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名將郭子儀,究竟為中唐的穩定做出了哪些貢獻?

2020-12-23 強叔講史

公元762年, 李豫繼位史稱唐代宗。歷史上唐代宗的繼位,標誌著則是中唐歷史的開端。不同於往日的盛唐氣象,唐代宗繼位之時的唐朝,實際上已經岌岌可危。因為在唐代宗繼位後,邊疆垂危百廢待興,叛軍殘餘則虎踞河北。可見,於此形勢之下,想要恢復往日的盛唐似乎已經不太可能,因為當下之急便是要維持諸基本的穩定。

當我們回顧中唐時期,即唐朝這段求穩的歷史時,便可以發現,唐朝的名將郭子儀為中唐時期的穩定,做出了無法被磨滅的貢獻。這中間,《舊唐書》在憑藉郭子儀的時候,曾一語道破郭子儀的功績,史料稱其「天下以其身為安危者殆三十年」可見,史書給予了這位名將以極高的評價,以至於將其同天下的安危聯繫在一起。而歷史也證明了這一點,並非空穴來風。那麼,歷史上的名將郭子儀,究竟為中唐的穩定做出了哪些貢獻?

我們既然談到的是中唐時期,那麼唐代宗之前的事情自然也就不用多提,因為郭子儀在「安史之亂」中顯然是一個挽大廈之將傾的存在。理論上來講,「安史之亂」平定後,早已暮年的郭子儀應結束自己戎馬的一生,但時局卻又使他再次披掛上陣。而在「安史之亂」結束後披掛上陣的郭子儀,對於唐朝局勢的穩定而言,其意義可以說是不可估量的。

首先,郭子儀為中唐的穩定作出的最主要貢獻,便是有效地遏制住了吐蕃的入侵。根據《資治通鑑》的記載,唐代宗在位的時期「數年間,西北數十州相繼淪沒」並且,在「安史之亂」的平定的同一年,吐蕃糾集包括吐谷渾、党項諸部在內的二十餘萬大軍東進,曾一度攻克唐都長安。以當時的情況來看,王朝滅亡的情況險些再次上演,幸虧有名將郭子儀在,長安才得以收復,而在之後,郭子儀則成為了唐朝邊疆的守門人。

歷史上唐代宗在位時期,吐蕃的入侵,實際上同「卜固懷恩之亂」有著緊密的聯繫。同郭子儀一併於朔方軍事集團出身的卜固懷恩,因受猜忌最終選擇叛離唐王朝,而其叛變的結果則是卜固懷恩兩次糾集數十萬大軍入寇唐朝。第一次即為上面所說的吐蕃軍隊攻陷長安,而第二次卜固懷恩則再度聯合吐蕃、回鶻等部,糾集數十萬大軍試圖大舉進攻唐王朝,幸虧郭子儀單槍匹馬及時勸住了回鶻,否則這次入侵的後果必然是災難性的。

可見,郭子儀於唐代宗在位的時期,曾在兩個關鍵時刻拯救了唐王朝。並且,在郭子儀拯救了唐王朝之後,則也一直守護在唐朝的西部邊疆。這中間,唐朝同吐蕃之間,仍舊頻頻出現交戰的情況,但每次郭子儀都能頂住吐蕃凌厲的攻勢。以至於,直到唐代宗離世唐德宗繼位,郭子儀才得以卸下盔甲,而此時的郭子儀儼然已是年僅九十的垂暮之人。

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就不難發現,在中唐時期開始後,唐帝國的國力受到了極大地打擊,而此時的吐蕃卻得以逐漸走向強盛。所以,從歷史的宏觀層面來看,這一時期實際上屬於吐蕃與唐朝之間戰略平衡前的一個重要過渡階段。

在這期間,唐朝河西、隴右盡歸吐蕃,安西、北庭則於千裡之外苦苦支撐。而恰在這個關鍵的歷史節點,名將郭子儀則以老邁之軀,幫助唐朝抵禦吐蕃,以至於這一守便是十餘載的光陰,而在郭子儀的背後,藩鎮問題雖然依舊存在,但總體上的局勢,卻因為郭子儀的嚴防死守下得以穩定了下來,單就這一點而言,郭子儀的貢獻就將會使其彪炳於史冊。

歷史就是這樣,老邁的郭子儀最終以鞠躬盡瘁的方式,維持住了唐朝邊疆的穩定。而這一穩定,使得步入中唐時期的唐王朝,得以在「安史之亂」後,修復自身的傷痕。可以說,唐朝二百八十九年的國祚,必然有郭子儀的功勞在其中。

相關焦點

  • 力壓郭子儀,成為大唐中興第一名將的究竟是誰?
    大唐時期的名將可真是太多了,即便不算《隋唐演義》等書裡渲染的眾多英雄好漢,在盛唐的和平時期也是名將輩出,只是許多都被歷史的塵埃淹沒而已。「幸虧」來了個安史之亂,於是那些不堪平庸的將士們又爆了出來。眾所周知,郭子儀向來被認為是平定安史之亂的第一功臣,他也因此被贊為對大唐有再造之功。
  • 唐中興名將最強悍前三,郭子儀太熟悉了,最猛名將卻少有人知
    唐朝中興是指在「安史之亂」之後,出現的一個相對穩定繁榮的時代,所以,我們說的唐時中興名將,就是指在「安史之亂」中拯救了唐朝,其中最為著名的將領。關於這個說法很多,但在看了《舊唐書》之後,我認為要首推三人:再造大唐的郭子儀、被稱為「來嚼鐵」的來瑱、號稱「萬人敵」的李晟。
  • 歷史上功高震主卻得以善終的四大名將:秦朝一人,唐朝有三位
    意思很容易理解,那就是臣子功勞太大甚至威脅到皇權,君王忌憚和猜忌之下往往會起了殺心,歷史上因此被殺的功臣比比皆是,比如秦昭襄王逼殺白起、呂后殺韓信等等。功高震主未必一定會被殺,歷史上功高卻安然無恙的例子也不少,其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臣子識時務懂進退;二是皇帝有足夠的胸懷,他們雖有猜忌卻只是不予重用而不會殺之以絕後患,今天就來說一說歷史上功高震主卻得以善終的四大名將:秦朝一人,唐朝有三位。
  • 兩人同是大唐中興名將,一人能頤享天年,另一人卻鬱鬱而終!
    安史之亂幾乎將整個大唐積累下來的鼎盛國力消耗殆盡,就在大唐岌岌可危的情況下,兩顆耀眼的將星開始登上歷史舞臺,扶大唐於將傾之際,救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這兩人就是李光弼和郭子儀。兩人可以說是大唐中興最重要的兩位有功之臣,那麼兩人究竟誰的功勞更大?兩人的晚年又是如何度過的呢?
  • 歷史上諡號忠武的十大名將,第一名眾望所歸
    諡號相當於是對某人一生的蓋棺定論,有官諡和私諡之分,官諡最為常見,上至帝王下至王公大臣有時為了能得到一個美諡或級別較高的諡號而費盡心機。在所有的諡號裡面,文臣榮譽最高的諡號是「文正」,武將榮譽最高的諡號是「忠武」,今天說說「忠武」這個武將一生追求的最高諡號,歷史上得此諡號的名將不少,從中列出名氣最大的諡號「忠武」的十大名將。
  • 盤點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將(下)
    現在我們延續上內容,繼續來盤點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將,準備好了嗎?我開始咯!6、大明第一名將——徐達徐達,元末明初名將,明朝開國元勳,他為人謹慎,善於治軍又有勇有謀,戎馬一生,他推翻了元朝的統治,並打擊元朝的殘餘勢力,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勳,被明太祖朱元璋稱為「開國第一功臣」。
  • 鳥盡弓藏,為什麼郭子儀能功蓋天下而主不疑?
    在天下不太平的時候,君主自然希望能有能力超群之人為他賣命。但是,等到天下太平的時候,那些曾經立下過不世之功的功臣們,就成為了一個會對皇權產生威脅的存在。所以,自古以來,功高蓋主的英雄們,大多數都沒有一個圓滿的結局。不管是韓信,還是嶽飛,最後的結局都是不幸的。但是,在歷史上卻有那麼一個例外,他一生戰功赫赫,是朝堂之上舉足輕重的人物。
  • 歷史鉤沉: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常勝將軍
    破魏之戰,針對魏軍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勢,暗從側後偷渡,攻其不備,俘獲魏王豹。井陘之戰,背水為陣,使將士死地求生,人自為戰,大破趙軍。淮水之戰,藉助河水,分割楚軍,將齊、楚聯軍各個擊滅。四年二月,被封為齊王。參與指揮垓下決戰,擊滅楚軍。韓信熟諳兵法,戰功卓著,為漢王朝的創建作出了重要貢獻。其用兵之道,為後世兵家所推崇。
  • 唐朝十大名將排行榜,尉遲敬德排第四,第一無異議
    唐朝是我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不僅國運昌盛,更是名將如雲,歷史上很多有名的戰將都出自唐朝,因此唐朝也一直是備受矚目的朝代,唐朝的大將也是後人不斷談論的話題,至於他們的排名也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從綜合素質上來講,以下幾位可以上十大名將榜。
  • 盤點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將(上)
    在華夏數千年的歷史中,湧現出許多傑出的軍事將領,他們用自己的膽識與才能,創造了無數震撼人心的豐功偉績,為中華民族的形成與統一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今天我來盤點一下中國古代十大名將為後世留下了怎樣震撼人心的豐功偉績!
  • 中國古代史上十大名將,三國竟無一人上榜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上,名將層出不窮,上至先秦,下至明清,將星閃耀,如果要選出十大名將,都能有誰?第十名:徐達徐達,明朝開國大將,被稱為開國第一功臣,自小與朱元璋熟識。第九名:霍去病霍去病,西漢名將,衛青之甥。在十七歲時,就被漢武帝封為嫖姚校尉,隨衛青一起遠徵漠南匈奴,更是俘虜單于叔父,被封為冠軍侯。元狩二年,十九歲的霍去病被封為驃騎將軍,與衛青各率軍五萬,深入漠北。霍去病輾轉追擊兩千餘裡,與匈奴左賢王遭遇,殲敵七萬餘人,俘獲匈奴高官幾十人,追到狼居胥山,進行祭天。
  • 在唐代就完成了集五福的一代名將
    一代名將郭子儀有再造大唐之功,被譽為中興名將,是歷史上少有能有善終的大將,更是被稱為五福本人。五福基本指的是壽比南山、恭喜發財、健康安寧、品德高尚、善始善終。《尚書·洪範》。後來由於避諱等原因,「五福」也有了變化,如東漢桓譚在《新論·辨惑第十三》中就把「考終命」更改為「子孫眾多」,後來的「五福」也就變成了「長壽、富貴、安樂、好德、子孫眾多」了。無論是那一種,郭子儀都是五福之人。早年參加武舉奪了狀元的郭子儀一直到六十歲才展露出軍事才能。
  • 郭子儀接待宰相,把侍女藏起來,到底為什麼?800年前就有了答案
    唐太宗李世民還是皇子時,被李淵封為尚書令,因此,等李世民登基之後,唐朝「尚書令」這個職位就一直空懸,「三省」中尚書省的最高長官變成了尚書僕射。100多年後,唐代宗封太子李适為尚書令,李适也就是後來的唐德宗。其實,除了李世民和李适,唐朝還有一個人差點當上了尚書令,此人就是郭子儀。不過,以郭子儀的智慧,他是無論如何都不會接受尚書令這個職位的。
  • 中國歷史很長,出了不少名將,韓國主持:有李舜臣一半厲害嗎?
    中國的歷史很長,而且大部分歷史都是戰爭史,每逢朝代更換,中國都會湧現出大批名將,從秦朝時期的白起、王翦等戰國名將,再到漢朝的韓信,這些人無疑不是當世豪傑,而且他們每個人都是戰場上的藝術家,堪稱戰神。然而在韓國人眼裡,亞洲第一戰神,並非中國人,而是韓國的抗倭名將李舜臣。
  • 太原陽曲,郭子儀的祖籍地和汾陽郡王爵號因封地(作者賈祝文)
    本文作者,中國唐史學會郭子儀研究學者、長篇歷史小說《汾陽王郭子儀》和史研論著《陽曲郭氏史典考》、《太原郭氏史探幽釋疑集》的作者賈祝文,則在「太原說」的前題下,又將之細究為「今陽曲」說,並就此作出了詳析和論證。
  • 中國歷史上十大不敗名將,看看你最仰慕誰?
    後人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兵聖、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著有《孫子兵法》。從周敬王八年(前512年)被吳王任命為大將,到周敬王三十八年,孫武在吳國活動了30年,為吳國的強盛和稱霸中原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二、白起——屠夫白起(?
  • 他為唐朝做出巨大貢獻 為何在民間的評價不高
    自秦始皇建立秦朝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其中湧現了眾多的優秀人物。如商鞅、霍去病、尉遲敬德等等,他們憑藉著自己的智慧或武力,推動著國家一步步走向強大。然而,在歷史中,還有一些人,他們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在民間的評價卻很低,比如蘇定方便是這樣的一個人。
  • 堪稱國士無雙的武狀元,以一己之力為大唐續命一百多年
    後來她又開設了武舉,之後歷朝都沿用她所開設的制度,從中選拔出的人才也是數不勝數,要說最出色的還是在大唐時期的那名名將郭子儀。郭子儀從小就練習武功,而且他的品行性格都非常的端正,從小受到家庭教育的薰陶,所以讓他在眾人之中格外的出眾。
  • 而武舉千年來僅一人成為頂級名將
    說起武舉,大家第一想到的也許就是周星馳飾演的電影武狀元蘇乞兒,其實蘇乞兒是虛構的,歷史並不存在這個人。科舉起源於隋朝,而武舉是武則天時期才出現的。僅考核馬上、步下的各種騎射用槍及舉重、摔跤等技能而已,並無軍事謀略上的項目。而且考核結果皇帝是不過問的,完全由兵部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