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技創新與成就的名言
1.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鄧小平)
2.社會勞動生產力,首先是科學的力量。(馬克思)
3.創新就是生產力,企業賴之以強,國家賴之以盛。(彭飛)
4.對全人類來說,只有一種共同利益,那就是科學的進步。(聖西門)
5.搞科學、做學問,要「不空不松,從嚴以終」,要很嚴格地搞一輩子工作。(陶行知)
6.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
7.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馬克思)
8.科學是沒有國界的,因為她是屬於全人類的財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但學者卻有屬於自己的祖國。(巴斯德)
9.年輕的浙大教授胡海嵐在《自然》雜誌同時刊發兩篇論文後,收到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發來的郵件,對方想一起開展腦科學項目研究,表示「這是未來最有價值的一個研究」。(來源:人民網)
(二)科技創新與成就的典例
(1)天宮空間站
2017年9月,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受控離軌。至此,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務全部完成,闊步邁進「空間站時代」。2019年6月12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和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辦公室在維也納聯合宣布,17國9個項目入選中國空間站首批科學實驗。(來源:人民網)
(2)嫦娥探月
2020年1月3日,經過26天、約40萬公裡的漫長飛行,嫦娥四號探測器自主著陸在月球背面,並傳回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這是國際上對月球進行科學探索的歷史性一步」「開啟了人類月球探測新篇章」……中國在太空探索領域的進步備受世界關注。(來源:人民網)
(3)蛟龍探海
蛟龍號作為我國正在應用的唯一一艘深海載人潛水器,在探索深海中有重要作用。下潛深度是國家深海探索能力的象徵,在世界科考作業型載人潛水器中,只有蛟龍號能達到7000米的工作深度。(來源:人民網)
(4)單口徑射電望遠鏡
作為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的建成將中國天文學研究推向了一個更為深入的世界:它開創了建造巨型望遠鏡的新模式,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被認為能在未來10至20年內保持世界一流地位。它將推動我國天線製造技術、微波電子技術、並聯機器人、大跨度結構等高新技術的發展。(來源:人民網)
(5)超級計算機
每秒9.3億億次!這是「神威·太湖之光」的浮點運算速度。2017年6月,在德國發布的最新一期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榜單中,「神威·太湖之光」憑藉這一「超級速度」第三次出現在榜單榜首位置,實現三連冠。(來源:人民網)
(6)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
2016年8月16日,我國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量子保密通信是目前人類唯一已知的不可竊聽、不可破譯的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近年來,中國在該領域相繼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實現了從「並跑」到「領跑」的轉變。(來源:人民網)
(7)北鬥衛星導航系統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全球四大衛星導航系統之一,也使我國成為繼美、俄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自2012年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實現區域組網並投入運行以來,北鬥系統的性能指標穩中有升。在2020年形成全球服務能力後,將成為世界一流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三)科技創新與成就的觀點
觀點一:讓億萬人民共享創新紅利
來源:人民網
聆聽2019年中國科技的鏗鏘足音,依然讓人振奮激動:「嫦娥」落月、「胖五」歸來、「雪龍」雙船「探極」、京張鐵路列車高速飛馳……走出了中國速度,閃耀著中國智慧。豐碩的創新成果、激動人心的探索突破,化作源源不斷的澎湃動力,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讓億萬人民共享創新紅利。
觀點二:愛國奮鬥,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來源:人民網 侯建國
新中國69年科技發展史,從「兩彈一星」精神到載人航天精神,從以錢學森、鄧稼先、郭永懷等為代表的「兩彈一星」元勳到以黃大年、李保國、南仁東、鍾揚等為代表的新時代優秀科技工作者,愛國奮鬥精神在科技界薪火相傳,不斷發揚光大。
1.大力弘揚踐行愛國奮鬥精神,感召新時代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2.大力弘揚踐行愛國奮鬥精神,激勵新時代科技工作者勇於擔當、攻堅克難。
3.大力弘揚踐行愛國奮鬥精神,保障新時代科技工作者安心致研、施展才幹。
觀點三:報導科技成果切莫誇大其詞
來源:人民網 趙永新
科技創新必須丁是丁卯是卯,傳播創新成果的網上報導也應當嚴格遵守真實性原則。那些誇大其詞、違背事實的「自嗨文」,從某種意義上講,與假新聞無異。這類信息如果蔓延泛濫,不僅會以假亂真、誤導公眾,還會影響我國科研事業的整體形象。如何消除這類「自嗨文」?至少需要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1.主管部門應加大監管力度,把違背事實的「自嗨文」列為虛假新聞和有害信息。除了及時刪除,還應依法依規,對其製作者、發布者嚴厲懲處。
2.對於科技成果的研發者來說,應本著「有一說一」的原則,客觀、準確、全面地發布信息。
3.作為網上受眾,也應不斷提高自己辨別真偽的能力,不要輕易相信那些「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自嗨文」。
更多高考作文押題素材,請點擊以下連結:
2020年高考作文押題素材:自律
2020年高考作文押題素材:民生
2020年高考作文押題素材:中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