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穩的樂觀心態和合理的學習方法是廣東考生李聆希高考制勝的兩大法寶。高考667分,理綜279分,在掌門學子李聆希看來,既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也是多年心無旁騖,努力奮鬥的結果。正如她在採訪中所說:「平靜才能致遠,穩住自己不受外力幹擾才能一直保持勻速直線到達目標。」
李聆希所就讀的深圳實驗學校是深圳特區建制後成立的首所公辦學校,學習氛圍濃鬱,強手如林。李聆希坦言,學校裡的同學都很優秀,沒有壓力是不可能的,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調整好心態,制定目標和計劃,走出屬於自己的學習節奏。
掌門老師助力「數理化「,三科成績穩步提升
「你一生中遇到過一個好老師嗎?他把你視作一塊未經雕琢的玉石,他會用智慧把你打磨得璀璨發亮。如果你幸運地找到了一條通向他們的途徑,那麼你在生活中就不會迷失了方向。」這是米奇·阿爾博姆在《相約星期二》中對好老師的描述。
學生時代,遇到一個合適的好老師對於學習成績的提升是巨大的。最初,李聆希找到掌門1對1的原因很簡單,希望通過便捷的線上學習路徑,利用掌門1對1的高效率,為自己爭取更多學習的時間。幸運的是,她不僅擁有了更多可以自己支配的學習和練習時間,還遇到了三位給她極大幫助「好老師」,分別是數學、化學和物理。每一位老師都以他們獨有的特質和適合於李聆希的學習方法,幫助李聆希重新理解了科目邏輯和提升了學習興趣。李聆希也說:「適合的才是最好的,1對1可以根據我特點匹配最合適的老師,對於成績提升效果明顯」
本次高考中,李聆希的理綜成績達到了279分,屬於高分行列。取得這樣優異的成績,與掌門1對1老師的科學指導,合理規劃分不開。李聆希表示,物理宗老師構建學習框架的能力很強,每個知識模塊的講解都自成一套體系,能將題型歸納成不同模型,各個模型的表述也很清晰,最終做到查漏補缺,使我的學習效率提升很快。更重要的是可以幫助我理清思路,分步驟解題,方便我自己的體會理解。
化學的王老師則特別會活躍課堂氣氛。李聆希表示,之前對於化學這一科目,信心和興趣都不是非常足,這也成為成績提升的最大障礙。王老師似乎很快便明白了我的處境,每當我在課堂上有進步或者答對問題時,王老師都會立刻給予誇獎和肯定;每當我有疑問或者知識點掌握得不好時,老師都耐心的引導...這讓我對攻下化學學科充滿了自信。
談及平時的理綜的複習方法,李聆希認為,「主要是要跟緊老師並掌握出題者出題和解題的套路,這在應試考試中非常重要,所以在平常的做題中需要及時歸納總結。」對於如何歸納總結,李聆希有著自己的一套思路,她認為這些事情一定要刪繁就簡,否則容易鷗鷺忘機。
「例如我在整理每個學科錯題本時其實沒有進行不同類型題目的空間上的分開,因為我覺得比較綜合的題目很難界定類型。所以我更喜歡每一道題目用標籤在旁邊標註類似題目題號,以及註明方法和審題上的注意點,這樣也能保證在複習時能效率更高地複習自己的重點內容。」
(李聆希的錯題本)
此外,在數學學習中,如何找到「解題思路」一直是李聆希的弱項。她的掌門數學老師高老師認為,遇見難題不會做,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學生沒研究過以前的題是怎麼做出來的。學生總結數學題一般就分兩種,一種「一看就會」,一種「怎麼看都不會」,問題就出在這裡。當我們遇見「一看就會」的題目的時候,一定要好好反思自己「看」的過程,先注意到了什麼條件,想到了什麼信息,做了哪些嘗試,然後根據什麼把題目解出來的。只有研究總結了自己以前做對的題目,獲得了「經驗」,才能在遇見難題的時候調動自己的智慧去使用「經驗」。
(李聆希的錯題本)
高老師在輔導中,首先就是幫助李聆希歸納分析了高考題型,熟悉高考題中的「套路」,讓李聆希通過熟知各種題型的解題方法,應對變化多端的題目。這一方法使得李聆希在考試過程中,對解題思路的把握得心應手,不會看到題目出現「無從下手」的窘境。也正是在掌門老師科學合理的方法引導下,李聆希的數學成績在高考中有了出色的發揮。
採訪中,李聆希的父親向我們表示,除了感謝三門學科老師給聆希的幫助外,聆希的班主任袁老師也是一個非常認真負責的人。「袁老師會經常打電話和我們溝通、了解孩子的現狀,並且積極協助孩子制定學習計劃;在每一個節假日都會和孩子提前確認放假時間,爭取能夠安排到最科學合理的上課時間。」這也是孩子能夠心無旁騖,專心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
不驕不躁,做一個內心安靜的人
刪繁就簡的特質不僅表現李聆希具體學習中,在她學習心態的保持上也體現得淋漓盡致。
網上曾有句笑話:「江蘇人說高考難可能指的是考985大學難;浙江人說高考難可能指的是考211大學難;而廣東人說高考難,指的是考大專都難。」廣東作為考生基數全國數一數二的地區,每年考生面臨的競爭壓力都是空前的,再加上今年疫情的影響,如何保持好正常的複習心態,成為學習成績之外,考生最為頭痛的事情。
對於學習環境的變化,李聆希的應對就是保持平常心,不打亂自己的學習節奏。在疫情居家學習期間,她除了緊跟老師學習進度,保證作業高質高量的完成外,還給自己確定了兩個月的複習目標,每日按照這些目標一步一步地走,這樣的「按部就班」保證了她在居家學習期間的成績不倒退。
「高三階段不要太開心也不要太難過。」這是李聆希深有體會的一句話。從每次模考、小測甚至到高考前夕,穩定的心態、良好的節奏都是特別重要的。她強調,在備考的階段,考試成績難免會出現一些波動,但不要因為成績的起伏擾亂自己的複習節奏。因為李聆希始終堅信,平時每一道題的付出都是有作用的,如果沒有馬上看到效果,那是因為還在積累的過程中,只要堅定信念,不斷向前,就能夠達到自己期望的目標。
「另外就是在考試時不要急於求成。我以前考試時總著急,做得很快,結果有很多會的題失分了。在備考階段我發現問題後開始控制答題速度並對計算複雜的題目進行當場複查,這樣保證了我會的題可以拿到分,對於穩定發揮效果很明顯。」李聆希說。
不過,李聆希高三階段的學習經歷,也並非一帆風順。李聆希向我們分享了她在高三下半學期遇到的困難。在高考衝刺階段,她的身體狀況卻出現了問題,為了不耽誤學習進度,她只能晚上去醫院看病,第二天早上繼續回學校上課。而在這一過程中,父母從繁忙工作中抽出時間對李聆希的悉心照料、陪伴開導成為她堅持下去,克服困難的堅實保障。
採訪最後,她也表示,高考取得667分的成績並不是自己一個人努力的結果,還有父母的照顧支持、老師的陪伴以及好友的鼓勵。非常感謝掌門1對1各位老師的悉心輔導和陪伴成長,這份經歷對於自己來說將是永生難忘的。而對於即將到來的大學生活,李聆希希望可以學習到更多更專業化的知識,並且積極探索更加多彩的世界。
「備考期間網課備考的迷茫;高考推遲的喜憂參半;幾次模考的或低谷或良好的發揮...」這些故事不僅僅屬於李聆希,也屬於每一個奮鬥的高考學子。在掌門1對1老師的幫助下,李聆希同學用平凡的故事告訴繼續奮鬥在高考賽道上的考生們一個簡單而又深刻的道理:「保持一顆赤子之心,相信未來的無限可能,用汗水給平凡最偉大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