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C9 動機 之一、動機概述 & 二、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 三...

2020-12-11 詠卿先生

C9動機

一、動機概述

(一)動機的含義

動機 是由目標或對象引導、激發和維持個體活動的一種內在心理過程或內部動力。動機是一種內在過程,因而對動機不能進行直接地觀察,但可以通過個體對任務的選擇、努力程度、對活動的堅持性和語言表達等外部行為進行間接地推斷。動機概括了所有引起、支配和維持生理和心理活動的內部過程。動機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

需要 是有機體內部的一種不平衡狀態,它表現在有機體對內部環境和外部生活條件的一種穩定的要求,並成為有機體活動的源泉。這種不平衡狀態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不平衡。

(二)動機的功能

1.激活功能(能量)

動機是個體能動性的一方面,它具有發動行為的作用,能推動個體產生某種活動,使個體由靜止狀態轉向活動狀態。一般認為,中等強度的動機有利於任務的完成。

2.指向功能(目標)

動機不僅能激發行為,而且能將行為指向一定的對象或目標。動機不一樣,個體活動的方向和所追求的目標不一樣。

3.維持和調整功能行為

動機具有維持功能,它表現為行為的堅持性。當動機激發個體的某種活動後,這種活動能否堅持下去,同樣要受動機的調節和支配。動機的維持作用是由個體的活動與他所預期的目標的一致程度來決定的。當活動指向個體所追求的目標時,這種活動就會在相應動機的維持下繼續下去;相反,當活動背離了個體所追求的目標時,進行這種活動的積極性就會降低,或者完全停止下來。

二、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1.馬斯洛認為,人的需要是由以下五個等級構成的:

(1)生理的需要:維持人的正常生活條件的需要,如人對食物、水分、空氣、睡眠、性的需要等,是人的所有需要中最重要、最有力量的。

(2)安全需要:它表現為人們要求穩定、安全、受到保護、有秩序、能免除恐懼和焦慮等。

(3)歸屬和愛的需要:一個人要求與他人建立感情的聯繫或關係,希望歸屬於某一類群體並在其中獲得某種地位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希望受到別人的尊重的需要。

(5)自我實現的需要:人們追求實現自己的能力或潛能,並使之完善化的需要。

2.馬斯洛認為這些需要之間的關係是:

(1)這五種需要都是天生的、與生俱來的;

(2)需要的層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強,潛力越大。隨著需要層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相應減弱;

(3)在高級需要得到滿足之前,必須先滿足低級需要。只有在低級需要得到滿足或部分得到滿足以後,高級需要才會出現。人類的進化以及個體的發展中,低級需要出現較早,而高級需要出現較晚;

(4)低級需要為前四種需要,它們直接關係到個體的生存,因而也叫缺失需要。當這些需要得不到滿足時,個體將出現直接的生命危機;

(5)高級需要不是維持個體生存所絕對必需的,但是高級需要與人的健康成長緊密聯繫,高級需要的滿足可以使人健康、長壽、精力旺盛。因此高級需要也叫成長需要。

三、動機與工作效率

簡述動機與工作效率之間的關係/耶克斯-道德森定律

耶克斯-道德森定律可以用來解釋動機與工作效率之間的關係,該定律主要的觀點如下:

1.動機強度與工作效率之間不是線性關係,而是倒U型曲線關係。

2.中等強度的動機最有利於任務的完成。

3.各種活動都存在一個最佳的動機水平。動機的最佳水平隨任務性質的不同而不同;在難度較大的任務中,較低的動機水平有利於完成任務;反之,難度較小的任務中,較高動機水平,有利於任務的完成。

2020年Flag在此~~~

《礪智| 不忘初心,持續行動;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每日書摘

相關焦點

  •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分析本科畢業生的考研動機
    簡單點說,大學生畢業後進行考研就是為了滿足某種需求,下面我們就用著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來分析本科大學生們的考研動機。馬斯洛於1943年提出的,為了講清楚人們的行為動機(需求),他將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分別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情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 孩子一學習就犯困,用好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激發孩子學習動機
    家長想要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那就要用好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理論是由亞伯拉罕.馬斯洛提出的一個理論,它把人的需要分為五大類: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和歸屬感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這五個層次由低到高逐級形成,並且逐級得到滿足。 生理需要是人的最基本的需求,如果這一項無法得到滿足,那麼人的生理機能就會無法正常運轉。
  •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二)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這部分內容在教師招聘考試中考試頻率較高,經常以單選、多選、判斷、案例分析等題型出現,因此需要考生重點掌握。除了每種需要含義的理解,還需對每個層次間的關係進行重點識記,故在此梳理。馬斯洛是20世紀50年代中期興起的人本主義心理學派的主要創始人,他提出了需要層次論。馬斯洛於1943年在《人類動機理論》中提出人類需要五層次理論。
  • 關於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解讀
    一、考情分析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是學習動機中的重點知識,關於學習動機的理論主要有:強化理論、需要層次理論、成就動機理論、成敗歸因理論、自我效能理論。考察形式主觀、客觀都有。客觀:單選、多選重在通過一個例子反選區分不同的需要層次;判斷重在辨析關於馬斯洛需要層的觀點。主觀:案例分析題考察案例中學生的學習動機。
  • 常考的學習動機理論概述
    學習動機理論是教師招聘、教師資格考試中經常涉及到的一個考點。常見的學習動機理論有:強化理論;需要層次論;歸因理論;成就動機理論;自我效能感理論;考查的形式多種多樣,不僅考查學習動機的理論本身本身,也會涉及到案例的分析。題型也多種多樣,以單項選擇題為主;簡答題,案例分析題也是考查的一個重點。
  •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再解讀
    重溫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對我們解密人的動機與發展、健全人格、超越自我乃至新時代實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均有積極指導意義。提起馬斯洛,人們一般會想到他提出的由五個層次組成的需要層次理論,這是馬斯洛前期心理學研究的核心成果。馬斯洛認為人是一種不斷需求的生物,人身上存在著一些共性的且和人生發展、人格健全密切相關的需要;為滿足這一個又一個的需要,人產生了源源不斷前進的動力。
  • 淺談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淺談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馬斯洛是20世紀50年代中期興起的人本主義的主要創始人之一,他的需要層次理論對後世的影響非常深遠,也具有很大的研究價值。他在1943年的《人類動機理論》中提出人類需要的五個層次理論,在1954年《動機與人格》中補充了認知和審美,形成了由低到高的不同層級排列的需要系統,今天就從七個層次的角度來談談如何理解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 【考點速記】科目二-學習動機理論
    一、行為主義的強化動機理論(一)基本觀點:為了得到獎勵,避免懲罰去學習。(二)規律:1、強化:增加行為發生概率2、懲罰:減少或抑制行為發生的概率結論:行為增加-強化;行為減少-懲罰二、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單選)馬斯洛認為需要就是動機。
  • 陝西特崗: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在陝西特崗考試中,《教育理論知識》題型為單選題、多選題、論述題和案例分析題。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屬於特崗中的重要考點,需要大家全題型備考。比如:單選題考查題幹中任務缺乏哪種需要;多選題考查哪幾個是成長性需要;論述題考查闡述馬斯洛的需要層次並舉例說明;案例分析題給段材料讓你分析人物當前的現狀。接下來,我們來學習馬斯洛的需要層次。
  •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
    他的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義心理學,提出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行為科學認為需求引起動機,動機支配行動,如果行動達到目標,某種需求就得到了滿足。這時,另一種需求又會產生,又會引起動機,促使人們採取新的行為來滿足新的需要。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成五類,並按重要性和發生的先後次序,排列成一個需要層次。
  • 筆記|C9 動機 之四、動機的種類 & 五、動機理論 & 六、衝突 & 七...
    (二)原始的動機與習得的動機根據學習在動機形成和發展中所起的作用,人的動機可分為原始的動機和習得的動機。1.原始的動機是與生俱來的動機,他們是以人的本能需要為基礎的。飢、渴、母性、性慾等動機都是屬於原始的動機。2.習得的動機是指後天獲得的各種動機,即經過學習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各種動機。
  •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為了說明人的「自我實現」的潛能發展趨向,提出了需要層次說。他認為在個體的個性中,包括不同的需要層次,這些層次由低向高發展。當基本的需要滿足後就會產生上一個層次的需要,直到需要層次的頂峰。
  • 教育理論點——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試題】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中的最高層次的需要是( )。A.生理與安全B.社交與尊嚴C.求知和審美D.自我實現答案:D。中公講師解析: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的需求按照出現的先後順序及強弱關係分為高低不等的五個層次。
  • 管理心理學之普心 有關動機的理論
    為了避免產生心理問題,我們需要找到能被接受的,用於發洩性和攻擊需要的途徑。3.2 新動機進化理論新的動機進化理論借用了弗洛伊德的觀點,將人的基本動機分為兩個:生存和繁衍。4.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亞伯拉罕 馬斯洛提出了心理學中最具有影響力的觀點之一:基於需求層次,不同動機具有不同優先級,人類會首先滿足最為緊迫的需求,當基本需求被滿足後,更高級的需求才會對我們產生影響。
  • 科目二 | 學習動機
    (二)自我效能感理論班杜拉認為,自我效能是個人根據以往經驗,對某一些特定工作或事物,經過多次成敗的歷練後,對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這一活動所具有的能力判斷、信念或主體自我把握與感受。(三)成就動機理論最早集中研究成就動機的心理學家有默裡、麥克裡蘭、阿特金森等人。成就動機是指人們在完成任務中力求獲得成功的內在動因,即個體對自己認為重要的、有價值的事情樂意去做,並努力達到完美地步的一種內部推動力量。默裡將成就需要定義為「克服障礙,施展才能,最好最快地努力從事困難工作的推動力」。
  • 學習動機理論知識點梳理
    一、行為主義下的動機理論強化理論(代表人物:巴甫洛夫、斯金納)人的學習行為傾向完全取決於某種行為與刺激因強化而建立的穩固關係,受到強化的行為比沒強化的行為更傾向於再次出現,因此,不斷強化可以使這種聯結得到加強和鞏固。認為強化能夠促進學習動機。
  •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一)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這部分內容在教師招聘考試中考試頻率較高,經常以單選、多選、判斷、案例分析等題型出現,因此需要考生重點掌握。除了每種需要含義的理解,還需對每個層次間的關係進行重點識記,故在此梳理。馬斯洛是20世紀50年代中期興起的人本主義心理學派的主要創始人,他提出了需要層次論。馬斯洛於1943年在《人類動機理論》中提出人類需要五層次理論。
  • 小學科二重點|三大學習動機理論
    學習動機的理論這知識點屬於教育心理學部分,相對來說出現頻率較高,在教師資格小學教育教學與能力考試當中是備考的難點和易錯點,需要加強理解結合例子去記憶。這部分的知識點的考查形式主要以單選題、辨析題為主,也容易出現材料分析題。在學習這部分知識點的時候需要重點把握學習動機理論的流派分類,代表人物和核心觀點,在做題的時候從理解的基礎上抓住關鍵點去作答。
  •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簡析
    2.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指出了人在每一個時期,都有一種需要佔主導地位,而其他需要處於從屬地位。這一點對於管理工作具有啟發意義。 3.馬斯洛需要層次論的基礎是他的人本主義心理學,人的內在力量不同於動物的本能,人要求內在價值和內在潛能的實現乃是人的本性,人的行為是受意識支配的,人的行為是有目的性和創造性的。
  • 【教綜筆記】第8天 |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這3個考點必須牢記!
    >一、理論提出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在1943年出版的《人類激勵理論》一書中提出了需要層次理論。二、主要觀點馬斯洛將人的需要分為七個層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需要、求知的需要、審美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生理需要。指維持生存及延續種族的需要,如空氣、水、吃飯、穿衣、性慾、住宅、醫療等。也就是說,它是最強烈的、不可避免的最低層次需要。安全需要。指尋求受保護與免遭威脅從而獲得安全感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