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31日訊,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5月30日決定,從今年7月1日起,較大範圍下調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更好滿足國內居民多樣化消費需求。這是中國繼宣布7月1日起下調進口汽車關稅後,又一個通過擴大開放惠及民眾生活的重大舉措。因為,中國人對下調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的感受更深,畢竟它們都是老百姓生活中所需要的。
據官方消息透露,此次降低關稅的進口日用品,既有服裝鞋帽、廚房和體育健身用品,也有洗衣機、冰箱等家用電器;既有養殖類、捕撈類水產品和礦泉水等加工食品,還有洗滌用品和護膚、美發等化妝品及部分醫藥健康類產品,下調關稅幅度基本在50%以上。可見,這些日用品種類主要集中在中國人需求比較集中的特色優勢進口消費品領域,這無疑會給民眾帶來很大的實惠。
最近這幾年,韓國化妝品、日本電飯鍋、德國炊具等日用品越來越受到中國人的青眜。過去,由於關稅高,大批中國人要買品質好的洋貨,要不靠出國旅遊狂買「掃貨」、要不靠「海淘代購」,費時費力。如今,這些進口日用品進口關稅降低,普通中國人在國內就可以比較合理的價格買到了,出國「減負」了,無疑會拉動國內消費升級和增長。同時,這也會倒逼中國同樣產品的廠家加快供給側改革,提升產品品質,從而推動產業升級。
從下調進口汽車關稅,到降低日用消費品關稅,中國政府正加快落實中共十九大報告和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提出的擴大開放、增加進口的重要舉措,目的就是要滿足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可以預期,外國企業將從中獲得更大的市場與金礦,這無疑是一個雙贏結果。
從中國自主開放40年進程來看,降低關稅、擴大進口是中國既定的節奏,也是中國經濟發展與對外開放的內在需求。不過,事情往往就是那麼湊巧,就在中國國務院決定較大範圍下調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前後腳,發生了兩件事:
一是美國白宮29日發表聲明,將在6月15日之前公布總額約為500億的中國輸美重大工業技術產品清單,並將對其徵收25%的關稅。二是美方經貿磋商工作團隊30日下午抵達北京,將與中方團隊就具體落實中美雙方華盛頓磋商聯合聲明共識,展開磋商。
一邊是翻臉比翻書還快的棄約,一邊卻派人來談如何落實共識。美方的舉動看似矛盾,實則精心謀劃,目的就是給中方製造心理壓力,提高談判的價碼。對這種津津樂道的所謂「交易的藝術」,中方看得通透,看得明白,商務部官員「有信心、有能力、有經驗」的回應,透露出中方的戰略定力很堅定、捍衛國民利益和國家核心利益的決心很堅定。
在中國傳統文化裡,有一個詞叫「一諾千金」。今天,不僅中國百姓、外界都看到,中國擴大開放的舉措是一個接一個落地,而且「宜早不宜遲,宜快不宜慢」。同時,中國人還信奉一句話,叫「來而不往非禮也」。開放哪些領域、向誰敞開大門,出發點就是為了滿足中國人高質量的生活需求,自然也由中國消費者說了算。所以,誰惹中國消費者不高興了,誰就可能無法享到中國開放的好處和進口的機遇。這其中的份量,值得掂量掂量。(作者:盛玉紅,國際銳評評論員)
(原標題:國際銳評:中國7月1日下調日用品進口關稅!誰笑了?誰急了?)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22日印發公告,經國務院批准,自2018年7月1日起,將稅率分別為25%、20%的汽車整車關稅降至15%,降稅幅度分別為40%、25%;將稅率分別為8%、10%、15%、20%、25%的汽車零部件關稅降至6%,平均降稅幅度46%。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
我國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此次降低汽車進口關稅是我國進一步擴大改革開放的重大舉措。
降稅後,我國汽車整車平均稅率13.8%,零部件平均稅率6%,符合我國汽車產業實際。
這位負責人說,
相當幅度降低汽車進口關稅,將有利於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汽車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引導汽車產品提質增效,豐富國內市場供給,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需求,給國內消費者帶來更豐富更實惠的消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