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糰子媽育兒原創,歡迎個人評論、分享
在我國產後坐月子是很傳統的一件事情,就算現在年輕人思想前衛,也會乖乖聽話在家休養一段時間。
那麼問題來了,誰來伺候月子會更好一些?可能以前最多的是婆婆、或者親媽,隨著生活不斷進步,「伺候月子」的人選也有了變化。
有很多人問過這個問題:既然都不想麻煩雙方老人,那麼讓丈夫照顧妻子不是更好嗎?
現實與想像往往有很大差別,真到了坐月子的時候就會發現,就會發現丈夫「排不上號」。
1)很少有丈夫伺候月子
丈夫不能照顧妻子坐月子的原因未必是不負責,而是在護理和帶娃方面照顧經驗不足,反而容易添亂。
而且年輕夫妻組成的新家庭後,丈夫有自己的工作,除非有「陪產假」,否則大部分男士不會因為妻子坐月子,而耽誤一個月的工作,甚至丟掉工作。
所以在此後月子的人選中,家人也會默認丈夫排在最後一位,非必要時刻不會請他出場。
2)婆婆照顧兒媳的兩面性
若是婆媳相處得好,在婆婆照顧兒媳坐月子時,寶媽能得到更好的照顧,還能像向婆婆學習很多帶娃經驗,是一直以來都不錯的模式。
但不排除某些婆婆不考慮兒媳的感受,或嫌棄生男生女的問題,導致坐月子期間矛盾增加,成為寶媽「回奶神器」。
3)親媽的無奈
那麼寶媽怕與婆婆有矛盾,丈夫又靠不上,親媽來照顧自己坐月子就好了?
但這種模式很少有家庭可以接受,一方面是有這個傳統,女兒不能在娘家坐月子,鄰裡鄰居看見女兒回了娘家難免說長道短。
娘家媽在照顧女兒坐月子時,心裡會有不平衡:我女兒生孩子,婆家人為啥不管?所以親媽不是伺候月子最佳人選。
4)最受歡迎的模式
據調查發現,約為80%的女性產後想去月子中心「坐月子」。
如今最受歡迎的模式是家人陪著產婦去月子中心,或請月嫂到家裡來,專門負責某些任務。既能讓家人有休息的時間,也會掌握更多專業的育兒知識,減少親人之間的矛盾。
不過這種最受歡迎的模式沒能成為普遍選擇,多是因為費用較高,但多數產婦表示:如果經濟允許,會優先考慮這個模式。
由此可見,無論是最受歡迎的模式,還是傳統的模式,都存在各自的優缺點,如果不知道該怎樣選擇,不如先了解誰更適合「伺候月子」。
在誰照顧月子這件事情上,不管關係遠近、年齡大小、符合以下條件的人都差不了。
★ 「身體倍兒棒」
照顧月子的人很辛苦,所以他自身要有健康的身體條件、和良好的體質,既能照顧產婦,也不讓媽自己受傷害。
所以家裡面婆婆和親媽身體特別不好、年齡已經很大了,並不適合伺候月子。
★ 耐心、有愛、負責的性格
照顧月子不只是做飯,那麼簡單,要有一定的耐心和愛心,對產婦和寶寶負責。
如果在伺候月子時白天「不見人影」,對產婦和寶寶沒有耐心,整個月子將會特別糟糕,影響心情和產婦身體恢復。
★ 沒有不良嗜好
平時喜歡吸菸、喝酒、打牌等其他不良時候,並不適合照顧月子。這些習慣會給寶寶帶來危害,她也無法集中精神照顧月子裡的大人和孩子,而給產婦心裡添堵。
之所以大部分老人會伺候月子,是因為她們有生產和帶娃的經驗,這是重要條件,也是必要條件。
否則一個新手寶媽遇上一個不會不會帶娃的人,想想就覺得不靠譜,月子做不好還會坑了娃,因此要找一個帶娃「小能手」來伺候月子。
【今日話題】大家更喜歡誰來「伺候月子」?你曾經選擇了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