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拒絕無處不在
幼兒時買玩具被拒絕、小學時加入小圈子被拒絕、初中時申請入社團被拒絕、高中時告白被拒絕、大學畢業時求職被拒絕、戀愛時求愛被拒絕、工作時晉升被拒絕、育兒時想親近被拒絕……
不禁苦笑,拒絕就像一個惡性循環,避無可避。
拒絕也像心靈的摩擦傷、切割傷,輕則表皮撕裂,重則血流不止。
拒絕能引發我們哪些痛苦體現,又該如何去規避和自我療愈呢?
拒絕導致的創傷分為幾個維度:
1、情緒上的痛苦。強烈的失望、沮喪或恐懼。
人類是社會性動物,被拒絕後大腦的早期預警系統會觸發尖銳的痛苦,告訴我們,自己被社會群體排斥了。事實上,大腦掃描顯示,當我們經歷拒絕和體驗身體痛苦的時候,被激活的腦區是完全相同的。
通常被拒絕的人,理性、邏輯、常識都開始失效,也會影響我們運用合理的邏輯清楚地思考其他問題的能力。許多人會發現,說服自己忘記被拒絕的傷害非常困難。
2、憤怒和攻擊性。引發強烈的衝動想要擊打什麼東西。
拒絕往往引發憤怒,讓我們有強烈的攻擊性衝動,反覆遭到嚴重的拒絕,會誘發傷害程度極大的攻擊行為,比如11月發生的殺妻案中,丈夫被妻子拒絕幫付賭債,引發了殺妻動機。科學家們進行過研究,在殺妻案中,幾乎一半是因為分居或者即將分居導致,而事後這些謀殺妻子的男性會成人,他們無法應付自己遭受拒絕的感受。
同樣的,社會排斥也是更容易引起青少年的暴力行為的重大因素。排斥和攻擊性行為之間的聯繫是強有力的,因此認識到拒絕可能導致的痛苦,有助於我們糾正和規範自身的行為。
3、自尊受損。激活曾經的被拒創傷。
被拒之後,我們通常是自我批判,將受到拒絕的原因個人化,比如我們是不是沒有足夠的能力、不夠有吸引力、不夠有錢、不夠聰明……甚至想起曾經被拒絕的經歷,而這個行為會進一步拉低我們的自尊水平,形成某種程度的「激活」。對我們的心理健康造成真正的破壞性的影響。
實際上,我們被拒絕最常見的原因是缺少吸引力,或者不符合對象或公司的某些特定要求,並不一定是我們做錯了什麼或者我們有什麼致命性格缺陷。
4、對歸屬感構成威脅。反覺不到被他人接受。
人類的自尊心之所以特別脆弱,有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需要感受到被他人接受,如果因為某些特殊原因,比如身體疾病、殘疾、等長期被人拒絕和排斥,則較長時間內無法得到歸屬感的滿足,而這是會對身心健康造成巨大有害影響的。
如何處理拒絕造成的心理創傷呢?
1、處理自我批判
2、恢復自我價值
3、修補社會關係
4、降低敏感度
其中1&2兩種方法,主要是為了安撫情緒痛苦和修復受損的自尊。
比如當我們被拒絕時,我們提醒自己並不是因為自己有缺陷,或者人格問題才導致被拒絕,很大可能上,只是因為時機不對(比如求職被拒,可能是因為僱傭公司這個階段正在裁員階段)或者類型不匹配(比如你追求的對象拒絕你只是因為他喜歡的是長髮披肩的溫柔女孩,而你恰好是英姿颯爽的爽朗妹子),這樣可以極大減少我們的憤怒和攻擊性行為。
另外就是提醒自己我們性格中那些別人認為有價值或者讓人滿意的部分,哪怕這個部分對於拒絕你的人來說並不認可~比如你的幽默、開朗、有愛心、富有活力等等。
方法3,修補社交關係則是為了修復我們的歸屬感。當我們經歷排斥或者歧視的時候,社交支持變得非常重要,新的關係能夠在心理層面取代已經結束的舊有關係的位置,如果它能更適合我們的個性和興趣,則更容易讓我們減輕被拒絕的痛苦。
不妨試試花些時間與那些我們覺得合得來的人在一起,這會給我們帶來強大的社會聯繫感,密友可能很關心我們,但是他們如果能共情的能力有限,可能並不是我們尋求一對一社交支持的最佳選擇。
如果你身陷某種疾病,你可以嘗試加入疾病支持小組來獲取幫助和支持,避免過多接觸跟引發你心理創傷的那些拒絕或忽略你感受的人。
此外,回憶積極的關係或溫馨的互動,看著自己親人的照片,閱讀有意義的信件,觀看有趣的親朋的視頻,都能獲取心靈養分,讓我們得到跟多的情感連接和歸屬感。
最後第4個方法,作為補備選充使用,因為可能會帶來令人不適的情緒副作用。需要進行電話推銷,初次與人約會,申請實習機會等可以嘗試使用。
當然,總有些拒絕讓人極其痛苦,甚至無法依靠上面的方法糾正拒絕帶來的心理傷害,以至於你的憤怒無發消除,你的攻擊性變得過於強大,甚至出現傷害自己或者傷害他人的想法,請及時尋求專業心理人員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