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人語遲"可能是聽力問題!別錯失最佳治療期

2020-12-24 網易親子

(原標題:「貴人語遲」可能是聽力問題!家長別錯失最佳治療時期)



如何判斷聽力障礙程度?

聽力障礙是指各種原因導致人聽覺困難,聽不到或聽不清環境聲及言語聲。其程度包括以下幾種:

聽力無障礙:平均聽力閾值為0-20 dB HL。

輕度聽力障礙:平均聽力閾值26-40 dB HL,聽悄悄話有困難。

中度聽力障礙:平均聽力閾值41-60 dB HL,噪聲環境下聽說話有困難。

重度聽力障礙:平均聽力閾值61-80 dB HL,大聲說話才能聽到。

極重度聽力障礙:平均聽力閾值≥81 dB HL,聽大聲說話有困難。

張杰介紹,聽力閾值是指人能聽見的最小聲音,一般而言,聽力閾值在60-70 dB HL,或不超過80 dB HL,可以通過助聽器幹預;當閾值超過80 dB HL,就需要人工耳蝸。助聽器的原理是放大聲音,而人工耳蝸的原理是通過植入體內的電極,刺激聽神經來恢復或重建聾人的聽覺功能。語前聾的孩子即便植入人工耳蝸,仍然需要很長時間的語言康復訓練,他們的聽覺年齡從植入人工耳蝸開始才起步,因此,早期幹預至關重要。

「目前全國可以做人工耳蝸手術的醫生有限,北京兒童醫院一年可以做100多臺手術,其他醫院的手術量最大也就300-500臺,難以覆蓋所有手術需求。」張杰表示,人工耳蝸技術從1995年進入中國,至今仍屬於技術難度較大的手術,需要在顯微鏡下操作,同時還需要配備動力系統等設備,因此,需要整體醫療水平的提高才能夠普及。

如何及早發現聽力問題?

新生兒聽力篩查、兒童聽力篩查和對兒童聽力及言語發育進行觀察,是早期發現聽力損失的重要手段。張杰介紹,寶寶出生三天左右,需接受聽力篩查,未通過的還將在出生後42天接受復篩,仍未通過者在3個月齡內轉診至聽力診斷中心進行診斷。而重症監護病房住院的新生兒,比如早產兒,出院前必須進行耳聲發射和自動聽性腦幹反應篩查,未通過者直接轉診。「6、12、24、36月齡是兒童聽力篩查的重要年齡,任何時期未通過聽力篩查,應及時轉診。」

張杰指出,目前新生兒聽力篩查已經在全國推廣,但在偏遠地區並未普及,加上家長對聽力障礙認識不足,導致一些患兒錯過了最佳治療期。「我有一個患兒直到4歲家長才發現聽力異常,而家長一直覺得只是說話晚,畢竟孩子也曾發出過『爸』、『媽』這樣的發音。」

張杰進一步解釋說,孩子很小的時候往往會發出無意識的聲音,尤其是以疊詞居多,例如「ba」、「ma」這樣的發音,可能只是孩子無意識發出來的。如果家長不能及時發現孩子的聽力問題,可能就會錯過他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6個月-3歲。因為這個時間段他會接受到很多信息,形成他的語言,如果聽力不好,早期雖然差別不大,但隨著時間推移,這種差距就會拉大,孩子的語言能力、認知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智商水平都會比同齡人下降。

如果發現有如下情況,請儘快帶孩子就醫:

1.對巨大聲響沒有反應。

2.不尋找或發現不了聲源。

3.言語和交流能力落後於他人。

4.無法執行簡單的命令(如「穿上鞋子」)或無法理解簡單的指令。

5.由於聽不清某些音,「z、c、s」等清輔音發不準。

6.由於聽不清或聽不到音樂聲,對唱歌跳舞等活動表現消極。

7.嚴重依賴唇讀。

另外,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有拍打、抓耳部等動作,或有耳癢、耳流膿等,或對聲音反應遲鈍、語言發育遲緩、或青少年長期接觸娛樂噪聲(網吧上網、KTV唱歌等)後出現耳鳴等現象,建議儘快到醫院檢查聽力。

聽障兒童可申請救助

張杰介紹,根據聽力損失程度、耳蝸是否有畸形、耳蝸長短等情況,需要選擇不同的人工耳蝸,價格從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不等。張杰表示,儘管很多地方已經將人工耳蝸納入了醫保,但仍然無法完全覆蓋。對於很多家庭而言,這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有的甚至是傾家蕩產,而且後期的康復治療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2018年6月,國務院印發《關於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的意見》,救助對象為符合條件的0-6歲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等殘疾兒童和孤獨症兒童。其監護人可以向殘疾兒童戶籍所在地(居住證發放地)縣級殘聯組織諮詢和申請。監護人也可以委託他人、社會組織、社會救助經辦機構等代為申請。各省已根據上述《意見》建立了本省的殘疾兒童救助政策,救助內容包括助聽器和人工耳蝸產品、手術費、康復訓練補貼等。部分省還將救助年齡擴大到0-17歲。

除了諮詢縣級殘聯組織,還可以登錄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研究中心官網下載了解各省具體救助制度。

本文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王一土_NBJS7909

相關焦點

  • 「貴人語遲」可能是聽力問題!家長別錯失最佳治療時期
    ,導致一些患兒錯失最佳治療時期,科普工作仍需加大力度。語前聾的孩子即便植入人工耳蝸,仍然需要很長時間的語言康復訓練,他們的聽覺年齡從植入人工耳蝸開始才起步,因此,早期幹預至關重要。「目前全國可以做人工耳蝸手術的醫生有限,北京兒童醫院一年可以做100多臺手術,其他醫院的手術量最大也就300-500臺,難以覆蓋所有手術需求。」
  • 遠離「貴人語遲」
    現在越來越多家長重視孩子的語言發展問題,以及促進語言發育的一些方法,希望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夠得到提升,兒童語言發展隨著年齡的增長也在不停的發展與變化,但是隨著現如今大環境、教養方式等的改變,門診上來諮詢兒童語言發育相關問題的家長也越來越多
  • 別迷信「貴人語遲」 所有新生兒需做聽力篩查
    新華網南京3月3日專電(記者朱旭東)都說男孩子學話晚,家裡人甚至認為「貴人語遲」而沾沾自喜,可是小雨到了兩歲不僅不會說話,對家長的一些簡單語言聲一直置若罔聞,對視線之外的聲響也沒反應。「民間流傳的『貴人語遲』說法,會延誤聾兒的最佳診斷和幹預時機。」南京市婦幼保健院五官科主任醫師吳興香說。
  • 晨茜語言矯正:孩子說話晚,是「貴人語遲」嗎?
    有的人認為,孩子說話晚是聰明的表現,所謂「貴人語遲」嘛!真是這樣嗎?是什麼原因造成孩子說話晚呢?說話早晚和孩子的智力有關係嗎?新手父母趕快來一探究竟吧!生理因素影響(1)聽力障礙:患有聽力障礙的孩子因為自身原因而無法聽到外界的聲音,會使孩子不理解聲音所表達的意思,導致孩子不能說話。這個時候父母不要慌亂,應儘快帶孩子去醫療機構治療,以免延誤治療的最佳時機。
  • 還在相信貴人語遲的鬼話?自閉兒童連年增加,別錯過最佳幹預期
    起初,劉女士並沒有覺得不妥,都說貴人語遲,何況男孩發育本身就慢,說話晚一些倒也屬於正常現象。可是讓劉女士忽略了一個問題,孩子總是喜歡自己玩,即便有小朋友主動去搭訕,他也是置之不理,依舊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 「貴人語遲」,千萬別再這樣說了
    「貴人語遲」,這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在門店的接待工作中我們常常發現,一些城市地區的聽力意識比我們想像中還要弱!更別提小城鎮了。家長們對聽力知識的匱乏,導致了一生懊悔的結果,他們提起往事,眼裡總是充滿著自責。這不免讓人心裡不是滋味。孩子學會說話,是每個家庭的大事。
  • 別再相信貴人語遲了,孩子說話晚,可能是你做錯了這幾點
    婆婆說孩子「貴人語遲」又不是聽不懂話,也能喊「爸爸媽媽」,能有什麼問題?可人家別的小孩像他這麼大的早就會說很多話了,就我家寶寶,這樣,我都快急死了,不會有什麼問題吧?經常會聽到有一種說法叫做「貴人語遲」,尤其是爺爺奶奶輩的會覺得孩子說話晚是正常的,說話晚的小孩聰明。
  • 家長別被「貴人語遲」欺騙了
    同事小劉聽到後,急忙寬慰小陳:「有些寶寶可能說話比較晚呢?不都說貴人語遲嗎?你們也不用太過於緊張吧!」而已經是一個5歲寶寶媽媽的張姐則建議小陳:「如果超過了2歲還不會說話,那還是需要帶寶寶去醫院檢查的,我家寶寶不到2歲半就已經能說一些日常的語句了。」
  • 上饒●迷信「貴人語遲」,讓多少孩子和家長吃盡了苦頭…
    這是一位10歲孩子的家長,因為「貴人語遲」這個自我安慰說詞,硬生生毀了孩子最佳幹預訓練時期,現在孩子已經是重度自閉症;也被學校勸退了~天天呆在家裡,不和任何人交流…嚴重時還會做出過激行為~進行攻擊他人或者自我傷害…
  • 孩子說話晚真的是"貴人語遲"嗎?
    今天我們來談一談孩子說話晚,真的是貴人語遲嗎?孩子講話晚有兩種可能性,一種是聽力正常的,但是語言輸入量不夠,就像往杯子裡邊倒水,如果水倒不滿,這個杯子裡邊的水是不會流出來的,所以我們人的大腦就像一個空的杯子,你的語言輸入決定了你的大腦什麼時候會輸出,所以語言輸入量不夠,那這個孩子就不會講話。
  • 「貴人語遲」,你還被這些不實言論誤導嗎?
    有位寶媽分享了一件事:她在醫院見到一個有聽力問題的小姑娘,已經4歲半了還沒有採取任何幹預措施,問及原因,家長的回答竟然是「我聽人說,要長到6歲才能做人工耳蝸」……聽了這話,想必所有家長都和小編一樣,充滿了憤怒和無奈,同時,也為被耽誤的孩子深感惋惜。
  • 孩子說話晚真的是貴人語遲嗎
    現在很多孩子說話很晚,大多依靠肢體語言交流,長輩一般都會說沒關係,說孩子說話晚正是孩子聰明的表現,孩子說的越晚越聰明,以前民間流傳":貴人語遲。&34;貴人語遲」其實是大家的誤讀,這句話本出自《論語》,原句為「貴人語遲,敏於行卻不訥於言,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由此,僅可以分析出其原意是指有內涵有思想的人,是不會多說話,也不會搶說話。然而這個詞到了現代,以訛傳訛,常被人們誤讀為說話晚的人是「貴人」的意思。
  • 孩子說話晚,「貴人語遲」,一句貴人語遲耽誤了多少孩子
    家長們發現有些孩子跟同齡的孩子相比說話晚,甚至聽不清孩子說的什麼,會感到很焦慮,有些家長認為孩子說話晚是因為「貴人語遲語言發育遲緩是語言障礙中常見的問題,也是2歲兒童最常見的發育問題之一,指由於各種原因兒童的口頭表達或語言理解能力明顯落後於同齡兒童的正常發育水平
  • 孩子說話晚並非「貴人語遲」,可能是語言發育問題,還有更嚴重...
    幼升小的孩子大多在五六歲,但每個人的語言表達能力就已經差異巨大,有的孩子已經能出口成章,但有的孩子卻連最基本的表達都成問題。幼兒園的教育大同小異,是什麼造就了孩子巨大的表達差異?三歲孩子只會說「爸爸媽媽」是「貴人語遲」?
  • 「健康教育」孩子說話晚,可不是「貴人語遲」
    【健康教育】孩子說話晚,可不是「貴人語遲」!收錄於話題「貴人語遲、金口難開」,這是我們經常拿來安慰家有語言發育遲緩孩子家長的一句話。其實,真的是這樣嗎?其實,像妞妞媽媽這樣的家長不在少數,孩子小的時候說話遲,沒怎麼在意,等著等著,孩子長大了,到了快要上小學或者已經上小學但學習跟不上來才來就診。語言發育遲緩原因有單純語言發育遲緩、孤獨症、智力障礙、聽力受損等,除了單純語言發育稍遲緩外,有相當一部分孩子需要進行語言或其它康復治療。
  • 3歲孩子說話不正常 到底是貴人語遲還是發育遲緩
    2、語言發育遲緩很可能造成嚴重的心理障礙,隨著年齡增大,容易產生內向、孤僻等反向人格發育影響。3、語言發育遲緩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教育、工作、家庭,甚至後代。誤區一【「等」長大就好了;「貴人語遲」】:有些家長,還有老人經常會有這樣的錯誤認識。,因為缺乏對語言障礙的科普了解,也只有「等」,等待是他們唯一能採取的無奈之舉。 「貴人語遲」只不過是美好的期許罷了。
  • 寶寶一直不會說話是「貴人語遲」?家長小心錯過了他的語言發展期
    這時候帖子裡就有網友安慰說話晚的家長,孩子說話早晚都是正常現象,到時候自己就開口說了,貴人語遲嘛,要把心放寬。這種說法不是沒有聽過,但是一味用「貴人語遲」這個說法來解釋這個情況,開解自己的情緒,顯然是不科學的,只是心理安慰。
  • 貴人語遲的真相!——未來的丈母娘老婆婆請務必批閱
    最大的阻礙,莫過於對「貴人語遲這個詞就是「貴人語遲」,老百姓常常用來安慰自己和身邊的人,孩子說話晚不要緊,貴人語遲。這比醫生的話好使多了,言外之意,越是說話晚的越是將來很優秀。其實,這就是中了中國文字的圈套了。中圈套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們!
  • 孩子語言發育遲緩,真的是貴人語遲嗎?
    很多家長開始以為這些孩子是「貴人語遲」,等到三歲還是不說話才開始著急與醒悟,原來是語言發育出了問題。所謂「貴人語遲」這種錯誤的觀念,恰恰錯過了孩子發育語言最好的黃金關鍵期。在從事教育行業的這十幾年中,每次去講座和測評的時候,遇到不會說話的孩子而家長卻不以為然的時候,我都極其痛心。
  • 別再用「貴人語遲」坑娃了!
    有的孩子遲遲不說話、說話不清楚,家長卻常常以「貴人語遲」安慰自己。那遲遲不開口說話的孩子正常不正常?到底是「貴人語遲」,還是「語言發育遲緩」?因此,孩子語遲的原因也有據可循:1聽力有問題。「十聾九啞」,孩子的語言學習是理解模仿的過程,聽力異常的孩子,語音是肯定有問題的。有些聽力異常只是某個/些音頻障礙,平時聽力似乎正常,但經過測試,則會發現問題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