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守衛南瓜灘 鳥客老楊與打鳥人的3年「戰爭」(組圖))
保護對象
灘上孤影
反嘴鷸
2011年時,
南瓜灘來了4隻;2013年時,只飛來2隻;2015年時,老楊只數到了1隻。也許是氣候,也許是南下路上的意外……
灘上驚鳥
赤麻鴨
1月,原本在灘上休息覓食的它們,突然被一塊石子驚起。這些鳥兒驚飛而起,順流遠飛。拋石頭的是
捕鳥者,一個拿著武器,一個手持相機。
灘上常客
扇尾沙錐
幾年前,它被人類的尼龍網困住,不停扇動翅膀,但沒法逃脫,很絕望。最後救它的,也是人類,一位觀鳥客踩進水裡,把它放飛。
成都愛鳥客都知道:看水鳥在南瓜灘,看林鳥在川大。
昨日中午,65歲的成都鳥客老楊早早吃完飯,趕緊奔往這個水鳥勝地南瓜灘,他不是著急看鳥,而是放心不下南瓜灘唯一一隻反嘴鷸。
看到反嘴鷸還在,老楊舒了一口氣,在周圍山坡上閒逛,這口咽下的氣又提了起來:一個殘缺的捕鳥架被發現,留下一地鳥毛。
老楊說自己是曝光「捕鳥者」的愛鳥衛士,觀鳥勝地南瓜灘也是他與捕鳥者的主要戰鬥地。曝光捕鳥者3年,發現拍下20餘打鳥者的老楊「戰績」有些悲涼:拍下的打鳥者照片沒一次派上用場,沒有一人被找到,照片只能拍了刪、刪了拍。
市森林公安局:切實加強重點區域管控
昨日,成都商報記者從成都市林業和園林管理局了解到,從去年11月起,市森林公安局迅速部署全市森林公安機關集中開展「嚴厲打擊破壞野生鳥類資源違法犯罪活動」。下一步,市森林公安局將針對冬季非法捕獵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行為多發的情況,適時組織自然保護區等重點區域的相鄰森林公安機關開展聯合巡護,切實加強對重點區域的有效管控。
愛
鳥人的黃金季節 也是打鳥人的
每年11月下旬,由北往南飛的候鳥反嘴鷸會途經城南的南瓜灘。「2011年的時候,反嘴鷸來了4隻。到了2013年只飛來2隻反嘴鷸。到了去年,就只剩下1隻反嘴鷸了。」老楊也不曉得原因,「不是氣候原因,就是人為原因。」下午的南瓜灘白霧朦朧,反嘴鷸低飛扇動白色的羽毛,老楊懸著的心才放下來:「沒有被打掉!」
5年前,教師職業的老楊正式退休,喜愛鳥類的他遊走於成都大大小小觀鳥勝地。伴隨候鳥遷徙,每年下半年是像老楊一樣的愛鳥客的黃金時間:從9月到第二年3月,大大小小不同種類的候鳥都會來南瓜灘「報到」。
好日子翻過一年,捕鳥者也來了。他和其他觀鳥客一樣,看到捕鳥的心裡也虛,「有時候他們是幾個人,怕勸不好就給我們來一下。」
老楊也摸出了規律,看到帶非法武器的就打電話給警方。時隔幾年,老楊依然記得正報警時耳邊傳來的一聲槍響。「當時兩個人正在打鳥,手上還提了兩隻打下的野雞。」老楊趕緊給警方打電話,「警方詢問他們開槍了嗎?我還來不及回答,耳邊又響起一聲槍聲。」
從那以後,老楊看到捕鳥者一定先拍照,「先拍下來才能保存證據。」
彈弓打鳥的勸 張網的偷偷拆
讓老楊和其他觀鳥客無奈的是,這幾年捕鳥者數量越來越多。「以前一年到頭沒幾個,從2012年開始,捕鳥者多起來。用彈弓的,尼龍網的都來了,最近這3年捕鳥者數量可能是以前的5倍。」老楊說。
對付不同的手段,老楊和其他觀鳥客也總結出不同的規律。看到用彈弓的,老楊就上去勸:「一般都還是聽招呼,就走了。」看到布網的,老楊就悄悄去收了,「尼龍繩收了,竹竿扯了。」看到端槍的,拍下照片就趕緊給警方打電話。老楊細數了下,最近三年,在南瓜灘碰到的捕鳥者約有20個。
捕鳥者打鳥來幹嘛?老楊也說不清楚:「看到鳥就想整,可能是吃,可能是賣,但一般逮來的都死了。」
1月3日是今年老楊第一次看到持槍捕鳥者,沿著南瓜灘的河岸,捕鳥者和觀鳥客老楊只有約80米距離。一個拿著火藥槍,一個端著照相機,互相都沒說話。「他一動,我就報警!」老楊當時恨得牙痒痒。捕鳥者撿起一塊石子,把灘上的赤麻鴨故意驚動,鳥兒們順流向下飛去,捕鳥者也沿著河岸往下走了。
他一次次拍捕鳥人,又一次次刪
捕鳥者漸漸走遠,隨後老楊把拍到的捕鳥者照片再一次發在愛鳥論壇裡,論壇裡義憤填膺,卻又無可奈何。「從過去到現在,拍下的捕鳥者照片,一張都沒派上用場。只能一次次拍,一次次刪。」老楊苦笑道,幾年下來老楊的「戰績」不算光彩。
「我們做得最多的就是說,除了說也不曉得還可以做啥子,如何及時通報給執法部門,抓住這夥人,這才是難題。」
和老楊一樣的愛鳥客們,除了拍鳥也負擔起護鳥的工作。「幾年前有人在上遊淺灘上架起了尼龍網,一隻扇尾沙錐被捕了,扇尾沙錐不停地扇動翅膀,但根本沒辦法。」老楊回憶,是一位觀鳥客主動上前,踩在水裡,把扇尾沙錐放了出來。
伴隨著每一年候鳥遷徙,捕鳥者與觀鳥客之間在南瓜灘的戰爭,還在繼續。「下次碰到捕鳥者,我還是要管,每一個觀鳥客都會管。」老楊口氣堅定。
成都商報記者 顏雪 攝影記者 張士博 實習生 張美娜(來源:成都商報」字樣。違反上述聲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