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晚,卓勝微(300782)發布公告稱,公司擬與江蘇省無錫蠡園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書》,在無錫市濱湖區胡埭東區投資建設芯卓半導體產業化建設項目(以最終備案為準),該項目預計投資總金額8億元。
卓勝微表示,通過建設晶圓製造和封裝測試生產線,項目建成後,將實現射頻SAW濾波器晶片和射頻模組的全產業鏈布局,最終實現射頻SAW濾波器晶片和射頻模組的國產替代。
受消息影響,卓勝微股價截至收盤上漲4.72%。
射頻前端龍頭拓展產品線
射頻前端主要起到收發射頻信號的作用,包括射頻開關、低噪放大器(LNA)、濾波器、功率放大器(PA)和雙工器五個組成部分。
作為國產射頻前端晶片龍頭,卓勝微主要營收來源為射頻開關(約佔85%),為全球第五大射頻開關設計公司(市佔率5%)和LNA(約佔12%),是國際上先行推出集成射頻低噪聲放大器和開關的單晶片產品企業之一,已率先享受射頻開關和LNA國產替代的紅利。
卓勝微主要為三星、小米、華為、聯想等移動智能終端廠商提供產品供應,目前正處於份額提升快速放量階段, 2020年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94.64%,由於以直銷為主,銷售毛利率一直超50%,毛利率高於行業均值。
除了射頻開關和LNA,卓勝微目前正在拓展產品線,從原來的器件向模組化拓展。此次項目不是卓勝微涉足晶圓製造的第一個動作,早在5月,卓勝微就定增募資 30 億元,研發及產業化高端射頻濾波器晶片及模組、5G 通信基站射頻器件,與Foundry代工廠合作建立生產線。
此前卓勝微一直採用Fabless模式(只設計、不製造),不直接從事晶片產品的生產製造,晶圓製造、檢測、封裝、測試等生產製造環節均以委外方式完成。但今年的動作,或意味著卓勝微要開始嘗試IDM模式(自己設計、製造)。
國產參與度較低
隨著5G以及AIoT等終端需求增加,射頻前端晶片市場將會被進一步擴大。根據Yole Development預測,2023年手機射頻前端市場將增長至350億美元,其中濾波器佔據最大份額,預計將會從2017年的80億美元增長到2023年的225億美元市場,而射頻開關僅為3億美元,LNA僅為0.6億美元。
在整個射頻前端晶片/模組的產業鏈中,中國在其中的參與程度目前仍然很低。以波濾器為例,波濾器分為BAW/FBAR和SAW,傳統的SAW市場主要被日本廠商佔據(村田、TDK、太陽誘電);作為升級替代產品的BAW濾波器市場也由新加坡Avago佔87%(已收購博通)和Qorvo(美國RFMD和TriQuint合併)瓜分。
隨著國內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國產射頻廠商也開始不斷湧現,企圖在殘酷的市場上佔據一席之位。
射頻器件主要國產廠商分布
卓勝微以射頻開關和底噪放大器為基盤,建設晶圓製造及封測生產線完善濾波器及模組的產業鏈布局,在晶圓代工產能及封測產能供不應求的當前,業績存在增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