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日活動現場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8月24日訊(記者 潘潤華)經過兩年多的建設,泥崗校區終於建成。為了讓更多市民一睹被譽為「深圳小斯坦福」的深圳中學(泥崗校區)的校園風採,8月23日,深圳市建築工務署舉辦了「深圳中學(泥崗校區)校園開放日」活動,邀請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深圳市民共兩百餘人到校區內參觀。
總建築面積17餘萬平方米被贊「理想中的高中校園」
「這完全就是我心目中理想的高中校園!」看到大門中庭內2000多平方米的中央大草坪,郝女士不由自主地發出一聲讚嘆。她從深圳中學畢業已經20餘年,此次過來就是為了讓正在讀小學的孩子感受深中的氛圍。「以前的校園環境確實有點侷促,現在有了這麼好的硬體設施,我相信師弟師妹們肯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績,更高的成就。」郝女士說。
一流的校園環境為深圳中學建設「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高中」提供了物質保障。記者了解到,按照深圳市政府十三五規劃,深圳中學(泥崗校區)建設項目被納入深圳市政府重大項目工程。項目總用地面積為10萬餘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7餘萬平方米,建設內容包括教學區(資源中心、體系樓)、食堂、學生宿舍樓、STEAM活動中心、風雨連廊等內容。項目建成後,將是一所75班/3750學位的全寄宿制高中,深中的招生規模將在現在的基礎上擴大一倍。
開放日活動現場
「深圳小斯坦福」打造高顏值校園
在參觀過程中看到,這所借鑑史丹福大學、清華大學等著名學府的建築風格的紅磚灰瓦校園,學校環境和硬體設施都給市民留下了深刻印象。據市建築工務署介紹,自接手深圳中學(泥崗校區)建設工程項目起,就致力於打造一所具有深圳特色的百年校園和精品工程。「深圳中學(泥崗校區)按照『一心兩軸三區』的規劃,將校園分為教學區、運動區及生活區。」深圳市建築工務署工程管理中心深圳中學(泥崗校區)項目主任陳武謹對記者說。據他介紹,教學區共有4棟教學樓,名字分別為立心、成德、斯善、勤志。
4棟教學樓採用U字形圍合布局,內、外廊相結合,單體建築之間相互連通,打造了一個無障礙的活動空間。市民們首先來到了位於四棟教學樓二樓的超大平層圖書館。記者了解到,教學區的資源中心將4棟教學樓彼此連接融合,成為學生教師生活與學習的共享客廳,而圖書館則是資源中心的靈魂空間。深中泥崗校區圖書館建築面積達到5000多平方米,任何一棟教學樓都可以從教室到達圖書館。為了讓學生的學習交流有更好的環境,圖書館還專門設計了單獨的閱讀室與時間艙。
在圖書館內,市建築工務署還巧妙地設計了一條「書山有徑」。拾階登頂,市民能通過一塊巨大圓形玻璃俯瞰中央草坪,一覽中軸線上風景,看著天上的雲淡風輕,能更好地舒緩看書的疲勞。作為教學區的畫龍點睛之筆,位於教學區中軸線北側的STEAM活動中心,成為連接宿舍區與教學區的空間驛站。
作為「未來校園」肯定也少不了高科技的加持。在參觀過程中,工作人員給市民展示了智慧學校園區導視系統,介紹了教室門外的電子班牌,教室內的電子黑板,教室內的牆壁也被塗上了特殊的納米材料,變成可塗寫的「納米黑板」。此外,教學樓每一層都設生活區,為師生在課餘時間提供舒適的休息環境。教學區的實驗室建設也同樣不拘於傳統,項目參考國外教學模式,將各類管線設備設置在室內吊頂上方,不僅可以讓實驗桌自由、靈活擺放,還為未來靈活多變的教學模式創造有利條件。
開放日活動現場
沿河而建圍繞學生宿舍打造「綠色長廊」
隨後,市民來到深圳中學(泥崗校區)的生活區。據了解,這裡擁有著全深圳市高中第一棟高達15層的宿舍樓。在生活區內,這樣的學生宿舍樓一共有4棟,分別是彬園、悅園、韶園、宜園,沿筆架山河而建,沿河岸形成一公裡長的「綠色長廊」。
據陳武謹介紹,每套學生宿舍41.8平方米,採用2+1模式,2個獨立的房間各居住4人,一個共用衛生間。一方面做到乾濕分區,臥室舒適度更好;另一方面做到學生分散,臥室靜謐性更好。充分利用空間,滿足了休息、學習、儲物等功能要求;室內家具均採用「全實木+環保水性漆」,包括床、衣櫃、書桌、書櫃與椅子等;每一層宿舍樓均設有觀景平臺。宿舍配備空調,太陽能熱水器,並在每棟宿舍二樓都設置了自助洗衣房。
讓參觀市民讚嘆的是,在洗手間窗外的晾衣區,並未採用傳統的開放式外陽臺的結構,而是用紅色磚瓦在窗外搭建了一個半陰涼的遮蔽空間,既滿足晾曬衣物所需的通風、採光要求,同時也可以對外保留一定的隱私性,貼心設計滿足了學生們日常生活情景的使用需求。
足球場採用國際比賽標準的天然草
新校區西側就是運動區所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文體樓,該樓外牆結構延續了校區整體的設計風格——紅磚灰瓦。據了解,文體樓一樓規劃了4個標準尺寸的籃球場,將全部鋪設環保、耐磨、抗老化的無溶劑矽PU材料。二樓則是室內體育練習場地,樓層挑高超過十米。據了解,室內場地將全部鋪設通過了國際羽聯與國際籃聯認證的科勒木地板,場內還採用新風系統,在送風的同時對進入室內的空氣進行過濾、滅毒、殺菌、增氧,確保場內空間空氣流通,同時避免傳統通風系統對羽毛球等小球運動造成影響。文體樓屋頂還鋪設了四個網球場,場地內都是採用被國際網球協會(ITF)認可的彈性丙烯酸面層。
市建築工務署還別具匠心地充分利用文體樓夾層:一層夾層規劃了多個桌球場;二層夾層則設置了形體室、跆拳道室、器材室、化妝間、衛生間、更衣間、淋浴間、熱水間等等,充分把文體樓打造成一個立體的運動場。
位於文體樓西側的有國際標準的足球場。據了解,足球場採用的是符合國際足球比賽選用的「蘭引三號」天然草。運動場內的400米跑道和百米跑道所採用的塑膠,與亞運會、大運場館跑道來自於同一廠家。此外,在足球場四周也配備了跳遠、標槍、鉛球等運動場。
工務署對標國際一流打造精品工程
鑊耳牆、鳳凰木、校徽、樟樹林……深圳中學(泥崗校區)設計建築上的特色亮點一一展現在市民眼前。「多達十三處的空中花園讓師生們一出教室就看景;建築處處連通,能讓師生無懼風雨校園穿梭;宿舍門前的小橋流水讓人心曠神怡……」市民蔡先生在參觀完後是讚不絕口。如此高質量、高標準的校園,背後都是工務人默默地付出。
市建築工務署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深圳在不斷推進培養模式多樣化,滿足不同潛質學生的發展需要,打造創新型人才,致力於將深圳建設成為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在此宏觀背景下,市建築工務署深入了解深圳中學先進的教學模式和理念基礎,並把這些理念貫穿到深圳中學(泥崗校區)的前期設計和建設當中,致力於將其打造成為一所具有深圳特色、代表中國高度、與國際交流對話的百年校園、精品工程。
據了解,市建築工務署一直將建「精品工程」作為不懈追求,注重在打造城市的建築品位上不斷探索和實踐。先後獲得國家、省、市級獎項399項,其中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獎、中國市政金杯獎等國家級獎項41項。相繼建成了深圳會展中心、大運中心、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深圳灣濱海休閒帶、蓮塘口岸等一批優質重大項目和民生工程。
面對年初疫情的影響,市建築工務署率先推出了「1234戰法」「三區兩控一專」「六化要求」等系列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措施,工務署管理的項目在全市工程建設領域率先復工,很多措施、方法被其他單位所借鑑,形成了可複製可推廣的工務署經驗,並根據疫情形勢變化不斷更新調整防控措施,實現常態化防控。
市建築工務署相關負責人表示,2020年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全面鋪開、縱深推進的關鍵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全體工務人都將全力以赴,對標全球最高標準,實現政府工程高質量發展,打造更多精品工程。來源:深圳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