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分蜂性強,每一位飼養過中蜂的朋友應該深有體會。在分蜂季,自然分蜂的話,中蜂一群可以分到2-4群,稍不注意就虧大了。
養殖中蜂的蜂農,分蜂基本都是在當地春季第一個大蜜源期間。以出現大量雄蜂巢為信號。一般有雄蜂出房時,王臺就已經有幼蟲甚至封蓋了。所以箱外觀察發現有雄蜂大量出現時,就需要及時開箱查看,大概確認王臺中幼蟲的日齡和封蓋狀況來確定分蜂時間。一般分蜂都發生在王臺封蓋5天左右,不過也有例外,有的蜂群分蜂熱強烈,蜂王在王臺裡產子後可能馬上就會分蜂,分蜂時間基本是天氣情暖的中午前後,大概是12點-15點。如果王臺封蓋後遇連續陰雨期,那麼天氣放晴的一天分蜂概率差不多是95%,從太陽升起直到下午太陽落山都有可能出現分蜂。筆者經歷過最早的是上午9點左右,最晚的是下午4點,群數比較多的還要注意多群同時分蜂,稍不注意就會造成多個分蜂群結成一個大蜂團的情況,最後肯定會只留下一個蜂王,多個分蜂群自然組成一個很大的新蜂群。春季一般自然分蜂都會持續2-3次,很多蜂農都會在王臺封蓋後進行人工分蜂,避免損失蜂群。
對於業餘愛好養蜂者或少量養殖者,養殖數量本來就不多,人工分蜂可以選擇放在兩公裡以外的任意地點,不用擔心被不法分子偷盜,就算被偷走了損失也不大。但對於職業養蜂者,蜂群數量大,而且中蜂不宜頻繁搬運,同場人工分蜂又要考慮回蜂和盜蜂的問題,更沒有時間蹲守自然分蜂,即便運氣好蹲到了,但新蜂群結到很好的樹上有難以收回,總之有各種各樣的麻煩,特別是剛入行的新手,往往在分蜂問題上面露難色,筆者也是從新手過來的,一開始和很多新手一樣,分蜂分不好,後來經過實驗總結出了四個切實可行的辦法,使分蜂變得很簡單,蜂群和自然分蜂一樣不會回蜂和引起盜蜂,下面筆者就說一下是如何操作的。
首先我們在檢查蜂箱時注意蜂群裡面有沒有王臺或者王臺有沒有封蓋,預估分蜂大致時間,然後在蜂箱巢門處上防逃片,然後在預估的時間短內巡視蜂場,如果發生分蜂,由於有了防逃片,分蜂時蜂王出不來,工蜂出巢後又會回到原箱,第一次分蜂失敗後,分蜂熱並不會化解,返回的工蜂會繼續吸足蜜,靜待合適的時機再次湧出巢門,有可能是幾個小時後,也有可能是第二天第三天。我們必須在這期間儘快做出應對措施,不然會出現兩種後果:第一種是出巢的工蜂正好遇到附近有另外的分蜂群,會直接合併進去,不會再返回原箱。第二種是工蜂多次出巢,卻發現蜂王一直沒有出來,反覆幾次後,蜂王會被眾多工蜂拉扯撕咬致死,所以在此期間我們可以用以下四種方法應對,確保分蜂順利成功。
第一種,將防逃片去掉,準備噴壺,在蜂箱邊群蹲守,等工蜂開始再次飛出蜂箱時,縮小巢門,巢門發現蜂王時迅速噴水不讓其起飛,然後將蜂王關進囚王籠,再用細鐵絲將囚王籠掛在收蜂籠中,收蜂籠掛在原群附近,高度要兩米以上,這樣工蜂就會很快飛進收蜂籠裡,等蜂群冷靜一小時以上,再將分蜂群抖落至新蜂箱內,分蜂就完成了,也不會有回蜂。
第二種,保留防逃片,等工蜂再次湧出時,把防逃片移向一邊,留出和囚王籠入口寬度一樣的出口,待蜂王自行進入囚王籠後,按第一種辦法處理,以上兩種辦法都不可能有回蜂,但是從操作上還是有一定的難度,萬一蜂王飛走,就前功盡棄,建議用第三種或者第四種方法,兩種方法操作起來都相當簡單。
第三種,保留防逃片,先將蜂箱大蓋打開,馬上用噴壺噴水,防止蜂群躁動起飛,噴水後迅速提脾找王,找到蜂王后關進囚王籠,然後掛入收蜂籠,將收蜂籠懸掛高處,再從箱內帶蜂提脾(切記不能提王臺脾),脾要豎著拿,讓高處的一角挨著收蜂籠,用棍子或者輕敲框梁,蜜蜂會爬進收蜂籠結團,想分出幾脾就敲幾脾,一般是以原群一半蜂量為最佳。敲蜂入籠後,安靜懸掛一小時左右就可以安置新箱,不會回蜂。
第四種,也是最簡單的一種,不用上防逃片,根據王臺封蓋情況估算分蜂的大概時間,提前將蜂王囚禁,直接掛在任何兩脾之間,不能放框梁上和掛隔板外,以免給蜂群造成失王假象。在王臺封蓋老王停產時就可以採取提脾敲框的方式分蜂或者等第二次工蜂分蜂飛出蜂箱時,將蜂王提出掛在收蜂籠內分蜂。
以上四種辦法可靈活運用,如果實在沒辦法蹲守蜂箱,建議採用第四種,新王快要出房的時候就能分蜂。如有不足之處,歡迎蜂友們評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