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轉冷,大一新生翻出在校外買的被子,蓋上不到3天身體就發癢
打開棉胎 裡面全是骯髒的舊棉絮
專家提醒,學生在校外選購被子,要「看捏拍聞」
核心提示
天氣逐漸變冷,近日,在南寧市長堽路一所職高就讀的大一新生林同學,把開學買的新被子拿出來蓋,不到一個星期,身體就出現瘙癢、過敏症狀,手腿都長了很多紅色的小疙瘩。他將表面潔白光鮮的棉胎撕開後,發現裡面卻是發黃的舊棉絮等骯髒填充物。林同學換了另一床被子後,第二天過敏現狀有所緩解。
真的是充填被引起身體過敏?新生買被子要注意什麼?為此,記者進行了採訪。
倒黴
蓋上新被不到3天身體發癢了
11月9日,有網友在微博發帖稱:「據13級的學弟學妹反映,使用學長推銷的被子後,全身發生過敏,特別是大腿會很癢。當把裡面的棉花拆開後,發現全是填充料。」該帖還反映,學長明知這棉被有問題,卻把它推銷給學弟學妹,對同學的健康造成威脅。
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11月10日-11日,記者通過多種方式聯繫到發帖的林同學。林同學在QQ上告訴記者,他來自桂林,在今年9月7日開學的當天,看到學校裡的生活用品店人多太擠,便走進校門口旁的一個商鋪。該商鋪的老闆自我介紹是該校區的「學長」,看在林同學是同門師弟的份上,只要220元就可以買全套生活用品,這些生活用品包括被子、被套、毛毯等。
10月20日,由於天氣漸涼,林同學便將入學初買的被子拿出來蓋。「蓋了不到3天,皮膚便有點瘙癢,當時還沒有留意,可是就在10月28日,剛好蓋了1個星期,實在是受不了,睡覺時皮膚裸露的手部和腳部,都長滿了紅色的小痘子,很癢。」林同學說,當時他也覺得奇怪,從小到大很少皮膚過敏的他,為何會這樣呢?
此時,舍友提醒他,可能是新買的被子有問題。帶著好奇心,林同學拆開了那床外表看起來潔白光鮮的棉胎。結果棉胎裡的東西令他驚呆了。「最外面那層是白色的,裡面全部都是一些發黃、骯髒的填充棉,還散發出一股刺鼻的味道,怪不得會皮膚過敏了,當時我很氣憤」。
昨日下午,在南寧市長堽路某超市門口,記者見到拿著填充棉出來的林同學。記者看到,這些棉花有的已經發黃,一些紅色的小塑料片夾雜在其中,靠近一聞,有股難聞的味道。隨後,林同學將袖子挽起,記者看到很多已經結疤了的傷痕留在手上。
調查
大多數學生 不懂怎樣買被子
那麼,新生入學時,是否有類似林同學的遭遇呢?昨日早上,記者分別對廣西大學、廣西民族大學、廣西師範學院明秀校區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部分大一新生買被子都是由接待的學長「推薦」,蓋了之後,覺得被子很輕薄、稀疏,冬天根本不禦寒。
調查中,同學們反映,因為聽說可以優惠,他們便接受了學長學姐的推薦或者到「指定銷售點」購買。許多商店還推出了包括棉被、蓆子、床單等生活用品在內的「套餐」,因為價錢划算,引來很多同學選購。
在廣西民族大學,部分大一新生抱怨,在校外及其周邊市場購買棉被,「縮水」很嚴重。在廣西師範學院,大二的黃同學說:「我是在師兄擺的攤買的被子,他擺在我們宿舍門口啊,所以貪方便咯。棉被很輕。」廣西大學大四的陳同學說,大一剛來學校的時候,他買了學姐推薦的棉被,現在發現棉被重量不夠,不夠暖。大二就換了,用它當墊被,到市場上選更厚重的棉被來蓋。
記者調查發現,大多數學生都不懂如何購買被子,也沒有開具發票,棉被一旦出現質量問題便投訴無門。
提醒
選購被子要「看捏拍聞」
廣西皮膚研究所副所長唐桂林介紹,黑心棉確實會對人體產生危害,也可能對人的皮膚產生不良影響。但是,導致皮膚過敏的因素有很多種,因人而異,如有的人對一些東西敏感。假如被子是過敏原,需要通過對黑心棉的成分進行專業檢測鑑定,還要對過敏的皮膚進行檢測。
對於學生購買的棉被出現質量「不靠譜」情況,廣西大學商學院教授凌常榮認為,學校沒有強制要求學生購買學校推薦的生活用品,大學生應該有辨別被子質量的能力。學校採購的棉被等生活用品,都是來自正規渠道。
有專業人士稱,選購被子,可採用「看、捏、拍、聞」的方法鑑別優劣。首先,看標籤,是否有製造企業名稱及地址、規格、型號、產品執行標準號、面料及填充物的成分和含量等內容;其次,捏一捏,是否有金屬、碎木渣、碎塑料片和玻璃片等雜物混雜在棉胎裡;第三,用力抖、拍打棉被,看是否有灰塵雜物落下;第四,聞一聞,是否有異味、臭味、黴味或其他刺激性氣味,如有說明質量不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