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九寒冬冷風嗖 給孩子講講「冬至」的那些學問

2020-12-24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千龍網綜合 冷颼颼,數九過寒冬;冰凌凌,冬至大如年。

冬至,在農曆十一月中,「至」是極致的意思,冬藏之氣至此而極。它包含三層意思:陰寒達到極致,天最冷;陽氣始至,上升才逼天氣寒徹;太陽行至最南處,所以晝最短,夜最長。冬至首先要送鞋,它是藏之終,生之始,故也稱「亞歲」,重要性僅次於除夕。亞歲迎祥,履長納慶,送鞋是為納更多的吉祥。

在 「冬至大如年、數九過寒冬」的這一天,小編來給您數落數落關於「冬至」,我們要知道的那些學問。

北大附小豐臺分校的鮑廣輝老師為學生們帶來一節傳統文化課程。

為什麼說是數九過寒冬呢?

從冬至之日起,即進入了數九寒天。天文專家介紹說,「九九」是我國北方特別是黃河中下遊地區更為適用的一種雜節氣。它從冬至那一天開始算起,進入「數九」,俗稱「交九」,以後每九天為一個單位,謂之「九」,過了九個「九」,剛好八十一天,即為「出九」,那時就春暖花開了。

民間俗語有云:「數九寒天,冷在三九」,「三九」是指冬至後的第三個「九天」,即冬至後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燕京歲時記》中說:「冬至三九則冰堅。」意思是,從三九起就進入數九寒天中最冷的階段了。因此冬天的時候,三九四九這個階段是最冷的,此時也正好接近二十四節氣中的大寒。

豐臺少年宮東區幼兒藝術培訓部開展「冬至」主題班會活動。

為什麼說是冬至大如年呢?

冬至憑什麼大如年呢?這與冬至被賦予了多重意義有關,其中幾點意義,甚至是「年」都無法比擬的。

冬至是「數九」的開始

從冬至開始,就進入俗話說的「數九」寒天了。也就是說,冬至是「數九」的開始,這個,就是「年」所不具備的。

冬至是祭祀的重要日子

相傳,冬至祭祀始於周朝。冬至過節,則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

漢朝稱冬至為「冬節」,官府舉行「賀冬」儀式祝賀,並且形成例行假期。是故官府放假休息,軍隊待命,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

唐、宋時,冬至是祭祀天、祖先的日子,皇帝要率領大臣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普通庶民百姓則要祭拜逝去的祖先。

明、清時,皇帝要在冬至這天舉行祭天大典,謂之「冬至郊天」。文武百官要向皇帝呈遞賀表,相互之間也要祝賀。

所以,即便到了現在,南方的很多地方,外出的人,都要回家過冬至節,表示年終有所歸宿。閩臺民間對冬至更是重視,要在這一天祭拜祖先,所以冬至也就成了合家團聚的日子。

冬至還被用來判斷來年的天氣

民間還以冬至日的天氣好壞、冬至節氣在一月中的位置,來預測往後的天氣。

比方說:「冬至在月頭,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無雪也沒霜。」這俗話說的是,如果冬至在一個月的開始幾天,年底就會冷;而如果冬至在月尾的話,正月就會很冷;但冬至在月中的話,就不會下雪也不會下霜。

再比如說:「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的意思則是說:冬至這天如果是陰天的話,過年那天就是晴天;而如果冬至那天是晴天的話,過年那天就有可能是陰天,甚至下雪。

冬至添歲

冬至是一個內容豐富的節日,據傳,冬至在歷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在今天江南一帶仍有:吃了冬至夜飯長一歲的說法,俗稱「添歲」。

冬至吃什麼?帶你領略全國各地冬至習俗!

要說這過節,可就和「吃」搭上界了,吃什麼,怎麼吃,可都是有講究的,上下五千年,在中華大地上,衍生出和乎理、重於情的吃食文化。所以冬至吃什麼,要看地方來的。

1、餃子

在我國北方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為何冬至這一天要吃餃子呢?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

東漢末年,名醫張仲景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飢受寒,耳朵都凍爛了,於是發明了「祛寒嬌耳湯」,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裡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病人,每人兩隻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一段時間病人的爛耳朵就好了。

張仲景舍藥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就仿嬌耳的樣子做成食物,並稱之為「餃耳」、「餃子」。此後,「祛寒嬌耳湯」的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們吃著餃子,心裡仍記掛著張仲景的恩情。所以,現在又有「冬至吃餃子一冬不會凍耳朵」的說法。

2、湯圓

冬至吃湯圓,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同前文「冬至添歲」)湯圓也稱湯糰,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南北各地還有不少湯圓的名品,如寧波湯圓餡多皮薄,糯而不粘;長沙姐妹湯圓潔白晶瑩,香甜可口;如今不僅冬至吃,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湯圓。

3、年糕

吃年糕從清末民初直到現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兒菜、冬筍、肉絲炒年糕,晚餐是雪裡蕻、肉絲、筍絲湯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長高,圖個吉利。

4、桂圓燒蛋

嘉興土生土長的人,大多選擇吃桂圓燒蛋過冬至夜,「把買來的桂圓剝好,然後放在水裡煮,把桂圓的汁水煮出來,再打入雞蛋,根據自己的口味加糖……」一位嘉興老人說:「以前人們的生活條件不大好,冬至夜吃上一碗熱騰騰的桂圓燒蛋,自個兒心裡就感覺整個冬天都不冷了。」另外,在嘉興平湖還有冬至夜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

5、肉豆腐

衢州有一句俗話,說冬至「有得吃,吃一夜,沒得吃,凍一夜」,衢州過冬至的飲食同樣是十分講究的,每到這天,每家每戶的菜餚裡必須要有肉和豆腐,同時各家都炒上一些花生、玉米、大豆等,用於冬至夜裡的閒食使用。

6、燒臘

冬至這天,大多數廣東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其中,燒臘就是廣東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傳統食品。全家人在祭祖之餘,準備一些臘肉臘腸吃一頓,以祈求來年能鴻運當頭。

7、冬節丸

潮汕有「冬節丸,一食就過年」的民諺,俗稱「添歲」,表示年雖還沒有過,但大家已加了一歲。孩子們最盼吃這碗甜丸,往往夜裡醒來都要問天亮了嗎?然而天好像要與孩子們開玩笑似的,老是不亮,故潮俗有「冬節夜,囉囉長,甜丸未煮天唔光」的童謠。

8、釀酒

客家人認為,冬至時的水味最醇,用它釀的酒可久藏不壞,柔和爽口,回甜生津,後勁頗足。所以,客家人冬至釀酒已成為習俗。為了這一天,客家主婦常挑個吉祥的日子,專門到集市添置釀酒的器具,把陳年的酒罈搬到溪流中,用黃黃的細沙洗去汙物,再讓清涼的泉水反覆衝洗,最後置放在陰涼處風乾。

9、羊肉湯

在四川,卻是冬至吃羊肉湯,羊肉是冬日可謂冬日滋補之首,專家指出,吃羊肉既能御風寒,又可補身體,對一般風寒咳嗽、慢性氣管炎、虛寒哮喘、腎虧陽痿、腹部冷痛、體虛怕冷、腰膝酸軟、面黃肌瘦、氣血兩虧有療效。

10、捏凍耳朵

吃「捏凍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餃子的俗稱。和「餃子」如出一轍,也是仿製「祛寒嬌耳湯」,是故形成「捏凍耳朵」此種習俗。以後人們稱它為「餃子」,也有的稱它為「扁食」和「燙麵餃」。

11、薑母鴨

廈門人冬至吃薑母鴨。薑母鴨以紅面番鴨為原料,用芝麻油將鴨肉炒香後,再加入老薑(薑母)及米酒等燉煮而成。薑母鴨自家做的比較少,因此,冬至一到,就有很多人開始排隊買薑母鴨。

12、赤豆糯米飯

湖南、湖北一帶,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上赤豆糯米飯。糯米味甘、性溫,能夠補養人體正氣,吃了後會周身發熱,起到禦寒、滋補的作用,最適合在冬天食用。若是能用上黑糯米,那就更好了,黑糯米有助於產婦滋補產後造成的身體虛弱,有利於增加乳汁,哺乳嬰兒。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13、頭腦

在冬至這一天,銀川有個習俗,這一天要喝粉湯、吃羊肉粉湯餃子。銀川人還給羊肉粉湯叫了個特別的名字——「頭腦」。羊肉粉湯由蘑菇和羊肉烹飪而成,佐以鹽、姜、蔥、蒜、辣椒、醬油等調料,湯滾開後放進切好的粉塊、泡好的粉條,再加入韭黃、蒜苗、香菜,這樣一鍋五顏六色的羊肉粉湯就做好了,香氣撲鼻,讓人垂涎欲滴。

粉湯餃子做好後先盛一碗供起來,還要給近鄰端上一碗。羊肉粉湯餃子做法獨特,味道香辣可口,現在已成為銀川的一道特色小吃。

14、冬至肉

冬至肉是冬至節食物。流行於南方地區。冬至日用豬肉和醬燒熟食用,俗信吃冬至肉,能使身體強壯,有的地方在冬至掃墓後,由各同姓宗族祠堂,按人丁分發,有生、熟兩種。

說了這麼多,是不是按捺不住了。

擦乾口水,報告:小編晚上吃餃子。

來源:據三聯生活周刊、CCTV4中華醫藥、中國新聞網、天氣網、百度百科、 新華網、中國食品科技網、東方天氣網等媒體綜合

相關焦點

  • 冬至來,「數九寒冬」始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冬至來,「數九寒冬」始 2020-12-22 19: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冬至】給孩子講講關於冬至的故事
    點擊藍色字 周氏文化 關注我喲☀ 定期推送
  • 農村俗語「數九寒冬,冷在三九」,今年啥時候最冷?看老農怎麼說
    儘管現在天氣已經很寒冷,但是距離今年最冷的時候還有一段時間,農村老人常說「數九寒冬,冷在三九」,那麼今年什麼時候最冷呢?很多人會用「數九寒冬」這個詞語來形容冬天的冷,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數九寒冬的意思是什麼。
  • 冬至大如年——那些名家筆下最美的冬至
    入了冬,大概是過了冬至吧,有人背了一面大篩子,手執長柄的鐵鏟,大街小巷地走,這就是炒炒米的。有時帶一個助手,多半是個半大孩子,是幫他燒火的。請到家裡來,管一頓飯,給幾個錢,炒一天。或二鬥,或半石;像我們家人口多,一次得炒一石糯米。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一次炒齊,沒有零零碎碎炒的。過了這個季節,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著。一炒炒米,就讓人覺得,快要過年了。
  • 冬至將至,農村俗語「冬至無雨一冬晴」,冬至是晴天好不好?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進入到冬季後的第4個節氣,從冬至節氣後天氣會越來越冷,進入到一年之中最冷的數九寒冬,在我們北方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說法,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還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無雨一冬晴」,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冬至是什麼時候?「冬至」有啥含義?農村有啥風俗呢
    導讀:冬至是什麼時候?「冬至」有啥含義?農村有啥風俗呢?現在已經進入寒冷節氣了,對於今年冬季天氣很寒冷一直爭論不休,其實吧,現在還是大雪節氣期間,還不能感受到天氣的寒冷,冬季寒冷天氣要到數九寒冬開始,而數九又是從冬至開始的,所以真正冷天是從冬至開啟。
  • 冬至是什麼時候?「冬至」有啥含義?農村有啥風俗呢?
    導讀:冬至是什麼時候?「冬至」有啥含義?農村有啥風俗呢? 現在已經進入寒冷節氣了,對於今年冬季天氣很寒冷一直爭論不休,其實吧,現在還是大雪節氣期間,還不能感受到天氣的寒冷,冬季寒冷天氣要到數九寒冬開始,而數九又是從冬至開始的,所以真正冷天是從冬至開啟
  • 冬至的日子,有幾種情要藏好
    冬至的日子,有幾種情要藏好冬至,是一個傳統的節日,也是一年之中標誌進入年底的第二十二個節氣,接下來就是小寒大寒節氣而進入年終,45天以後將迎來新一年的立春重新輪迴。自冬至開始慢慢數九寒冬,就進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
  • 【冬至有你,暖沁萬物】珠海萬科物業小區舉辦冬至社區關懷活動
    網易珠海房產訊 冬至又名「一陽生」,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這一天,北方喜食餃子,南方多吃湯圓,且正是數九寒冬時候,來一碗熱乎乎的湯圓餃子
  • 冬至將至,農村俗語「冬至紅,年邊滃;冬至烏,年邊疏」啥意思?
    後天就到了冬至節氣,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冬季的第4個節氣,從冬至節氣開始,便進入到了數九寒冬,天氣也會變得越來越寒冷。作為二十四節氣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節氣,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紅,年邊滃;冬至烏,年邊疏」,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冬至紅,年邊滃:紅指的是晴天,滃是溼爛的意思,這句俗語的意思是,在冬至節氣這一天是晴天的話,整個冬天降水會很充沛,道路會因為水過多而變得泥濘不堪,這種狀態要一直持續到春節前後才會結束。
  • 冬至將至,農村俗語「幹晴冬至邋遢年」是啥意思?冬至晴天好嗎?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距離冬至節氣還有5天的時間。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在過去冬至是冬季很重要的節日,在民間還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在南方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在北方則有冬至吃餃子的習慣。
  • 冬至將至,「冬至天不冷,十欄九個空」,冬季偏暖有什麼影響?
    導讀:冬至將至,「冬至天不冷,十欄九個空」,冬季偏暖有什麼影響?今天是12月13號,離冬至節氣也不遠了,冬至節氣的到來,意味著最為寒冷的隆冬時節就要來了。冬至節氣二十四節氣的排名第二十二個節氣,是冬季第四個節氣,冬至節氣後面有小寒和大寒,隨後就要到春季了。
  • 冬至---二十四節氣的開始
    冬至這一天,北半球將迎來一年中最長的黑夜和最短的白天,過了冬至白天會慢慢變長,黑夜會慢慢縮短,在我國的古代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北方餃子冬至各地都有很多飲食習慣,北方地區有殺豬、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我們吃餃子不但冬至吃,我們大年三十的年夜飯也是餃子呀!我們還要備很多的菜來慶祝冬至這個重要的節日。
  • 冬至大如年,可不僅有湯圓和餃子,這份冬至節俗名單請對號入座
    數九寒天冷風嗖,見一對獅子滾繡球,這一句唱詞中的數九寒天就是由冬至開始。21日的18時02分冬至,即北半球全年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二十二個節氣,此時太陽運行到黃經270度。民間素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從冬至這一天開始,此後白天一天比一天長,是個吉祥的日子,理應慶賀。
  • 明日冬至,農村俗語「一年雨水看冬至」是啥意思?今年雨水如何?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明天就到了冬至節氣,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冬季的第4個節氣,冬至節氣的到來,也意味著數九寒冬的到來。冬至不僅是二十四節氣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節氣,也是對農業生產有很大的影響的一個節氣,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一年雨水看冬至」,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的雨水情況又是如何呢?
  • 明天冬至,「冬至出日頭,春節凍死鬼」,今年春節是冷冬嗎?
    導讀:明天冬至,「冬至出日頭,春節凍死鬼」,今年春節是冷冬嗎? 這裡說到了一個二十四節氣,那就是冬至,冬至是古法「四至節」之一,也是冬季寒冷節氣的開始,我們常說的數九寒冬,就是以冬至當天數九為開啟了,到了冬至說明冬天的三九天也就不遠了。
  • 看冬至俗語怎麼說
    我們知道,冬季真正的開始是要從冬至開始的,因為我們常說的數九寒冬就是從冬至節氣開始的。俗話說「冬至不過不冷」,這句話說的就是如果沒有到冬至節氣就感受不到真正的冷。也就是說在冬至節氣之前天氣還不是很冷的,所以根據這樣的說法,我們判斷冬季真正的冷暖應該是要冬至節氣開始來判斷的。
  • 冬至夜|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夜是哪一天
    冬至夜|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夜是哪一天:小編現整理了冬至夜|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夜是哪一天的相關內容,希望幫大家更好的了解冬至節日。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2020年12月21日,星期一,農曆十一月初七
  • 用英文給寶寶講講冬至
    作者:小雅和英美友人Winter Solstice 冬至(1) Today is Winter Solstice, also called the December今天是冬至,也叫December Solstice。這一天對於我們北半球的人來說是冬至,但是對於南半球的人來說是夏至,因此December Solstice的說法更為準確。
  • 今日冬至天氣晴好 ‖ 明日風力明顯增大
    天氣預報  冬至如約而至,這是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從這天開始便進入了「數九寒冬」。明天受弱冷空氣影響,風力明顯增大,套區4-5級、北部5-6級偏西風,陣風可達7-10級左右。  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