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今天的到來,這裡是創始人思維,傳播塑造品牌,專題連載第110期。
一 尋求認可的實質
領獎、領證書、考各種證的實質是尋求認可。
包括畢業證,高中畢業,大學畢業,碩士生畢業,博士生畢業。
畢業以後,發一個證,說明你在這個專業上有所研究,是一個背書,以便進行下一步的工作。
還有別的證,結婚證、廚師證、會計證、註冊結構師、註冊會計師、註冊律師、建造師。
都是一種證明。
包括別人的證明、機構的證明,這些證或者師,尤其是註冊師,是有必要的。
有了這些證或者師之後,可以省去很多廢話,直接拿出來給人一看,就是一種證明,說明具有某種能力,就具有某種資格了。
是非常必要的。
如果不這樣,社會就沒有辦法管理,就比較無序。同時呢,也促進了很多人去考證,直接給你設一個門檻,考不過去說明不具備某種能力。
這樣就促進了很多人學習,無論是主動學習還是被動學習。
這是尋求認可,就是各種證書、獎盃、獎牌。另一種就是口碑,別人說你好,說你不好,傳說傳奇等等。
二 自我認可
別人說你好,你就好嗎,別人說你不好,你就不好嗎?
並不是這樣。
最了解我們的,還是我們自己。口碑也好,獎牌,證書也好,都是一面鏡子。
鏡子我們可以照一下,也可以經常照,但是不能被鏡子所左右,也就是不能被口碑獎牌證書所左右。
有的人獲得了一大堆,一箱子兩箱子證書獎牌,自己找不到自己了。
這叫什麼?
躺在功勞簿上,迷失了自我。
桌球運動員張怡寧,保定那個,金牌可以隨便玩兒,銀牌只有一枚,不能隨便玩兒。
這是什麼意思呢?
銀牌是一種警示作用,要好好保存,當做一面鏡子隨時照一下。
這叫隨時保持清醒。
自我認可是什麼意思呢?
我不需要別人給我證明什麼,不需要別人誇獎我,表揚我,批評我。我知道自己在哪個位置,知道自己有哪些壞習慣,有哪些優點。
同時也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進步,在哪些地方停留,按部就班、輕鬆自如。
自我認可聽起來比較容易,做起來確實有難度。
怎麼做呢?
自己給自己發獎。
簡單點兒的,自己進步了以後,跨越一個裡程碑以後,自己給自己買點好吃的,買幾件好衣服,給自己放兩天假,原來開桑塔納,扔了,給自己買個奔馳。
複雜一點的,自己給自己製作一個獎牌,上面寫上:我是世界上最牛逼的人,我叫趙衛平。
但也不能憑空吹牛逼。
昨天整公眾號的時候,問我師傅,你說是亞洲食神,你參加過嗎,有證書沒有?
他說參加過,在新加坡,我是唯一的中國評委,證書不知道扔哪兒去了。
我說,這就行。
其實,大家想一下,亞洲包括幾個國家呢?
看地圖吧,就這麼幾個國家,中國不僅是美食大國,也是美食強國,新加坡跟重慶差不多。
重要的是什麼呢?
重要的是誰來舉行這個亞洲食神評選或者大賽,全球美食評選或者大賽。
如果沒人來舉行,也沒有標準,這不都是扯淡嗎?
三 認可別人
舉行這個亞洲食神或者全球食神,評選或者大賽,實質上是認可別人,是頒獎。
想一下那些外國鬼子西方鬼子,吃飯的時候用刀、用叉子、用手抓,這都是比較原始的,不夠文明的表現。
用筷子才是最牛逼的。
不牛逼的是,我們用幾百幾千年學會用筷子了,有人還放下筷子去跟他們學,在這一點上,我們必須要有飲食文化上的自信。
吃飯用什麼工具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頒獎,要有頒獎意識。
不僅是自己給自己頒獎,自己認可自己;還要學會給別人頒獎,認可別人。
這需要做一個思維轉換。
誇獎別人的最高境界就是給他頒獎,不僅是頒獎,還要舉行一個頒獎儀式。
就這個亞洲食神大賽來說,最有資格舉辦的是中國,中國最有資格舉辦的是重慶,如果不是這樣,美食之都這個稱號怎麼落地呢,怎麼名副其實呢,臉往哪兒擱呢?
所以,一定要有這個頒獎意識。
有了這個意識以後,就開始做,不斷的做,不斷給別人頒獎,不斷認可別人,別人就認可你了。
全球食神大賽就成形了。
四 三者的邏輯關係是什麼?
我們不僅需要尋求認可,更需要自我認可,最重要的是要認可別人。
自我認可就不用說了,經常看我的文章就行了。
重點說一下尋求認可和認可別人,具體操作就是領獎和頒獎,這兩個動作都很重要。
4月份的時候跑了兩個半程馬拉松,都是最後一名。
跑完以後,有人給我說,去領完賽獎牌呀。
注意這個核心詞:完賽獎牌,只要你跑完了,就給你發個獎牌。這就是周總的高明之處。獎牌、證書,這些東西讓人們去追逐,不斷的去追逐,追來追去,身體就鍛鍊好了。
如果一個人從內心對自己有足夠的認可,可以同時做兩件事:領獎和頒獎。
也就是去參加各種比賽,組織各種比賽。
這就是三者之間的邏輯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