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國企改革「深圳樣本」

2020-12-16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國資國企改革「深圳樣本」

  40年,篳路藍縷、爬坡過坎,深圳經濟特區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大潮,創造了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的奇蹟。這座城市,民營經濟活躍、高科技企業集聚。這背後,還有一股低調堅定的力量,不斷跟隨城市所需,調整方向和步伐,助推深圳經濟和產業蓬勃發展。這股力量來自國資國企。

  40年來,深圳國有經濟比重不大,但卻在提升城市經濟活力和競爭力方面發揮了重要的撬動作用。「深圳國資國企始終與特區相伴相生、共生共榮,堅持特區所需、國資所為,走出了一條具有深圳特色的改革發展道路。」深圳市國資委副主任胡朝陽說。

  改革不停歇

  40年總資產增2.64萬倍

  從上世紀80年代作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主力軍」,開創「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到上世紀90年代作為深圳產業升級的先導力量,推動深圳主導產業從加工貿易向高新技術躍遷,到21世紀初完成284家國有企業整體改制,劣勢國企從一般競爭性領域中有序退出,再到近些年加快推動國資布局結構調整,幫助民營企業走出流動性危機……

  每一個十年,深圳國資都緊跟時代所需,為深圳發展貢獻力量。而做好這份歷史答卷的背後,是持續推進監管、放管服、產權、治理、用人、激勵等一系列國資國企改革。

  「40年來,深圳國資國企一直在推進改革,沒有停步,在產權、監管、經營機制上走出了一條深圳特色的國資國企改革道路。持續改革是如今我們能夠輕裝上陣,有效發揮作用的主要原因。」胡朝陽說。

  深圳經濟特區成立後,深圳國資國企將產權改革作為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1983年,深圳國資組建新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企業,發行新中國第一張股票;1986年,出臺《國營企業股份化試點暫行規定》,選定10家國營企業開展試點,在全國率先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1990年至1992年,搶抓深圳證券市場發展先機,推動深振業、深物業等國企上市;2002年,啟動能源、燃氣、水務、公交等國有大型企業國際招標招募改革試點,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公用類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2015年,探索管理層和核心骨幹持股制度化路徑。目前,深圳市屬國企混合所有制比例達83.5%,資產證券化率達57.1%。

  在國有資產統一監管改革方面,40年來深圳國資持續探索。1987年,深圳成立國有資產專門管理機構——深圳市投資管理公司,探索建立企業國有資產出資人制度;1995年,頒布地方國資立法《深圳經濟特區國有資產管理條例》;1997年,編制國資預算,建立起國資收益預算制度;2006年,啟動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將372家原各委、局、辦所屬轉企經營性事業單位、所屬企業集中統一納入國有資產監管體系;2007年,率先實現包括國有金融資產、文化資產在內的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黨的十八大以來,出臺市國資委權責清單、授權放權清單,強化各類國資基金協同性,進一步提升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運營公司功能。目前,深圳已形成市國資委直接監管、「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運營公司+基金群」輔助履職、產業集團市場化運作的國資監管運營體制。「理順了出資人制度和國資監管制度,有利於站在全市高度,推進國企整合,提升國企整體競爭力。」胡朝陽說。

  為打造充滿生機活力的市場主體,深圳國資堅持推進國企經營機制市場化改革。1993年,深圳全面取消企業行政級別,實行企業分類定級制度,隨後在全國率先開展現代企業制度試點;2003年至2005年,先後完成34戶市屬一級企業、250多戶二級企業整體改制,涉及員工6萬名;到2005年底,在全國大中城市率先完成國有經濟布局戰略性調整的階段性任務,實現競爭性領域劣勢企業平穩退出;2007年起,分批開展國有獨資公司董事會建設試點;2008年,率先完成勞動、人事、分配製度改革,建立與市場接軌的經營機制;黨的十八大以來,持續加強規範董事會建設,全面啟動商業類企業經營班子整體市場化選聘。目前,深圳已完成115家一、二級商業類企業經營班子整體市場化選聘,商業類直管企業長效激勵約束機制覆蓋面達87%。

  改革走在前列,使得深圳國資40年裡快速發展壯大,以年均28.9%的速度,實現了總資產增長2.64萬倍,創造了國有經濟發展的「深圳奇蹟」。如今的深圳國資,總資產突破3.9萬億元,年創造利潤、上繳稅收突破千億元,還培育出了1家進入世界500強的地方國企。

  發揮先導性

  77.7%淨資產集聚「一體兩翼」

  除了落實基礎設施公用事業服務這一主要任務外,深圳國資國企的不同之處在於大力發展金融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充分發揮城市產業戰略先導作用,助力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在深圳落地和壯大,以提升深圳城市核心競爭力。目前,深圳國資77.7%的淨資產集中在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為主體、金融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兩翼的「一體兩翼」領域。

  上世紀90年代,隨著「三來一補」產業顯現退潮趨勢,深圳提出把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作為城市主導戰略。由於高科技行業風險高,產業升級存在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當時,為了支撐城市戰略的實現,深圳國資專門成立了為小微科技企業提供擔保增信的深圳市高新投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高新投」)和深圳擔保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擔保集團」),以及從事風險投資的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深創投」),通過金融手段為科技企業落地和壯大發揮戰略先導作用。

  時至今日,三家企業依然以更實舉措鼓勵、支持、引導民營經濟發展。「2019年我們完成了A輪融資。我們不想找那種兩三年就把我們給賣掉的短期投資機構,所以選擇了國企高新投。且高新投還有投貸聯動模式,每年能給我們補充一些低成本資金。」研發射頻識別(RFID)晶片的深圳市國芯物聯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王翥成說。

  在深圳,國企和民企擰成了一股繩,共同為創造「深圳奇蹟」而奮鬥。高新投董事長劉蘇華說,「民企發展得好不好,關係到深圳的經濟發展質量。我們的任務就是要讓優質的企業在深圳獲得更好地發展。」

  受2018年資本市場低迷影響,深圳部分民營上市公司面臨股權質押、大股東易位等流動性風險。緊要關頭,高新投、擔保集團等4家國企率先出手對民營企業進行紓困,提供債權、股權融資支持,化解上市公司質押股權的平倉危機,成為支撐這些企業走出困境的幕後英雄。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對經濟社會產生嚴峻衝擊。深圳國資國企除了落實免租降費惠企政策外,還打出金融戰「疫」組合拳。國有擔保機構對中小微企業擔保費實行5折優惠,國企國信證券主承銷了133億元「疫情防控債」,國企運營的深圳市民營企業平穩發展基金降低了對企業規模和營業收入的要求,將更多中小企業納入其中,盡力保障民營中小微企業渡過經營難關。

  為了破解中小微科技型企業「用地貴」難題,深圳國資建設運營了71個科技園區,建築面積達2589萬平方米,提供租金優惠,並在園區服務中發現初創企業的投資機會,探索「園區+創投」模式。

  作為深圳國有科技園區的主要運營者,深圳灣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邱文告訴記者,入駐園區的創業企業可享受7折租金優惠。同時,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園區運營方有不超過5%的優先跟投權。

  為提升服務產業的能力,深圳國資著力打造涵蓋天使孵化、創業投資、融資擔保、上市培育、併購重組等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通過混合所有制的「基金群」,有效撬動社會資本服務城市發展戰略,累計為超過6.7萬家中小微企業,提供超過1萬億元的融資支持。

  除了空間保障和科技金融外,深圳國資國企還為新技術的加快推廣提供應用場景。5G、人工智慧、光伏發電、新能源汽車等新技術率先在深圳機場、地鐵、巴士、園區、港口等國企落地應用。「這為科技企業技術迭代和加快發展提供了支撐。」胡朝陽說。

  如今已名列世界500強的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作為深圳市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輔助平臺,立足深圳城市發展戰略,聚焦科技創新和產業培育,打造「科技金融、科技園區、科技產業」三大產業集群。「三大產業集群具有很強的邏輯關係,形成以科技金融為『陽光雨露』,以科技園區為『土壤』,以科技產業為『種子、幼苗和樹木』的全生命周期產業生態體系,支持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公司董事長王勇健說。

  破除「等靠要」

  高度市場化成就「先行示範」

  市場化,是深圳這座因改革開放而生的城市所持有的原始基因。這一基因也天然地根植在深圳國資之中,是引領深圳國資國企改革,實現當前成就的秘訣所在。

  「1999年成立深創投時,市政府怕國有獨資搞不活,要求必須引入外部股東,實現混合所有制經營。」深創投副總裁李守宇回想當年說,「深創投成立之時,市政府給了兩句話:一句是『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按經濟規律辦事、向國際慣例靠攏』;另一句是『不塞項目、不塞人』。市場化管理、專業化運作,是深創投活下來的關鍵。」

  在市場化運作機制下,深創投較早形成了全員效益工資與利潤掛鈎、員工跟投、投資經理項目業績提成等市場化的激勵約束機制,提升了其在創投行業的人才吸引力。

  如今,深創投位居國內創投機構第一位。截至2020年9月底,深創投已投資項目1157個,累計投資金額約546億元,其中178家投資企業分別在全球16個資本市場上市,327個項目已退出(含IPO)。

  混合所有制改革、以業績換薪酬、增量利潤分享……一系列改革都劍指市場化方向。

  深圳國資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企業發展規律,推動國企成為自負盈虧、自擔風險、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市場主體,讓國企不再有「等靠要」思想,而是創新思路和模式,參與市場競爭。

  深圳市東部公共交通有限公司通過對電動車進行融資租賃購置、對電動車主要部件進行經營租賃的混合租賃模式,在減少企業一次性投資額實現輕資產運營的同時,確保電動車後期運營維護質量,打破了貸款難、車輛更新規模大和電動化的難題。除了運營常規的公交線路外,東部公交還依靠混合租賃和現有司機隊伍,疊加網際網路技術,開拓了定製公交市場,打造的「e巴士」項目在市場上「叫好又叫座」。

  一個個像這樣緊隨市場需求的項目在深圳國企中發展起來,推動國企發展質量不斷提高。

  深圳國企搞得好,業務搞得活,是因為深圳國資國企在經營機制市場化改革方面始終走在前列。取消企業行政級別,完成企業改制,實現競爭性領域劣勢企業平穩退出,開展國有獨資公司董事會建設試點,完成勞動、人事、分配製度改革,商業類企業經營班子整體市場化選聘,建立長效激勵約束機制……深圳國資國企逐步建立了與市場接軌的經營機制,從而激發國企活力、鞏固人才吸引力。

  2019年,深圳成為全國率先開展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的兩個城市之一。《深圳市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實施方案》明確了綜改試驗的基本原則之一就是「堅持市場導向」。深圳市國資委構建的「1+4+4」改革總體框架,明確列明了產業布局、監管、放管服、黨建4項國資層面改革和產權、治理、用人、激勵4項國企層面改革,共同支撐著深圳國資國企綜改總目標的實現。

  「深圳市委市政府、深圳市民把將近4萬億元優質國有資產交給深圳市國資委進行監管,必須要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這是我們改革的目標。所以改革絕對不能虛化,必須目標明確、指標量化,否則改革容易走上形式化。這是我們對改革的認識。」深圳市國資委主任餘鋼說,「改革必須促發展,必須出效益。」

(文章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DF353)

相關焦點

  • 深圳:打造國資國企改革先行示範樣本
    2019年7月27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地方國資委負責人座談會,經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上海、深圳「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和瀋陽國資國企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專項工作已正式啟動。
  • 【國資國企改革樣本⑦】中核集團:借勢「雙百」為改革提速加力
    編者按 近日,國務院國資委和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分別在大連、廣州兩地召開深化東北地區國資國企改革和「雙百行動」現場推進會,進一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重大決策部署,總結交流國資國企改革的好經驗、好做法。
  • 省國資國企改革創新三年行動新聞發布會在南昌舉行
    藉此機會,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全省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工作的關心、關注和支持。12月2日,我省召開了全省國資國企改革創新三年行動動員部署電視電話會議,為今後三年國資國企改革創新發出了「動員令」,吹響了「衝鋒號」,全省國資國企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錨定目標、奮楫揚帆,開啟打造國企改革「江西樣板」新徵程,推動實現國有經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 九師紮實推動國資國企改革落地見效
    兵團日報訊(記者高利報導)「改革讓我們甩掉了包袱輕裝上陣,所以我們要放開手腳走出去謀發展。」5月20日,新疆綠翔建設工程集團公司總經理宋峰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九師黨委嚴格對標兵團黨委關於國資國企改革工作的部署要求,把國資國企改革放到實現新疆工作總目標大局中去謀劃,放到有利於履行兵團職責使命中去推進,明確任務書、路線圖、時間表,使國資國企改革措施落細落小、任務落實落地。
  • 國企發展智庫!廣西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研究會在北投集團揭牌成立
    12月25日上午,廣西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研究會(以下簡稱「研究會」)在北部灣大廈舉行揭牌儀式和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經驗交流會,自治區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李傑雲,自治區黨委政策研究室、改革辦副主任蘇滿勇,自治區國資委黨委委員
  • 全省國資國企改革創新三年行動培訓班在靖安召開
    全省國資國企改革創新三年行動培訓班在靖安召開 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十四屆十二次全會精神,認真落實全省國資國企改革創新三年行動動員部署電視電話會議要求,全力推進全省國資國企改革創新三年行動,12月15日-16日,省國資委在靖安召開全省國資國企改革創新三年行動培訓班
  • 深圳綜改試驗側重「上市公司+」戰略 或對其他地區國企改革產生...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杜雨萌最近一段時間,深圳國資國企改革無疑站在了市場風口。此前,深圳「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已經正式啟動。「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考驗的是地方國資部門主導推進國有企業綜合改革的能力,探索的是國有企業改革的總體安排與宏觀布局,旨在為全國性國有企業綜合改革積累經驗,為國資監管機構改革設計、指導與管控能力提升、監管模式轉型積累經驗。」
  • 昨是今非「大國資」——國企改革再評論之九
    為此,轉載梁軍同志論國企改革的系列文章的文章,為中華復興建言獻策。 關於「大國資」,在那段時間,一口氣發表了6篇評論文章。3篇在《南方日報》發表,3篇在《中國企業報》發表。其實,這都來源於一份委託課題《構建「大國資」體制研究》的成果。6篇關於「大國資」的文章,我不一定對應地寫6篇「再評論」了。但是,關於「大國資」,有太多的內容要表達。在我看來,在原有的「大國資」體制概念之下,涉及國資國企改革的方方面面。
  • 《改革樣本:國企改革「雙百行動」案例集》新書發布
    中國網訊(記者韓林) 12月9日,《改革樣本:國企改革「雙百行動」案例集》新書發布會在北京召開。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秘書長彭華崗在會上介紹了兩年來「雙百行動」的進展情況,並對「雙百企業」進一步深化改革提出了改革力度要更大、步伐要更快、成效要突顯的希望。國務院國資委、機械工業出版社、24家「雙百企業」代表參加了本次會議。
  • 2020年9月10月國資國企改革政策與實踐動態
    要全面貫徹落實《建議》專門對國資國企作出的重要部署。要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堅持「兩個毫不動搖」,著力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深化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加快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積極健全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推進能源、鐵路、電信、公用事業等行業競爭性環節市場化改革。
  • 2020年11月國資國企改革政策與實踐動態
    ;中央企業全面完成改制,國企公司制改革打響攻堅收官之戰;山西、四川、雲南等各地區,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國有資本布局優化等方面有所突破。在此基礎上,提出產權登記審核、創投企業所持股權管理、評估備案、非直管上市公司產權交易權限、財務核銷管理、對外捐贈審批及對標淡馬錫綜合改革企業投資、擔保事權等具有深圳特色的授權放權事項,努力推動更深層次簡政放權。
  • 國企老領導熱議「國資流失」:怕告狀拖累改革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馮彪  國有企業改革依然是今年兩會的熱點話題。在今年兩會上,劉明康、傅成玉、奚國華……這些曾擔任過大型國企董事長的「老領導」們,更願意說的是自己對「國資流失」質疑的思考。  國資流失定義尚不明確  在兩會發言討論中,有政協委員反映,有些國企因擔心導致國有資產流失而拖慢改革進程。  傅成玉3月8日表示,目前國企改革存在「上熱下冷」的情況——政府忙於改革,國企則一直在等待。傅成玉表示,要防止把改革的「殲滅戰」拖成「持久戰」。
  • 國資改革明年升級 專家建議取消國企高管行政級別
    回看2017年,央企公司制改制進入收尾階段、重點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相繼破冰、央企重組整合也在進一步深化,可以看出,今年國有企業改革已取得明顯進展。而對於明年的改革工作安排,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完善國企國資改革方案,圍繞管資本為主加快轉變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職能,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以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為重要內容的國資改革被擺在突出位置,未來將以管資本、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為核心,進一步放權、授權,使所有權與經營權進一步分開。」
  • 亢振峰調研國資國企工作
    亢振峰調研國資國企工作 2020-12-10 10: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深圳國資再出手 麥捷科技有望變身國企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陳燕青   深圳國資入股上市公司再下一城。麥捷科技3日午間,遠致富海2日與公司控股股東動能東方籤訂股權轉讓協議。
  • 上海出臺國資國企改革20條 確立四大原則六大目標
    【視頻】上海:今將出臺國資國企改革20條 《意見》全文分為七部分,共二十條,因此又被稱為「上海國資國企改革20條」。 確立的四大原則包括:堅持科學發展;遵循市場規律;深化改革創新;承擔社會責任。 《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深化上海國資改革促進企業發展的意見》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切實加強黨對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的領導,營造鼓勵改革創新的良好環境,推動國資國企成為上海加快推進「四個率先」、加快建設「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重要力量,現就進一步深化上海國資改革、促進企業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 國企改革吹響「集結號」 六主線布局投資機會|國資改革|投資線索|...
    網易財經3月27日訊 近期各地大力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不少地方政府拿出優良國企資產招攬民資參股,能源、電力等被定義為應保持國資絕對控制力的領域也動作不斷。混合所有制的推進力度超出市場預期。
  • 「央廣網·視聽四川」彭清華在全省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工作會議上...
    原標題:彭清華在全省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工作會議上強調 進一步做強做優做大我省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彭清華在全省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工作會議上強調發揚奮鬥精神深入推進國資國企改革發展進一步做強做優做大我省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黃強主持1月7日,全省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工作會議在成都召開,省委書記彭清華出席會議並講話。
  • 重慶國企改革新起點:渝富控股集團啟動深化國資運營公司改革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首席記者 佘振芳 攝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3月18日21時10分訊(首席記者 佘振芳)今(18)日,重慶渝富控股集團舉行深化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改革啟動會,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在會上獲悉,渝富控股將打造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重點的投資平臺、以金融股權為主的持股平臺、以國有資本管理為核心的市場化專業化運營平臺等三大平臺;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金融和類金融及其他有投資價值領域等三大投資領域
  • 中鋼礦院改革經驗成「全國樣本」
    近日,由國務院國資委改革辦、國資委新聞中心聯合編著的國資國企改革經驗案例叢書《改革樣本——國企改革「雙百行動」案例集》正式出版發行。中鋼礦院《引「戰投」轉機制 探索科研院所創新轉型發展》改革案例成功入選改革典型樣本,成為中鋼集團唯一入選的「雙百企業」改革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