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神「農民」陳雲華:用一根根竹絲 編出上億財富

2020-12-20 四川在線

陳雲華給孩子們講解竹編藝術。

陳雲華的竹編博物館。

陳雲華給外國友人演示竹編技藝。

人物名片

陳雲華

1947年出生,眉山市青神縣人,國際竹編工藝美術大師、中國竹編藝術大師、青神縣竹編協會會長、中國竹藝城創始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眉山市傑出人士、四川省勞動模範。代表作《中國百帝圖》《鵲華秋色圖》《幽遠》等竹編精品獲國家級博覽會金獎。

4月13日,結束了四川之行的奧地利總統範德貝倫、總理庫爾茨從成都啟程離開,與他們同時返程的,還有來自眉山青神的二兩竹絲——名為《融》的瓷胎竹編。

而就在最近一個月內,泰國公主詩琳通、喀麥隆總統保羅·比亞,也相繼收到了代表四川竹文化的「土特產」:青神竹編。

這些「國禮」,均出自眉山市青神縣幾位竹編大師之手。陳雲華就是其中一位。

改革開放40年來,青神「農民」陳雲華用一根根細如毛髮的竹絲,創造了上億財富,經他手的竹製品,從硬幣大小的茶墊,到十米長寬的山水壁畫;從幾元錢一個的生活工具,到拍賣價360萬的工藝品……無不創造著紀錄和奇蹟。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日前走進青神縣,對陳雲華進行了專訪。

一門手藝

老外花48000美元買走《百帝圖》

走進位於青神縣南城鄉的中國竹藝城,迎面而來的是一片隨風起舞的竹林。一幢周身藍灰相間、造型為竹筍的建築聳立在竹林間。這便是陳雲華的中國竹編藝術博物館。

4月13日這天,儘管天空陰鬱,溫度陡然下降,但來竹藝城參觀的人還是一撥接一撥。

博物館隔壁的湖水邊上,建著一個小涼亭。陳雲華公司的工作人員介紹,這裡的竹椅、竹桌和清茶,都是陳總用以接待日常諮詢的竹編愛好者的。

正說著,門外一個洪亮的聲音響起,「歡迎歡迎!」準備出門辦事的陳雲華聽說有媒體記者要來採訪,又返了回來。

剛跨進涼亭,陳雲華遠遠便把手伸了過來,一件寬鬆的淺色T恤配搭上勻稱的身材,讓人難以想像,眼前這位已是年過七旬的老人。

一落座,陳雲華便招呼工作人員上茶。「我喜歡喝茶,平常沒事的時候,我就坐在這個地方品茶,思考一些沒有做過的產品。」陳雲華說。

提起親手打造「中國竹藝城」,陳雲華笑著說,那是一幅《百帝圖》換來的。

1991年,陳雲華隨四川省文化館,到中國臺灣參加一個民間藝術展覽。當時他帶了多件作品,其中一件便是《百帝圖》。這幅經過半年製作,長90釐米、寬26釐米的《百帝圖》,在展覽上被一位美國商人看中。由於語言不通,美國商人直接掏出計算器,讓陳雲華按下價格。

「我當時心想,這幅作品花了很多心血,於是按下了48000,想著再怎麼樣,也要賣個4萬8吧。」陳雲華說,老外看到這個數字,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拿著計算器就離開了。他以為自己把價格定高了。沒想到,十多分鐘後,這位美國商人回來了,他把一個箱式拉鏈包打開放在櫃檯上,裡面放著48000美元。這筆錢,在當時可兌換25萬元人民幣。

拿著這筆錢回到青神後,陳雲華有了要把青神竹編做大做強,還要帶動周邊群眾發家致富的想法。於是,他開始著手籌建中國竹藝城。3年後的1994年10月,中國竹藝城正式對外開放。

一個事業

40年時間從農民到資產過億

伴隨著竹藝城的建成和作品不斷創新,一張張訂單從海內外飛了過來,陳雲華成為了青神竹編的代言人和青神竹旅文化公司的老總。

然而,誰曾想到,他曾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學竹編,也是因為吃不飽飯。

1947年,陳雲華出生在青神縣南城鄉蘭溝村。小時候的他,每天跟著爺爺出門做竹編,只為換上一口雜糧飯吃。幼小的陳雲華就這樣耳濡目染,竟然學會了起竹篾、刮青、編人字邊等技術。

初中畢業後,陳雲華輟學回家,白天跟村民一起幹活,晚上就點著煤油燈幫村民編竹製工具。

一天傍晚,奶奶提著的暖水瓶不小心打碎了,陳雲華想,何不編一個竹套來做保護。於是,當晚他就編出一個暖水瓶套,並且很實用。此後多年,陳雲華靠賣水瓶套和其他生活用具,帶領村民給村裡買回三臺拖拉機。

1984年,陳雲華在青神開辦了首期竹編培訓班,主要教學生編竹扇,幾天時間就來了120人報名。

由於愛好攝影,陳雲華想,何不在扇葉上面編各式各樣的圖案。再一想,既然能編圖案,為何不能直接編些書畫作品呢?於是開始嘗試。

幾個月之後,他的第一幅竹編書法作品「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出爐。從此,陳雲華一發不可收拾,山水風景、古詩詞、人物畫像……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創作和創新後,展現在眾人眼前。隨之而來的,還有一份份訂購合同。自此,他的作品逐漸從國內走上國際舞臺,小到幾十元,貴到幾十上百萬元的作品,一次又一次地創造著竹編界的紀錄和奇蹟。

2008年,陳雲華創作的竹編作品《中華情》,在中央電視臺舉辦的拍賣會上,以360萬元的價格成交,陳雲華把拍賣所得全部捐給了災區;而他的《清明上河圖》被中國臺灣一個老闆收購,單幅作品便賣出了106萬元人民幣……

陳雲華告訴記者,他打造的這座竹編藝術城佔地50餘畝,前前後後已投入超過2億多元,「沒有找銀行貸過一分款。」

而青神竹編,在他的帶領下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一份貢獻

帶動18個鄉鎮5000餘人就業

在陳雲華的博物館內,陳列著他40年來創作的各種作品或複製品。展館進門處,便是一系列瓷胎作品。一張竹製的茶盤上,擺放著數個小茶杯。每個茶杯的腰身上都有細如髮絲的竹套。茶杯的下面,還有硬幣大小的杯墊。

往前走,便是陳雲華製作的各種書畫作品、他自己品牌的竹製挎包以及各種竹製家具。牆上還掛著數米長的竹編山水畫作。工作人員介紹,陳雲華創作的《清明上河圖》長達10餘米,相機無法進行整體拍攝,每次拍照只能拍攝局部。

正是因為這種精湛的技藝和對藝術的不懈追求,陳雲華獲得了包括中國竹編藝術大師、青神縣竹編協會會長、中國竹藝城創始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眉山市傑出人士、四川省勞動模範等諸多殊榮。30多年時間,他遍訪20多個國家(地區),在國內外舉辦了500多期培訓,兩萬多學生分布在世界各地。

2017年7月11日,北京,在100多位來自國際竹藤組織、國際竹藤中心的專家、學者的見證下,國際竹藤組織董事會聯合主席、國際竹藤中心主任江澤慧將「國際竹編工藝美術大師」的獎牌頒給了陳雲華,他成為國際竹藤組織成立20年來獲此殊榮的第一人。

陳雲華收穫了上億財富的和無數榮譽的同時,也不忘反哺家鄉。他告訴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目前,他的竹編公司還帶動周圍18個鄉鎮5000餘人就業。一把刀具、一個凳子、一根竹子,就可以教農民賺錢,這些農民通過竹編技藝每年每戶可以拿到3萬元以上的收入。而他的園區內,有300多位正式工人,這些工人裡面,工資最高的已達到每月10000元,最低的也有3000元。

「接下來我還要創新其他的產品,目前我正在創新一款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產品,很快就要面世。」陳雲華說,「只有務實才能把事業做好,而只有創新,才能讓事業有生命。」

揭/秘

青神竹編為何貴比黃金?

一幅小小的青神竹編工藝品,為何能賣出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價格?青神竹編為何能成為四川省的外事禮物?

日前,記者專程趕到眉山市青神縣,邀請代表中國竹編工藝最高水準的國際竹編工藝美術大師陳雲華、竹編狀元殷超以及竹編大師張德明進行解讀。

陳雲華告訴記者,一幅竹編工藝品的成品,需經過選竹、鋸竹、刮青、去黃、分層、晾曬、刮薄、三防處理、染色、開絲、編織、整理、裝裱等十餘道工序,最後才能讓一根根細如髮絲的竹絲,變為一幅薄如蟬翼的作品。這是其工序上的繁瑣。其次,是一部作品需要將竹編的藝術性、觀賞性和實用性融於一體,將傳統的手工藝、竹篾特質與文化美術進行完美結合。

據陳雲華介紹,他創作的《清明上河圖》被中國臺灣商人以106萬元的價格買走,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對方看中了該作品精湛的竹編工藝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完美結合。

竹編狀元殷超與4位徒弟歷經4年創作的《五百羅漢圖卷》,系世界上唯一一部長寬達到最大、最具古色古香、500個人物各具姿態和極富中國文化特色的作品。這部作品被人喊價860萬元,但殷超並未出售。

竹編大師張德明創作的人物山水、花鳥蟲魚等精美藝術品也為人稱道,他在創作這些作品的同時,還加入了各種時尚的元素。他常年與愛馬仕品牌合作,為對方提供竹編瓷胎作品。據他介紹,國際竹藤組織總幹事費翰思曾經在看了他的藤編作品後,寫下一句話:「你創造了無與倫比的藝術品。」

相關焦點

  • 竹子編出美好生活:竹可以抽成絲 剝成紗 繪成畫
    竹上畫來一座城   1984年7月,陳雲華在青神農村辦起第一個竹編培訓和竹編廠,把學生編的手工藝品收起來,統一銷售。   他的雄心壯志很快就被殘酷的現實澆滅了。隨著塑料製品的出現,篾製品幾乎被淘汰。   3個月過後,學生走得只剩下16個人。這讓陳雲華意識到,光靠編生活用品,竹編之路是走不遠的。
  • 雲華竹旅:仿真竹編龍蝦紅了產業 竹編文化傳承富了百姓
    初冬的中國竹藝城透著微微涼意,幽幽竹林間,竹編大師陳雲華正忙著編織仿真竹編龍蝦樣品。竹篾、銅絲、手鉗、粘膠等工具擺滿桌面,兩支紅色仿真竹編龍蝦樣品立體喜慶、生動逼真。藝術來源生活,又高於生活,為真正編「活」竹編龍蝦,陳雲華專門買了一對活龍蝦助力編織。大到龍蝦體態、小到眼睛蝦須,這些看似平常的細節讓陳雲華巧記在心。
  • 青神:一個由「纖纖君子」帶來的綠色產業鏈
    攝影 廖興友   四川新聞網眉山10月11日訊(廖興友 劉清華 記者 李春雨)從7000年前浙江餘姚縣河姆渡原始社會遺址內發現竹子實物,到1954年西安半坡村發掘距今約6000年左右,仰韶文化遺址中出土陶器上可辨的「竹」字符號;從古蜀時期,蠶叢以農桑興邦,先民開始用竹子編織簸箕養蠶,編竹器用於日常生活
  •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劉嘉峰:小小竹絲,編出人生精彩
    ,沉穩地從竹片上划過。到了中學時期,他已經能在一把篾扇上編出10到20個漢字。這樣的扇子一傳開,鄉民們把劉嘉峰稱為「神童」「編扇第一高手」。鄉糧站、學校、鄉政府機關工作人員紛紛登門,向他定製竹扇。  劉嘉峰借鑑被面提花的編織原理,經過反覆嘗試、研習,發明了竹編「提花編織法」,能夠編出明暗不同、層次分明的複雜圖案。
  • 四川江安:一根根翠竹變一片片「金」竹
    中新網四川新聞5月25日電(王哲楊鐵)四川宜賓江安素有「竹海故都」的美稱,竹資源極其發達,竹產業欣欣向榮。如今,一根根翠竹變成了一片片「金」竹,推動了江安縣竹產業一、二、三產聯動發展,趟出了一條縣域經濟發展新路徑。江安的農民砍竹隊伍穿梭於竹林之間。
  • 四川與竹
    提到「四川」「竹子」這兩個關鍵詞   可能大部分人腦海都浮現出這一幕:   竹林深深,一根根輕盈細巧的竹子   組成細細密密的竹林   清風拂過,綠濤萬頃,壯闊如海
  • 守護非遺:巧手慧心的她,用薄如蟬翼的竹絲作畫
    「媽媽媽媽,你看這隻竹香囊,特別樸素典雅、氣味芳香,掛在包包上很漂亮。」小女孩閃爍著喜悅的眼神說道。她把我帶回了家。 夜晚,在小女孩的燈下,我讀到了她寫下的故事: 今天,我去採訪了上海非遺竹絲編傳承人程麗老師,她用普普通通的慈竹,編出了竹絲扣瓷、竹絲畫等藝術品,獲得了各類大獎。
  • 到青神「竹裡院子」,赴一場藝術薰陶之旅
    您的瀏覽器不支持此視頻格式「竹裡院子」從上俯瞰感受全竹家具的自然呼吸「吱呀」一聲,輕輕推開獨立小院的大門,一種回家的儀式感瞬間就讓生疏和陌生消散了不少。屋內的竹地板、竹桌、竹椅、竹床等全竹家具,正以怡人的姿態迎接你的到來。白天竹裡風聲竹影,自帶仙氣,夜晚的竹裡仿佛又進入了另外一層境界。
  • 10月10日、12日 成樂高速青神至樂山(棉竹)段交通管制
    此次交通管制路段為G0512成樂高速公路K84+200青神至K123+500樂山(棉竹),全長約39Km。管制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0月10日5時起至10月10日19時止。第二階段則從10月12日5時起至10月12日19時止。如有變化,管制時間順延,另行通知。
  • 10月10日、12日,青神至樂山(棉竹)段交通管制
    10日,記者從四川高速交警四支隊獲悉,因G0512成樂高速公路擴容施工建設,為進一步加強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切實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決定對施工路段實施交通管制,現就相關事項通告如下:一、交通管制路段G0512成樂高速公路K84+200青神至
  • 5個步驟完成的掛鍾,用傳統竹絲工藝顛覆你對時鐘的認知
    就是這款竹絲掛鍾,它的材質是楠竹絲,直徑為 33 公分。整個時鐘上沒有任何數字顯示,只是用 12 根手工浸色的紅竹絲代表時刻;整體看起來簡單、輕巧,又很有設計感,完全不是傳統時鐘給人的感覺。 竹絲是一種竹加工產品,以前用的鳥籠就經常用到這種工藝,後來逐漸衍生出竹絲燈具、竹絲座椅等產品,現在尤其在日本很流行。那麼,竹絲是怎麼生產出來的呢?
  • 「十三五」期間:眉山青神民生社會事業顯著提升-國際在線
    教育品牌 點亮質量  目前,青神中學校整體搬遷項目有序推進,項目主體工程已完工,正在進行裝飾裝修,預計整個工程將於2021年3月竣工驗收,比計劃提前3個月。  青神中學校整體搬遷項目是「十三五」以來青神縣積極打造「學在青神」品牌,讓更多孩子在家門口享受優質教育的有力見證。
  • 全域開放融入成都發展 眉山青神激發新動能
    2020年5月27日,青神縣黨政代表團赴崇州市考察學習,借鑑其在生態綠化、民宿打造、竹文化傳承發展、竹產品設計研發、人居環境整治等方面的經驗做法,為融入成都發展添動力。  青神位於成都平原西南邊緣,北距成都市區90公裡。近年來,青神縣緊扣眉山市委「融入成都 全域開放」的戰略部署,堅持「專注項目、彰顯綠色」,持續融入成都、聯通世界,為眉山建設環成都經濟圈開放發展示範市貢獻青神力量。
  • 眉山青神:竹裡鄉村的有機更新
    像「竹裡香」這樣的,蘭溝村還有3家。蘭溝村是主動融入國家青神竹編產業園區而蓬勃崛起的典型之一。鶯初蘭溝集體經濟公司把閒置農房預流轉起來,承租或者入股給工商資本,以「股」聯民,目前有6戶閒置農房已經「變廢為寶」,38戶閒置農房「蓄勢待發」。蘭溝村也實現近百位村民家門口再就業,人均年增收3萬餘元。
  • 竹博會開幕在即 青神推出全英文宣傳片展獨特韻味
    四川在線眉山訊(高揚 記者 樊邦平)9月27日,2019國際(眉山)竹產業交易博覽會(以下簡稱竹博會)將在眉山舉行。這是今年在眉山舉行的又一場國際性會議。為配合此次盛會,讓世界更了解青神,青神特別推出全英文宣傳片《韻之青神》,介紹青神的獨特魅力。
  • 小編解答:竹子根有時用火都燒不死,怎樣才能讓它徹底死掉?
    竹子是禾木科植物特例,其莖為堅硬木質,狀若喬木,灌木狀,根雖走泥土表面,卻鬚根霸滿整根4至5倍面積,只要有一小節根存於泥中,其餘鬚根就能供養分存活幾年,如果存於根是生殖根就會萌發新櫱而重新生長,不是生殖根的營養根,也可再由鬚根提供養分存活養,轉換為生殖根,這樣至使竹子一旦成片生長後
  • 四川向竹經濟強省轉變:竹林,這道美麗的風景線
    120平方公裡的竹林,隨山勢起伏,一直延伸到遠方,是世界上集中面積最大的天然竹林區。   農林村位於景區的核心位置,這裡集中了「海中海」等著名景點。村民陳紹雲20年前開始在這裡開辦民宿酒店,起初只有3間客房。5年前,他在原有基礎上擴大規模,現在已擁有客房60間、餐桌30桌。陳紹雲告訴記者,每年的4月份至10月份是旅遊旺季,遊客常常爆滿。
  • 永安竹:一朝破土指雲天
    「這裡的竹子大,肉厚,是上等的原材料,我這家廠一年就能『吃』掉160萬根毛竹。」去年,華昌七成的板材進入宜家,變成家具銷往世界各地,來自江西的陶宗京是華昌竹業總經理,目前全家人都已遷至永安發展,看中的正是竹產業的廣闊前景。竹子是世界上生長最快的植物,可食、可用,其代木功能也非常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