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也會像股票一樣觸底反彈,反彈的高度和時機則取決於你的態度。從一名「差生」到高考取得666高分被天津大學錄取,張賽琪宸用實力突破自我,實現「觸底反彈」,完美逆襲。
(張賽琪宸本人照片)
就讀於河北正中實驗中學的張賽琪宸,高一時成績排名年級八九百名,在暑假按成績分班時從「尖刀班」分到了「重點班」,他在採訪中和我們形容這種落差「就像是從985一下子落到了普一本」。新的班級、新的環境、新的同學都讓他無措,「不知道各位學弟學妹有沒有看過《青春豬頭少年》這部動漫,我的處境和剛步入高二時的櫻島麻衣相似,在班裡像一個透明人。」
如果故事到此為止,那麼今天我們看到的就不是這個以高考666分逆襲的少年了。張賽琪宸意識到,自己需要更加努力,「只要每次考試保持班裡第一我就有機會回到尖刀班。」為此他買了六本《五年高考三年模擬》,整天刷題,可效果並不理想,第一次月考只排到了班裡第十名。也是這個時候,他開始在掌門教育進行學習。
「若沒有掌門相伴,我的高考成績不會達到現在的高度。」
在採訪中,張賽琪宸告訴我們,他在高一暑假的時候加入掌門的大家庭,在此後的兩年時間裡,除了英語和生物,其餘幾科均有補習過。尤其是進入高二後,導數、圓錐曲線、物理電學的連番轟炸,掌門老師們的幫助就顯得尤為可貴。
物理張老師從簡明的定義和公式入手帶他一步一步解鎖難題;數學趙老師以各種題型和知識點的串燒為他解開數學的枷鎖;語文張老師則為他構建紮實的語文基礎知識。「若沒有他們的相伴,我的高考成績不會達到現在的高度。」
張賽琪宸講到,一開始在掌門輔導物理的時候,自己的成績只在80分左右徘徊,但他並不甘於此,所以當張老師和他溝通學習規劃時,他斬釘截鐵地回答「上難題、新題」,根據他的學習情況和需求,張老師在授課中確定了節奏。在張老師的課上,他們一起分析各種題型,亦師亦友的關係讓他感覺很奇妙,「那些平常看著無比猙獰的難題變得那麼不堪一擊。」
對張老師的教學,張賽琪宸印象最深的是講解2018年天津卷時,有一道題是動量與電荷量結合的列車啟動與停止問題。當時張賽琪宸在學校上課時遇見,學校老師也講過但沒聽懂,在某次上課時他又想起這道題,便在課堂上提了出來,不到五分鐘張老師便為他詳細地講解了這道題,並同時為他理清了這種題型的解題思路,「核心便是安培力所造成列車動量的改變,而安培力等於IBL,安培力乘以時間便是IBLt,而It=電荷量q,所以只要求出電荷量便可得知動量的變化,之後的面對這類題型我也是不再猶豫,直接五分鐘拿下。」
在張老師的幫助下,張賽琪宸不僅在高考中物理交出100+的好成績,對於物理的學習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所謂物理,他認為就是事物的原理,掌握原理便掌握一切。他提醒備考中的學弟學妹,現在有很多同學一直在追求用二級結論做題,這種方式做題快是毋庸置疑,但學習知識一定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要自己明晰每個結論是怎麼推來的。
比如高一學的逐差法求加速度,張賽琪宸一直是似懂非懂地進行應用,結果做題中錯了好多回,有一次他自己看不下去了,就重新推導了一遍,發現只不過兩分鐘就推出來了!他還發現過去那麼長時間自己都沒有去試著這樣做其實是由於「懶惰」,於是他試著把幾乎所有的二級結論都推導了一遍,並在這個過程中真正發現了學習物理的樂趣,「自己可以自由地運用知識,而不受試卷題目的約束。」他也建議正在備考中的學弟學妹們都能儘早去這樣試一試,「物理漲10到20分不是夢。」
「魔鬼訓練、萬能套路,學成之後屢試不爽。」
語數外是高考主課,這三門課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想高考中取得好成績,對於這三課的學習和積累就不能掉以輕心,不過很多人對於主課的學習不得要領,反而是事倍功半。
對張賽琪宸來說,數學學習中的圓錐曲線部分是大難頭,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既重又難」。在高二考試時,和圓錐曲線相關的大題,他只能寫到聯立和韋達定理,常常自嘲「算是一隻菜鳥」。於是在高二寒假時,他便和掌門數學趙老師開始了圓錐曲線部分的「魔鬼訓練」。趙老師會為他搜集一些經典圓曲的大題,偶爾也會增加一些難題,「光草稿就能打三頁的那種」,在密集的專項突破下,圓錐曲線這隻「攔路虎」被打敗了了,他在後續考試時圓曲部分題目基本可以拿10分,只是偶爾會因過程扣點分。
(張賽琪宸的筆記)
「什麼人在什麼地方,曾經做了什麼事,未來想做什麼,從而抒發了什麼情感,再加上一些官方術語,就成了古詩詞的萬能套路。」這是張賽琪宸在採訪中為我們舉例一個的語文解題思路。
眾所周知,語文是一門注重積累的學科,但是不同類型的作品、題型也有語文式的破解方法。而掌門語文張老師在為張賽琪宸構建了堅實知識基礎的同時,更幫他掌握語文解題的方法。原本在語文文言文、小說(散文)、詩歌等題型,在答題時比較混亂,摸不著頭緒,但學習之後便能很好的有根據、有條理的答題。張賽啟辰評價到,「自從學成之後屢試不爽,學海上分利器。」
提及掌門老師的幫助,張賽琪宸歸納為「開拓視野,協助規劃未來」。最初選擇線上教育,就是因為所在地區師資力量較為匱乏,無法為之提供有效的輔導,線上教育師資力量更加雄厚。張賽琪宸說,他和掌門的授課老師都加為好友,在上課之餘,老師們也會聊起自己的高中和大學時代,和自己所在的地域條件和特點,有時還會為他推薦適合的大學、專業,「不僅是學習之教師,更是人生之導師」。
「苦心中常得悅心之趣,得意時便生失意之悲。」
張賽琪宸常用《菜根譚》中的這句話來作為自己的寫照,他直言自己是帶有悲憫情懷的樂天派。也因此在沒入選尖刀班時,他能迅速調整自己的心態,逐漸增多與同學的交流,發展新的朋友,在同學需要學習幫助時,他也會熱心為其講解題目,並從中發現自己的不足。
當他開始穩住全班第一的成績,並回到尖刀班時,也並沒有止步不前。在疫情期間,他除了每天按照計劃在掌門學習之外,極度自律的他幾乎每天都堅持按高考時間做一套理綜試卷,「到開學時,我應該是做了40多套,開學後我的理綜一下衝到班裡前五,並保持到高考。」
也正是這樣的心態,讓張賽琪宸在面對學習中的困難和迷茫的時候,學會了剖析自己、鼓勵自己。他向我們講到,學習中遇到最大的困難便是刷題多,可成績卻上不去,也曾因這種情況感到非常迷茫,但他會不斷問自己,這樣做真的有效果嗎?看到別人比自己高那麼多分的時候,他也羨慕,但他也會問自己別人行,憑什麼我不行。「高中學習,沒有多少地方真拼智商,只要肯努力,並且方向正確,每個人都有985的希望。」這也是他對學弟學妹最質樸的寄語。
在採訪的最後,張賽琪宸從生活和學習兩方面和備考中的學弟學妹分享自己的經驗。他提醒到,在生活方面,一定要吃好、睡好,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對學習有莫大的幫助。在學習上比起只佔比10%的難題,要更加注重中檔題,抓穩中檔和簡單題,少失誤,高考至少600+。一定不要脫離課本,物化生三科課本一定要常在手邊,時常翻一翻,對於構建知識體系有大用。
擁有夢想只是一種智力,實現夢想才是一種能力。張賽琪宸用自己高中三年的經歷告訴所有正在學海泛舟的學弟學妹們,只要找對方法,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穫。對於即將開始的大學新生活,相信張賽琪宸能繼續保持好心態,逐夢青春,揚帆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