的最大敵人,網吧則是壞小孩聚集的場所,網癮更是一種需要專業醫治的精神疾病。

2000年,光明日報發表的一篇報導《電腦遊戲:瞄準孩子的「電子海洛因」》代表了那個時代的心聲,連同電競在內的電子遊戲和不知進取劃上了等號,也成為了家長、老師乃至整個主流社會所提防的洪水猛獸。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儘管在2003年前後,中央及地方電視臺推出了包括《電子競技世界》、《遊戲東西》在內的一系列電競電視節目,電子競技也在2003年11月被國家體育局設立為中國第99個體育項目。

但在短短半年後,廣電總局就下發了《關於禁止播出電腦網路遊戲類節目的通知》,電競節目全部被停播。熱愛電競的玩家、選手們自此無法再站在主流視野的聚光燈下,整體行業發展也陷入停滯,只能在夾縫中艱難生存,舉步維艱。

跋涉與曙光

情況的好轉發生在2005年,這一年P2P流媒體直播技術取得突破進展,PPLive和PPS等平臺相繼成立,儘管受限於當時的消費習慣和網絡環境,觀看流媒體直播的用戶群體仍是小眾群體,贊助商依然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傳統媒體平臺,但中國電競已然從這一絲縫隙中覓得了希望之光。

同年還發生了另外幾件事,其一,電視頻道遊戲風雲將WCG賽事賽區引入中國並全程直播,中國觀眾第一次可以通過直播,同步見證人皇Sky李曉峰徵戰新加坡為國爭光的奪冠時刻;

其二,CCTV-5臺金牌節目《天下足球》的主持人段暄轉投電競直播平臺,傳遞出了一個信號——電子競技的影響力正在超越那些傳統的體育項目;

其三,基於魔獸爭霸3地圖編輯器而生的一款多人即時對戰遊戲——dota Allstars橫空出世。

簡單地說,經由作者冰蛙改良後的版本dota Allstars誕生有兩大意義,一方面隨著遊戲的平衡性和英雄的豐富性不斷得到有效提升,dota在那幾年間成為了最火熱的電競遊戲,國內同時在線人數峰值逼近百萬。

90後們就是在這個時候正式步入電競舞臺中央,如徐志雷、龔建、伍聲等一大批中國選手嶄露頭角。

這其中如2009年,浙大學生伍聲組建了FTD站隊,拿到了當年的SMM總決賽冠軍,次年Ehome戰隊連續斬獲SMM、WGT等10個國內外賽事冠軍,相較於歐美選手在FPS競技項目上、韓國選手在RTS項目上常年佔據著優勢高地,中國電競在dota項目上展現出了極具統治力的一面。

另一方面,這款遊戲的風靡本身也在全球範圍內引領電競行業步入新階段,在2005年至2011年間,魔獸爭霸、星際爭霸等RTS競技遊戲影響力開始下滑,受限於遊戲編輯技術、玩法模式等局限性,絕大多數電競選手個人影響力難以轉化為持久聲望。

而dota開創的5V5對抗玩法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團隊競技模式,這種模式也開創了直至今日還穩居PC端競技遊戲與移動端競技遊戲頭部的MOBA模式先河。其既考量選手個人能力,也需要團隊密切配合,整體觀賞性和參與度都得到了質的提升,不僅吸引了海量普通玩家數量參與,賽事商業價值也開始水漲船高。

如果要拿傳統體育項目作類比,那麼橄欖球、棒球、足球和籃球這樣的團隊競技項目,相較於網球、羽毛球等單人對抗項目,無疑是更能掀起普羅大眾的熱情。

幾乎在dota成為電競領域擎旗者的同時,中國電競產業鏈成型的大幕也徐徐拉開。

首先是在2005由國家體育總局指導召開的CEG組委會年度會議上,來自北京、天津、上海、遼寧、陝西等10個省份的俱樂部與CEG籤訂了職業化協議,這成為了電競職業俱樂部建設的開端。

在此後幾年裡,隨著電競賽事的關注度水漲船高,比賽贊助商也開始趨於多元化,從三星、微軟、英特爾等老牌硬體企業,拓展至梅賽德斯-奔馳、耐克、寶馬、肯德基等更多領域,而諸如WCG這樣的由贊助商主辦的賽事,也開始向如Valve Corporation主辦dota2Ti這樣由遊戲開發商主辦賽事的趨勢變化。

在這一時期,中國電競產業鏈雛形初顯,不僅國內國外各種賽事開始增多,職業俱樂部及俱樂部聯盟也開始嘗試培養選手、組織訓練、積極推動商業合作等,還有著國內遊戲廠商加入進來助推行業發展。

根據艾瑞諮詢發布的行業報告顯示,2009年中國電子競技整體市場規模為23.97億元,同比暴漲達驚人的4791.8%。這份報告也將這一時期稱為是「中國電競的新興爆發期」。

浪潮與秩序

無論什麼行業,能夠蓬勃興起都離不開資本的助推。

相較於老一輩的企業家們很難判斷電競行業究竟有多少市場空間可言,那些自己就是80後、亦是在電子遊戲陪伴中成長起來的年輕富二代們,反而有著「春江水暖鴨先知」的切實表現。

2011年,還沒當上國民老公的王思聰帶著首富給的5億啟動資金,在微博上發了「強勢進入,整合電競」八個大字,開始布局電競行業,他收購了因資金鍊斷裂即將解散的DOTA戰隊CCM,重組創辦iG電競俱樂部。

王思聰的入局掀起了同樣熱愛遊戲又推崇競技體育熱血態度的一眾富二代們投資電競俱樂部的浪潮。

這其中,如2012年華鼎集團少東家丁俊創辦VG俱樂部,雛鷹農牧集團侯建芳之子侯閣亭稱為OMG俱樂部最大股東,珠江商貿集團的公子朱一航是EDG俱樂部的掌舵者,Snake俱樂部的老闆蔣鑫是中國稀土控股集團執行董事蔣泉龍之子等。

有趣的是,同一年,由美國Riot公司開發的MOBA類競技遊戲英雄聯盟橫空出世,騰訊拿下了中國大陸地區代理商的席位。

這款遊戲與dota玩法相仿,但是有著更加便捷的操作體系與更多元豐富的玩法系統,因而在廣大年輕人對於dota高認知度的基礎上,很快擁有了更加廣泛的受眾群群體,此外,在騰訊社交帝國的海量流量加持下,英雄聯盟很快就將中國電競浪潮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峰。

其後數年間,CS:GO、守望先鋒、絕地求生等電競遊戲先後問世,電競聯賽體系也開始和全球接軌,如英雄聯盟職業聯賽、王者榮耀職業聯賽、絕地求生全球冠軍賽、守望先鋒聯賽等,中國電競行業開始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

在這一時期,富二代們的確是推動中國電競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他們投資電競往往是處於興趣和愛好,甚至並沒有把盈利作為首要目標。而他們不吝手筆注入的資金為選手們提供了相當可靠的生存保障,也讓終於卸掉壓力的選手們在衝擊全球大賽的道路上能走的更遠。

但選手薪金、轉會金大幅提升也帶來了行業惡性競爭的亂象,包括高價挖人、違約跳槽、俱樂部運營成本劇增等,一個最直觀的例子是,Ehome在2010年登頂dota項目後的短短一年時間裡,兩位明星選手就另投他隊,這支功勳隊伍的dota、dota2分部更歷經數次解散充重組。

王思聰本人也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坦言,「我當時的進入,現在看來有可能不是一個最理智的選擇,因為我來了之後,導致很多有錢的富二代也都進入了這個行業,反而把這個行業炒得特別的高,目前來看也不知道這個是好事還是壞事。」

而儘管當時國內多家俱樂部曾達成共識,聯合成立了中國電競俱樂部聯盟(Association of China E-sports,簡稱ACE),希望能夠引導建立健康健全的行業秩序與規則,但卻引發了一系列爭議事件,甚至站在了大眾玩家乃至選手們的對立面,最後以解散告終。

痛點與未來

從2016年開始,對於電競扶持的國家政策開始陸續發布。

如2016年4月,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關於印發促進消費帶動轉型升級行動方案的通知》,其中指出「在做好智慧財產權保護和對青少年引導的前提下,以企業為主體,舉辦全國性或國際性電子競技遊戲遊藝賽事活動。」

再比如在2017年4月,文化部發布《文化部「十三五」時期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支持發展體育競賽表演、電子競技等新業態。

也是在2017年,華碩、蘇寧、京東、B站等企業紛紛組建電競俱樂部,更多電競俱樂部開始獲得VC融資,加之上文所述諸多電競項目聯賽體制的蒸蒸日上,整個中國電競行業真正意義上走上了規範化運營的正軌。

而移動電競領域也成為了一個新興的市場,如騰訊在《皇室戰爭》和《王者榮耀》等項目上的持續投入和創新,讓外界擺脫了對移動電競可行性的質疑,逐漸登堂入室。

根據艾瑞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電競產業整體市場規模突破650億元,移動電競市場提升尤其明顯,達303億元,已經和PC端電競市場佔比持平。

在這背後,根本原因在於商業土壤的日益肥沃,電競破圈走向主流消費市場——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全面普及讓電競遊戲不再是小眾內容,成為數億網民群體娛樂消費需求的落腳點,與之息息相關的視頻、直播、ACG等衍生行業蓬勃興起。

站在選手的角度上去看,他們的收入早已不再局限於工資和比賽獎金,籤約直播平臺和商業合作佔據了收入的大頭。

以英雄聯盟職業選手魏漢冬為例,2011年入行時他的月薪只有3000元,在2012年拿到IPL5賽事的世界冠軍後,他的月薪也不到8000元。而在2014年他退役之後,通過籤約直播平臺,他的年薪已經到了500萬。

另一個更直觀的例子是衍生產業的熱火朝天,2016年,遊戲直播平臺進入爆發階段,據不完全統計當時國內的遊戲直播平臺數量突破了100家之多。

但這種資本催熟的火熱並不具備可持續性,在直播行業急轉直下的2018年,還能夠留在人們視線內的遊戲直播平臺只剩下了一掌之數,而如魏漢冬這樣能從頂級明星選手退役轉而成為頭部主播者,也是百裡挑一的。

在這背後,其實是當前中國電競行業仍有一些痛點尚未解決,如目前電競教育機制沒有和傳統意義上的教育機制打通,直接人才供給幾乎為0,產業內只能是挑選一些電競愛好者進行培養,「靠理想發電」的現象並未徹底杜絕。

再比如,退出機制不夠完善,與大多數體育項目相比,電競選手的職業壽命更短,15至20歲是黃金時期,這決定了絕大部分電競選手都缺失文化教育退役後不過24歲上下,未來何去何從仍是個待解之謎。

在這些方面,將電競視為「文化立國」一部分的韓國電競其實相當值得學習借鑑。

2000年,在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的牽頭和批准下,KeSPA(韓國職業電子競技協會)就已經成立了,它全面負責韓國各個電競賽事的舉辦、項目成立、選手培養、電競宣傳等等一切電競相關事務。

如KeSPA已經連續13年來,在每個新賽季開賽前都會向職業選手進行素養教育,包括電競反舞弊教育、退役後的出路、矯正坐姿及自我診斷等等,以幫助選手們以更輕鬆的心情、更專注的態度,進入到電競世界中去。

相較於上文提到的ACE聯盟這樣的中國民間電競協會,KeSPA並不是一個民間組織,它依託韓國政府,在電競領域具備絕對的話語權,從某種程度上說,它就像是一個電競管理部分一般,幫助韓國電競行業構建成熟完善的生態體系,最大化保證多方利益。

在2004年央視體育頻道開設的《電子競技世界》節目中,有一期節目邀請到了韓國著名遊戲解說丁一燻,主持人問到「為什麼韓國這麼多年輕人玩遊戲,家長不擔心他們的前途嗎?」

丁一燻是這麼回答的,「通過電競,韓國造就了很多明星,選手賺了很多錢,社會觀念有了很大改變。在韓國,我們做了青少年最想做的工作的調查,排名第一的是職業玩家。」

在這方面,中國電競依舊任重道遠。

來源: 投資界

相關焦點

  • 8歲油管博主年收入1.8億 5歲俄羅斯女孩年收入1.4億
    所謂有志不在年高,但是年少成名的人也不少。前幾天比利時一位九歲神童獲荷蘭埃因霍溫科技大學電氣工程的本科學位引爆網絡,今天據福布斯雜誌報導,8歲YouTube博主年收入1.8億元。
  • 四川20歲美女大學生拿下撲克賽中國冠軍 年收入達6位數
    原標題:「十七妹」是誰  「十七妹」餘鈴涵1997年2月2日出生於四川,2016年4月,參加亞巡賽深圳站被熟知,被譽為亞巡賽女神。9月加入德友圈戰隊。2017年3月籤約撲克王,成為了成都電子科技大學知名的德州撲克玩家。她以超高遊戲競技水平曾入圍「2016CPG三亞冠軍賽、韓國濟州島WPT、三亞WPT、騰訊TPT」等國際性競技遊戲大賽。
  • 8歲YouTube博主年收入1.8億是怎麼回事? 玩著就賺了你幾輩子賺不到...
    8歲YouTube博主年收入1.8億是怎麼回事? 玩著就賺了你幾輩子賺不到的錢時間:2019-12-20 12:01   來源:YouTube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8歲YouTube博主年收入1.8億是怎麼回事?
  • 「打遊戲」變大學專業 人才緊缺年收入達七位數
    新增專業適用於高等職業學校,將於2017年實行。昨天揚子晚報記者採訪了解到,江蘇高職專科院校還沒有開設電競專業,不過國內已有高校搶先了一步。  揚子晚報記者翻閱2016年江蘇高校招生目錄,從今年招生情況看,還沒有高校開設電競專業。記者諮詢了南京幾家高職院校的招生負責人,得到的回答是暫沒有開辦打算。南京一所高職院校招生負責人表示,開設新專業首先要有足夠的師資,能有合適的老師展開教學,此外還需要較為成熟的課程體系,「目前我們校內沒有開設相關的課程」。
  • 中美電競賽場對抗二十年|電競|世界電子競技大賽|賽事
    在過去二十年中,中美兩大經濟體在電競方面的較量益發頻繁,也留下了眾多讓人難以忘懷的故事。2004 長城DOOM3挑戰賽2003年國家體育總局正式批准將電子競技列為第99個正式體育競賽項目。DK、iG、VG、Newbee、Wings等一代代中國頂尖戰隊與EG、C9等美國俱樂部在重大賽事中頻頻交手,共同創造了無數經典戰役。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2015年與2016年兩次TI決賽。2015年,16歲天才少年賽義德·蘇邁爾·哈桑(ID:SumaiL)橫空出世,加入了北美電競豪門Evil Geniuses(簡稱EG)。
  • RNG戰隊負責人:青少年不要盲目投身職業電競,淘汰率太高
    ,但並不贊成青少年盲目入局。「很多年輕人都想要入局電競行業,覺得我們這個行業收入高,但你看到的可能只是塔尖上的一小部分。」阮琛告訴記者,電競業從業者年齡通常在14歲到25歲之間,黃金年齡在15歲到20歲之間。這個年齡段,很多人還在上初中、高中、大學,進入電競,就意味著放棄學業。
  • 中國電競20年豹變:寫在I.G奪冠後
    但是不管是哪款產品,遊戲的全國賽事和對賽事報導,是在1998年開始出現的。當時視頻重播還不存在,甚至網絡還沒有普及開來,在這樣一個電競上古時代,玩家獲取賽事信息的方式非常單一。有一個ID名為寒羽良的作者通過嫻熟的筆法和對星際爭霸的了解,將最早的賽事過程文字化,然後通過紙媒的方式讓讀者了解到國內頂級玩家的操作。
  • 日本什麼工作工資高?看「平均年齡20多歲的企業年收入排行榜」
    除了環境優越、治安良好這些大條件外,如今去日本工作的好處還有什麼?在日本的外國籍員工,平等適用勞動基準法關於勞動時間和休息日的相關規定,可享受法定勞動時間、休息日、節假日和有薪假期等法定保障。無論是剛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還是想要轉職的有經驗人士,如果能找到一份可以賺錢的、不根據工作年數排序的職業,大多都會比較滿足。那麼,日本什麼工作的工資高?這次以上市企業為對象,統計出「平均年齡20多歲的企業年收入排行榜」2019版。
  • 年收入千萬的電競主播要轉行當藝人?
    其中,《MISS開心直播》是MISS和4位男主持一起主持,《火線兄弟》是由NiceTV打造的穿越火線直播節目,由5位前職業冠軍大神領銜主演,是國內首檔電競互動直播真人秀。自開播以來,單期全網點擊率均在150萬左右。「5人互動直播是我們在2014年12月底研發的模式,基於我們對真人秀節目和遊戲的理解,5個人在語言、角色、內容扮演上都可以有不同的形式。」
  • 年入7位數什麼感覺?我35歲廈門3套房,廈大碩士畢業入國企,但生活讓...
    政府會讓整個房價趨穩,讓市場需求去決定房價,到不允許炒房。房子已經過了20來年的高速增長,不會再像以前了。而根據去年一年的數據也顯示,我國除了深圳漲幅比較明顯,北京上海有漲,廈門明顯回落下去一點,直接上數據自己看!小魚君看到有人拿這次的波動跟08年作比較說08年的時候也有很多人說買房的都是傻子,但結果呢?
  • uzi和我們的青春記憶:他陪中國電競走出蠻荒,步入盛世
    uzi之前,中國電競並非沒有英雄——李曉峰sky早在世紀初就兩奪WCG世界總決賽冠軍,被認為是彼時魔獸爭霸項目的世界第一人;WE戰隊作為中國大陸戰隊在2012年第一次拿到英雄聯盟國際賽的世界冠軍……但對於大多數電競粉絲而言,李曉峰只是一個「遠古符號」,現在的年輕人並不能實實在在感受到他的魅力。
  • 中國電競俱樂部該如何念好生意經?
    其中,電子競技遊戲收入佔據主要地位:2018年,中國電子競技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834.4億元,同比增長14.2%,移動端電子競技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462.6億元,客戶端電子競技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371.8億元。另據統計,2018年中國電子競技用戶規模達到4.28億人,同比增長17.5%。隨著我國電競產業規模的逐漸擴大,電競俱樂部形式的商業模式也逐漸被大眾所關注。
  • 在中國家庭年收入20萬左右,屬於什麼水平?
    就我國目前的薪酬水平來說,家庭年入20萬元,基本上屬於優秀的水平等級了,根據我國的任何一個統計標準來說,20萬元都遠遠超過統計的數據。平均薪酬國家統計局每年在統計年鑑裡都會發布我國城鎮私營單位以及城鎮非私營單位的平均薪酬,根據《2018年統計年鑑》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即使是薪酬較高的非私營單位(公務員、國企、事業單位、外資企業等)2018年的平均薪酬也就82461元,一個家庭即使夫妻二人都在工作,最多也就16.5萬元左右的收入;如果夫妻都在私營單位,那麼家庭年收入還不到
  • 20歲到40歲面容巨變 翁帆二十年經歷了什麼?
    與楊振寧訂婚那天,翁帆睡了個舒服的午覺。有人說,是因為重獲安全感。20歲前的翁帆,人生美好順遂,從未缺失過安全感。但在20歲之後,她在人言中起伏跌宕。20歲到40歲,一個女人最美好的20年,翁帆失去了,又得到了。最後在這個不惑的年紀,在鏡頭前一襲紅裙黑鞋,笑得滄桑而篤定。
  • 【電競元年】南廣的電競之路
    王濤想像著電競俱樂部訓練營的生活:一個大屏幕,大家一起分析遊戲對戰,教練進行講解,再一起實戰……他不知道未來4年,這個專業要學習高數、外語這樣與一般大學生別無二致的課程,卻唯獨沒有訓練打遊戲的課程。電競專業不教打遊戲,那是教什麼?不做遊戲選手,電競專業畢業後做什麼?即使是很多成長在遊戲時代的90後、00後也不了解的電競專業,正在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 激蕩電視劇演員表及人物關係角色介紹 講述的是什麼故事
    李念任重主演的情感電視劇劇《激蕩》定檔於9月22日登錄湖南衛視黃金檔播出,播出時間是周日到周四每晚20:00播出,周五到周六每晚19:30播出,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24:00同步更新。  李念新劇激蕩講述的是什麼故事?
  • 第一所電競學校成立,學費曝光一月四位數,網友:這是貴族學校?
    ,學費曝光一月四位數,網友:這是貴族學校?網友對於各大高校的電競專業很熟悉,自從電競開始發展之後,電競專業就像雨後春筍一樣,在各大學校的名單上如雨後春筍般湧出,但是專業的電競學校,這還是第一個,自然是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沒想到辦起電競學校的不是財大氣粗的IG戰隊,也不是三冠王的SKT戰隊,而是DRX,網友紛紛質疑:這樣的學校有人去上嗎?
  • 一個17歲少年決定從事職業電競
    10月13日,周二,晚上8點多,別墅一樓的客廳裡燈火通明。三天後就是《和平精英》職業聯賽2020年第三賽季常規賽的第三周,4AM的5位隊員正在進行賽前訓練。這支成立於2018年的電競戰隊是騰訊電競旗下《和平精英》電競聯盟的職業隊伍。2019年9月,《和平精英》官方最高級別職業聯賽——首屆《和平精英》職業聯賽(簡稱PEL)在西安舉辦,4AM戰隊奪得冠軍。
  • 揭電競千萬富翁與阿卡丁AKPLAYER電競椅
    近日傳出電競圈大事——外號「Miss大小姐」的韓懿瑩加盟某平臺直播後,年收入可以達到1700萬,甚至超過中國田徑一哥劉翔,讓很多網友震驚。但事實上,中國田徑圈只有一個年賺千萬的劉翔,而電競圈卻有無數年入千萬的人才,隨著遊戲直播的身價榜單曝光,其中有14名解說就已破千萬,今日就讓我們跟隨國內電競遊戲椅第一品牌阿卡丁AKPLAYER電競椅來為大家盤點一下遊戲圈的那些土豪們。
  • 在中國年收入50萬的有多少人?什麼行業?
    在中國年薪在50萬以上的人,迄今官方數據還沒有公布,但應該算是高收入階層了,在14億人口中除了非勞動能力之外,年薪達到50萬的是很少的一部分,據估計佔總人口比例只有1-2%左右。就全國而言,可能也只有1000多萬至3000萬不到一點這個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