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後科學狂人盧馭龍:在爭議中開拓太空夢想

2020-12-25 深圳晚報

深圳晚報見習記者 華琛 實習生 黃玉鳳

「你要表演什麼節目?」

「我能駕馭風雨雷電。」

不少看過2011年第二季《中國達人秀》的觀眾還記得,這位自稱能夠駕馭風雨雷電的少年名叫盧馭龍,來自深圳,當時年僅16歲。

他裹著一身黑鬥篷出場,把自己包得嚴嚴實實,鬥篷下面是一身金屬衣。以舞臺中間的一臺高壓發電機為軸心,盧馭龍一伸手就能拉出藍色的閃電,幾股強電流不斷發出「呲呲呲」的碰撞聲,被盧馭龍玩於股掌。但是,他的表演遭到公眾和評委的種種質疑,盧馭龍最後止步全國十六強。

2015年12月10日,盧馭龍和他馭龍航天科技公司在深圳宣布正式開啟馭龍太空探索計劃,發射中國首個私人衛星運載火箭「新大主宰號」。這次,對於有可能成為國內私人火箭第一人的盧馭龍,爭議再次來襲。

「要做成一件影響力很大的事情,爭議肯定是難免的。」盧馭龍對此並不在意,在外界看來,他也確是一個夠自信的年輕人——他的新浪微博簡介上寫著「我是閃電俠盧馭龍,我為改變世界而來。」

拋開「改變世界」這一宏大命題,回看他的生命軌跡,盧馭龍確實在一步步改變著自己的世界。

拒絕保送名校 16歲休學創業

盧馭龍從小就跟父母從江西遷到深圳。達人秀成名之前,他是東方英文書院的一名中學生。

16歲那年,盧馭龍的作品——電晶體式等離子弧雙聲道揚聲器獲得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物理組二等獎,同時,盧馭龍也憑藉這一獎項獲得了全國幾大名校的保送資格。但他拒絕了保送機會,決定留在深圳,休學創業。

拒絕名校,16歲休學創業,這件在別人看來不可思議的事,在盧馭龍眼中,卻是「自然而然」的。「我並不是要在基礎領域做鑽研的人,我做的是一個系統工程。」盧馭龍說,這就決定了他的研發進程不能被中斷,而當時,他正在研究無線輸電裝置,「一旦去上大學,就什麼都沒了。況且,在大學裡學到的東西還不一定能用得上。」

也是在這一年,盧馭龍獲得《中國達人秀》節目組的關注。接受節目組邀請之後,他決定登臺表演一直在研究的特斯拉線圈,於是出現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盧馭龍一舉成為觀眾眼中的「95後科學達人」。

操控「閃電」表演引爭議

特斯拉線圈由美籍塞爾維亞裔科學家尼古拉·特斯拉在1891年發明,是一種使用變壓器使普通電壓升壓,經由兩極線圈,從放電終端放電的設備,主要用來生產超高電壓但低電流、高頻率的交流電力,也稱為人工閃電製造器。

達人秀時期,人們對盧馭龍最大的爭議點在於:拿前人發明的東西來表演,會不會有作秀的嫌疑?百度「特斯拉吧」裡,關於盧馭龍的爭議至今仍在首頁。一名網友甚至直接指出:「一個稍有電業常識的人,只要資助其錢,都能造出高壓放電裝置。這種人算達人,高壓輸電線上的維修工都是達人了,那中國就有成千上萬達人了,那達人還有啥意義?」

關於上節目的初衷,盧馭龍坦言,自己確實是為了賺研究經費和博取關注才去上的節目。「那時候每年的研究經費要燒一兩百萬,得自己去賺。可我當時還在讀高中,很窮,所以就上各種節目,幫別人做各種設備,賺一些錢。」他說,上節目也是想把自己在做的研究公之於眾,吸引更多的人加入。

「我知道表演特斯拉線圈會引起很大爭議,但無所謂。真正懂這個東西價值的人,他看了之後不會讚揚你,也不會質疑你,而是會直接找你談,參與到你做的事情當中。」他拿尼古拉·特斯拉來舉例,「當年他已經是一個很厲害的科學家了,為了宣傳特斯拉線圈,他還是上各種舞臺表演。所以為什麼要作秀呢?就是讓人去了解我在做的事情。現在已經不是一個閉門造車可以成功的時代了。」

「其實我是國內最早一批非官方進行高壓電設備製造的個人,如果連我都沒有資格展示的話,誰有資格來玩?」盧馭龍為當年的自己鳴不平,他表示自己當年還使用了一種名為「雙諧振固態特斯拉線圈」的新技術,人們對他的表演產生質疑,是因為新技術在之前並沒有得到很好的普及。

現在回頭看,盧馭龍慶幸自己當時參加了節目。「一切如我所預料的,我現在最重要的兩個合伙人就是因為達人秀才認識的。他們一個在深圳,另一個原來在北方,看到達人秀之後特地跑到深圳來找我。我們成立了一家公司。」盧馭龍說,2015年9月,他們組建的這家深圳前海弘農耀斑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已經在前海交易中心掛牌,正式步入資本市場。

在百度盧馭龍貼吧,名為「手裡有東西」的網友直接說出他對盧馭龍的看法:「我持續關注盧(馭龍),只為了看一件事,一個不尊重學校學習,用知識來作秀的人,到底能有什麼科學技術上的成就。」

面對這樣的質疑,盧馭龍有點無奈:「我的科技成就都是可以查得到的。」據公開資料顯示,盧馭龍目前已參與創建三家公司,獲得4項發明專利,正在申請的專利也有十多項。在研究航天發動機的同時,盧馭龍還發明了燃料利用率在80%的等離子灶。

簡單地說,這種等離子灶可以把空氣變成等離子體,一插電就能產生火焰,而且燃燒效率能比普通燃氣灶高出百分之三十左右。但這個技術目前還沒有得到推廣,盧馭龍解釋,他只是做出了一個樣品,要實現產品化,還得經過一系列驗證和檢測。

「我現在的狀態就是目標明確,行動迅速。」盧馭龍說。

受資本青睞 21歲探索太空

對於盧馭龍來說,研究無線輸電設備和研究航空航天領域並不是兩件割裂開的事情。「我開始做火箭發動機的研發可能比無線輸電還早,只是現在更加集中而已。」盧馭龍認為真正的研發其實是相通的。「畢竟我做的是系統工程。」他再次強調。

國內非政府探空火箭、開源衛星科研社群KCSA曾在2014年發表了一份《中國業餘火箭發展大事記》,裡面兩次提到盧馭龍:2011年2月19日,盧馭龍製成第一臺固液混合火箭發動機;2012年12月18日,盧馭龍試製成功第一臺液氧-乙醇液體火箭發動機。

這次要發射的「新大主宰號」可以看作是盧馭龍研究成果的一次商業實驗,由於資本的加入,「新大主宰號」成為了國內首個由私營企業研製的液體火箭。

據盧馭龍介紹,「新大主宰號」為液體燃料雙組元火箭,箭體直徑為219毫米,箭體高度5800毫米,飛行高度10公裡,起飛質量165千克,起飛推力10千牛,採用降落傘回收,控制系統為GPS+慣性導航,地面站遠程控制。火箭的飛行高度預計將達到40千米,主要目的是收集飛行數據,而且這次運載的物品不會留在太空,將通過降落傘回收載荷艙。

「新大主宰號」得名於參與這次發射計劃的另一方——國內移動遊戲發行商黑桃互動,時逢黑桃互動發行的手遊《新大主宰》上線,看中盧馭龍的創新能力,黑桃互動與盧馭龍成立的馭龍科技共同發起火箭發射計劃,想藉此傳遞遊戲「新生,我主宰」的精神。同時,從2015年12月12日至2016年1月2日的每周六,「盧馭龍火箭發射前期準備」都會在網絡直播平臺鬥魚TV上播出。

不少人看來,這場火箭發射頗具營銷性質,但盧馭龍認為,賺錢和做研發並不衝突。「我們已經掌握了液體火箭的發動機核心技術,而發動機正是液體火箭的核心。」盧馭龍說,「我們把火箭發動機掌握在自己的手裡,既可以做火箭運載,也可以賣發動機,這將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巨大的市場。因為全球的航天市場在2012年的時候就達到了兩萬多億。國內的市場也很多,深圳的航天市場都有好幾百個億了。」

與一般科研工作者的姿態不同,盧馭龍對資本和對外界的態度是完全開放的。他絲毫不避諱自己的吸金能力,也不避諱自己對資金的需求。「做研發很燒錢,我還念書時就到香港去幫人做過舞臺道具,賺了五萬塊,回來買個設備就沒了。現在也是一樣,兩三百萬可能一下子就花光了。」而九五後的年紀也使得他在選擇合作對象上擁有了更多的可能,這次火箭發射計劃的其中兩個合作方黑桃互動和鬥魚TV,一個是推出多款流行手遊的遊戲開發商,另一個則是風靡年輕人群的網路遊戲賽事直播平臺。這兩個平臺公開宣布與一個科研項目合作,還是第一次。

發射「新大主宰號」只是盧馭龍太空探索計劃的第一步。三年前在成立馭龍航天科技公司時,盧馭龍就明確把自己的太空探索計劃分成了三步,在發射「新大主宰號」之後,第二步計劃是發射小衛星運載火箭,第三步是建立亞洲首個載人私人航天港,實現太空旅行。「整個計劃分為十二年,現在過去三年了。」盧馭龍說。

太空探索計劃是一場秀?

這次,人們對盧馭龍太空探索計劃的爭議點在於,國內發射私人火箭真的那麼簡單?這次太空探索計劃會不會又是一場秀?

據盧馭龍介紹,在大家看來,國內的航空航天事業一直是官方進行,但官方其實一直沒有限制私營企業發射火箭。「而且這次火箭的試發射,由於不會進入相關軌道,相關審批不會太嚴格。」他說,這次火箭發射計劃也獲得了深圳市科技創新委、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深圳市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寶安區科技創新局、寶安區科學技術協會等官方機構的支持。

「私人造火箭和官方造火箭最大的不同就是我們的便宜,而且我們的周期很短。」他拿美國私人航天公司Space X來舉例,「前段時間,他們進行了火箭第一級回收,回收之後,它又將發射火箭的成本砍掉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它的成本已經低到國家體制無法想像。所以這就是私人企業可以成功的原因,它的運作十分高效。」

計劃推進的過程中,盧馭龍受到的阻礙主要來自於火箭的核心——發動機。「用馬斯克(Space X 的創始人)的話來說就是,一邊嚼著玻璃渣,一邊凝視著死亡的深淵。」盧馭龍說,在研究火箭發動機的過程中,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是常規的。「我們之前使用過一批零件,沒想到供應商偷工減料,把那些鋼材的牌號降了一個級別,結果那一批全都爆炸了,很危險。第二個就是,你就算正常工作了,火箭發動機工作的時候正常產生那種噪音,就是你在一公裡之外都能聽到,如果在現場,你能感受到整個胸腔和大地都在震動。」

對於「作秀」的質疑,「還是那句話,不秀別人怎麼知道我在幹什麼。能不能做出東西,還是讓時間來說話吧。」盧馭龍說。

盧馭龍坦言,自己這幾年的成就和深圳的創客創業氛圍分不開。「過去幾年,我要做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可能不太好做,但現在,深圳對創新的支持力度越來越大了,有創造力和研發能力的人越來越多,要進行大規模的整合會變得比較容易,可能會做出一些不可思議,令人嘆為觀止的東西。」而他當初選擇留在深圳創業的原因也在於此——這座城市具有強大的硬體製造能力和開放的創新精神。

夢想是創造和主宰

在微信朋友圈裡,盧馭龍除了分享日常的實驗和工作之外,偶爾還會分享自己在看的書。最近,他在看的書是《哲學導論》。

對哲學產生興趣,是一位投資人給盧馭龍帶來的影響。「我叫他劉哥,他從達人秀之後就開始跟投我了,是除了父母之外,對我影響最大的一個人。」在盧馭龍眼裡,這位投資人是一個典型的儒商,「他哲學方面很厲害,說話也很斯文。20多歲就把公司就做到20億級別了,現在30多歲,開一輛藍色的勞斯萊斯。他老是說,馭龍啊,你還有一些邪惡的部分,我要給你調整一下。一開始我是抗拒的,但後來發現,我用來跟人打交道的一些技巧和方式,可不就是他教給我的嗎。」

在這位投資人的影響下,盧馭龍慢慢形成了每日反思的習慣。「我現在每天都在整理自己的思想體系,以記錄的形式,現在已經寫了好幾萬字了。我會寫七八千字去論證要不要做一件事,在論證的過程中,你會想到很多其他道理。」盧馭龍說,他想明白的一個道理包括,不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對社會負責,不能因為自己而影響社會。

「從前我覺得自己是一個特別的人,我要去犧牲自己,做一件很特別的事。後來覺得沒必要這樣,我可以更好地、更融洽地跟大家相處,更好地聚集大家的力量做一件事,這樣也更容易成功,更容易得到快樂和幸福。」

「達人秀的舞臺上,你曾說自己的夢想是實現全球無線輸電。現在再問起你的夢想,答案會是什麼?」

「創造和主宰。把沒有的東西變成有,主宰自己的命運,創造自己的世界。」

相關焦點

  • 「95後科學狂人」盧馭龍:深圳科技達人推出新發明—電焰灶
    「青年發明家」「95後科學狂人」「中國達人秀16強」「發射國內首枚私人大型液體火箭」……一直以來,在深圳馭龍電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馭龍電焰科技)創始人、董事長盧馭龍身上有著許多光環。近期,他又主導研發了等離子技術電焰灶,將電能直接轉化為可用來烹飪的等離子火焰,並且已經將產品投向市場。
  • 95後CEO盧馭龍:一萬億元背後的少年
    原標題: 95後CEO盧馭龍:一萬億元背後的少年與這些相對高調,且頻繁佔據各新聞媒體、頭條版面的90後創業者相比,盧馭龍顯得更為平靜、低調。第一桶金,不靠概念,靠發明第一桶金的來源渠道,是盧馭龍與這些90後創業者最大的不同。當90後創業者將各種概念依託於網際網路進行創業,一夜之間成為網紅時,可以選擇同樣高調的盧馭龍,卻選擇默默耕耘、打磨自己的產品。
  • 修水95後航天達人盧馭龍:自製火箭探空 數據供給國家(圖)
    「我希望低成本的火箭,能幫助自己乃至更多企業機構實現其太空科技構想。」  正是心中藏著這份夢想,4年前,馭龍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在深圳掛牌註冊,盧馭龍期待公司像活動劇烈的太陽耀斑一樣,可以帶來改變世界的創新力量。計劃本月中旬預發射的液體火箭,他企盼飛行高度實現10公裡。
  • 尼古拉 特斯拉,科學狂人
    他是「科技狂人」伊隆·馬斯克的精神偶像,現在風靡全球的特斯拉電動車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一個單靠想像,完全不需要任何模型、圖紙和實驗,就可以在腦海中把所有細節完美地描繪出來,和實際做出的對象沒有絲毫差別的發明天才。 他是愛迪生最強大的對手,也是一個一生獨立開發並取得專利700種,合作開發達1000種以上的科學狂人。
  • 能觸摸的科學夢想——走進澳門科學館
    新華社澳門12月9日電(記者 張晶、劉暢)「媽媽你看,我在太空對你招手呢!」「你看這顆是冥王星!」9歲的澳門小朋友鑫鑫最喜歡的娛樂項目,是去澳門科學館乘坐模擬太空船。作為澳門科學館的「常客」, 鑫鑫的夢想是將來要成為一名太空人,帶著媽媽到太空旅行。
  • 盧馭龍不再曬豪車炫富,還要賣掉捐給希望小學?
    前段時間,盧馭龍和其公司旗下產品電焰灶在網上掀起了巨大的風波,引來一大批粉絲和吃瓜群眾熱議,而盧馭龍平日裡過於高調的形象,也給他帶來了不少非議。據網友爆料,盧馭龍抖音內容以曬豪車和高檔美食為主,關於科技和普通生活的視頻更少,不符合當初「科技少年」的形象,所以諸多網友認為,盧馭龍在電焰灶項目中賺到錢後,失去了原本的初衷,而沉迷於物質生活。
  • 95後黑科技創業,東芝、方太最年輕高管加盟
    傅佔傑最早知道盧馭龍是在2011年達人秀的電視節目上。在就職晚會上,傅佔傑對馭龍公司員工們和記者們說,2011年的時候,不經意看到中國達人秀節目,盧馭龍先生的特斯拉電圈與其成長心路、遠大抱負、對科學的執著等令他記憶深刻,特別是盧先生改良世界的使命感,這種使命感感動並感召了他。為此,他特意放棄了自己每年千萬級的收入加盟馭龍公司。
  • 霍金表示人類應加速太空開拓計劃,因地球正如金星一般加速地獄化
    自從人類發現了太空的存在,就從來沒有放棄過對於太空的探索。在科學水平還極度低下的時期,人們無法進入太空,甚至於無法飛上藍天,那時人們對於太空的探索只能夠是通過光學望遠鏡進行簡單的觀測,而隨著科學的進步,人類開始具備了進入太空的能力,甚至能夠實現載人登月,將太空人送到別的星球之上。
  • 細說動漫中的科學狂人,阿笠博士、大蛇丸均上榜
    細說動漫中的科學狂人,阿笠博士、大蛇丸均上榜科學是一切生活的基礎,如同一把鑰匙,為我們開闢前進的道路。這裡為大家挑選了幾位動漫中最知名的科學家,你都知道嗎?阿笠博士第一個知道江戶川柯南真正身份的人阿笠博士,日本動漫《名偵探柯南》中的角色。自稱天才發明家,熱衷於科學實驗。工藤新一家的鄰居,未婚。在新一被變小後,他介紹新一寄宿在毛利小五郎家中,而且還發明了許多設備幫助新一破案,是柯南最信任的理解者、協助者。柯南所使用的道具都是由其發明。現與灰原哀住在一起。愛車是大眾甲殼蟲。
  • 講述太空授課背後的「科學張力」
    王亞平沿切線方向輕推小球,奇妙的現象出現了,小球開始繞著T形支架的軸心做圓周運動而在地面對比試驗中,需要施加足夠的力,給小球一個較大的初速度,才能使它繞軸旋轉。原來,這也是因為在太空中重力消失,系統不具有回覆力,在獲得初速度後,單擺不會做往復運動而只做圓周運動。接下來的陀螺試驗顯示,高速旋轉的陀螺具有很好的定軸特性,在太空失重環境下,這一特性更加直觀地呈現出來。
  • 「點亮夢想——去太空開畫展」主題活動 在中國科技館舉行
    為了解「點亮夢想——去太空開畫展」活動的背景, 在主題活動中播放了短片《火星,從無到有的旅程》,展示了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從第一顆衛星到太空出艙,從北鬥組網、探月嫦娥工程再到火星探測天問一號。徵集的作品電子版灌入晶片封裝後,將跟隨嫦娥五號飛向月球參加太空畫展。同時,經評審部分入選作品將在相關中小學校、科技館、美術館、少年宮、童心港灣等場所進行展示,並組織部分入選作品的作者及家庭成員代表參觀航天發射中心,現場觀摩嫦娥五號等航天任務發射等配套活動。讓孩子勇敢追夢、敢夢敢想,這是「點亮夢想」活動的出發點;為孩子們創造更廣闊的夢想展示平臺,則是「點亮夢想」的願景和期待。
  • 淺談新石紀角色千空和槓 科學狂人和有覺悟的人類夏娃
    Boichi在《新石紀》創造智商超高度科學狂人千空,頭腦簡單渾身傻力氣的白痴基友大樹,以及有自我奉獻的人類夏娃型角色槓,三名主角在石化3700年後的時代追求人類文明復興的經歷。這也是為之後石化時代準備的,《新石紀》的熱血風格核心動力在於主角千空的狂,面對莽莽叢林般的石紀時代,他就敢確認能開創新文明,能用數數的方法記錄時間,這個細節一出現,科學狂人的符號坐實了,千空在《新石紀》好比無所不能的萬能創造機器。
  • DNF:東二夢想引起爭議!帶水友未央還收費,一個人3200W金幣
    【雲上長安】自從出來後,就成為摸金聖地,個別玩家深陷其中,也得到較大回報,一天少說能賺上千萬金幣。不過,對於主播來說,為了回饋粉絲,經常帶水友免費高階未央副本。然而,作為曾經的血爆戰士,東二夢想卻引起了爭議,帶水友可不免費,一次16階3200W金幣!
  • 考上北大清華不如做網紅 95後另類擇業觀引爭議
    ,人們思想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近日流行網絡的「考上北大清華不如做個網紅」的另類觀點更是顛覆了傳統觀念,引起人們的反思、探討和爭議。  「我的青春我做主」像小麗一樣具有個性的95後,在受訪者中佔有一定的份額,代表了一種新的擇業理念。今年23歲的大學畢業生王濤,上大學學的是軟體開發,畢業後一直找不到稱心的工作,後來在某直播平臺看到一位主播因為一段小視頻走紅網絡,迅速收穫千萬粉絲。
  • 「科學狂人」陳耀:曾經,我是上課上得最痛苦的老師
    陳耀,浙江省小學科學特級教師,全國模範教師,「科學狂人」。
  • 太空人在太空漫步,不小心掉入太空中,會遇到什麼樣的危險呢?
    太空人在太空漫步,不小心掉入太空中,會遇到什麼樣的危險呢?隨著我國航天技術不斷的發展,人類的航天夢想也一步一步在實現。隨著科技不斷的發展,人們對太空的了解也是越來越多,同時也有更多的朋友對神秘的航天事業充滿了好奇心。比如,就有一些朋友問到:如果太空人在太空漫步,不小心掉入太空中,會遇到什麼樣的危險呢?首先,這取決於太空人有沒有穿防護服。
  • 一太空愛好者在宇宙中找到一顆適宜星球,不過沒以他名字來命名
    趣味探索訊 當克裡斯福克斯還是一個小男孩的時候,他就是一名太空愛好者,他不但幾乎看遍英國和美國的科幻節目,還一直夢想著去另一顆星球。當克裡斯福克斯長大到懂事的年紀時才明白,人類還具備開著飛船去殖民其它行星的科技,那麼作為一名太空受好者唯一能做的就是多發現幾顆適宜星球,為未來人類離開地球鋪平道路。說幹就幹,還未成年的福克斯就已經跟來自英國著名的行星科學與探索中心(CPSX)一名研究生項目主任Paul Wiegert合作。
  • 關於太空人在太空中真實經歷過的7個「罕見」現象
    ,今天小編來說說,關於太空人在太空中真實經歷過的7個「罕見」現象!,但是向外面查看後卻發現什麼都沒有,當他回到地球後,試圖重現這樣的聲音,不過,卻再也沒有出現,其他人也無法鑑別這到底是什麼樣的聲音,有人認為這很有可能是太空垃圾,畢竟太空中存在著大量的垃圾,也有人說,這可能是飛船在繞著軌道飛行時,隨著溫度的不斷變化,而導致飛船外殼的熱脹和冷縮,然而至今這個聲音的也沒有任何人能夠給出準確的解釋!
  • HASSE太空學校夢幻冬令營
    並與多家知名教育機構、媒體合作開展招生及太空主題教學活動,得到廣泛好評。  ◇教學特色  於美國兩大太空中心,體驗太空人訓練,培養學生自信與團隊精神,串聯三大主題課程(太空探索、海洋生物、創意文化),啟發創意思維,開拓學習視野,融合體驗式學習,讓學員享受動手做的樂趣。  學習世界知名管理學大師史蒂芬·柯維博士的「高效青少年的七個好習慣」。
  • 太空中用什麼筆
    為了保證公平公正,科學精確,該測試環節設計得十分複雜、科學。  《哪一個?》認為「一隻設計出色的筆在高空中也不會漏墨」,於是,他們用未增壓機艙將21支筆全都送到了15,000英尺的高空,懸停1小時,然後返回地面,這樣反覆12次之後,得出結論:「這21支筆,不管是筆尖還是筆管內部,都沒有任何漏墨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