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問題問得看似有些「不講道理」,其實認真思量一下,會覺得也確實「有情可原」;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擺事實,講道理」都必須立足已經變化發展了的實際情況,而不是一味地用老眼光看新問題,那是不科學的。為什麼越是年輕教師工資越低?難道年輕教師不用養家餬口?對此問題的思考,筆者談幾點個人看法:
首先、不能簡單地討論青年教師與老教師同工同酬,因為教師工作既是一個辛苦活,更是一個技術活。目前,我國教師的工資待遇由於職稱問題造成了年資差不多的教師,工資待遇上差別較大的問題,這顯然是一種很不合理的現象;而對於年經教師和資深老教師的工資差距較大來說,則不能簡單地從上課或付出多少來區分,教師的工資待遇不是企業裡面的計件工資,不能說「上同樣多的課就必須拿同樣的工資報酬」才叫同工同酬,這對於老教師來說,同樣也是一種嚴重不公平。年輕教師即便與老教師付出一樣多、甚至比老教師付出更多,那只不過是「量」上的問題,而「質」有人考慮過嗎?得心應手和疲於應付,完全就是兩種境界好嘛!
其次、「時移則事異」,現在的社會情況確實不同了,由於我國較長時期的獨生子女政策不利影響,社會負擔明顯加重。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進步,社會就業競爭壓力也越來越重;尤其是伴隨老齡化時代的到來,這一茬成長起來的年輕人所要承擔的養老負擔也是越來越重,兩口子不僅要養兩個孩子,而且更要面對一群老人的供養。從這個角度來說,年輕的老師非常有必要拿更高的工資,才能滿足家庭生活的基本需要,而年輕教師工資待遇偏低現象,成為了時代煩惱,也是不少年輕人不願意當老師的主要根源;「到了什麼山上,就要唱什麼歌」,社會變化了,還是固收老一套分配政策,顯然不能適應社會新發展的需要,我們應該因地、因時制宜!
再者、「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這個非常「高大上」的提議,其實更應該考慮年輕人。2020年10月份,按照國務院第七次大督查的統一部署,14個國務院督查組分赴14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開展實地督查,先後走訪1300多個基層單位,訪談近5000名幹部群眾、企業負責人、創業者等,收集有關方面提出的意見建議1200餘條。對屬於地方政府職責範圍的意見建議,督查組已及時轉交相關省(區、市)政府研究辦理;對屬於國務院有關部門職責範圍的意見建議,國辦督查室整理後轉送相關部門研究辦理。這裡主要就是針對「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的問題,在筆者看來,其中更具有時代性的問題,就是要儘量多地考慮年輕教師工資待遇偏低的現象,老教師固然需要多照顧,而年輕教師的收入更應該成為關切的重中之重,畢竟年輕人才是社會的未來!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關於「為什麼越是年輕教師工資越低?難道年輕教師不用養家餬口」的問題,確實是一個值得全社會深思的好問題,在我們正在經歷的這個特殊時期,面對種種機遇和挑戰,關於年輕教師工資待遇偏低的突出情況,應該是更加亟待解決的重中之重,努力讓年輕教師的收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解決師資短缺問題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