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講英國史 | 英國歷史上的那些神操作

2020-12-23 澎湃新聞

原創 堡仔 譯言

和大部分國家積極採取行動不同,英國提出群體免疫策略。這個「佛系」的策略得到很多質疑,在英國歷史上,執政者提出這樣的策略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了。讓我們在《狄更斯講英國史》裡找找看。

諾曼第徵服者,威廉一世的煩惱

可這還不是威廉全部的煩惱:除此之外,他兒子們整日爭執,吵得他不得安寧。那時他有三個兒子還活著:「短襪」羅貝爾(因為他的腿很短),「紅髮」威廉(因為他頭髮的顏色),和「好學者」亨利(因為他非常好學)。當羅貝爾長大成人之後,他向威廉索要諾曼第,因為早在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就在母親瑪蒂爾德的協助下統治那裡(雖然只是名義上的)。威廉拒絕了,這讓羅貝爾又嫉妒又不滿。於是,有一天,當他的兄弟們從陽臺上潑水戲弄他時,憤怒的羅貝爾拔出劍,一口氣衝上樓去要置他的弟弟們於死地,幸好被威廉給攔下來了。可就在這天晚上,他帶著一些追隨者離開了他父親的宮廷,並試著強佔魯昂的一座城堡,可最終沒有成功。然後羅貝爾便把自己關在諾曼第的另一座城堡裡拒絕出來。威廉只得圍困了這座城堡。一天,兩人相遇;羅貝爾根本沒認出國王,就把他掀下了馬,險些殺了他。當羅貝爾發現這竟是他父親時,他急忙繳械投降,王后和其他貴族也幫著說情,兩人才算是和解了。不過這和解來得並不徹底:沒過多久,羅貝爾就跑到了海外,輾轉在各個宮廷之間,四處抱怨。他是個放蕩、粗心,而且輕率的人,整日和樂師、舞者混在一起,為了他們不惜一擲千金;可他的母親愛他,經常不顧國王的命令讓一個名為桑松的使者私自給他金錢供他揮霍。這讓國王火冒三丈,他發誓要挖出桑松的雙眼以作懲罰。絕望的桑松只得跑去做了一名僧人——也只有這樣才能保命。他從此金盆洗手,這才保住了自己的眼睛。

正如你所見的這樣,自從那場混亂的加冕典禮開始,為了維持他搶來的一切,徵服者威廉可謂是不惜任何代價,用盡了殘酷的手段和血腥的鎮壓。在整個統治生涯中,他一直為此奮鬥著。他真是一個堅定大膽的人,而他的確也成功地實現了他的目標。

他愛財,更愛美食,但打獵才是他最愛的休閒活動;而他的確也沉溺其中,其狂熱程度到了一定境界,以至於他下令掃平整片的村莊和城鎮,就為了創造適合鹿生存的樹林。雖然已經 有了六十八處皇家森林,但他還不滿足:他又在漢普郡[36]裡清出來一大片土地,建了那裡的第二座獵場;也是出於這個原因,那裡被叫做「新森林」[37]。成千的農民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小房子被夷為平地,而他們只能攜家帶口露宿野外;他們對威廉的痛恨也就更加深了一層:他實在太無情了!難道他帶給英格蘭人民的痛苦還不夠嗎?所以,在威廉統治的第二十一年(同時也是最後一年),當他返回魯昂[38]時,英格蘭早已怨聲載道;而就連他每個皇家獵場裡的每棵樹木上的每片樹葉似乎都在詛咒他!所以,當他年輕的兒子裡夏爾[39]在新森林中被一頭牡鹿頂死時,人們都說這些被強行造出來的樹林早晚也會對威廉的其他家庭成員實施報復[40]。

除了這些麻煩之外,徵服者威廉還為了一些國土與法蘭西國王爭執不休。當他在魯昂與國王討論這些問題時,他經常臥床不起,還不得不吃藥。這是醫生們的要求,因為威廉實在變得太胖了。然而,這卻被法蘭西國王當成了笑話;他還常常以此開玩笑。威廉聽說這事之後大方雷霆,他發誓會讓國王為此後悔。於是,他集結了軍隊,浩浩蕩蕩地入侵了那些有爭議的國土,把沿路的葡萄園、莊稼,和果園都付之一炬——這對他來說已經是輕車熟路了!不僅如此,他還燒了芒特[41]。然而最終倒黴的卻是他自己:當他騎馬走過炙熱的廢墟時,他的馬不小心踩到一些燃著的餘燼,突然受了驚。威廉被狠狠地向前一甩,正好頂在了馬鞍前端突起的部分上,受了致命傷。整整六個星期,他都躺在魯昂附近的一座修道院裡,奄奄一息;然後他終於立下了遺囑,決定把英格蘭給「紅髮」威廉,把諾曼第留給羅貝爾,而對小兒子亨利,他只留給他五千磅。也正是到了彌留之際,威廉開始後悔自己在英格蘭的所作所為。於是,他下令把錢分給英格蘭多座教堂和修道院,還釋放了政治犯(其實跟施恩於教堂比起來,這才是更好的懺悔方式);要知道,有些犯人已經在地牢裡關了二十年了。

終於,在一個九月的清晨,當太陽冉冉升起的時候,國王被一陣教堂的鐘聲吵醒。「這是哪裡的鐘聲?」他有氣無力地問。人們告訴他這是聖瑪麗禮拜堂的鐘聲。「那麼,」他說,「我將我的靈魂託付給聖母。」說完,他便咽了氣。

「金雀花」亨利,敗就敗在兒子手上

國王的不肖之子及他們的外國朋友組成了可恥的陰謀集團,這其中一位首要人物就是佛蘭德伯爵[46]。他趁國王忙於國內事務之際,圍攻了諾曼第首府魯昂。但國王行動神速,人們本以為他還沒離開英格蘭,可他轉眼就出現在魯昂了。他打敗了佛蘭德伯爵,謀反者們也紛紛請求和談,他的壞兒子亨利和傑弗裡也投降了。理查又抵抗了六周,可陣地頻頻失守,他只得在轉戰數座城堡之後也投降了。亨利原諒了他們。

然而父親的寬容只不過是給他們繼續叛亂提供一個喘息的機會。他們虛偽、不忠、無恥,信譽還不如普通盜賊。就在第二年,亨利王子又叛變了,國王再一次原諒了他。八年後,理查背叛了哥哥亨利。傑弗裡王子甚至恬不知恥地說,三兄弟能合得來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聯合起來反抗父親。就在他們與國王和解的第二年,亨利王子再一次背叛父親,他投降後發誓再無下次,於是又被寬恕了。可後來,他還是和傑弗裡一起再次發動叛變。

不過,這背信棄義的王子大限已至。他在法蘭西一個鎮上病倒了,病中感受到良心的譴責,於是派信使到父親那兒,懇請父親原諒他,來見他最後一面。大度的國王對自己的孩子總是懷著一顆寬容的心。他決定前往,但王子先前的不義之舉讓國王身邊的貴族們懷疑這其中有詐,便奉勸國王說,就算他是長子(他在倖存的兒子中最為年長),國王也不該冒著生命危險去見這個叛徒。於是國王摘下手上的戒指派人送去,表示自己已經原諒了他。王子滿懷悲傷、淚流滿面地親吻了戒指,向身邊的人懺悔自己作為兒子是多麼的無恥卑賤。他對身邊的教士說:「啊,把我用繩子綁上,拖下床,放到灰堆上,讓我用這種方式向上帝表達懺悔,在禱告中死去!」他就這樣死了,年僅二十七歲。

三年後,傑弗裡王子在一次比賽中摔下馬背,被成群奔過的馬匹踩碎了腦袋。這樣一來就只剩下理查王子和約翰王子了。約翰現在已經長成了小夥子,他鄭重發誓會對父親效忠。理查在好朋友法蘭西國王腓力二世[47](他父親路易已死)的攛掇下很快又造反了。不過他沒堅持多久就再次投降,得到寬恕後還對著《新約全書》發誓絕不再犯。可過了一年左右,他還是食言了。當著父親的面,他就跪在法蘭西國王面前向他致敬,宣稱在他的幫助下,將通過武力奪得他父親在法蘭西的領地。

就是這樣的理查,竟然還自稱是救世主的戰士!前一年,法蘭西國王和英格蘭國王在那棵平原上的繁茂的老榆樹下友好會晤,都戴著十字架,發誓為成為新十字軍[48]、為了信仰的榮譽而奮鬥,而如今理察竟然也這樣戴著十字架,說出了同樣的誓言!

不幸的國王被兒子們的謊言搞得心力交瘁,行將就木,堅持了這麼久之後,竟也開始吃敗仗了。但是可敬的教皇還是支持他的。教皇要求取勝的法蘭西國王和理查與國王和談。理查想要加冕成為英格蘭國王,還假意要娶法蘭西國王的異母姐姐[49]。這位公主如今正在英格蘭,因為亨利本想把她許配給約翰。那是他最心愛的兒子,也是唯一一個(他以為)沒有背叛過他的兒子。最終,貴族們一個個離他而去,亨利國王在悲傷和無奈之中同意講和。

眼下他還要面對最後一個沉重的打擊。他臥病在床,有人拿來了和平條約的稿件還有背叛者的名單,要求他赦免這些人。名單開頭赫然列著約翰的名字,他最愛的兒子,他到最後都相信著的兒子。

一百年前,「徵服者」剛咽氣就被恭順的宮廷隨從們拋棄了,他的後代如今也遭受了相同的待遇。王室房間遭到洗劫,國王屍體也被剝了個精光,幾乎都沒法兒搬到豐泰夫羅修道院[51]下葬。

不過在這段統治期間,倒是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美麗的羅莎蒙德」[52]。故事講述了國王是怎樣愛上羅莎蒙德這位世間最可愛的女子的。他為她在伍德斯託克的一個公園建造了一座漂亮的閨房。閨房隱蔽在迷宮中,只有藉助絲線才能到達。壞皇后嫉妒羅莎蒙德,發現了絲線的秘密,有一天便來到她面前,給她一把匕首和一杯毒藥,叫她選一種自盡。不管美麗的羅莎蒙德怎樣滿面淚水地苦苦哀求都是徒勞,殘忍的皇后無動於衷,她只好飲鴆自盡,死在漂亮的閨房裡,無知的鳥兒們還圍著她唱著歡快的歌。

《狄更斯講英國史》本書一共分為三卷,講述了從公元前50年到公元1689年、維多利亞女王登基之間的英格蘭歷史,其中也涵蓋了部分蘇格蘭、愛爾蘭和法蘭西的重大歷史事件。雖為歷史書,但狄更斯使用了更為風趣、更具故事性的文學寫作手法,並在史實的基礎之上加以創造,將文中對話和人物情感塑造得惟妙惟肖,歷史寫得像段子,讀來十分有趣。

【作者】[英]查爾斯·狄更斯

【譯者】張珺怡,蘇旻婕,餘一鶴

【責任編輯】蘇旻婕

想要閱讀《狄更斯講英國史》的讀者,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閱讀原文

原標題:《集體免疫?——英國史上的神操作還少嗎》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交通變革+語言視角|狄更斯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小說家嗎?
    小說的高潮讓所有讀者措手不及:皮普遇到了馬格韋契(Magwitch)——一個他在孩童時代救其於沼澤中的越獄囚徒,不遠萬裡,從澳大利亞回到英國,公開宣布他就是皮普的恩主。這一事件既像晴天霹靂,粉碎了皮普的發財夢想;又如黑夜閃電,使皮普從道德上復甦。(原文無,根據李維屏著、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國小說人物史》補充,供編輯參考)1829年,喬治·史蒂芬森用於比賽的「火箭」號火車機車。
  • 《狄更斯全集》中譯本全國首發 曾作為國禮贈與英國
    科波菲爾》、《遠大前程》、《匹克威克外傳》……如果你想要閱讀西方文學名著,狄更斯的著作是必備的選擇。  今年是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誕辰200周年,同時也是中英建交40周年,在這個特殊時期,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獻上了一份厚禮——收集最全的《狄更斯全集》中譯本。  據悉,早在1998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就出版過19卷的《狄更斯文集》。
  • 世界名人史:起伏一生的現實作家,查爾斯·約翰·赫芬姆·狄更斯
    文學大師狄更斯。查爾斯·約翰·赫芬姆·狄更斯(Charles John Huffan Dickens,1812—1870)是19世紀英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一生創作了大量作品,廣泛描寫了19世紀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社會生活,揭露了資產階級金錢世界的種種罪惡,著名作品有《雙城記》《霧都孤兒》。狄更斯於1812年2月7日出生於英國樸資茅斯的波特西地區。
  • 林紓為何熱衷翻譯狄更斯?丨狄更斯與中國
    幾乎每一個以文為生者,都有著自己隱秘的欲望:只消手中筆桿一搖,那些活靈活現的文學人物就像被符籙招攝一般,群聚而來,附於筆端,隨著作者的心意,在紙上幻化出種種引人入勝的精妙故事。倘使有一位文人能擁有如此令人豔羨的法力,恐怕非狄更斯莫屬。
  • 把讀書當做家庭傳統,和英國小朋友一起讀狄更斯、莎士比亞
    我最近在讀狄更斯的小說,買了一個兒童版,一個青少版。哈哈有個英國朋友告訴我,讀狄更斯的書是他們家的傳統。其實我很羨慕英國人可以有這些和讀書相關的傳統。他們可以讀羅爾德達爾,可以讀JK羅琳,可以讀莎士比亞,可以讀狄更斯......有了孩子後再讀給孩子聽......
  • 英國小說之王狄更斯的第一部浪漫主義小說——《尼古拉斯·尼克貝》
    作為英國近代文學史上唯一一位能與莎士比亞相媲美的偉大作家,狄更斯素有「英國小說之王」的美譽。一路上,他們曾被好心的巡遊劇團團長收留,也遇到慷慨的採瑞博兄弟,尼古拉斯還愛上了美麗的姑娘瑪德琳。最終尼古拉斯能獲得成功,實現一家幸福團聚的理想嗎? 狄更斯這一生創作了十四部長篇小說,一部隨筆以及上百篇短篇小說,其作品一直深受大眾喜愛,裡面的經典語錄也一直為人津津樂道。
  • 狄更斯、梵谷的椅子,希望之光——英國畫家盧克·菲爾德斯
    查爾斯·狄更斯著名作家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1812年2月7日-1870年6月9日)去世第二天,《圖解報》刊登了由菲爾德斯創作的狄更斯的空椅子的插圖約翰·埃弗裡特·米萊斯(John Everett Millais)看到了題為《無家可歸》和《飢餓》的木版畫,插圖也引起了查爾斯·狄更斯的注意。狄更斯印象深刻,以至於他立即委託菲爾德斯去商討《埃德溫·德魯德的奧秘》一書的插圖事宜。菲爾德斯的插圖還出現在其他大眾發行期刊中:《星期日雜誌》,《康希爾雜誌》和《紳士雜誌》。
  • 狄更斯,就是那個霧都孤兒
    狄更斯特別注意描寫生活在英國社會底層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當時英國複雜的社會現實,為英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開拓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對英國文學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今年6月9日,對於喜歡英國文學的讀者而言,是一個不尋常的日子,150年前的這一天,英國著名作家查爾斯·狄更斯在羅切斯特附近的蓋茨山莊逝世了。
  • 英國小鎮舉辦「狄更斯節」,民眾穿古典服裝,重回維多利亞時代
    當地時間2019年6月22日,英國肯特郡布羅德斯泰,當地舉辦一年一度的「狄更斯節」,民眾身著維多利亞時代服裝走上街頭。據悉,狄更斯節是人們為了紀念作家狄更斯而設立,每當這天,人們穿著狄更斯小說中時代的服裝。
  • 一句英語076:出自英國作家狄更斯的《雙城記》這句:不要為那些不願在你身上花費時間的人而浪費你的時間
    不要為那些不願在你身上花費時間的人而浪費你的時間T I P S 這句話出自英國作家狄更斯的《雙城記》。 《雙城記》是英國作家狄更斯的代表作。小說並不長,分三部,時間跨度很大,描寫到了法國大革命,而雙城則是指巴黎和倫敦。《雙城記》有著一個非常著名的、經典的、廣為人知的開頭。
  • 不合時宜的「訪華」者丨狄更斯與中國
    恰如狄更斯時代的英國批評家對這部小說的評價,「英語世界裡最滑稽的小說」,本書的譯者林紓也一定深深嗅到了原著中嗆人的荒誕幽默感,因而捨棄了這本書讓國人一望不知所云的原名,而冠之以一個既切合主旨,又足以吸引同胞眼球的開門見山的書名《滑稽外史》。
  • 閒逛者與「拾垃圾者」狄更斯
    狄更斯是英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他雖然只活了58歲,卻為人類留下了15部長篇小說,20餘部中篇小說,數百篇短篇小說,創造了兩千多個令人難忘的人物形象,是世界上最多產作家之一。在文學界,狄更斯受到的喜愛是史無前例的。
  • 在最壞的時代與最好的時代之間丨狄更斯逝世150年
    狄更斯生活的時代,是英國歷史最偉大的階段——維多利亞時代。維多利亞女王18歲(1837)登上英國王位,82歲(1901)離世,她在位的64年間,大英帝國進入了它的黃金時代,包括殖民地,它的領土面積達到了3600萬平方公裡。在它鼎盛時期,經濟總量佔全球的70%,工業生產能力比世界其他國家的總和還要多,對外貿易額超過世界上的其他任何一個國家,其繁榮昌盛為世界各國所矚目。
  • 海南日報數字報-狄更斯:他就是那個霧都孤兒
    法國傳記作家、小說家莫洛亞記錄了時代的見證:狄更斯1870年逝世時,消息傳遍了英國、美國、加拿大和澳洲的每一個有兒童的人家,據說有一個小孩子曾經問道:「狄更斯先生死了嗎,那麼聖誕老人是不是也要死掉呢?」  狄更斯的兩副面孔  十九世紀,在那個被稱為「維多利亞時代」的幾十年裡,英國在世界舞臺上可以說是獨領風騷,在維多利亞女王在位期間,英國號稱「日不落帝國」。
  •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狄更斯離開我們的150年
    作為英國維多利亞時代最偉大的作家,狄更斯在英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僅次於莎士比亞,其作品中特有的仁慈與悲憫影響了中外許多作家。他為弱勢群體代言,追求社會正義,這是他與那些風花雪月的文字工作者最大的差異。沒有人會對上面的文字陌生,尤其是第一句,很多行業分析的深度文章中,我們都似曾相識,這是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小說《雙城記》的開頭。作為英國維多利亞時代最偉大的作家,狄更斯在英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僅次於莎士比亞,其作品中特有的仁慈與悲憫影響了中外許多作家。他為弱勢群體代言,追求社會正義,這是他與那些風花雪月的文字工作者最大的差異。
  • 狄更斯:時代的冷峻觀察者
    1812年2月7日查爾斯·狄更斯出生於英國樸茨茅斯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父親約翰·狄更斯是海軍部軍需處的職員,待遇優厚,但他的揮霍和糊塗常使這個家庭陷於拮据。約翰·狄更斯也是他後來小說中那些不稱職的父親和不中用紳士的原型。   童年時,家裡還有一間父親的圖書室,收藏了不少好書,狄更斯在這裡飽嘗讀書之樂。但無憂無慮的童年仿佛稍縱即逝。
  • 英國口述歷史館館長:英國口述史一開始就關注草根
    此前,口述歷史在英國已有二三十年的發展歷程,英國國家圖書館收集了一批口述史資料,但未曾整理、利用,「只是放在那裡」。羅伯特·珀克斯上任之後情況發生了變化。從1994年起,遺產樂透基金會(Heritageand Lottery Fund)開始支持口述史項目。截止到2013年,僅這一家基金會在口述史方面投資8千1百萬英鎊,受惠項目超過3100個。
  • 習近平訪問英國 盤點那些年打動我們的英國文藝
    正如英國詩人雪萊的詩一樣,無數英國文藝作品曾漂洋過海傳到中國,一部小說,一篇散文,一首詩,一幅畫,一部電影,一部電視劇,一曲音樂,都曾以各自魅力去吸引、感染、打動國人。10月19日至2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英國,「我出訪所到之處,最陶醉的是各國各民族人民創造的文明成果。」
  • 這些名著,英國人最恨
    這些刻薄的英國人和韓寒們一樣,讓我們明白了一件事:讀不下去經典名著根本不必羞愧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充滿了「歇斯底裡和臆想」,狄更斯的書「怪裡怪氣,故作憂傷」——可以推想,這樣的言論一出,會在英國文學圈引起怎樣的震動。
  • 年度書單︱英國雜誌《今日歷史》評選的2017最佳歷史書
    《今日歷史》是英國一份著名的插圖歷史雜誌,同時也有官方網站(http://www.historytoday.com/)。從1951年創刊起,該雜誌按月發行,致力於將嚴肅而權威的歷史以有趣的方式展現給廣大民眾。它覆蓋各個時段和各個地區,既刊登傳統史學類文章,也聚焦於最新歷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