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堡仔 譯言
和大部分國家積極採取行動不同,英國提出群體免疫策略。這個「佛系」的策略得到很多質疑,在英國歷史上,執政者提出這樣的策略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了。讓我們在《狄更斯講英國史》裡找找看。
諾曼第徵服者,威廉一世的煩惱可這還不是威廉全部的煩惱:除此之外,他兒子們整日爭執,吵得他不得安寧。那時他有三個兒子還活著:「短襪」羅貝爾(因為他的腿很短),「紅髮」威廉(因為他頭髮的顏色),和「好學者」亨利(因為他非常好學)。當羅貝爾長大成人之後,他向威廉索要諾曼第,因為早在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就在母親瑪蒂爾德的協助下統治那裡(雖然只是名義上的)。威廉拒絕了,這讓羅貝爾又嫉妒又不滿。於是,有一天,當他的兄弟們從陽臺上潑水戲弄他時,憤怒的羅貝爾拔出劍,一口氣衝上樓去要置他的弟弟們於死地,幸好被威廉給攔下來了。可就在這天晚上,他帶著一些追隨者離開了他父親的宮廷,並試著強佔魯昂的一座城堡,可最終沒有成功。然後羅貝爾便把自己關在諾曼第的另一座城堡裡拒絕出來。威廉只得圍困了這座城堡。一天,兩人相遇;羅貝爾根本沒認出國王,就把他掀下了馬,險些殺了他。當羅貝爾發現這竟是他父親時,他急忙繳械投降,王后和其他貴族也幫著說情,兩人才算是和解了。不過這和解來得並不徹底:沒過多久,羅貝爾就跑到了海外,輾轉在各個宮廷之間,四處抱怨。他是個放蕩、粗心,而且輕率的人,整日和樂師、舞者混在一起,為了他們不惜一擲千金;可他的母親愛他,經常不顧國王的命令讓一個名為桑松的使者私自給他金錢供他揮霍。這讓國王火冒三丈,他發誓要挖出桑松的雙眼以作懲罰。絕望的桑松只得跑去做了一名僧人——也只有這樣才能保命。他從此金盆洗手,這才保住了自己的眼睛。
正如你所見的這樣,自從那場混亂的加冕典禮開始,為了維持他搶來的一切,徵服者威廉可謂是不惜任何代價,用盡了殘酷的手段和血腥的鎮壓。在整個統治生涯中,他一直為此奮鬥著。他真是一個堅定大膽的人,而他的確也成功地實現了他的目標。
他愛財,更愛美食,但打獵才是他最愛的休閒活動;而他的確也沉溺其中,其狂熱程度到了一定境界,以至於他下令掃平整片的村莊和城鎮,就為了創造適合鹿生存的樹林。雖然已經 有了六十八處皇家森林,但他還不滿足:他又在漢普郡[36]裡清出來一大片土地,建了那裡的第二座獵場;也是出於這個原因,那裡被叫做「新森林」[37]。成千的農民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小房子被夷為平地,而他們只能攜家帶口露宿野外;他們對威廉的痛恨也就更加深了一層:他實在太無情了!難道他帶給英格蘭人民的痛苦還不夠嗎?所以,在威廉統治的第二十一年(同時也是最後一年),當他返回魯昂[38]時,英格蘭早已怨聲載道;而就連他每個皇家獵場裡的每棵樹木上的每片樹葉似乎都在詛咒他!所以,當他年輕的兒子裡夏爾[39]在新森林中被一頭牡鹿頂死時,人們都說這些被強行造出來的樹林早晚也會對威廉的其他家庭成員實施報復[40]。
除了這些麻煩之外,徵服者威廉還為了一些國土與法蘭西國王爭執不休。當他在魯昂與國王討論這些問題時,他經常臥床不起,還不得不吃藥。這是醫生們的要求,因為威廉實在變得太胖了。然而,這卻被法蘭西國王當成了笑話;他還常常以此開玩笑。威廉聽說這事之後大方雷霆,他發誓會讓國王為此後悔。於是,他集結了軍隊,浩浩蕩蕩地入侵了那些有爭議的國土,把沿路的葡萄園、莊稼,和果園都付之一炬——這對他來說已經是輕車熟路了!不僅如此,他還燒了芒特[41]。然而最終倒黴的卻是他自己:當他騎馬走過炙熱的廢墟時,他的馬不小心踩到一些燃著的餘燼,突然受了驚。威廉被狠狠地向前一甩,正好頂在了馬鞍前端突起的部分上,受了致命傷。整整六個星期,他都躺在魯昂附近的一座修道院裡,奄奄一息;然後他終於立下了遺囑,決定把英格蘭給「紅髮」威廉,把諾曼第留給羅貝爾,而對小兒子亨利,他只留給他五千磅。也正是到了彌留之際,威廉開始後悔自己在英格蘭的所作所為。於是,他下令把錢分給英格蘭多座教堂和修道院,還釋放了政治犯(其實跟施恩於教堂比起來,這才是更好的懺悔方式);要知道,有些犯人已經在地牢裡關了二十年了。
終於,在一個九月的清晨,當太陽冉冉升起的時候,國王被一陣教堂的鐘聲吵醒。「這是哪裡的鐘聲?」他有氣無力地問。人們告訴他這是聖瑪麗禮拜堂的鐘聲。「那麼,」他說,「我將我的靈魂託付給聖母。」說完,他便咽了氣。
「金雀花」亨利,敗就敗在兒子手上國王的不肖之子及他們的外國朋友組成了可恥的陰謀集團,這其中一位首要人物就是佛蘭德伯爵[46]。他趁國王忙於國內事務之際,圍攻了諾曼第首府魯昂。但國王行動神速,人們本以為他還沒離開英格蘭,可他轉眼就出現在魯昂了。他打敗了佛蘭德伯爵,謀反者們也紛紛請求和談,他的壞兒子亨利和傑弗裡也投降了。理查又抵抗了六周,可陣地頻頻失守,他只得在轉戰數座城堡之後也投降了。亨利原諒了他們。
然而父親的寬容只不過是給他們繼續叛亂提供一個喘息的機會。他們虛偽、不忠、無恥,信譽還不如普通盜賊。就在第二年,亨利王子又叛變了,國王再一次原諒了他。八年後,理查背叛了哥哥亨利。傑弗裡王子甚至恬不知恥地說,三兄弟能合得來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聯合起來反抗父親。就在他們與國王和解的第二年,亨利王子再一次背叛父親,他投降後發誓再無下次,於是又被寬恕了。可後來,他還是和傑弗裡一起再次發動叛變。
不過,這背信棄義的王子大限已至。他在法蘭西一個鎮上病倒了,病中感受到良心的譴責,於是派信使到父親那兒,懇請父親原諒他,來見他最後一面。大度的國王對自己的孩子總是懷著一顆寬容的心。他決定前往,但王子先前的不義之舉讓國王身邊的貴族們懷疑這其中有詐,便奉勸國王說,就算他是長子(他在倖存的兒子中最為年長),國王也不該冒著生命危險去見這個叛徒。於是國王摘下手上的戒指派人送去,表示自己已經原諒了他。王子滿懷悲傷、淚流滿面地親吻了戒指,向身邊的人懺悔自己作為兒子是多麼的無恥卑賤。他對身邊的教士說:「啊,把我用繩子綁上,拖下床,放到灰堆上,讓我用這種方式向上帝表達懺悔,在禱告中死去!」他就這樣死了,年僅二十七歲。
三年後,傑弗裡王子在一次比賽中摔下馬背,被成群奔過的馬匹踩碎了腦袋。這樣一來就只剩下理查王子和約翰王子了。約翰現在已經長成了小夥子,他鄭重發誓會對父親效忠。理查在好朋友法蘭西國王腓力二世[47](他父親路易已死)的攛掇下很快又造反了。不過他沒堅持多久就再次投降,得到寬恕後還對著《新約全書》發誓絕不再犯。可過了一年左右,他還是食言了。當著父親的面,他就跪在法蘭西國王面前向他致敬,宣稱在他的幫助下,將通過武力奪得他父親在法蘭西的領地。
就是這樣的理查,竟然還自稱是救世主的戰士!前一年,法蘭西國王和英格蘭國王在那棵平原上的繁茂的老榆樹下友好會晤,都戴著十字架,發誓為成為新十字軍[48]、為了信仰的榮譽而奮鬥,而如今理察竟然也這樣戴著十字架,說出了同樣的誓言!
不幸的國王被兒子們的謊言搞得心力交瘁,行將就木,堅持了這麼久之後,竟也開始吃敗仗了。但是可敬的教皇還是支持他的。教皇要求取勝的法蘭西國王和理查與國王和談。理查想要加冕成為英格蘭國王,還假意要娶法蘭西國王的異母姐姐[49]。這位公主如今正在英格蘭,因為亨利本想把她許配給約翰。那是他最心愛的兒子,也是唯一一個(他以為)沒有背叛過他的兒子。最終,貴族們一個個離他而去,亨利國王在悲傷和無奈之中同意講和。
眼下他還要面對最後一個沉重的打擊。他臥病在床,有人拿來了和平條約的稿件還有背叛者的名單,要求他赦免這些人。名單開頭赫然列著約翰的名字,他最愛的兒子,他到最後都相信著的兒子。
一百年前,「徵服者」剛咽氣就被恭順的宮廷隨從們拋棄了,他的後代如今也遭受了相同的待遇。王室房間遭到洗劫,國王屍體也被剝了個精光,幾乎都沒法兒搬到豐泰夫羅修道院[51]下葬。
不過在這段統治期間,倒是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美麗的羅莎蒙德」[52]。故事講述了國王是怎樣愛上羅莎蒙德這位世間最可愛的女子的。他為她在伍德斯託克的一個公園建造了一座漂亮的閨房。閨房隱蔽在迷宮中,只有藉助絲線才能到達。壞皇后嫉妒羅莎蒙德,發現了絲線的秘密,有一天便來到她面前,給她一把匕首和一杯毒藥,叫她選一種自盡。不管美麗的羅莎蒙德怎樣滿面淚水地苦苦哀求都是徒勞,殘忍的皇后無動於衷,她只好飲鴆自盡,死在漂亮的閨房裡,無知的鳥兒們還圍著她唱著歡快的歌。
《狄更斯講英國史》本書一共分為三卷,講述了從公元前50年到公元1689年、維多利亞女王登基之間的英格蘭歷史,其中也涵蓋了部分蘇格蘭、愛爾蘭和法蘭西的重大歷史事件。雖為歷史書,但狄更斯使用了更為風趣、更具故事性的文學寫作手法,並在史實的基礎之上加以創造,將文中對話和人物情感塑造得惟妙惟肖,歷史寫得像段子,讀來十分有趣。
【作者】[英]查爾斯·狄更斯
【譯者】張珺怡,蘇旻婕,餘一鶴
【責任編輯】蘇旻婕
想要閱讀《狄更斯講英國史》的讀者,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閱讀原文
原標題:《集體免疫?——英國史上的神操作還少嗎》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