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蜂人必看!四種原地分蜂方法既簡單又安全而且回蜂少

2020-12-14 愛養蜜蜂的我

中蜂分蜂性強,每一位飼養過中蜂的朋友應該深有體會。在分蜂季,自然分蜂的話,中蜂一群可以分到2-4群,稍不注意就虧大了。

養殖中蜂的蜂農,分蜂基本都是在當地春季第一個大蜜源期間。以出現大量雄蜂巢為信號。一般有雄蜂出房時,王臺就已經有幼蟲甚至封蓋了。所以箱外觀察發現有雄蜂大量出現時,就需要及時開箱查看,大概確認王臺中幼蟲的日齡和封蓋狀況來確定分蜂時間。一般分蜂都發生在王臺封蓋5天左右,不過也有例外,有的蜂群分蜂熱強烈,蜂王在王臺裡產子後可能馬上就會分蜂,分蜂時間基本是天氣情暖的中午前後,大概是12點-15點。如果王臺封蓋後遇連續陰雨期,那麼天氣放晴的一天分蜂概率差不多是95%,從太陽升起直到下午太陽落山都有可能出現分蜂。筆者經歷過最早的是上午9點左右,最晚的是下午4點,群數比較多的還要注意多群同時分蜂,稍不注意就會造成多個分蜂群結成一個大蜂團的情況,最後肯定會只留下一個蜂王,多個分蜂群自然組成一個很大的新蜂群。春季一般自然分蜂都會持續2-3次,很多蜂農都會在王臺封蓋後進行人工分蜂,避免損失蜂群。

對於業餘愛好養蜂者或少量養殖者,養殖數量本來就不多,人工分蜂可以選擇放在兩公裡以外的任意地點,不用擔心被不法分子偷盜,就算被偷走了損失也不大。但對於職業養蜂者,蜂群數量大,而且中蜂不宜頻繁搬運,同場人工分蜂又要考慮回蜂和盜蜂的問題,更沒有時間蹲守自然分蜂,即便運氣好蹲到了,但新蜂群結到很好的樹上有難以收回,總之有各種各樣的麻煩,特別是剛入行的新手,往往在分蜂問題上面露難色,筆者也是從新手過來的,一開始和很多新手一樣,分蜂分不好,後來經過實驗總結出了四個切實可行的辦法,使分蜂變得很簡單,蜂群和自然分蜂一樣不會回蜂和引起盜蜂,下面筆者就說一下是如何操作的。

首先我們在檢查蜂箱時注意蜂群裡面有沒有王臺或者王臺有沒有封蓋,預估分蜂大致時間,然後在蜂箱巢門處上防逃片,然後在預估的時間短內巡視蜂場,如果發生分蜂,由於有了防逃片,分蜂時蜂王出不來,工蜂出巢後又會回到原箱,第一次分蜂失敗後,分蜂熱並不會化解,返回的工蜂會繼續吸足蜜,靜待合適的時機再次湧出巢門,有可能是幾個小時後,也有可能是第二天第三天。我們必須在這期間儘快做出應對措施,不然會出現兩種後果:第一種是出巢的工蜂正好遇到附近有另外的分蜂群,會直接合併進去,不會再返回原箱。第二種是工蜂多次出巢,卻發現蜂王一直沒有出來,反覆幾次後,蜂王會被眾多工蜂拉扯撕咬致死,所以在此期間我們可以用以下四種方法應對,確保分蜂順利成功。

第一種,將防逃片去掉,準備噴壺,在蜂箱邊群蹲守,等工蜂開始再次飛出蜂箱時,縮小巢門,巢門發現蜂王時迅速噴水不讓其起飛,然後將蜂王關進囚王籠,再用細鐵絲將囚王籠掛在收蜂籠中,收蜂籠掛在原群附近,高度要兩米以上,這樣工蜂就會很快飛進收蜂籠裡,等蜂群冷靜一小時以上,再將分蜂群抖落至新蜂箱內,分蜂就完成了,也不會有回蜂。

第二種,保留防逃片,等工蜂再次湧出時,把防逃片移向一邊,留出和囚王籠入口寬度一樣的出口,待蜂王自行進入囚王籠後,按第一種辦法處理,以上兩種辦法都不可能有回蜂,但是從操作上還是有一定的難度,萬一蜂王飛走,就前功盡棄,建議用第三種或者第四種方法,兩種方法操作起來都相當簡單。

第三種,保留防逃片,先將蜂箱大蓋打開,馬上用噴壺噴水,防止蜂群躁動起飛,噴水後迅速提脾找王,找到蜂王后關進囚王籠,然後掛入收蜂籠,將收蜂籠懸掛高處,再從箱內帶蜂提脾(切記不能提王臺脾),脾要豎著拿,讓高處的一角挨著收蜂籠,用棍子或者輕敲框梁,蜜蜂會爬進收蜂籠結團,想分出幾脾就敲幾脾,一般是以原群一半蜂量為最佳。敲蜂入籠後,安靜懸掛一小時左右就可以安置新箱,不會回蜂。

第四種,也是最簡單的一種,不用上防逃片,根據王臺封蓋情況估算分蜂的大概時間,提前將蜂王囚禁,直接掛在任何兩脾之間,不能放框梁上和掛隔板外,以免給蜂群造成失王假象。在王臺封蓋老王停產時就可以採取提脾敲框的方式分蜂或者等第二次工蜂分蜂飛出蜂箱時,將蜂王提出掛在收蜂籠內分蜂。

以上四種辦法可靈活運用,如果實在沒辦法蹲守蜂箱,建議採用第四種,新王快要出房的時候就能分蜂。如有不足之處,歡迎蜂友們評論補充。

相關焦點

  • 空間比較狹窄無法原地分蜂,可以利用蜜蜂的生物特性進行回蜂分蜂
    人工分蜂是每個養蜂人必備的一項基本技能,對於一些新手朋友,環境和空間比較狹窄無法進行原地分蜂的,我們可以利用蜜蜂的生物特性進行回蜂分蜂法 大家都知道工蜂每天下午都會出巢進行認巢飛行(新蜂試飛),這是內勤蜂轉變成外勤的一個特徵,進行認巢的工蜂已經對位置進行了定位,當工蜂外出採集回來就會回到蜂箱的位置
  • 蜜蜂近距離分蜂與搬遷,養蜂人做好3方面,控制回蜂問題
    人工養殖蜜蜂,分分合合是再正常不過的日常操作,但受場地和各方麵條件的影響,有時需要採用近距分蜂或搬遷,所以了解和研究這方面的知識,能幫養蜂人在日後的養蜂中,更好的解決近距離分蜂與搬遷的問題。其實,近距離分蜂與搬遷,最大的問題是解決回蜂,所以閩南蜂哥根據自己多年的養蜂經驗和蜂友們的交流實踐,總結出了3個方面,能控制回蜂問題。一、蜂箱的特殊處理減少回蜂,必須進行蜂箱特殊處理。首先,等傍晚蜜蜂全部回巢後,將需要分蜂或遷移的蜂群,用餐巾紙或樹葉封住巢門,然後用牙籤扎一些小孔,讓第二天的光線可以進入蜂箱。
  • 水火不容的中蜂和意蜂,養蜂人用了一計,意蜂乖乖給中蜂「打工」
    由於義大利蜂的工蜂大小和中蜂的雄蜂接近,而且振翅頻率和中蜂的雄蜂相同,導致義大利蜂的工蜂進入中蜂蜂群的時候,容易被守衛蜂當成是同種蜂種的雄蜂,而矇混過關的義大利蜂工蜂,進入中蜂蜂群後就會滅殺中蜂蜂王,導致中蜂蜂群受到嚴重損失,這就是為什麼養殖中蜂的養蜂人和養殖意蜂的養蜂人之間矛盾比較突出的原因。
  • 養蜂人要「以蜂為本」
    在養蜂工作中我們常因處事不當而吃大虧,其實稍作分析,毛病往往出在養蜂人不懂得「以蜂為本」的道理,處事主觀武斷,用人的思維來替代蜜蜂的生活規律,違背了蜂群的生長規律,也就是違反了自然規律。在這方面我的教訓頗多。
  • 人工分蜂前一天晚上需要關閉巢門嗎?老蜂農:分蜂后比分蜂前重要
    關於人工分蜂的前一天晚上要不要把巢門關著的問題,蜂部落小編認為是沒有必要的,而且在蜜蜂養殖中也不要隨便關閉蜜蜂巢門,如果不是有突發情況,巢門還是打開比較好,一邊巢門只是控制大小常用,完全關閉是比較少的操作,就算有這樣的操作,也是短時間的處理危機,危機過後就要打開的,比如我們的蜜蜂發生飛逃
  • 中蜂與意蜂,哪種更勤快?養蜂人講了實話
    養蜂人講了實話 有人說中蜂比意蜂更勤奮,養蜂人看法卻不同,原因在此 關於中蜂和意蜂,誰更勤快的問題,蜂部落認為中蜂和意蜂都是勤快的,主要是工作方式不同和蜂種的習性不同,導致中蜂和意蜂的採蜜習性和採蜜時長有所差異,但是不管是中蜂還是意蜂,只要蜂群中需要蜂蜜,都會努力的去採蜜的,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看:
  • 蜜蜂春季繁殖,取蜜和分蜂哪個更重要?養蜂人講了實話
    關於蜜蜂春繁季節是先分蜂還是先取蜜的問題,其實從蜜蜂春繁的角度來說,不管是中蜂還是意蜂,春繁與取蜜和分蜂之間的關係,主要根據我們當地養殖蜜蜂的具體情況來看,當地的不同環境,對於我們養殖蜜蜂來說其過程自然也不一樣,還有就是我們養殖蜜蜂的專業程度。
  • 談春繁複壯後的中蜂管理,注意觀察雄蜂脾,做好育王分蜂安排
    路邊的蜂群老一輩養蜂人如何面對分蜂熱老一輩養蜂人對於中蜂春季分蜂熱來臨前的管理就是不管理。讓蜂群自然開繁,自然復壯,自然分蜂;然後提著收蜂籠追趕分蜂的蜂群,能收則收,不能收則回歸自然。這屬於粗放式的管理,或者叫做任其自然的土養。如果我們拋開經濟效益的角度來看,這樣的養殖方式未嘗不可,既能確保野外蜂群數量,維持本地蜂種的特性,也能實現自然換王(蜂群自然分蜂后留下的就是新王,分走的是老王)。缺點自然也是非常明顯,就是會造成分蜂損失。
  • 蜜蜂分蜂的方法有哪些
    蜜蜂養殖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而且它也是一種重要的農業養殖項目,在我國養殖特別普遍,在養殖當中,我們也要重視蜜蜂分蜂的方法,那麼,蜜蜂分蜂方法有哪些?由專業人士進行了歸納,有以下10種方法,下面一起來進行一下了解。特別要提醒一下的,以下方法為意蜂分蜂常見的方法,其中有些方法中蜂也同樣適用。
  • 蜂群分蜂的原因特徵,如何避免蜜蜂分蜂,蜜蜂分蜂后的優點與缺點
    蜂群分蜂原因是:當蜂群發展到一定群勢就會出現蜂量過大,蜂王信息素也難以傳播到蜂群各處,或者蜂群生存空間狹小,蜂王產卵量逐漸不能夠滿足哺育蜂的需求,幼蟲量少哺育蜂過剩,形成分蜂熱,蜂群以分蜂的方式讓種族得到繁衍與延續。
  • 意蜂蜂蠟是不是可以誘捕中蜂?養蜂人坦言,3個實例已經說明
    說到誘蜂,我們首先想到的是誘蜂的材料,不管是我們常用的蜜碟尋蜂還是誘蜂箱定地誘蜂都少不了蜂蠟。在過去蜂蠟我們不用擔心,因為過去我國的蜂蠟只有一種,那就是我國的中蜂蜂蠟,現在由於意蜂進入我國,蜂蠟的產量大大提升,而中蜂蠟和意蜂蠟之間的差異,也導致了養蜂人在選擇誘蜂蜂蠟的時候不知道該選擇中蜂蠟還是意蜂蠟。
  • 蜂箱旁邊再放一個蜂箱會自然分蜂嗎?養蜂人分析出這些原因!
    關於蜂箱旁邊再放一個蜂箱會不會自然分蜂的問題,養蜂人並不會這樣操作,因為,中蜂的認巢能力較差,採集回巢的蜜蜂容易誤入蜂箱,耽擱蜂群的採集工作和哺育工作。同時,蜂群自然分蜂需要滿足這1個條件,蜂群內出現新的蜂王臺,蜂群內產生分蜂熱。
  • 中蜂野性難馴,養蜂人該怎樣馴養中蜂?注意4點,成功率更高
    雖然說中蜂野性強,但是經過現在的馴養,中蜂人工馴養技術已經越來越成熟,在實際養殖中遇到的問題也越來越少,經過人工馴養後的中蜂,給農民帶來的經濟收入高,已經成為很多人養家餬口的主要經濟來源,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在實際養殖中我們應該怎樣掌控中蜂。
  • 如何快速吸引偵查蜂過來?
    如果養蜂人要想吸引偵查蜂過來,通過觀察偵查蜂的飛行路線尋蜂巢或者誘蜂,可以選擇原地燃燒帶有蜜香的蜂蠟,利用蜂蠟的香味就可以快速的把野外的偵查蜂吸引過來。準備好蜂蜜和水1:1配製,然後用瓶子或者小型噴霧瓶裝好到野外很多釆集蜂活動的地方,對花叢和樹葉上噴灑誘蜂水。不久之後,偵查蜂很快就前來取食,養蜂人就可以觀察偵查蜂的去向。
  • 學了誘蜂,為什麼誘不到蜜蜂群,關鍵沒掌握誘蜂絕招
    在鄉村,有許多養蜂人,是在無意間進入養蜂圈子的,養殖的蜜蜂從未花錢購買過,都是來源於野外,蜂蟲蟲認識這麼一個蜂友,隔壁村的,他的蜜蜂群都是從野外弄來,在一點一點繁殖發展起來,從最早收捕的第一群分蜂起,就開始在頭條平臺自學養蜂知識,包括誘蜂的技巧,如今每年單靠誘蜂方法,就收穫不少蜜蜂群,誘蜂是有絕招的,把誘蜂的發揮到了極致,所以成功率挺高。
  • 怎樣「誘蜂」?在什麼季節誘蜂更好?養蜂人:這些經驗很實用!
    關於怎樣誘中華蜜蜂,在什麼季節最適合誘蜂的問題,首先,誘蜂的最佳時間在春季和秋季,也就是在外界蜜源豐富的季節,這時蜂群群勢擴展較快,蜂群會出現自然分蜂的情況,能夠增加養蜂人誘蜂的成功機會。同時,養蜂人誘捕蜂群還需要做好這些工作,提高誘捕蜂群的成功機會。
  • 蜜蜂分蜂前還有這些特徵,真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呀
    蜜蜂分蜂,本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它是蜂群真正的增值表現,是蜜蜂真正的延續行為,也是蜂場擴大規模的時機。不過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無所不能,蜜蜂常常背著養蜂人,暗地裡行動,當蜂群內部已經出現王臺時,分蜂已經是箭在弦上之事,蜜蜂已經計劃暗渡陳倉。為了能夠更早的掌握蜜蜂分蜂之前的變化,我們可以從蜂群內部的這些表現,來判斷蜜蜂已經在為後期分蜂做準備。
  • 土法養殖中蜂,如何自動分蜂?
    其實對於土養的中蜂來說,幾乎都是自動分蜂的,只是我們應該避免蜜蜂自動分蜂后逃跑,所以桶養的中蜂如果可以的話,最安全的方法還是人工分蜂。當然,也不是說不可以讓桶養的中蜂自動分蜂,只是這種分蜂方式具有一定的風險,我們不一定能夠完全的收捕到新分的蜂群,如果收捕不了,就會帶來損失。
  • 養蜂人分享誘蜂核心技術,簡單高效
    關於桂花葉是不是可以做誘蜂水的問題,蜂部落認為並不是說桂花葉可以做誘蜂水,如果單從誘蜂水的角度來說,蜂部落認為桂花葉的作用不大。對於誘蜂水,很多朋友把它想得太神秘了,網絡上很多朋友分享的誘蜂水加入這樣那樣的,看起來五味俱全,似乎是什麼靈丹妙藥,其實誘蜂水非常簡單,蜂部落認為最重要的不是我們的誘蜂水加入了什麼名貴藥材,而是我們誘蜂的方法是否正確,選用的材料是否滿足蜜蜂的習性。那麼究竟誘蜂的核心是什麼呢?
  • 養蜂人自殺的第30天,百萬蜂農的處境如何?
    現實中,很多蜂農辛辛苦苦幹了一年,收入卻沒增加。孩子該交學費了,老人病了既沒錢也沒時間照顧,在生計都難以維持的情況下,更不用提房子,甚至常年無法與家人團圓。2月13日,四川西昌的養蜂人劉德成用上吊自縊的方式,結束了自己44歲的生命。他原本擁有176箱蜜蜂,但卻因為疫情封路、中毒,導致蜜蜂大量死亡,只合成36個殘弱的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