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6月5日訊 今天是世界環境日。今年的主題是「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記者了解到,揚州陸續開了多家「再生資源兌換超市」,很多居民抱著廢舊物品前來「積分兌換」。和普通的超市不一樣,這些超市除了正常的售賣外,還回收市民家裡的廢舊物品,兌換積分購買店裡的日用品,還能抵現金。
家中廢舊物回收利用
再生資源兌換超市開了21家
早上7點30分,廣陵區皇宮社區的「再生資源兌換超市」開門營業,店主是「古城公益」負責人徐峰。「就像平常的超市一樣,有日常用品等東西售賣,不同的是,市民可以將家中廢舊物品帶來給我們回收,積分兌換想買的東西。」
為什麼做再生資源兌換這件事情呢?徐峰坦言,他的母親住在老小區,門口的垃圾堆放一塌糊塗。徐峰看在眼裡記在了心裡。「為什麼不開一家『兌換超市』,正好可以做廢物回收利用。」
籌備了近2年,去年7月,「再生資源兌換超市」試點在皇宮社區開業。很快,江都區、邗江區、廣陵區、開發區等先後開了21家。「只要不是廚房裡的東西,我們都要!如老年人用的藥瓶、女性化妝品的瓶瓶罐罐……家裡不用的東西都可以拿來兌換。」
曹啟典是皇宮社區的居民,一大早帶著廢紙箱和舊衣服來到兌換超市,門口四個大號的塑料回收箱一字排開,分別寫著易拉罐、塑料瓶、手機小家電、廢紙類等字樣,有的箱裡已裝滿居民送來的廢舊物資。曹啟典用帶來的東西換了500積分,在超市挑了一塊香皂。「兌換超市對居民處理廢品很方便,我們已經習慣這樣的方式,也是為身邊的環保作一點貢獻。」曹啟典笑著說道。
徐峰坦言,再生資源兌換超市的存在,作為垃圾分類宣傳窗口,讓居民深入地了解垃圾的收集、投放、處置、運輸等現實問題,讓「垃圾分類」走進尋常百姓家。
兌換積分購買商品
還開發網約平臺回收廢舊物
再生資源兌換超市開了快1年,相比起現在的熱鬧,剛開始遇到過不少難題。「沒有做超市的經驗,也不知道怎麼運營,包括剛開始回收廢品,也不知道市場價格,市民難免都要比價。」通過摸索和環衛部門的指導,徐峰逐漸找到了方法,為了鼓勵居民垃圾分類收集,用廢品換積分購買的商品將更加優惠,比如醬油市場售價10元,居民用現金購買也是10元,但是用積分購買只需要8元。
除了再生資源兌換超市,徐峰還在三個小區投放了3組6個無人收集環保智能櫃。一米多高的柜子,上面寫著「所有垃圾、金屬、玻璃、塑料、紙張、織物」,方便市民分類投放垃圾。
「我們給小區居民免費發放『垃圾卡』,他們可以刷卡進行投放,最後一起回收。」徐峰介紹,市民刷卡打開箱子,直接投放垃圾即可。卡上也有積分,和再生資源兌換超市一樣,每次投放都可以獲得積分,通過積分換取日用品。
除了線下平臺,徐峰還製作了一個「幫幫互助」線上平臺。「如果家裡有廢舊物品回收的,可以通過小程序預約回收,我們上門取走。」
在徐峰的努力下,垃圾分類意識逐漸在揚城小區裡普及開來,不少市民有了垃圾分類的意識。
每天收集5噸半垃圾
全民環保,人人都是行動者
在揚州公益圈內,提到垃圾分類,很多人會想到徐峰。一組數據也間接地證明,徐峰團隊促進垃圾分類的努力沒有白費。目前,他們的再生資源兌換超市每天都收集各類垃圾5噸半左右,垃圾分類得到了有力執行。
回收來的廢舊物品究竟如何處理呢?「可回收的物品經過分揀、打包,售賣給上遊公司。不可回收的物品,我們和宜興一家有專門處理有毒有害物品資質的公司合作,通過物流運送到當地,進行處理。」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生活垃圾的製造者、受害者,同時也是治理者。」徐峰認為,做好垃圾分類工作最主要的是把宣傳做到位,從源頭抓起。從2016年開始,徐峰轉型公益理念,成立基金會,利用資本力量專注於再生資源兌換超市推廣,他和他的團隊定期定點地在小區內開展垃圾分類的講解宣傳活動,越來越多的揚州居民因此了解了垃圾分類的意義,主動參與垃圾分類。
「最重要的是環保概念需要深入人心。」徐峰表示,他所做的事情,可能不是很快能有結果,就像環保概念,不是一下子就能滲透。慢慢來,慢慢做,全民環保,就是要大家一起參與才有更大能量,每一個人都是行動者。
記者 薛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