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1953年7月20日
我國第一條220千伏高壓輸電線路
破土動工
這條名叫松東李線的輸電線路
全長370公裡
起自吉林豐滿水電站
經五十臺變電所
至撫順市李石寨變電所
松東李線
新中國成立後
作為東北地區主要電源的
當時亞洲最大的水電站
豐滿發電廠逐漸恢復發電
向東北三省
特別是遼寧重工業基地大量供電
原有線路容量已不能滿足需要
豐滿水電站
為了提高對遼寧省的供電可靠性
國家決定自行設計施工建設
220千伏松東李輸電線路
代號「506」工程
承擔這項工程任務的
就是中國能建東北院
東北院原辦公大樓
當時世界上除了瑞典於1952年
投入一條380千伏線路外
220千伏是最高電壓
這樣一個大工程
對成立不過2年的東北院來說困難很大
當時東北院設計人員手裡
沒有可供遵循的
送電線路設計規程、設計標準
參加「506」工程的工作人員集中學習技術要點
新中國第一批電力專家羅道坦
曾領導了這項工程的設計工作
接到任務後,我們人員不足、工種不全,不知如何下手。首先是主要的設計準則,如線間距離、對地距離、氣象條件選擇、塔型選擇、鐵塔設計計算方法等,都無法確定。我們參考各家的資料,日本的、美國的、蘇聯的我們都看。把這些資料搜集起來,經過我們自己的研究分析,然後變成我們自己的,只能靠這個。
長達360公裡的線路
經過地區地勢複雜
線路路徑勘測更是幾經周折
勘測設計人員
既經歷了炎熱多餘的酷暑
也碰到了大雪紛飛的嚴冬
定位勘測時
但是由於測量人員與電氣定位人員
對彼此的工作互不了解
導致勘測資料中
各隊圖紙拼接不上
甚至出現計算錯誤等問題
不得不進行複查
設計人員描圖
1953年4月全線複測
由測量人員領隊
勘測中又派負責工程師
相當於現在的設計總工程師
和測量隊長、土木技術員沿線檢查指導
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
完成了全線勘測定位工作
在冰天雪地中進行人力架線施工作業
鐵塔設計也是從頭做起
這個工程採用11種塔型
共立塔919基
橫穿遼寧、吉林兩省
設計工作量非常之大
然而從初步設計、技術設計到施工圖
只有一年左右的時間
設計人員
先收集了東北原有的貓頭塔資料
又從蘇聯雜誌上看到了酒杯塔
參照兩者,設計出自己的酒杯塔
他們還從研究資料中
悟出鐵塔的應力分析方法
編寫出了鐵塔設計的準則
紀念220千伏松東李線建成郵票
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賀輝亞
當時只有二十多歲
也是在這項工程中嶄露頭角
這是一項具有開創意義的工作。我們當時對通信幹擾保護的設計還很陌生。我和同事依靠當時初學的俄文基礎,鑽研俄文的通信幹擾保護導則,對通信線幹擾影響作了詳盡的研究和計算,還請教了郵電部門,最終成功完成了506工程的通信幹擾保護設計。
松東李架塔
工程於1952年7月開始設計
1953年7月正式全面開工
1954年1月26日投入運行
設計和建設速度非常快
建成投入運行後情況良好
中國在送電領域由此
進入世界領先行列
這次工程實踐
也培養了一大批專業人員
掌握了高壓送電線路
全套設計方法和程序
技術管理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如今,這條線路幾經更名
成為東北電網中普通的一段
那一座座鐵塔
依舊聳立在這片黑土地上
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作出新的貢獻
素材來源:中國能建東北院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能建,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