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陪媽媽去買衣服,我推薦了媽媽幾款衣服,覺得很好看,媽媽剛開始也說覺得不錯,肯定會買,先去其他店裡再看看,回頭來買。
後來我們又去其他店裡看了,結果看中了另外一件,媽媽很喜歡。
買了以後重新回到先前那家店,媽媽就覺得這件衣服不怎麼樣了,一會兒說這件衣服好像穿著覺得小,一會兒說穿著好像感覺沒有第一次穿它的感覺好……
這個時候,我覺得媽媽可能是不想買這件衣服了。
我覺得很失望,覺得自己好像被否定了,媽媽否定我的眼光,媽媽說話不算數。
而我,很討厭別人說話不算話,我也經常做事過於較真,對於媽媽說話不算話的行為,我覺得很不爽,很難受。
跟XM姐交流,覺察我的目的,是買一件讓媽媽稱心如意的衣服,還是為了讓我自己開心?
探索以後,我發現:這一趟買衣服之旅,我是想從中得到媽媽和爸爸對我的認同和讚賞(說我孝順,說我會挑衣服),得到弟弟和弟媳對我的眼光的認同,想得到店員對我的誇讚。
這些是我開心的源泉,我想從買衣服當中得到這些。至於媽媽買的衣服好不好看,媽媽喜不喜歡我其實並不是很在意,我最在意的是別人對我的讚賞,認同,表揚,能夠讓我開心。
結果,這趟買衣服之旅,媽媽很開心,因為媽媽買到了一件她稱心如意的衣服,可是我卻不開心了,因為他們沒有滿足我的願望。
看到這些,我恍然大悟,我做事的出發點是為了自己,背後有一隻等著要的小手,當別人沒有滿足我願望的時候,我是失望的!
那我怎樣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滿足自己,又能真正做出利人利己的選擇呢?
我需要別人的認同、讚揚、表揚,說明我內在對自己的認可度還不夠。所以我需要做做自我關懷,多看到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多給自己鼓勵、認可自己。
其次,在做事情的時候,真正抱著利人利己的目的,而不只是從自己的需要出發,也看到對方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