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詞,之所以成為經典流行經久不衰,讓一代又一代人背誦,喜歡。除了其飽含作者情緒思想的具象呈現,就是能夠在有限的語言範圍內蘊蓄更多的內涵,能夠用最簡短的句子,抵達事物的本質,讓自己所要表達的「遠方」恰到好處,引人遐思。
如果用一句古典詩句或者詞句來對春天的本質進行描述,你想到了哪一句?你最想用哪一句?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這是宋代詩人朱熹《春日》中的句子。這句詩從顏色上抓住了春天的特點和本質,又給人留下了想像空間。「等閒識得東風面」是說春天其實是最好尋找的,它就在你眼前鋪陳,很容易就能被發現。「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說春天的顏色五彩繽紛,多而且廣。這句詩,讓你不由得聯想起在春天開放的各色花朵,各種草、樹的葉子,還有流水的顏色,還有,春日觀景人的各色衣著色彩等。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這句出自宋代詩人葉紹翁《遊園不值》。某個春日,葉紹翁去朋友的園裡賞景,可是柴門緊閉,敲了好久的門都沒有應答。他想到的不是朋友不在家,而是認為人家憐惜園內的春景,怕遊人踩壞了地上的蒼苔。最後,他從伸出牆外的「一枝紅杏」得到了慰藉。
其實春日賞景,何須定要去私人花園,鄉村田間山野到處都是迷人的春色。不過他的這次遊園不遇卻得到了一句好詩。這一詩句,寫出了春天美麗張揚的個性本質。春天的美麗,它不為哪一個人所有,而是大自然對人類最為慷慨的饋贈。誰要是想將春天關在門內,那簡直是痴心妄想。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這是清朝詩人高鼎《村居》中的詩句。這一句,寫出了早春二月的迷人景象。一個「草長鶯飛」,是對二月春景的形象概括,尤其那一個「醉春煙」,讓你的想像在美麗的春日意境裡迷醉。
最早使用這一詞語的是北朝魏文學家常景稱讚司馬相如的詩句:「長卿有豔才,直致不群性,鬱若春煙舉,皎如秋月映。」「春煙」一詞,因文人的氣質而帶上了別樣的詩情。這兒的「春煙」是憂鬱的,有淡淡柔情。這春煙一詞,屬於山野,屬於草木,屬於春花,屬於俊男俏女,屬於人間最美好的事物。
「春煙」,是春天草木、花朵上氤氳著的氣,若有若無,迷迷濛蒙,像寫意畫裡極淡的水墨渲染,是氤氳在詩歌意象中的一個「春詞」,讓人沉醉!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唐代詩人杜甫《絕句二首》中的這一句,抓住了春天天氣轉暖的本質。春天來了,冰雪融化後泥土變得鬆軟,於是這個時候燕子飛到了野外,開始銜泥築巢。鴛鴦鳥睡在岸邊的沙窩裡開始享受春日暖陽了。這一句,給讀者描繪出暖融融的春日意象。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宋代詩人陸遊的這一句,寫出了「春雨花開」的春日特色。一夜春雨,杏花就開了,讓我們有了「春雨貴如油」的想像。春雨與花開,這兩者表面看上去仿佛沒有必然的聯繫。杏花開放,春雨不只是唯一的條件。但春雨,似乎卻成了花開的「催醒者」,讓人想起「春雨杏花江南」的美麗詩景。
唐代韓愈的「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寫的是草樹爭春奼紫嫣紅的熱鬧繁華;宋代秦觀的「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寫的是春天飛花如夢,細雨輕柔的壯貌;宋代晏殊「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是從顏色和聲音上對春景進行的描摹;宋代宋祁「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寫的是春日的妖嬈嫵媚……
這些春景詩(詞)句,是詩詞中的經典名句,從各種角度,描繪了春天的景物特點,詩(詞)句極富語言張力,引人遐思!
原創首發,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