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2 07:56 來源:溫州日報甌網 編輯:單暉 瀏覽:4347
鄭育友
瑞安湖嶺,舊時有「小溫州」之美譽,是文成、青田、甌海、瑞安四縣(市)區的交界處,有「雞鳴四縣」的傳說,「湖光山色,嶺上人家」是遊客對湖嶺風光旖旎的讚許。湖嶺屬山區丘陵,群山綿亙,系洞宮山脈南端餘脈的延伸,境內主要名山秀峰有五雲山、巾子山、奇雲山等。
巾子山又稱「金雞山」,遙望主峰宛如一老者披巾端坐,海拔達1320.7米,據民國《瑞安縣誌稿》載「其山卓立如巾,故名巾子山,身臨絕頂,可眺望甌、閩、臺、括諸郡」。四方景色盡收眼底,又名景致山,有七星潭、巖潭、瀑布,雖盛暑涼氣襲人,山勢陡峭,澗水中流,風景幽絕。
據民國《瑞安縣誌稿》載,清代詩人韓錫胙遊覽此山後,曾揮毫題寫了《巾子山》一詩詠之:「巾子豈如巾,青影天半得。甌閩控其南,吳越枕其北。長年隱雲霧,虛無濛屴崱。吾鄉百歲翁,躋攀向誰哉。」韓錫胙說他登臨巾子山絕頂,可俯視甌閩與吳越。
清朝學者齊召南來到巾子山,亦被巾子山「一覽群山小」的風光景致所觸動,在《登巾子山》一詩中寫道:「水氣連天白,人煙撲地浮。巾子山上望,一覽小東甌。」齊召南的「水氣連天白」與「人煙撲地浮」語氣豪放,因此巾子山有「東甌第一峰」的桂冠。
清代詩人盧敏堂登臨巾子山即興作了《登巾子山三十韻》,開頭曰:「星鬥探手中,煙雲生腳底。回首青山低,舉頭紅日邇。」詩人胸懷開朗,性格浪漫,故其詩氣勢磅礴,極目天地。「星鬥探手中」 一句誇張巾子山高得星鬥探手可摘。
再看詩人對湖嶺第二座名山奇雲山的讚美。奇雲山位於青田著名僑鄉方山鄉東南隅,與溫州甌海澤雅、瑞安湖嶺交界。主峰海拔1164.8米,900米以上的丘陵緩坡約有6平方公裡。這裡氣候涼爽,土地廣闊,草甸綿延,山花爛漫,溪水清澈,雲霧繚繞,是避暑休閒好地方。從湖嶺芳莊候垟村進入白沙嶺,徒步上奇雲山頂需1小時左右。
清代著名詩人端木國瑚著有《太鶴山人詩集》,他遊覽了奇雲山後,寫下了登白沙嶺往山下看東邊茫茫大海的《白沙嶺望海》一詩,膾炙人口:「山花扶行輿,緩緩上雲壁。高嶺疊更多,海上銀沙積。升顛遠勢來,腳踏浮空石。冥冥見帆影,數鳥沒遙碧。風雨儵而至,對面隔數尺。安知雲氣中,不有蓬萊客。春陰龍蛇遊,日暮鬼神宅。恍惚迷端倪,浩蕩窮潮汐。非無黃鵠心,臨風嘆羽翮。」
五雲山,為湖嶺南面境內最高山,海拔1026米,據《瑞安縣誌稿》載:「唐僖宗時,僧人令贊來居山巔,有真人乘五色雲降,亙日而散。郡守上其事,敕賜今名。」五雲山名不但富於神話色彩,而且山中風景也十分奇特,山頂雲霧繚繞,時聚時散,變幻無窮。
據傳,明崇楨亡國後,隱士鄒元檄從南京輾轉來瑞安五雲山岙底耕隱,創草堂名「鹿木居」,撰《鹿木居詩集》,後當地人以堂名鄉,稱鹿木鄉。一日雨後,鄒元檄離開鹿木居,往屋後登五雲山,觀賞雨後初霽的醉人景色,於是揮毫寫下《雨後五雲山中》詩:「長憂空山無盛暑,濛濛古木霏蒼煙。雨深澗底百泉響,人坐閣中雙瀑懸。白石未開蘚色古,青天不動雷聲淵。舍筇更闢荒茸去,柴菌搏來大若拳。」鄒元檄在詩中描述五雲山古木蔭深,夏無盛暑,雨後百澗叮叮咚咚爭流,拳頭大的蘑菇鑽出了黃土,對大自然的一切大加讚賞。鄒元檄還寫了《尋山中人》詩:「群松交亂阜,曉日見溪灣。茅影匿寒竹,鶯聲過別山。石當流水隘,橋敗客塵間。向晚衡門掩,漁樵逐隊還。」
湖嶺不但山勢挺拔,高聳而奇特,而且湖嶺清溪蜿蜒,水平如鏡,清澈見底。詩人對湖嶺山的景色發出如此讚頌,那他們對湖嶺的水是如何描繪的呢?
湖嶺全境溪流均屬飛雲江支流金潮港水系。金潮港發源於桂峰與青田交界的巾子山南麓的烏石坪北面山谷,有林溪、鴻崖溪、羅溪、鹿木溪等4條清洌見底的溪水,在巖頭匯集,注入金潮港,流向飛雲江。
清代詩人孫希旦有《陶嶺八詠》,載於湖嶺大嶺垟《項氏宗譜》,其中的《月印洞潭》一詩讚嘆湖嶺清溪與潭水:「皓魄凌霄迥,清輝印碧潭。雲開塵不染,風定鏡長懸。浪湧銀盤麗,波澄玉柱圓。中宵憑眺處,仿佛類珠淵。」湖嶺梅源《王氏宗譜》記載了他寫的《文閣觀瀾》詩,稱讚梅源(溪坦)溪水:「夾溪杉竹翠沉沉,溪水回流遠碧岑。試上闌幹滌煩想,一奩明鏡照人心。」
明代詩人陳挺在《潮基晚程》詩中,描寫候船時金潮港(溪)傍晩的風光:「潮漈沙頭潮未侵,客舟炊黍待潮臨。大風削葉碧天冷,山鳥爭枝紅日沉。渭畝分兵諸葛政,石壕厭吏杜陵心。溪翁愛客論今古,燃竹烹茶坐夜深。」「溪翁愛客論今古,燃竹烹茶坐夜深」寫出了船夫與舟客等待開船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