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延邊再現「復陽」案例!專家:二次感染概率低,傳染性不強
11月18日,吉林延邊官方通報一起從日本入境的夫婦二人,在確診治癒出院後,出現再度「復陽」的情況,而兩次確診時間僅隔了19天。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這也是自8月以來,吉林延邊第二次通報境外輸入的「復陽」案例。
對上述夫婦「復陽」的原因,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王貴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短時間內被確診兩次的情況,大概率並非屬於二次感染。同時,王貴強提出,「復陽」患者表現多為無症狀,且傳染性均較低,公眾無需恐慌。
3個月餘
延邊通報兩起
境外輸入「復陽」案例
據延邊發布微信公眾號消息,11月18日,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通告,一對從日本入境的夫妻在確診治癒出院後「復陽」。目前,夫妻二人正在定點醫療機構隔離治療,已追蹤到位的接觸者均落實集中隔離管控措施,核酸檢測均為陰性。
通報內容顯示,今年9月25日,從日本入境的這對夫妻自上海入境。入境期間,兩人被診斷為確診病例,後在上海定點醫療機構接受隔離治療。接受治療後,夫妻二人於10月29日治癒出院並進行醫學隔離。11月9日再次進行核酸檢測,其結果同樣呈陰性。到12日,夫婦二人從上海乘航班抵達延吉機場,隨即開始居家隔離管控。
然而,在11月16日,夫妻中的男子因腸梗阻原因擬入院治療,其妻子陪同前往醫院。在醫院進行核酸檢測時,發現結果再度呈陽性。經專家會診,二人均再度被確診為新冠肺炎「復陽」病例。
第一次確診新冠患者治癒後不久,卻又成為「復陽」患者,這對夫婦已非延邊出現的第一例「復陽」病例。今年8月11日,吉林延邊也發布消息稱,一名琿春市男性在4月27日自俄羅斯入境西安時,檢測核酸呈陽性。治癒後僅3個月餘,該男子在8月10日再度檢測出核酸陽性。
二次感染?
短時間內兩次陽性,
大概率並非二次感染
除上述發生在吉林延邊的「復陽」案例外,記者梳理發現,11月2日,河南省衛輝市也同樣通報過一起境外輸入「復陽」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而該患者兩次被確診的時間間隔,僅有三月餘。實際上,早在今年5月7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王貴強就曾透露,國家衛健委制定第五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時,已經遇到「復陽」病例。
短時間內被二次確診,究竟屬於「復陽」還是二次感染?對此,王貴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明確:「類似上述夫妻二人的情況,在不到一個月內出現兩次核酸陽性,幾乎能確定不是屬於二次感染。」王貴強認為,雖然新冠病毒和其他冠狀病毒一樣,仍具有二次感染的可能,但在理論上,不會出現短時間內連續感染的可能。
另外,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呼吸和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王廣發,此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提出,真正的「復陽」要與二次感染區分開來。王廣發表示,確定「復陽」還是二次感染,需要對兩次感染的病毒毒株進行測序。若兩次感染的病毒株序列不一致,且兩次感染期間出現的抗體出現兩個峰值,那麼就應該認定為二次感染。
而之所以出現上述「復陽」情況的原因,在王貴強看來,極有可能是患者第一次接受治療後,體內病毒並未完全清除,或因最後的核酸檢測手段不當造成。在「復陽」現象之外,王貴強還提出了「常陽患者」的概念。據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焦雅輝在今年4月24日的介紹:湖北當時在院治療患者中,有30多人長期核酸不轉陰,即所謂的「常陽患者」。
「復陽」可怕嗎?
大部分病人幾乎無症狀,
隔離觀察即可
對於導致患者「復陽」的原因,王貴強表示,確切的致病原因尚不清楚,但可能存在兩方面因素:一方面有可能系患者機體免疫能力較低,病毒實際仍長時間存在;另一個方面,在於人體內仍殘留有核酸片段,但這並不是完整病毒。
那麼,對新冠病毒的抗體究竟能在人體內存活多久?王貴強表示,對抗新冠病毒的免疫力能持續多長時間,目前尚無定論。但能確定的是,新冠病毒與其他冠狀病毒一樣,在長時間裡,仍存在再度感染可能。同時,王貴強也提出,「復陽」易發的因素,就目前的研究來看,與年齡、性別、氣候等因素關聯性不強,但和個體免疫狀態存在關係。
至於「復陽」患者的傳染性,王貴強表示,在臨床上,大部分「復陽」病人沒有症狀,只有極個別的會出現胸片或CT上有肺炎的進展,但病情穩定,隔離觀察即可。此外,王貴強提醒,在秋冬流感季,還應警惕季節性流感冠狀病毒的發生。季節流感性冠狀病毒屬於常見疾病,與新冠病毒同屬冠狀病毒,但並非同一種疾病。從病理特徵來看,季節流感性冠狀病毒更類似流感症狀,症狀更輕微,傳染性也更低,但公眾仍需警惕預防,出現相應症狀應及時就診。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趙倩
實習記者 楊雨奇 北京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