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秦說漢(373)戰神粟裕有多神?懷玉山金蟬脫殼,松陽溪巧暗渡,瞞天過海閃重關
粟裕將軍身經百戰,鮮有敗績,其用兵之神,令人嘆為觀止。懷玉山一役,抗日先遣軍遭受重創,粟裕部金蟬脫殼跳出重圍。被敵軍追堵於龍泉河與松陽溪之間,兩軍對峙,背後戰友順利囚渡。被包圍來不及喬裝,乾脆大搖大擺走出封鎖。
粟裕的用兵之道,用他本人的話就是「竭盡欺詐之能事」,這跟孫子兵法之「兵者,詭道也」如出一轍。懷玉山突圍用的是「金蟬脫殼」之計,松陽溪突圍用的是「暗度陳倉」之計,後來在「截尾子」暴露被包圍時,又用了「瞞天過海」之計。
懷玉山兵敗,粟裕「金蟬脫殼」出重圍1934年11月4日,紅十軍團掛牌成立,成為北上抗日先遣部隊。劉疇西任紅十軍團團長,粟裕調任軍團參謀長,省蘇維埃主席兼軍區司令員方志敏隨軍行動。部隊在進入皖浙贛邊區時,遭遇到了國民黨軍隊20多個團兵力的瘋狂追堵與圍攻。
由於戰事失利,方志敏決定讓軍團南下經(開)化婺(源)德(興)小蘇區返回閩浙贛大蘇區。1935年1月15日,部隊在化婺德小蘇區集結休整,然而敵兵已經尾隨而至,並形成合圍之勢。方志敏決定將部隊分散突圍,讓粟裕一部分人先走。
粟裕帶領先頭部隊突圍時,敵軍的封鎖線已經形成,並在必經道路上修建了簡易碉堡,敵軍的準備很充分,看來是下了決心。碉堡易守難攻,而粟裕的先頭部隊槍枝彈藥十分有限,強攻不僅難以迅速取勝,還有可能將敵人更多的援軍吸引過來。
粟裕命令兩個班士兵攜帶機槍在正面組織佯攻,碉堡內的敵軍在機槍火力的壓制下,不敢探出頭來,只是盲目地放槍,而粟裕帶領其他戰士,從碉堡的一側迅速地穿插過去,躲在碉堡內的戰士卻全然不知。
粟裕又在另一側命令兩個班的士兵組織火力吸引。敵軍被粟裕的戰法弄得暈頭轉向,以為外圍來了粟裕的援軍,又回過頭朝外圍盲目地開槍,在包圍圈內兩個班佯攻的士兵趁機也穿過了封鎖線。就這樣,粟裕的先頭部隊毫髮未損,安全地突圍。
粟裕成功地運用了孫子兵法中的「金蟬脫殼」之計,以少量的士兵吸引敵軍的注意力,大隊人馬趁機穿越封鎖線,等到敵軍了解真相時,我軍已經走了很遠了。當然,粟裕部能在懷玉山突圍,跟方志敏的大部隊吸引了敵人主要兵力也有關係。
松陽溪「暗度陳倉」,兩軍佯裝對峙,其實在潛水過河有一次,粟裕率領部隊渡過龍泉河,準備穿過松陽溪繼續北進。這時,敵重兵追至,揚言活捉粟裕。不巧的是,當晚天降大雨,山洪突然爆發,平時只有少量流水的松陽溪突然水面又寬又深。天黑路滑,粟裕部找不到渡口,而敵兵又緊追不捨。
龍泉河與松陽溪將粟裕的部隊卡在兩條水流之間二三十裡寬的地帶,東邊與西邊是高山隔阻,於是粟裕帶領部隊向南面跑,敵軍在屁股後面死死地咬著。粟裕又突然命令部隊殺一個回馬槍,飛奔到松陽溪的一處渡口,正好看到渡口有一條小船。
粟裕的部隊正準備登船,這時周圍的槍聲四起,粟裕也終於中「甕中之鱉」之計了。本來也是,敵軍一直在背後追擊,粟裕率隊殺回馬槍,卻沒碰上一個敵人已經是一個問題了。但在逃命的危難當中,有些異常現象來不及細想也是情有可原的。
眼看已經中計,粟裕仍冷靜地做出調整,讓士兵埋伏在溪邊的茅草叢裡放冷槍。也就是只要有敵人往前搜索,就冷不丁放一槍,一槍消滅一個敵人,百發百中。敵人雖然武器佔優勢,但畢竟還是怕死,就形成包圍,想等到大部隊增援後再進攻。
粟裕的部隊背靠松陽溪水,卻沒有背水一戰的條件,人員數量,武器裝備都跟敵人相差甚遠,看樣子跑是跑不掉了,粟裕命令大家隱蔽進刺叢,他把駁殼槍子彈上了膛,準備跟敵人拼了。搜尋的敵人喊:「看到了,我看到你了,趕快出來!」
粟裕下了狠心,不到跟前不打,並示意大家沉住氣。大雨不斷地下,下到天黑,敵人相信粟裕的部隊已經彈盡糧絕,而天寒地凍的季節不可能裸身渡水,乾脆圍而不打,等待投降,也放鬆了警惕。但是,一念之差,讓粟裕立即找到了一線生機。
跟性命比起來,在寒冷的季節裡泡個冷水澡根本不算什麼。於是,粟裕趁敵不備之機,組織戰士們悄悄地泅渡過了松陽溪水,一天一夜,急行軍180裡,連打七仗,等到敵軍發現時,粟裕的部隊早已衝出了包圍圈。
兩軍對峙,用偶爾放冷槍的方式,吸引了敵軍的注意力而組織大隊人的潛水過河,粟裕成功地運用了「暗度陳倉」之計逃出重圍。這裡有敵軍認為勝券在握,沒有死纏爛打的原因,也有粟裕的部隊不畏嚴寒的作風,最重要的是粟裕在危難關頭,仍然能夠用計力挽狂瀾。
「截尾子」暴露被包圍, 「瞞天過海」稍作喬裝走出重圍遊擊隊最喜歡幹「截尾子」,所謂的截尾子,就是敵軍的先頭部隊經過之後,遊擊隊將先頭部隊的路標更改,指向一個適合打伏擊的地方。一般軍隊的輜重補給都在軍隊的最後面,每成功地截獲一次,遊擊隊的槍枝彈藥與糧食都有大量的補充。
又有一次,粟裕在「截尾子」時,被警惕性比較高的敵人發覺,鳴信號槍調動了大批軍隊追堵。粟裕的部隊被敵人追到一條山溝裡,前面被一個據點擋住。粟裕部隊的軍裝與敵人的軍裝款式差不多,都是灰色粗布,唯一區別是八角帽與五角星。
前有攔截,後有追兵,改道也已經來不及了。粟裕急中生智,讓大家把紅五星八角帽抓在手裡扇涼,捲起袖管褲管,直衝到據點門口。敵哨兵問:「哪一部分的?」粟裕等人說是松陽保安團的,奉命追擊粟裕的部隊,趕緊地放行,別誤了追敵大事。
粟裕神情自若,絲毫沒有露出破綻,守關的敵軍也是雲裡霧裡的,不敢加以阻攔。於是粟裕帶領部隊大搖大擺地走出了這個重要的關卡。當敵人發覺有詐時,粟裕的部隊脫離了危險區。
粟裕在被追擊時,利用服裝類似稍作喬裝就敢閃關,成運地運用了孫子兵法之「瞞天過海」之計。這裡有敵軍管理鬆散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粟裕藝高人膽大,對敵人的心理判斷準確。
寫在最後粟裕在懷玉山突圍、松陽溪突圍、截尾子暴露後突圍,分別運用了「金蟬脫殼」之計、「暗度陳倉」之計、「瞞天過海」之計。說明粟裕在實戰當中,對孫子兵法的運用十分嫻熟。而且不拘泥於古代用兵的呆板形式,靈活地按戰場變化臨時調整,
粟裕帶兵,不怕苦,更不怕死,隨時能打硬仗,但也是勞逸結合。為了進擊或擺脫敵人,有時要整日整夜地跑路,幾天幾夜得不到休息是家常便飯。有一次,粟裕連續走了三天三夜,最後隱蔽到金華附近的秘密遊擊基點,一覺睡了40個小時。
三年中,粟裕差不多走遍了浙贛路以南、天台山以西、閩浙邊以北的大小山頭。多次挫敗敵人的「圍剿」,帶著浙南的遊擊隊,堅持不懈地跟敵人戰鬥。
參考資料:《中共黨史人物傳》
2021/1/12
我是秦磚漢瓦裡的拾荒人,感謝閱讀,人走留香,點個讚唄,不勝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