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區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也是最大的民生工程。高中教育處於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黃金分割點,無論之於區域發展還是對於個人成長均舉足輕重。
和平區作為省市教育強區,在普通高中階段加緊布局,大膽探索,深入改革,實現了現有6所普通高中的特色優質發展。特別是面對生源少等客觀實際,以問題為導向,向教學要質量,倒逼教育機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和平高中教育呈現「低進高出,高進優出」的良好態勢。
針對近幾年,和平區高考考生及高考成績等特點,8月2日,記者專訪了和平區教育系統黨委書記胡繼軍。
記者:近幾年,和平區高考生源有哪些特點?
胡繼軍:和平在區域內初中生源總量少、高分段人數外流多、區域內初中生源就讀本區高中的學生體量大等不利條件下,連年取得了高考成績新突破。和平區內的6所高中,堅持教育優質特色發展,力求每一所學校教育教學成果每年都能有所突破。
記者:和平區初中教育基礎雄厚,那麼中考人數在全市處於什麼樣的位置?每年考取「三校」的情況怎樣?
胡繼軍:和平區每年參加中考人數在市內各區中最少,但每年考入省實驗、東北育才、二中「三校」的人數最多,升入三校比率最高。和平區優質的初中教育,為瀋陽市乃至遼寧省的高中教育優質化不遺餘力。
記者:有人說,每年和平區參加中考人數是全市最少的,升入三校人數最多,最好的學苗都輸送給三校了,剩下的學生多數留在本區就讀高中,那麼和平區的教學質量能保證嗎?
胡繼軍:您提的這個問題,也是和平教育人多年來一直在思考和繞不過去的話題。和平區各所高中始終堅持理念求新、辦學求精、品質求高,不斷優化教育教學模式,完善全面育人機制,充分調動師生積極性,在區內初中生源基數縮減及輸送三校優質生源連年增加的前提下,連續多年高考取得600分以上的人數,還是在不斷上升的。
過去三年,區內輸送生源高考600分以上人數佔比由9.2%逐步上升到10.1%。隨著和平區初中生源數量的不斷增長,除輸送到三校的生源外,會有更多的優質生源留在和平區內就讀高中,區內輸送生源高考600分以上人數將繼續不斷攀升。
可以說,和平區在整個高中教育階段真正實現了低進高出、高進優出。和平教育正在向創建全國有影響力和示範性的教育強區闊步邁進。
從書本延展到校外 在「真實」情境中提升
面對新時代教育改革與發展,和平區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充分發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立德樹人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區域紅色特色課程、生涯規劃課程、社區服務課程、職業體驗課程、國防教育課程、急救課程等,在更為「真實」的情境中學習,在共同探索的過程中實現綜合素質的提升。
從自己辦校到敞開交流
形成優勢學科「共享」效益最大化
各校按照教學計劃循序漸進開展教學交流分享活動,提高區域課堂教學效率,形成區域優勢學科資源效益最大化。通過教學開放日和經驗分享會,發揮區6個市學科基地校、8個區名師工作室和各校優勢學科的帶頭作用。
從分層教學到分類教學
學生單科優勢也能成為核心競爭力
從分層教學向分類教學轉變。過去的分層教學,以學生綜合實力作為因材施教的重要參數,而分類教學則是從新高考要求出發,根據學生的優勢學科調整教學方案,揚長補短,強者更強。
從選課走班到搭設「引橋」
讓學生找到最適合的自己
為儘早適應新高考,改變學校育人方式,和平區組織全區所有高中開展新高考背景下選課走班的思考與實踐研究,制定較為科學的選課走班工作流程,為學生生涯規划進行適合的指導。
針對有些學生剛進高一,尚不明確自己的優勢,學校還為新生開設引橋課程,讓學生提前學習高中各學科課程、在做好初高中學習銜接的同時,感受各學科的特點,找準自己的優勢學科,再進行選科學習,這一引橋「適應期」的出現,深受學生和家長喜愛。
從教育均衡化著手長白島滿融地區
籌建一所優質高中
目前六所普通高中均分布在母城,為實現教育區域均衡化發展,滿足長白島滿融地區的發展需求,和平區正統籌規劃在長白島及滿融地區進行高中學校的布局,適時籌建一所現代化、優質特色化高中。
和平區現有公辦普通六所高中,均為瀋陽市優質化普通高中,其中前四所為省示範性普通高中,二十中學為遼寧省首批特色普通高中,教學成績領跑全市區屬高中。區域內普通高中在辦學效益、辦學特色、辦學質量等方面均處於全市領先地位,六所高中先後多次榮獲「瀋陽市公辦普通高中畢業生學業成就增值評估獎」及「學生學業水平考試全科合格率優秀學校」。
▶瀋陽市第二十中學
立足家國情懷 放眼全球領導力
教學:「兩綱一模,兩動一主」為核心的獨特教學體系和悟道教育。
目標:培養有家國情懷的「二十人」,使之成為具有發展實踐力的中國人;培養有思考力的「二十人」,使之成為具有創新驅動力的中國人;培養能自主擔當的「二十人」,使之成為具有全球領導力的中國人。
特色:形成豐富、完善的學生活動課程體系,激發學生內生動力。
▶瀋陽鐵路實驗中學
做本真教育 關注學生身心平衡發展
教學:「少教多學」本真課堂,作為教育部陽光體育優秀單位,打造出排球特色項目和生涯規劃指導課程。
成績:連續多年被評為「瀋陽市普通高中畢業生增值評估獎」及「瀋陽市學業水平全科合格率單項獎」。
▶回民中學
民族+體育+國際交流
文化:形成「和穆同心」的校園文化體系。
教學:實行「三四五」教學模式,各教學要素和諧統一、有機整合、重點突出。
特色:民族和體育是學校鮮明的辦學特色。足球、女籃、跆拳道三支高水平運動隊在全國和省級聯賽中摘金奪銀。
▶東北中山中學
紅色基因+家文化+健美操
文化:傳承紅色文化基因,厚植擔當學校精神。
教學:助力「H-O-M-E」課程體系順利通過了全國品質課程聯盟校專家組的驗收。
成績:健美操是學校體育王牌項目,獲多個世界冠亞軍、43個全國冠軍等。優秀隊員輸送到北京大學等一流高校。
▶三十八中學
雷鋒精神鑄魂 特長生一本錄取率達62%
文化:35年來,學校以弘揚「雷鋒精神」為載體。
課程:慧致課程具有鮮明特色。
特色:市首批體育特色學校,排球和健美操為特長項目。美術特長生一本升學率達62%,本科率近乎100%。
▶瀋陽市第一二四中學
「五角楓」課程 鋪就多彩名校
教學:「五角楓」STEAM課程,特設初高中銜接課程、重點學科「1+5分層」課程。
特色:「零起點」藝術社團涵蓋科技、文學、藝術、體育、綜合實踐等多個領域。
成果:學校有多位同學被清華美院、吉林大學等學校錄取。
帥正新聞、沈報全媒體主任記者 杜一鳴
瀋陽日報社新媒體中心(瀋陽網)編輯 王沛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