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重慶護士,也是博士生導師……

2020-12-16 慢新聞

那一年,她哭了。淚流滿面,讓人難忘。

她嬌小幹練。這些年許多人(包括不少媒體的記者)都慣用這兩個詞來描繪她。她的髮型三十多年沒變過。齊肩短髮,劉海短短的,露出額頭。這是她的職業要求。當戴上帽子,可見兩邊整齊的頭髮,頭髮又不礙事。她的鞋跟不能太高也不能太矮,這又是她的職業要求。走起路來,那般輕盈,從人們身旁冉冉飄過。當她來到病區,好似一朵潔白的素馨花從一間病房飄向另一間。其實她已經56歲了,可除了眼角的細紋,歲月沒有在她臉上留下更多的記憶。她早已成為許多人的心靈坐標,甚至一種難以逾越的象徵。她獲得了幾十項榮譽,任何一項都足以讓一名醫生護士驕傲。她是護士,也是博士生導師。而對許許多多的病人來說,她真的是天使。

作為護士,趙慶華走得太遠太遠了。她改變了人們對護士的想像。

3月18日,趙慶華登上央視舞臺,出類拔萃於全國醫務工作者,成為「最美醫生」——這一榮譽對她再恰當不過。

工作中的趙慶華

回到重慶後,有媒體採訪了她。她說:離開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這個平臺,她什麼都不是。她希望記者把目光從她身上移開,多去關注她身後的那個「最美團隊」。

1

那一年,她哭得很傷心。

哭過之後,她告訴自己要去做什麼。

1963年9月,趙慶華出生在四川蓬安。母親是農民,父親是石油部門的汽車修理工。母親的熱心腸和父親溫和的脾氣對她影響特別的深。趙慶華愛講這樣一個故事:6歲那年,疼愛我的外婆在哄我午睡時突然倒下,再也沒起來,當時我不明白外婆怎麼了,我拉著她那雙一直溫暖我的大手,把頭深深埋進她的手心裡,希望她像從前那樣哄我、逗我。外婆的手越來越冷。她失聲慟哭。外婆的床空了,慈愛的臉龐不見了,那份幸福再也沒出現。那時趙慶華許下心願:長大了要當一名白衣天使。

她深深愛上白衣天使,深至入骨,即使後來有多次改行的機會,一些有影響力的人驚嘆於她的能力和人品,希望她從事經濟或者表面上看更重要的工作。趙慶華拒絕了——她無法離開愛她、培育她的團隊,況且還有什麼比救命更重要的呢。

國家恢復高考的第二年,趙慶華初中畢業。她以全校第一的成績考入重慶醫學院護士學校(現重慶醫科大學護理學院)。那年她16歲,天真未鑿,第一次來到重慶。她感性、簡單、純粹,與重慶的城市性格有些配。也在那一年,趙慶華知道了提燈女神南丁格爾,她沒想,36年後她獲得南丁格爾獎。

1982年,趙慶華畢業。她真是太優秀了,成績全校第一,甚至每課第一。她有足夠的資格選擇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就業,當一名護士。這是很不容易的,因為這裡有全國非常著名的護理團隊。護理是重醫附一院的強項,一開始是,現在也是。趙慶華特別提到盧惠清教授,這位中國護理界的傳奇女性,1938年畢業於北京燕京大學及協和醫學院高級護士學校,曾任協和醫院婦產科護士長,1956年,任重醫附一院護理部主任,直至1971年退休。「盧教授提出的3H護理理論對我們影響很大,護士要具備Heart,一顆愛心;Head,一個靈活處理事情的頭腦;Hand,一雙靈巧的手。」

年輕的趙慶華很慶幸自己能進入這樣一個優秀團隊。她準備好了。她的第一站是消化科。這裡沒有驚濤拍岸,不見肆虐生命的病魔的影子,不是「生死戰場」的最前線。不歷經死亡陰影的襲擊,護士不會那麼容易感受到一種職業的崇高。

2

第二年,她哭了。

1983年,趙慶華被調到心血管內科。心血管,好像很普普通通呀,可它是生命的最前線,這裡變化如神,充滿「血雨腥風」,死亡常常不期而至,一分鐘前這個人好好的,一分鐘後可能失去生命。

死亡活生生在眼前,趙慶華哭了。護士長安慰她:在這裡,你哭得完嗎。慢慢地,只有躲在某個角落或內心深處哭泣。她們都是這樣。

一位小夥子腎衰竭,他的生命像盛開後的花一樣加速枯萎,「在我眼皮底下枯萎,直至死亡。」趙慶華受不了這個過程,剛過20歲的乖乖女拿什麼來承受?!淚水可以緩解悲痛,淚水也能洗濯出一個強大的心靈。趙慶華發誓:一定盡全力挽救每個生命,還家庭的完整。她觸感到一個護士最沉重的使命和責任。

這裡的形勢總那麼緊迫。你特別能體會到時間就是生命。那些危重病人,已經插上了很多根管子,各種各樣的儀器設備圍繞著他們,護士不僅要懂得如何使用這些儀器,還要根據儀器上的信息迅速判斷病人的狀況,而這些儀器不會向護士喊「這個人快不行了」的話,它們只反映出一堆數字、流動的線條。心臟的跳動和血液的流動讓人捉摸不透。死亡躲藏在症候之後,生命與之持續搏鬥,誰勝誰輸,難有定律。趙慶華在護理中發現必須掌握病人個體情況,即使他們的病一樣,服藥時間一樣,反應也會不同。她摸索出新規律,靠這些規律,她把正踏上黃泉路上的病人拉了回來。

在這裡,你必須堅強,必須愛心不褪色,必須本領過硬。就拿靜脈輸液來說吧,基礎得不能再基礎的技能了,普通人都可以摸到靜脈在何處,要是病人血管很不好找,或者已經受損,該怎麼辦?靜脈是救命通道,必須加倍保護。趙慶華可以一針見血。在護士學校,有女同學織著毛衣,趙慶華拿針扎自己練手法(結果她現在也不會織毛衣);戀愛了,她拉著男友的手,總是摸他的血管,「感受血管的彈性。」

在這裡,團隊特別重要。任何一臺大手術的成功,都是團隊中每個人協同作戰的結果。對抗死神,個人是渺小的。

趙慶華說:「救一個人是英雄,救一百人是護士。」 她說得太好了。個人算什麼呢,重要的是一個好的團隊。

3

那一年,她哭了。感動的淚水。

因為這樣一個團隊,一個新的趙慶華誕生了。她比過去更堅定更無畏無私,護理技術更高超,對病人的愛更溫暖。她成為團隊中一顆耀眼的新星。

她開始帶領團隊參加戰鬥——

2003年「非典」肆虐,她投身一線籌備隔離病房、制定接診流程、現場救護患者,你難以想像,她連續奮戰五晝夜不眠不休;

2008年汶川大地震,她組建愛心護理志願者團隊,多位失去親人的孩子從她那裡得到希望和信心,他們喊出了一聲「趙媽媽」,她感動得淚流滿面;

2013年蘆山地震,她參與以重醫附一院為主的國家(重慶)緊急醫學救援隊馳援災區,成為全國第一個到達災區的外省醫療救援隊。

人們稱她「守護天使」。她一直認為,應該是她們,準確的說法是「守護天使團」。

生活中的趙慶華

那些被她們護理過的人,或許會用一生來愛她們。如果不是因為嚴重的疾病,他們可能一輩子也不知道在重慶還有一群這麼最美的護士。她們正直、善良、真誠、熱心、堅強,是最美團隊。當她們走到病床前問起患者的病情時,她們的雙眼總是散發出愛的光芒。

趙慶華最大的願望是希望這個最美團隊更美。她的希望不斷變成現實。2008年,重醫附一院榮獲了「全國衛生系統護士崗位技能競賽」金獎,這是非常難得的榮譽,她感動得哭了;2010年,獲得當時重慶市唯一的衛生部首批「國家臨床重點專科護理」項目資助;2012年,衛生部醫院患者滿意度排名全國第16名,2013年護士滿意度排名全國第3名……

趙慶華和她的團隊的確飛得越來越高了。

4

那一年,她哭了。除了愛,沒別的原因。

作為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護理部主任,趙慶華管理著2800名護士。她愛這個團隊,可以迅速喊出她們中至少1400人的名字。她的手機是護士熱線,她們中的任何一個人都可以隨時給她打電話。

離盧惠清教授提出「3H」理論已過半個多世紀,其思想早沉澱為一種文化——重醫附一院的護理文化——重慶獨特而有魅力的醫學文化。這是一種守護生命健康的大愛文化。它具有強大的編織力量,把醫生護士悄然變為所需的一員。

2005年,重醫附一院推出「五心」護理——接待熱心、治療細心、護理精心、解釋耐心、徵求意見虛心,實行嚴格規範的護理流程。「五心」護理相當於對「3H」理論的再刻寫。2008年,重醫附一院啟動患者安全文化工程,著力打造患者安全文化型醫院」, 引領患者安全走向國際化……一系列的制度、文化建設,讓趙慶華身後的團隊更美。

血液從心臟流出,最後回到心臟。這是一個循環。生命的奧秘或在循環之中。生命的循環誕生愛的循環。循環,一環扣一環。「你愛患者,他們就會愛你。」趙慶華推動愛的循環一直循環下去。「始於患者需求、終於患者滿意、超越患者期望。源於護士同心、聚於護士同德、樂於護士同感。」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劉濤 文 醫院供圖

相關焦點

  • 為何國內高校部分碩士生導師甚至博士生導師的學歷是碩士?
    小西在大學做老師,對於碩士生導師、博生生導師遴選有點了解。本質上,導師的遴選和學歷之間存在聯繫,會有一定的要求和限制。作為青年教師(青椒),近幾年進入高校教學和遴選為碩士導師的,如特聘副教授、特聘教授,都是最優秀的一批博士畢業生。但是,碩士生和博士生導師遴選的條件是有差異的,相對來說,能遴選為博士生導師的,不管什麼學歷,學術能力和地位都不會差。
  • 開掛的人生,她26歲成為電子科大博士生導師,大家學習的榜樣!
    ,2016年成為電子科大博士生導師,那時她只有26歲,兩年後,她再次升職成為材料與能源學院副院長,開掛的人生。在導師的帶領下,23歲的她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nature主刊上面發表文章,能夠在23歲就在nature上面發表文章,這篇文章主要是剛好迎來鈣鈦礦電池的熱點,加上材料新穎就成功登上nature主刊,不得不感嘆她是實力。
  • 好的導師帶博士生上天
    好的導師帶博士生上天大學時在社團認識了一位資訊工程的碩士生,他是非常優秀的學生,但是卻淪為導師的廉價勞工到我自己進了碩士班,第一年還沒有真正選擇導師,大家都耳語如果運氣好,能和碩士導師合得來,能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的機率也就大增;而我就是其中一位運氣好的,一路在同一位導師的指導下完成碩士和博士學位。
  • 94年的她已是「雙一流」高校博士生導師
    近日,小編在湖南大學公布新教師聘任名單中注意到一位94年出生的姑娘,同樣是26歲,已經在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擔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截圖來源:湖南大學官網26歲博士畢業就在「雙一流」高校擔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 90後美女被聘任南方醫科大學博士生導師,看她履歷,網友:服氣
    90後美女被聘任為南方醫科大學博士生導師,看她履歷,網友:服氣。近日,出生於1992年的美女博士李琳受到了媒體和網友的關注,起因是南方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更新信息,顯示她被聘任為該學院教授,並擔任博士生導師。
  • 她是浙大最美的博士生導師,有美貌又有能力,90後中的榜樣
    今天我要說一位90後的教授,她任職於浙江大學,是一位美女教授,也是一名博士生導師。她的名字就是楊樹。她在復旦大學完成自己的本科學業,之後更是獲得了香港科技大學的博士學位。在這所亞洲頂尖的研究性高校中,她得以展示自己的全部天賦。在讀博期間,她的能力非常出眾,深受老師的喜愛和重視。之後她更是努力拼搏,在博士畢業以後更是在香港科技大學當客座助理教授,在劍橋大學做博士後。
  • 扒扒美國學校的博士生導師和學生們
    這博士生,幾年閃光時刻過的自然很辛苦,但過的很瀟灑,也很有成就。她挑的導師也是一個助教,是個馬來西亞人,在頂級雜誌上發過1篇文章。但我猜想應該是在入該校前跟導師完成的,到該校後發表的。該同學一心一意想跟著這個導師能出個頂級成果。可是這個導師光忙他自己後面的事情,因為申請課題基金就是一個佔據大量時間的事情。基本不管她,暑假給她交費上了一門大數據的課,讓她自己做,課題都讓她自己設計。把她急的抓耳撓腮的。
  • 央美四位教師受聘為泰國格樂大學博士生導師
    2020年10月20日,北京時間14:30,泰國格樂大學迎來了第四批博導名師,博士生導師的聘任儀式採用視頻會議方式在線上舉行。
  • 博士擴招困局:導師搶學生,到底是導師多了還是博士生少了?
    這也是一種當前普遍存在的博士擴招困局:導師搶學生!「中山大學有2266名教授具備博士生導師資格,但博士生每年招生規模只有1700人。在保證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博士生指標後,一般都是2—3名教授去競爭1個博士生招收名額,一批優秀教授不是每年都能招收博士生。」
  • 那些成為導師的第一個博士生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成為導師的第一個博士生,被大家叫一聲「大師兄」、「大師姐」,聽起來威風凜凜。事實上,從一個科研小白進階為他人眼中無所不能的開門弟子,箇中滋味只有自己知曉。作為導師的第一個博士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02 波折女 / 30 歲 / 坐標武漢:苦熬之後就是晴天我是導師的第一個博士,也是導師事業發展軌跡的見證人。
  • 她們,都在29歲成為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被網友成為最年輕的博導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被網友稱為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劉穎和黃芊芊,小編之所以同時介紹她們兩位,是因為她們有個共同之處,就是都是在29歲的時候成為了北京大學的博士生導師。在看過這兩位年輕博導的相片之後,更是被網友稱讚,不僅學歷高,顏值更高!
  • 硬核導師!博士生深陷IS佔領區 導師派武裝僱傭兵將其救出
    2014年,瑞典隆德大學一教授收到伊拉克籍博士生的簡訊,說被困在了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佔領區,可能完成不了論文了。教授立馬聯手學校安全顧問和安保公司,派遣4名僱傭兵乘坐SUV進入淪陷區把學生給救了回來。 真是堪稱是好萊塢電影的情節。
  • 博士生學術熱情與導師投入「正相關」—新聞—科學網
    然而,學術精神的培養依然必須是博士教育的根本,因為無論時代怎麼變化,博士都是和學術密不可分的,而博士生學習階段是培養其學術精神最重要的階段。 因此,儘管很多博士生的入學目標並非是學術導向或者學術興趣,但是博士培養機構依然要高度重視博士生對學術的熱情以及對學術的投入。 強調學術精神的培養不僅僅是為了對得起「博士」這一稱號,也是目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所需。
  • 教育部:博士生導師是崗位不是職稱或榮譽稱號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教育部:博士生導師是崗位不是職稱或榮譽稱號目前全國有研究生導師46萬人,他們既是研究生的學業導師,又是人生導師。但近年來,導學關係出現一些問題,今年全國兩會上,有全國政協委員建議加強規範管理,防止高校研究生導師與學生關係異化,保障高校研究生權利不受侵害。教育部網站9月2日公布的兩份對全國政協委員提案答覆的函介紹,下一步,教育部將要求培養單位嚴格導師選聘標準,加強導師團隊建設,明確導師權責,規範導師指導行為,支持導師嚴格學業管理。
  • 北京大學召開2019年新聘任博士生導師論壇
    12月6—7日,北京大學召開2019年新聘任博士生導師論壇。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副巡視員唐繼衛、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副主任林夢泉,副校長、教務長、研究生院院長龔旗煌出席論壇,新聘任博士生導師、資深博士生導師代表、校內相關職能部門及研究生院工作人員240餘人參加論壇。論壇分為三階段進行,分別由研究生院副院長姜國華、楊立華、王天兵主持。
  • 重慶護士學校_重慶護士學校寢室環境怎麼樣
    然而學習護理專業很多都是衛校畢業的,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重慶護士學習怎麼樣及其簡介。重慶護士學校始建於1958年,經巴縣人民委員會批准被命名為「巴縣衛生學校」,1987年被重慶市人民政府批准為全日制普通中等專業學校並改名為「重慶市巴縣衛生學校」,2006年經重慶市教委批准更名為「重慶市護士學校」。
  • 中國博士生被開除為啥都是失聯?因為畢業導師說了算
    和別的不同,你要讀博士一般都是提前和導師聯繫,導師同意了再報考。因為每個導師都有招生名額,而且有些學校為了保證博士生的培養質量,要求導師從自己經費中劃出一部分上交學校,比如,第一個免費或前兩個免費,但是後面的導師都需要給學校交錢,而且,每加一個要交更多的錢。
  • 先是博士畢業,同年又被聘為博士生導師,這位26歲的女學霸真厲害
    李晟曼1994年出生的李晟曼,今年剛剛26歲,但是她現在卻已經是華中科技大學的副教授與博士生導師了李晟曼在畢業後,同年就被學校聘為副教授與博士生導師當李晟曼畢業後,沒過多久,我國的湖南大學就向優秀的她拋出了橄欖枝,聘任她為學校的副教授與博士生導師。李晟曼她也因此成為學校裡最年輕的副教授與博士生導師。
  • 教育部:博士生導師是一個崗位,不是固定層次或榮譽稱號
    日前,教育部印發了《關於加強博士生導師崗位管理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切實加強博士生導師崗位管理。博士生教育是國民教育的最高層次,導師是博士生培養的關鍵力量。據悉,截至2019年,我國博士生導師達11.5萬人,其中50歲以下的佔46.7%,導師隊伍年輕化趨勢明顯。博士生導師一般為教授,但近年來部分培養單位擴大了遴選範圍,一部分副教授和講師也可以招收培養博士生。博士生導師隊伍逐步壯大,加強崗位管理面臨新形勢。
  • 博士生遭延畢,以跳樓威脅導師後順利畢業!研究生的退路在何處?
    相信不少學生,在面臨導師開出的延畢條件時,內心不免遭受著——妥協和抗爭這兩種情緒的鬥爭,殊不知,其實在能否順利畢業的這條路上,從一開始,導師就佔據了相對的主導權。但也不盡然,南理工就有這樣一位遭遇導師延畢安排的博士生,他以一種「劍走偏鋒」的方式,得以順利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