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又看書、又聽課,這麼努力學當媽,卻還是忍不住吼孩子?

2020-08-28 真心爸媽


上一篇:

今天這篇,接著上一篇的尾巴,說說父母如何通過學習,成為更好的爸爸媽媽,給孩子更有品質的家庭教育。

作為一對主要通過看書學習,把帶孩子這件事搞明白的父母,真心爸媽經常會勸我們育兒群裡的寶爸寶媽們,誰都不是天生就會做父母的,多看點育兒書、家教書、兒童心理學書,帶起孩子來會更輕鬆、更有辦法。

但我們會遇到一個相當普遍的問題,很多父母,尤其是媽媽,都說自己已經看過很多書了,也聽過不少育兒課,可還是沒辦法做到不著急、不焦慮,脾氣一上來,書上講的那些就全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為什麼有人看書能越看越明白,有人看書就看不明白呢,我想,根本原因是大家看書的方法不一樣。

有人看書是看那些和自己的想法不同的地方,用它們來一點點提升認知,同時修正錯誤認知,這樣就學到了東西,提升了能力。

有人看書,更關注那些讓自己看起來舒服、和自己觀點一致的東西,結果就是,原來不足的認知,並沒有得到提升,原來錯誤的認知,也沒有得到修正,唯一收穫,就是舊有的認知不斷得到強化,也就是說,一些可能需要改變的地方,反而變得更頑固了。

看書是這樣,平時在網上看育兒、家教文章、聽相關課程,也是這樣。

在網上寫文章數年,我對大家喜歡看「順眼」的文章、聽「順耳」的話,深有體會。

每次我寫了觀點尖銳一點的文章,都會收到很多評論,這些評論很大一部分來自持相反觀點的讀者,大家觀點不一致當然很正常,但讓我不解的是,不贊同的人,很少會在評論中心平氣和地和我討論,「這件事,我和你看法不同,我認為……」,更多的人,是怒氣衝衝地把作者罵一頓,「別在這兒胡說八道了,你根本就不懂!」「你這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有教養的人,不輕易評論別人」,吧啦吧啦說一大堆之後,揚長而去。

比如上個月,我寫了一篇《育兒PUA:為吃到一支甜筒冰淇淋,孩子會被媽媽逼得多卑微?》,討論了一件親眼所見的小事:一位媽媽帶孩子吃冰淇淋,孩子邊吃,媽媽邊對孩子做各種吃冰淇淋不好的暗示,還逼著孩子自己說這支冰淇淋就是他六一節禮物。

我的觀點是,吃個冰淇淋而已,把孩子逼到那麼卑微太不應該了。然後好幾百條評論,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表示「孩子吃冰淇淋不好」「有的孩子的體質就是不能吃冰淇淋」的,當然,幾乎全部帶著憤怒的情緒,以至於看到一條評論說「唉,人作者說的根本不是該不該吃冰淇淋好吧」,簡直都快把我感動哭了,知音啊,知音。


為什麼很多媽媽會這樣呢?

傳播學講受眾心理時的一串概念——選擇性注意、選擇性理解、選擇性記憶,正好能解釋這件事。

選擇性注意,就是當人們接觸到信息時,會選擇其中一部分來注意,而忽略其餘;選擇性理解,就是人們會對如何理解一個信息,做出相當主觀的選擇,而不會完全符合傳播者想表達的意思;選擇性記憶,就是人們會選擇性地記住一部分信息,忘掉另一部分信息。

那麼,人們又是如何做出選擇的呢?簡單說,一個普遍的傾向就是自己的喜好,注意自己喜歡的,忽略不喜歡的,把信息理解成自己喜歡的涵義,忽略不喜歡的涵義,記住喜歡的東西,忘掉不喜歡的東西。

而「喜歡」和「不喜歡」,又是下意識地跟自己的觀點對照一下,才做出判斷的,為的是避免產生讓自己不舒服的「認知失調」,也就是可能產生的新認知和舊有的認知相衝突。

於是,看著不那麼「順眼」、聽著不那麼「順耳」的話,就被這樣過濾掉了,留下的只有和自己現有的認知沒有任何衝突的觀點。比如:

說老母親很辛苦,媽媽們會很喜歡;

說老公不給力,媽媽們也喜歡;

說孩子不聽話,才讓人忍不住吼大叫的,媽媽更喜歡;

說老母親是全天下最偉大的人,那簡直就是誇到人心窩窩裡了……

可是,這些好聽的話能帶來新認知嗎?能幫助我們提升做媽媽的能力嗎?恐怕不能。它們只是哄人高興而已。


學習是為了帶來永久性的能力改變,而能幫助我們提升能力的,恰恰是那些和我們之前的認知不一樣的東西:

做媽媽雖然很辛苦,但我們可以通過改變自己,讓這件事變得不那麼辛苦,這些方法是……

不給力的老公當然有,但並不是所有的老公都不給力,我們也不能假定自己家的那個一定不給力,家庭是兩個人的事業,需要夫妻合力來建設,需要找到更好的夫妻合作方法,這些方法是……

教育孩子,不是讓孩子無條件地聽父母的話,而是要幫助孩子發展他自己,所以要用「與孩子合作」而不是「向孩子施壓」的方法來進行,這些方法是……

當我們把注意力放到這樣的地方,而且不會一看到乍看起來沒那麼讓人舒服的東西就不假思索地拒絕,育兒和家庭教育上真正的「學習」才能開始,我們才能真正學到新東西。

當然,學習中可能遇到的「不舒服」的感受,有時會和嚴重,因為有時需要深刻地反思自己,有時需要一層一層地剖析自己的內心,會讓人痛苦,甚至覺得內心鮮血淋漓。但一個成人,要實現終身成長,這些都是必須的經歷,把它們當成「成長痛」,你就不會再竭力迴避。

希望這篇關於學習的小文,也能幫到你。


真心爸媽(徐智明、高志宏):

一對真實的爸爸媽媽,本科均畢業於北京大學,真心媽媽為中國傳媒大學博士。育有兩子,一個生於2002年,一個生於2006年。

已出版《育兒基本:找到好方法,輕鬆做爸媽》、《育兒基本2:與孩子合作》、《閱讀手冊——成就孩子一生的閱讀培養法》。

我們在這個專欄中所分享的,都是自己親身經驗、思考所得,所有文章均為原創,歡迎轉發分享、評論、討論、提問。(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相關焦點

  • 吼完孩子就後悔,可還是忍不住對孩子發火?情緒管理為什麼這麼難
    吼完孩子就後悔,但每次事情發生的時候就是忍不住,作為家長,我們想要管理情緒為什麼這麼難?一、什麼是「情緒失控」一激動就容易吼孩子,這是我們的情緒管理出了問題,換句話說,是我們的情緒失控了,它不受理智等影響,所以我們才會變得衝動,容易鋒芒畢露,像帶刺的玫瑰傷害了孩子的身體也傷害了其心理健康的成長
  • 父母情緒管理:明知道發脾氣沒用,為什麼還是忍不住吼孩子?
    現實生活中,我們都有切身體會,也許你學了很多教育方法,但在自己孩子身上不太好使;明知道這是「親生孩子」,並默念無數遍「親生的,親生的……」,可很多時候還是忍不住又對孩子發脾氣。明知道吼叫用處不大,但還會忍不住衝孩子發脾氣。你以為是孩子惹毛你了嗎??不!是因為你自己,因為你沒有放過自己、接納自己!聽上去是不是有點奇怪?
  • 忍不住,還是吼吼吼
    自從當媽後就開始了吼的生活,孩子小的時候孩子長大了,不按時寫作業,吼,不聽指揮,吼.......也隨著孩子長大日益見長。今天有三娃的寶媽來盤點為啥我們愛吼,用什麼方法可以降低吼的頻率。1 我們愛吼的原因外部原因: 原生家庭以及外界的影響。
  • 為什麼每個育兒視頻都很有道理,可我還是忍不住吼孩子?原因在這
    看著身邊熟睡的寶寶,忍不住親了又親,回想起剛吼完她,哭著入睡的她,即便夢中也是抽泣的,我是對自己又氣又恨。一種深深的自責感湧上心頭,她那麼小,她知道什麼,為什麼自己就不能多點耐心呢?為什麼自己就不能控制下脾氣呢?這個場景相信做母親的十有八九都會經歷,捫心自問我們愛孩子嗎?
  • 為什麼你總是忍不住吼孩子?
    安安也喜歡看各種育兒書以及育兒的公號,但是她還是覺得她做不好媽媽。我安慰她,「你已經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我知道那一刻你一定很無助,內疚無助於你變得更好。」然後她跟我娓娓道來,她是怎麼從心平氣和到怒不可遏。安安的大寶貝因為想吃零食而被安安拒絕。
  • 我也知道不該吼孩子,可情緒上來就是忍不住,咋辦?
    我一直在另一個屋看書寫稿,出來一看這個情況,火氣頓時就竄了上來:「讓你自己管理時間,你倒好,不管你,你就一直看。你要是控制不好自己,以後就由我們來管你!」下午出門的時候,我還是挺生氣。你自己不爽,就拿孩子說事,趕緊停!」我知道這個聲音說得對,努力控制自己閉上了嘴,可心裡還是過不了那個勁兒。走路的時候,橙子挽著我的胳膊。其實我心裡很煩,很想說:「別挽著我!」幾次話到嘴邊又生生咽了回去。
  • 總是忍不住吼孩子?戒吼媽其實要戒斷的是這些事
    我實在無法保持「溫柔」,忍不住吼:你們能不能快一點!怎麼總是說不聽!早幹什麼去了?怎麼總是磨磨蹭蹭!要遲到了知不知道?我的理智告訴我應該溫柔的跟孩子講話,我吼過他們,他們今天可能動作快一點兒,但是我也知道,磨磨蹭蹭的倆小子,明天同樣的戲碼還是會再次上演,難道我就要這樣每天都要吼下去嗎?
  • 為什麼我總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
    課雖然不多,但分散到5個班,每天要面對250名不同班級的孩子,想想都頭疼! 而且,這5個班是去年中途才接手的。當時接班不久,我就發現這群孩子太難帶了,學習習慣特別差,很多孩子上課嘻嘻哈哈,沒有一點學習的樣子。我試了很多辦法,看了很多管理班級的書籍,也多次跟班主任溝通,但效果都不理想。由於學校不太重視英語,英語課都安排在早上最後一節或者下午,課非常難上。
  • 家長吼孩子是一種病態,影響孩子心靈,寶媽需注意
    大家有沒有發現,天底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碰到孩子哭鬧,孩子不懂禮貌,孩子鬧事的時候,總是會吼孩子。吼完孩子以後,心裡後悔不已,覺得孩子特別的可憐,想跟孩子道歉卻拉不下臉來,心裡默默保證下次再也不朝孩子發火,不吼孩子。可看到孩子惹自己生氣的時候,還是會忍不住。
  • 吼孩子,你真的會嗎?這樣吼孩子才有效,原來以前都吼錯了
    文|柯米(本文為柯米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美爸美媽們轉載分享)有寶媽私信我說,看了你的文章,說吼孩子不好,是不是就是完全不能吼孩子了呢?寶媽娟娟表示:我也不想 每次寫作業我就忍不住吼 甚至有時候會動手打
  • 越吼孩子越不聽話!簡單5步,比你吼一萬遍都管用
    吼孩子這事兒,和擠痘痘一樣,「明知不可為」但總是忍不住「為之」。昨天我被糰子氣的眼冒金星,沒忍住吼了他。有那麼一瞬間,我都想這破「皮夾克」我不要了,愛誰要誰要吧。冷靜下來之後,我覺得我作為一個科普工作者,這麼做實在是不應該。我想著,這種雞飛狗跳、讓人腦瓜子直嗡嗡的情況大可愛們也會遇到,所以就想和你們聊聊關於吼孩子的話題。
  • 吼孩子-反省-吼孩子,6點建議,不做一個焦慮媽媽
    家裡兩個孩子一個人帶,說不吼孩子那是騙人的,每次努力控制住情緒,可是還是忍不住吼孩子。每次知道吼孩子不好,但是情緒上來了,完全不受控制。每次吼完後,又特別後悔、自責,每次都在反省-吼孩子-反省-吼孩子……中進行,很多時候感覺自己就是一個「神經質」。不知道各位寶媽有沒有這樣的情況,很多時候都覺得自己不正常了,神經紊亂了。
  • 我知道要對孩子耐心,卻還是忍不住對孩子大聲吼
    不少家長這樣說,對自己的行為懊悔萬分,但下次遇到相似情況還是繼續犯錯。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許多家長覺得最難做到的就是情緒控制。我明明知道,就是做不到!為什麼我知道吼孩子不好,但還是忍不住呢?在諮詢中,家長自己也常常是忍不住淚下,那是雙重的痛苦,一種對自己孩子施壓的愧疚,一種是對自己曾經被自己的父母這樣對待的悲傷。許多經歷成長的家長意識到,自己一步步地照搬父母的模式對待自己的孩子。過往的烙印如此深刻,乃至於不費吹灰之力就隨手拈來,怎麼甩也甩不掉!這就是典型的心理遺傳。
  • 你越吼,孩子越笨!別讓你的脾氣,毀了孩子一生
    作者:爸媽錦囊,大米媽當孩子不聽話,或者出錯時,你會怎麼做?我想很多父母通常都是通過大聲吼罵孩子,來使他聽話。可這樣做,你的情緒是發洩了,卻讓孩子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而且吼罵孩子,不僅會造成他性格上的缺陷,還會讓他越來越笨。
  • 總是忍不住發脾氣吼孩子,應該怎麼辦?
    家長問:總是忍不住發脾氣吼孩子,應該要怎麼辦?首先,先解釋下為什麼父母總是忍不住吼孩子,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種可能:復刻原生家庭的教養方式,絕大多數情況,如果您習慣於吼叫孩子,那麼很可能在您小時候,您的父母就是這麼對待您的,不管是一種文化的傳承,還是潛意識中的習得,您沿用了家族的育兒方式。
  • 我又忍不住衝娃吼了一通!現在後悔了,怎麼補救?
    所以吼娃固然不對,確實應該儘量保持情緒的穩定,但我們也都非完人,萬一萬一真的因為某件事忍不住吼了,如果能緊跟上一套真心誠意的補救措施,既不會讓你陷入無謂的深深愧疚裡,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壞事變好事,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當然,人身攻擊辱罵程度的不在今天討論範圍內)——因為看到你吼完娃的表現,孩子也會有樣學樣,知道自己以後如果跟人發生衝突時該怎麼做
  • 家長總是吼孩子或許是一種病,做個好家長「戒吼」是第一步
    文丨木棉媽媽我們總是忍不住吼孩子,吼完孩子又覺得孩子特別可憐。那麼為什麼我們總是忍不住吼孩子呢或許你在吼完孩子以後也會後悔,可就是不明白當初為什麼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分析了無數寶媽吼孩子的心理後,我們總結出以下結論:1)寶媽獨自帶娃:我這裡說的獨自帶娃並不僅僅是全職媽媽的意思,而是說即便寶媽是全職媽媽,但身邊幾乎沒有其他人能夠幫上忙,包括寶爸。
  • 讀了那麼多的育兒書籍,還是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原因在這裡
    早上在幼兒園的微信群裡看到一位媽媽發的照片,照片上是一隻腫脹的手指,那位媽媽自己配了說明,剛剛吼孩子拍桌子,將自己的手指都拍腫了。後面留言的無數,有勸那位媽媽不要生氣的,有抱怨現在的孩子真難帶的,一時間微信群裡熱鬧無比,最後那位媽媽苦惱的說,「看了那麼多的育兒書,還是改不了吼孩子。」真是又自責又苦惱。
  • 因忍不住吼孩子而自責?別被《不吼不叫》系列書籍麻痺了
    最近《不吼不叫正面教育》、《不吼不叫好媽媽》系列書籍很火,跟我心裡窩的火一樣!現實生活中你真的能如書本生說的不吼不叫?你不吼他不兇他,孩子會日漸任性。如果家庭裡孩子沒有個怕的人孩子會無法無天。所以不吼不叫像紙上談兵,對於實戰,我們得像毛爺爺一樣走適合自己孩子的特色道路。
  • 不吼孩子忍不住,吼了又後悔!如何治?
    超過90%以上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會出現怒吼、發脾氣、打孩子的現象,就好像他們所說的:在那個氣頭上,不吼忍不住,吼了又後悔!吼孩子實在很難控制!既然控制不住吼孩子,吼了後要注意什麼?1.向孩子承認錯誤,安撫孩子心理不管怎麼樣,每一次對孩子的吼叫傷害是非常大的,雖然事後我們會後悔,但是也不能夠彌補對他們的傷害,所以我們一定要誠懇向孩子道歉,同時安慰孩子。如果每次吼叫的情況都選擇性忽視,只會讓孩子再次重複你的行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