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張可寧 通訊員 王顯 何欣雨)這幾天,浙江財經大學2020文學3班的劉鑫越、鄔亦墨他們正忙著修改他們的「吳語譯」APP商業計劃書,準備參加學校的創新創業大賽。這是一款鄉村旅遊方言翻譯軟體,要實現方言和普通話之間的轉化,這個設計是他們「現代漢語」課的作業。
「現代漢語」課,本來是一門非常專業的基礎課,但浙江財經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的劉亞輝老師把這門課上得有聲有色,跟實踐緊密結合。除了布置語言學與文化產業相結合的作業外,劉老師還專門帶領同學們進行了一次校外研學。
11月初,浙江財經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2020級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生、19級漢語國際教育本科生和國際學院的6位留學生一起跟隨劉亞輝老師,前往德清縣洛舍鎮東衡村開展了一次「現代漢語」校外實踐課。他們換上了漢服或旗袍,在趙孟頫管道昇藝術館內近距離觀賞優秀書法作品;在德清方言文化館內,講解方言語音的特點,了解方言的趣味,觀看方言童謠、方言配音等。所有的這一切都充滿了濃厚的傳統文化味,中國學生也主動給外國留學生講解中國的文化,讓他們更加深入的了解中華文化的魅力。
劉亞輝說:「現代漢語課是一門必修課,主要內容是語音、文字、詞彙、語法、修辭,都是語言文字方面的基礎課,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就想把這門課和社會實踐結合起來,既為鄉村振興助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除了走出課堂,實地考察,劉亞輝還帶領著學生們將方言跟產業結合進行實踐,通過創意設計,做出商業計劃書。學生們大開腦洞,創意紛呈。「吳仁月餅隊」計劃做一個「方言寶寶」,這個玩偶用方言和人們進行互動; 「七閩」隊設計方言有聲點讀掛本;還有個團隊要設計一個方言文化的奶茶店......學生們還結合方言設計了許多文創類產品,並做出了實物:印著方言語音拼音和漢字的信封、以方言為圖案創作的手帳膠帶、有聲方言明信片、還有個團隊做出了以方言命名的茶葉。這些創意作品讓方言有了一個客觀的物質載體,創新了傳承方言的方式。劉亞輝認為:「這些商業計劃書稍微助推一下就可以落地實施,可以跟創業結合起來。比如方言奶茶店開在方言文化館那裡,屬於鄉村文創,有助於打造鄉村新業態。」
19級漢語國際教育本科生汪艾說:「我對『現代漢語』課的第一印象就是它應該是一門理論性強的課程。上了劉老師的課之後,我感受到劉老師是一個很注重學生全面發展、有想法、了解學生的老師。她會引導我們走出課堂,進行社會實踐,這是我從未體驗過的經歷。」
除了現代漢語課,劉亞輝老師在教學中還以「中華古禮」帶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傳播,連續兩年暑假帶領學生在金華永康市尖山灣村舉辦漢服開筆禮、成人禮,不僅提升當地鄉風文明,也讓學生在實踐中得到了鍛鍊。
還在學校成立「漢語角」「朗讀團」,帶領中外學生一起學習實踐中華古禮,朗讀古詩詞。
社會實踐補充理論課程,理論又應用於鄉村振興的實踐之中,劉亞輝表示,將會繼續引導學生,關注鄉村,把所學應用於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