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安徽、湖南、北京之後,廣東公檢法部門近期也開展了對「逃廢債」的圍剿行動。3月2日,深圳南山警方查封了部分平臺惡意借款人名下資產,並對相關銀行帳戶進行了凍結;南山區法院也判決一起惡意欠款案——蘇某某等七名被告人在分期樂商城借款消費並逾期,多次催繳均未償還,法院勒令被告人自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償還拖欠本金及服務費。
近段時間,不只是分期樂,螞蟻金服、京東金融、招聯金融等行業頭部平臺,都不同程度遭遇到惡意欠款問題。監管和執法部門對此高度重視,通過多種方式助力企業追討欠款。2月25日,50餘名京東金融用戶因拒還帳單多年,同樣遭到了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的判罰。
監管和執法部門對惡意欠款行為,一直保持高壓態勢。近期因疫情原因,這類案件數量猛增,部分欠款人假借疫情,通過偽造證明等方式惡意拖延欠款,已經發展到成群結隊、抱團行動等有組織的欺詐行為;一些老賴甚至還在網上組成「反催收」聯盟,向網友兜售反催收課程、攻略和話術,不僅擾亂了金融秩序,給企業經營帶來壓力,也造成公共資源的極大浪費。
「老賴經濟案件的受害者不只是一個人、一家公司,而是一群人、整個行業鏈條。」人民網近日發表評論稱,公檢法應以「打黑除惡」、「嚴打嚴懲」的辦法和打擊力度來集中「打騙治賴」。特別是當下,新基建、新消費成為「後疫情時代」經濟增長的雙引擎,若任由逃廢債行為發展下去,不僅會引發金融系統性風險,也會迫使各大消費金融平臺主動收縮業務規模,使得方興未艾的新消費失去活力和動力,喪失作為「經濟引擎」的驅動力。
面對這一嚴峻形勢,近期,全國各地的金融整治部門、公檢法部門都加入到追帳挽損工作中,並適時啟動法律程序,依法追究逃廢債失信人逾期還款的法律責任。
今年年初,安徽省高院發布了一批拒執犯罪典型案例,部分老賴轉移財產逃避執行,犯「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獲刑1年;今年2月,湖南省新田縣法院攜手縣公安局,遠赴北京將拒不履行還款義務、涉嫌「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的「老賴」押回,追回欠款20萬元。
3月2日,深圳南山警方在通報中明確表示,對惡意逃廢債,經催收後仍不履行還款義務,涉嫌構成共同犯罪的,公安機關將依法予以打擊。依照我國相關法律,借款人逾期不還款不僅將面臨民事法律責任,情節嚴重者將被追究刑事責任,最高可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為配合公安、法院行動,央行徵信中心也已於今年1月17日啟動了二代徵信系統切換上線工作,各類金融機構、金融科技公司正加速接入央行徵信;百行徵信也與樂信達成戰略合作意向,雙方將開展個人徵信領域戰略合作,共同推動建立反欺詐聯盟,對不法分子形成「圍堵」。據悉,深圳市互金協會已將一批網貸失信人納入了央行徵信和百行徵信名單實施聯合懲戒。隨著全國各地打擊逃廢債力度逐步升級,失信行為人在付出法律代價的同時,今後在交通出行、購房租賃、旅遊度假,甚至子女教育等諸多方面,也都將寸步難行。
[ 責編:孫滿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