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天氣一天天暖了,很多家長都覺得如廁訓練的好時機到了。尤其是家裡心急的老人們,更是催著給寶寶脫掉紙尿褲了;再加上下半年又有一波小朋友面臨入園,眼看著距離九月也沒多長時間了。要是寶寶還沒有學會自己上廁所,媽媽可真是要忍不住擔心了:寶寶不會跟老師說尿尿怎麼辦?尿溼褲子著涼怎麼辦?給老師添麻煩會不會被嫌棄啊?
不管是為了啥,如廁訓練對媽媽來說都是個「大工程」。那寶寶如廁訓練到底應該怎麼做呢?具體又該怎麼開始?糕媽今天就給大家好好捋捋。
什麼時候開始如廁訓練?
寶寶什麼時候才能開始學上廁所,這個真沒啥確切的時間。
比如說吧,團隊小夥伴的娃,有一歲半就學會自己蹲馬桶的,也有兩歲半兜著尿不溼一點兒不著急的。還有三歲開始脫紙尿褲,某天自己開竅要坐馬桶的。
什麼時候開始給寶寶如廁訓練,年齡真不是關鍵,主要還是看你家娃有沒有表現出對上廁所這件事感興趣。娃要是準備好了,一般會發出這些信號:
對坐便器或穿內褲感興趣;能聽懂你的指令並乖乖地照做;想上廁所時,能用語言、面部表情或其他姿勢來表達;能保持2小時以上屁屁乾爽;在尿片上尿溼或便便後會抱怨不舒服;已經學會拉下和提起褲子的動作;能在坐便器上坐下和起立。
對照下你家娃的表現,如果這些問題的多數回答為「是」,那說明他已經準備好了。如果大多數回答為「否」,別著急,再等等寶寶。
那麼尿不溼可以穿到多大?一般來說,白天可以到三歲,晚上可以到五六歲。
幫寶寶學上廁所的小妙招
準備開始如廁訓練了,可以和寶寶一起選個可愛的坐便器/馬桶圈,備一批舒服的小內褲。讓他自己選一個放小便盆的地方,保護他的隱私。寶寶很需要這份尊重和儀式感,自己喜歡的小內內很可能捨不得弄髒呢。
另外,如廁繪本也可以看起來啦,讓寶寶對上廁所這件事感興趣也很重要。
記錄寶寶每次的便便時間,找到寶寶便便的規律。只要記錄一星期,就會發現他的排便規律。
然後呢,每天的那幾個排便時間段,家長可以問問娃——「寶寶有沒有便便呀,要不要去坐下馬桶?」
PS:如廁訓練開始後,外出時也最好堅持在每天的固定時段給寶寶做訓練。可以在車上備一個可攜式的坐便椅或馬桶蓋,在裡面套上塑膠袋,這樣寶寶方便後,只需把塑膠袋紮緊丟棄即可。
一旦看到寶寶有上廁所的信號,比如扭動、蹲下或觸摸下體,要立即帶他去廁所。同時,家長要幫助寶寶熟悉這些信號,一旦做出這些動作,讓他立即放下手中在做的事情,去上廁所。當然,你要表揚他做得好。
寶寶如廁時,家長要一直陪著他。和他一起看繪本、玩玩具、唱兒歌……
或者,乾脆把小便盆放在大馬桶邊上,和寶寶一起坐在各自的馬桶上便便,也是個好主意。家長可以藉機親身示範正確的如廁姿勢——
女寶寶可以跟著媽媽學會正確擦屁股,一定要從前往後擦,避免大便汙染陰道。
男寶寶最好先學習坐著尿尿,再學習站著尿尿。跟著爸爸一起練「瞄準射擊」,學得更快哦。
最後呢,方便完讓孩子自己衝水,並告訴他(她)一定要便後洗手。
還有個辦法就比較「隨意」了——不穿尿不溼,買一打訓練褲,尿溼就換。既不把尿,也不定時提醒,順其自然。
剛開始時,孩子經常會尿溼褲子。漸漸的,他意識到,大小便在褲子上粘粘的、溼溼的,不舒服。想拉便便了,要提前喊媽媽、坐馬桶。
娃可能會從每天尿溼10條褲子,到後來的8條、6條、3條,尿溼褲子的頻次越來越少。直到學會自己上廁所。
PS:這種方法,夏天比較合適。寶寶不會因為尿溼褲子頻繁換衣服而受涼,也方便洗澡洗衣服。
寶寶要練多久才會上廁所?
在外婆奶奶的觀念裡,總是越早不用尿不溼越好。甚至還擔心尿不溼穿久了會O型腿,習慣了紙尿褲就很難學會自己上廁所了。搞得很多媽媽們也不淡定了,生怕娃兩三歲了穿著尿不溼被人笑話。
如果因為這些焦慮,大可不必的。紙尿褲無罪,如廁訓練也不是一件能夠快速、順利完成的事。3歲大的寶寶還在穿紙尿褲,並不是什麼問題。在國外,紙尿褲穿到3歲的娃比比皆是,不稀奇滴。
儘管此時他可能已經開始進行如廁訓練,但這個過程是急不來的。從開始教寶寶如廁,到他能夠自己上廁所,一般會持續3~6個月。
當然,個體差異也非常大。有的寶寶準備充分了,幾周就如廁成功了。也有的需要花6~12個月的時間。
我們要做的,就是允許寶寶按照自己的節奏來掌握這項技能。如果一味地催催催急急急,給娃壓力了,反倒學得更慢了。
身邊的很多媽媽都說,娃練了很久還不會說尿尿便便,某天突然就說要坐馬桶。娃自己準備好了,隨時會給你驚喜哦。
如廁訓練中這些情況要注意!
多數寶寶在經過2~3個月的如廁訓練後,能很好地掌握日間的如廁控制。但夜間和小憩期間的如廁訓練,要用幾個月甚至幾年才能控制。所以,娃睡覺的時候,還是推薦穿紙尿褲,可以穿到5、6歲。
強迫寶寶如廁,可能會讓他反感排便,容易造成便秘。大便幹硬會讓排便變得更困難,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如果寶寶對坐便器很牴觸,或一時掌握不好用法,讓他緩緩,他可能還沒有準備好。先給他換上紙尿褲,讓他在紙尿褲裡解決。過段時間再試試。
如果已經學會獨立上廁所的孩子(特別是4歲以上的),卻出現如廁能力倒退的情況,建議看醫生。有時候孩子尿溼或拉出來,也可能是潛在的生理問題,比如尿路感染等,這時要及時採取適當的治療。
最後說說我們家年糕小朋友的如廁經歷吧。用奶奶的話說就是「什麼事情都這麼聰明,怎麼就學不會上廁所呢!」哈哈,可想而知,我給他穿紙尿褲到3歲是面臨多大的壓力了。
我覺得這事兒真的不用急,也急不來,開始的早,也不意味著就能早學會。記得他剛脫掉紙尿褲的幾個月裡,還時不時有尿褲子的情況,小便都要靠我們提醒。
然後有一次跟我們旅行,這個總是抗拒去廁所的傢伙,會在玩的正高興的時候,突然停下來對我說「媽媽,我要去廁所」。媽呀,好像一夜之間就長大了!
說到底,如廁訓練本就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和學走路、學跑步是一樣的。我們要做的就是遵循寶寶自身的發展規律,陪他長大。寶寶突然尿褲子時,家長一定一定不要責罵甚至懲罰孩子。更不要盲目地跟其他孩子比較。
就算娃在入園前還沒有學會自己上廁所,媽媽們也不用太焦慮。不少小朋友入園後也有尿褲子的情況。而且即便已經學會如廁的寶寶,也可能會因為作息、環境變化出現反覆,很正常。媽媽們可以提前跟老師打好招呼,在小書包裡備好換洗的褲子。老師們都懂的。
孩子總會長大的,給他一點時間和耐心,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