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季,每年這時,我總會不自覺地預想:如果那年,我上的是高中,考了大學,結果會是怎樣?現在的我又會是怎樣?
明知道沒有如果,可還是忍不住會憧憬下。
我是家裡的老大,下有弟弟妹妹。小時候,家裡條件確實艱苦,父母靠著一畝三分地養著全家。儘管很拼命,很努力,還是脫不掉貧窮的帽子。
初中要畢業時,爸爸的出發點是希望我讀書能早些畢業,減輕家裡的負擔,於是選擇考中專。同時,也考慮畢業後的就業,就商定讀師範,當老師。
老師在老一輩人的眼裡,是女孩子很適合的職業,穩定、鐵飯碗,而且包分配,就不用父母太操心工作的事情。
那時的我,完全聽父母選擇,也不懂上高中考大學,意味著什麼。實際上,以我的成績完全可以上一中。
那時,錄取排名依次是一中、師範、二中、中專……因為沒報一中,就被師範錄取了,也高高興興地去上了師範?
初中畢業讀中專,在我們那個時期,還是很多人的選擇,尤其對女孩子來說。
不巧的是從我們那屆開始,很多的中專學校都由原來的三年制改成了四年制。有許多人抱怨我們生不逢時,平白無故要多讀一年,多交一年學費,又能怎樣呢?
師範,我就讀了四年。為了分配,那四年我沒有虛度。教師的基本功樣樣精煉,粉筆、鋼筆、毛筆、簡筆畫、排筆,沒有一樣落下,都拿了特長生。學科考試名列前茅,三好生、優秀畢業生,就是努力的證明。
就在滿心歡喜地等待畢業分配,卻遲遲沒有等來分配的消息。後來,等來的是全市300個畢業生,沒有一個分配名額。這樣的「好」事都被我們給碰上了。
再抱怨生不逢時嗎?只能選擇面對現實。那時,爸爸才提起,早知沒分配就讓我去上高中呢?話也只是話,因為時光不可能倒流。
家鄉沒有分配後,我到一個南方沿海城市當起了老師。老一輩的人覺得,沒有分配就白讀了。因為在他們眼裡,鐵飯碗才是真的工作。
白讀嗎?並不會。所有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吃過的苦,都會成為你的財富,暗中成為你出色的資本。
一個基本功紮實還優秀的老師,很快會在隊伍中倍受關注。我的校長注意到我,就是因為我的字,她讓我去參加書法比賽。
而後聽了我的課,才又發現我的教學能力也出彩,讓我上公開課,有了走出去聽課、觀摩學習的機會。
更讓她驚訝的是帶的那個班,竟然連續三年六個學期,排名在首位。這也成了後來她一直讓我留校的資本。
同學開玩笑說,當年沒有分配,家鄉的教育行業流失了這樣一位人才,太可惜了。不遺憾,任何時候,不忘提升自己,是金子總能發光。
就在教育崗位做出點成績後,我選擇了暫別講臺。因為兩地分居,我又回到孩子身邊。一陪就是十年。
有很多人替我可惜,也有很多人問我後悔嗎?不會後悔。十年裡,或許失去了一些個人成長的機會,可陪伴孩子的黃金十年沒有錯過。
10年裡,對於自己來說,確實成長得慢一些。欣喜的是沒有放棄自己。
如今,依然陪在孩子身邊。在孩子需要的時候陪伴,在孩子上學的時候,看看書,寫寫字,賺點零花錢,自給自足,挺喜歡如此安靜、沒有紛擾的日子。
年紀漸長,越發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不必羨慕誰,只有自己內心覺得幸福才是真的幸福。
而與文字為伴,內心充實,有底氣是我喜歡的生活狀態。你呢?
今日話題:沒有上過大學的你,如今過得怎麼樣?
我是,一個愛思考,也愛碼字的媽媽,願一生以文字為伴,願文字能溫暖自己,做最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