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新手寶爸寶媽來說,雖然寶寶的出生會讓自己很高興,但同時也會感到很緊張,因為不知道怎樣照顧寶寶,生怕自己的一些舉動會對寶寶造成傷害。
這種擔心是很正常的,新生兒特別脆弱,如果護理不當,很容易受傷,所以家長要多加注意,尤其是寶寶容易受傷的一些部位,護理時要格外小心。
1、滷門
在過去,人們把囟門比喻成「命門」,不可以隨便亂碰。由此可見,囟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位。
寶寶出生後,頭頂中央偏上一點的地方,摸上去很軟,這就是囟門,這是因為寶寶的頭骨還未長合。
過去的說法有些誇張,但是家長確實要把寶寶的囟門保護好,如果外界的環境太冷或者太熱,寶寶的囟門都會受到影響,所以家長在護理的時候,要注意房間裡的溫度。
除此之外,家長不要頻繁用手觸摸寶寶的囟門,如果掌握不好力度的話,會影響寶寶大腦發育。
2、乳痂
有些寶寶剛出生時,頭上和臉上會有乳痂,和我們皮膚破潰後結痂很相似,有些家長覺得這個東西很不衛生,而且影響美觀,於是就會把乳痂摳掉,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
這並不是髒東西,而是一種分泌物,它不會影響寶寶的健康,但如果摳掉的話,可能會導致感染。
乳痂會隨著寶寶不斷成長而自動脫落,如果家長想讓乳痂快點脫落,可以塗抹嬰兒油,五分鐘之後就會脫落了。
3、耳朵
有些家長平時很喜歡掏耳朵,所以也想給寶寶清理耳道,但是寶寶的耳朵特別脆弱,如果掌握不好力度的話,會使寶寶耳朵中的骨骼受損,也可能會損傷寶寶的耳膜。
所以家長不要給新生兒掏耳朵,平時給寶寶洗澡和洗頭髮的時候也要多加注意,不要讓水流進寶寶的耳朵裡,否則容易引發中耳炎。
4、肚臍
寶寶出生後,醫生會把臍帶剪斷,以前會把肚臍打結,現在會進行臍帶結紮,寶寶的肚臍屬於開放性傷口,所以家長護理的時候要多加小心。
家長不要讓寶寶的肚臍碰到水,平時也要注意寶寶肚臍的衛生,每天都要消毒一次,直到寶寶肚臍上的結痂脫落為止。
正常情況下,寶寶肚臍殘端會在15天左右時自動脫落,但是有些家長太心急,直接用手把寶寶肚臍上的結痂扯掉,這是非常危險的,可能會導致寶寶肚臍感染。
除了以上4點之外,家長在照顧新生兒的時候,還有非常多的注意事項,只有多加注意,才能夠避免寶寶受到傷害。
1、不要捏寶寶的鼻梁
有些家長看到寶寶的鼻梁很塌,害怕影響寶寶未來的顏值,於是就經常用手去捏寶寶的鼻梁,認為這樣做可以讓寶寶的鼻梁變挺。
這種做法是很危險的,因為寶寶的鼻梁十分脆弱,用手捏的話很容易導致鼻骨受傷,這種做法不僅不能使寶寶的鼻梁變挺,反而會影響寶寶鼻骨發育。
2、別總摸寶寶的臉蛋
小寶寶剛出生時,會有嬰兒肥,兩個臉蛋胖嘟嘟的,特別的可愛,有些家長出於對寶寶的喜愛之情,經常用手摸寶寶的臉蛋,甚至還會用手指捏寶寶的臉蛋。
這樣做會導致寶寶口腔腮腺受損,變得特別喜歡流口水,而且成年人的手上有很多細菌,觸摸寶寶的皮膚時,容易造成細菌感染。
3、不能把寶寶抱在懷裡用力搖晃
有些家長在哄寶寶睡覺時,會把寶寶抱在懷裡,然後一邊搖晃一邊唱歌,如果搖晃的幅度不是很大,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如果是劇烈搖晃,或者長時間搖晃,寶寶容易出現搖晃症候群,導致寶寶大腦受損,嚴重的話還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所以家長在這方面要多加注意,哄寶寶睡覺時,最好把寶寶放在床上,家長陪在寶寶身邊,這樣做很安全,而且也會給寶寶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總而言之,新生兒特別脆弱,家長護理的時候要小心一些,不要做出一些錯誤的舉動,否則會導致寶寶受到傷害。家長平時要多學習嬰幼兒護理方面的知識,才能夠把寶寶照顧得更好。
我是夏橙媽咪,一名全職寶媽,經常在網上發布原創文章,希望您看過本文之後能夠有所收穫,如果您想學習更多育兒知識,可以繼續關注我每天發布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