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蔣談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最近幾年參加同學聚會的時候,我發現很多小時候成績普普通通的同學都逆襲成了長輩們口中「有出息」的孩子,有的創業做了老闆、有的在公司頻頻升職加薪。
而小時候成績拔尖的同學,一部分因為各種際遇只上了普通的大學,工作上也比較一般;有些雖然學歷高但在公司只是普通職員,怎麼也升不上去管理層……
後來,我跟班主任了解了一下,發現在教育學中這種現象還真不少,而且還有一個專門的現象——「第十名現象」。
日本松下公司在選擇人才的時候,就更偏向於尋求「70分人才」,松下幸之助認為:招募過高水準的人不一定對公司的發展有用。
美國心理學家斯滕伯格將這種現象用「成功智力」的概念做了解釋:他認為學業上表現出來的智力是「惰性智力」,而成功智力才是達到人生重要目標的智力。
簡單來說就是,有出息的孩子大多從小就有「成功智力」,跟成績好壞關係不大!
那麼,擁有「成功智力」的孩子都有哪些表現呢?
有些孩子從小就表現得情商高,在小夥伴之間溝通能力特別好,時不時還能和小夥伴一起組織個小活動什麼的,甚至能在一群性格各異的孩子中間做「小領導」、「孩子王」。
這樣的孩子,人際溝通的能力、決策能力都很高,情商高、領導能力也強,在生活中、工作中更容易獲得他人的信賴和幫助,有機會的話更容易升職到管理崗,創業時也更有團隊凝聚力。
現在很多孩子從小沒吃過苦,抗壓能力弱,遇到挫折和失敗時容易灰心喪氣。但有些孩子從小的抗壓能力就很強,能更快的調節好自己的心態。這樣的孩子長大後,遇到挫折也能抗住壓力,成功的機會就大大增強。
擁有「成功智力」的孩子,從小的創造力也會更好,善於發現一些容易被忽視的方向、遇到同樣的問題時能找到創新的解決方案。
這樣的孩子,在長大之後更容易抓住創業的機會,甚至開發出屬於自己團隊的新產品。在工作中,具有創造力和創新思維的人,也更容易得到老闆的青睞,受到重用。
最後一點是動手能力,動手能力既包括了字面上的意思,也包括行動能力,其實說白了就是孩子是不是從小就勤奮、能吃苦、做事有效率。
小時候就能幫家長做家務、照顧好自己甚至勤工儉學的孩子,長大後的能力一定會比同樣家庭條件下,被照顧長大的孩子更有競爭力,也更容易成功。
這裡是小蔣談育兒,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家庭教育相關內容和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