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磨蹭想打他?聰明的父母都會這樣做

2020-09-26 DOKOOL



孩子總是慢吞吞的,作為父母,可能你每天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快點兒,快點兒」,可任你急個半死,他還是不慌不忙,真能急死人。


1


但是最近,發生在兒子身上的一件小事,改變了我對「磨蹭」的偏見!

那天有事不得不早起,6:30叫醒兒子,沒睡醒的他有點煩躁和賴皮。

想著7:00就必須從家裡出發,我就催促他「快點穿衣」。

看他愣在洗漱臺,催促「快點刷牙」;看他有一口沒一口地吃飯,催促「快點吃飯」。

催促次數越多,越覺得孩子是故意和我唱反調,做什麼都不上心,磨磨蹭蹭只會耽誤時間。

出門時,我很不友好地把襪子扔給他,加一句:「趕快穿。」

這時兒子坐在地上,怎麼也穿不好,心急的我打開門,他卻「哇」的一聲哭了起來,邊哭邊說:「媽媽,我快不了了!」

看著崩潰的兒子,我突然醒悟:一大早,就把自己的焦急間接轉嫁給了孩子,快節奏、緊迫感早已破壞了孩子的思維能力。他爆發了情緒以後,更加挫敗地坐在地上,可憐兮兮地看著我。

「慢一點也沒關係,媽媽等你!」這句話,好像有魔力一般,他迅速地穿好了襪子。

龍應臺說:我,坐在斜陽淺照的臺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5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教育,有時候就是慢藝術,做父母的不能急,也不能催。只有父母淡定了,孩子才有機會按照自己的生命軌跡去長大。



朋友小莉前段時間就很抓狂。

婆婆說要來她家住一個月,本以為常年不住一起,臨時的一個月很容易過去。婆婆天生急性子,還囉嗦。

第一天開始,就馬不停蹄地催促她兒子。吃飯時,說「快點吃」;送孩子上學時,說「快點走」;孩子在房間做作業,她也時不時跑進去,說「快點做」。看見孩子上廁所,也會下意識地催一句:「快點上。」

開始她很委婉地和婆婆說:「媽,不著急,讓孩子慢慢來。」婆婆眼神一撇,特別嫌棄地對她說:「你不催著一點,他哪能長大?!」幾天後,孩子因為不適應,情緒波動很大,而且特愛慢吞吞的。平常好好的行為,現在一下子就問題百出了。

不主動吃飯,不主動看書,不主動做作業。眼看孩子不好好做,婆婆更加變本加厲地催。她終於忍不住了,語氣很不友好地頂撞了婆婆:「孩子就這年紀,你總是催催催,他也不能一下子長大啊!」婆婆一賭氣,就提前回了老家。

其實,按照她以前的養育方式,孩子是可以根據自己的節奏去吃飯穿衣,刷牙洗臉,看書寫作業的。

父母放慢速度,不僅僅是讓自己喘口氣,更多的是為了讓孩子去感知生活,感受周圍環境,認識世界和思考未來。

當然,孩子也並不會因為一時的磨蹭,成為不負責任又拖拉的人。反倒是父母的包容、理解,會給他更多思考的空間,在每次嘗試中學會自我處理、安排事情。

當孩子不按照父母要求的方式去行動時,父母會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複地催促孩子做同一件事。

孩子剛開始可能會內疚不安,但催促的次數越多,孩子就會從內疚變成不耐煩,最後上升為反感、討厭,甚至憎恨父母的這一行為。

心理學上有一個很有名的效應,叫超限效應——由於刺激過多、過強或者作用時間過久,引起的逆反心理現象。

是被父母催促,孩子的反抗心理愈發高漲。

心理學家說:只有給足孩子時間去體驗,他們才能從實際生活中明白,自己是誰,要做些什麼。

喜歡在屁股後面催促的父母,常常會擔心:如果不催孩子,孩子會不會更加放飛自我,把該做的事情搞得一團糟?當然,可能會,但不會一直都那樣!

孩子也會討厭麻煩和問題,如果知道是自己拖延導致的問題,自己也會反思和想辦法,然後調整自己的內在狀態。

倘若是一直按照父母的節奏,匆匆忙忙地做每件事,孩子永遠也弄不明白什麼事是自己的,什麼事是別人的,一旦生活出現問題,他不會意識到這是自己的責任,而會怨恨催促者。

就算趕時間,只需要提醒孩子注意,也不一定要催促孩子。


以下是一些網友家長遇到孩子磨蹭時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


愛花的牛

我女兒現在上一年級,也是個慢性子。開始我也著急,後來我想著急也沒用。她自己反正不急,只要趕在時限之前做完就行了,隨她吧。

比如早上起床,我會稍微早一點叫她,給她留出一點磨蹭的時間,這樣她可以按她的節奏慢慢來,我也不至於著急上火。放鬆一些,相信孩子能夠按自己的節奏成長。


千漣千漪

我是這樣做的,預先跟女兒約定好要做的事情一、二、三,然後給她時間做,如果因為磨蹭太多,那麼就免掉一些她喜歡做的事。

例如:睡覺前要要洗臉、刷牙、聽故事(她最愛),如果她前面磨蹭太多,我就告訴她:「本來我們約好講兩本故事書,由於時間在你剛才磨蹭的時候蹓走了,現在只能講一本了」。


巴豆

兒子早上賴床,磨蹭我就拿他的玩具把他的小耳朵叫醒「哦,這是誰啊,兔子都曬屁股了」。他大「你說錯了,是太陽曬屁股!你這傢伙」,然後起床。

還有就是只要他動一下,我立刻就說「哇,今天動作怎麼那麼迅速」,他噌就跳起來,呵呵。


甜甜媽

脆弱式表達,將「你快一點」變成「我希望......」「你快一點吃飯,馬上校車就要來了。」變成「媽媽希望你十分鐘以後可以吃完飯,然後我們有三分鐘的時間下樓,這樣就來得及坐校車。」

在家庭教育當中,脆弱式表達,會讓孩子更了解父母的心意和需求,能引發孩子自覺的合作。

用強迫式或者緊迫式地表達:則會讓孩子產生內疚感,覺得自己不夠好,從而引發孩子消極抵抗、做事被動。


Andy麻麻

提供自主選擇。「如果你晚上八點半完成作業,你就有半個小時的時間做自己愛做的事,如果是八點完成作業,你就有一個小時可以自由支配。如果你是九點完成作業,就沒有自由安排的時間了。你會難過,媽媽也會惋惜。」

告訴孩子行動快慢的後果,這種提醒最好能夠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想後果。


一個磨蹭的孩子背後,必有一個急躁的大人!孩子有孩子的節拍,他們需要活在他們的節拍裡,而不是我們大人的節拍裡,否則對孩子來說,會更亂套。

真正毀掉孩子不是磨蹭,而是父母的快快快!

相關焦點

  • 孩子拖拉磨蹭,聰明的父母都會這麼說
    但作為父母的我們卻很少去反思,說了這麼多快點,為什麼效果越來越差?快點只是一個抽象的詞彙,而我們也是按照我們自己的行為去判斷快點的程度。而對於孩子來說,根本不懂得,如何才算是快點。何不把快點換成是一些更具體的詞彙,比如具體幾點幾分,洗漱吃飯一共用30分鐘,寫作業60分鐘,距離上課還有10分鐘等。這樣孩子就知道如何去做。
  • 父母越催催催,孩子越慢慢慢!孩子磨蹭?聰明家長都這樣做
    孩子沒有辦法認識到,父母要他快究竟是要多快,所以孩子也很難變快。孩子在這種認知混亂的情況下,自然快不起來。幼兒時期是孩子耐心和專注力培養的敏感期,如果家長一直在旁邊催孩子,孩子往往這件事還沒有完整的做完,又在催促聲中去做另一件事,很可能會導致他們習慣了匆匆忙忙做事,不注意細節,然後想迅速完成的心態,也就養成了他們缺乏耐心的性格。
  • 孩子做事拖拉磨蹭,聰明父母不打不罵,3招讓孩子做事效率翻倍
    面對孩子的拖拉,做父母的都經歷過從 溫柔的提醒、到咆哮式的催促,最後還有可能延伸到帶有武力式的「火山爆發」。孩子拖拉的壞毛病真的是讓父母頭痛不已,相信很多家長都有著同樣的苦惱。為什麼孩子會出現做事拖拉、磨蹭的現象呢?如何讓孩子去追趕時間,而不是讓時間推著走呢?
  • 面對孩子磨蹭,不停催促只會毀了他,聰明的父母這麼做
    芽芽媽每天都會面臨同樣的問題,總是想迅速地安排好芽芽的衣食起居,可是每次都能如願,起個床一個小時,穿衣服半個小時,吃個飯更是出奇地磨蹭。為什麼就不能利索的做完事情再好好玩耍,好好看電視呢,為此芽芽媽不知道氣了芽芽多少回。
  • 父母放慢腳步,尊重孩子的磨蹭
    文|酷媽前兩天朋友跟我聊天,說孩子剛剛上一年級,起床半個小時,吃飯也得半個小時,都快崩潰了,每次早上起來都是一肚子的氣。可是沒有辦法,幼兒園3年都是這樣過來的,已經成了這樣的習慣,打了之後當時能好點,一會又恢復原樣了。
  • 徹底改變孩子磨蹭、拖拉:聰明的媽媽都這樣做
    如此循環,家長焦慮,孩子受罪。朋友小冉曾私下跟我抱怨孩子做作業磨蹭,有時候幾乎讓她崩潰。「讓他寫作業,一會上廁所,一會要喝水,就是安靜不下來做作業。本來計劃好9點完成作業,結果在果10點還沒有完成。」「別看電視了,快點刷牙,上床睡覺」溫柔可親的媽媽就是在這樣的催促中,被孩子逼成了焦慮的「tiger」。但是,這種催促並沒有讓孩子停止磨蹭的步伐。相反,有時候會越催越慢,越催越懶,越催越散。
  • 孩子做事愛磨蹭?別再嫌棄孩子慢了,聰明的父母不做愚蠢的騎象人
    比如說,父母們覺得孩子做事懈怠,喜歡拖拉磨蹭。孩子磨蹭的行為被父母們不斷地放大和提醒,即便孩子們想要改變卻也會因為不得其法而在父母的埋怨聲中不得不放棄掙扎。父母們希望通過批評的方式提升孩子的積極性,但是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樣的消極做法讓孩子充滿了壓力和牴觸情緒。
  • 家長越催,孩子越慢?對付磨蹭,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但是實習報告、畢業論文這些東西,他都是拖到不能再拖才去去完成的。老師每天催他,他卻像是無動於衷。弟弟小時候也常被媽媽催促,包括現在,我媽還是忍不住每天催他做這做那。經常是半個小時過去,孩子只寫了幾個字。任憑父母怎麼催促,好像都提不起來孩子的效率。孩子越慢,父母越急。父母越催,孩子越慢。這簡直就是一個死循環。
  • 孩子經常被欺負,聰明的父母都會這麼做,比「打回去」更有效
    孩子被欺負,聰明的父母往往會選擇這麼做,往往效果會更好。也正是因為如此,別的小朋友總是會去欺負他。要知道這不過才剛上小班,亮亮每天帶的玩具都會被別的小孩子搶走,都覺得他很好欺負。雖然老師也因為這個問題教育了他們很多次,但是似乎並沒有什麼效果。
  • 磨蹭被寫進學習計劃,聰明父母試試這5招,讓孩子變勤快
    導語:孩子做事拖拉磨蹭,愛拖延,聰明父母試試這5個方法,根治孩子磨蹭!孩子做事磨蹭幾乎是通病,剛在地鐵上聽到倆寶媽聊孩子,其中一個問:「你家孩子做作業怎麼樣?」歸結起來有以下原因一、小孩的控制和規劃能力都比成人弱,遇事多半不會想認不認真、努不努力的問題,做事關注點更多的是想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磨蹭、不認真實際上是孩子不願意做手頭這件事。二、父母急性子,做事風風火火,孩子做事稍有怠慢就催個不停。然而,孩子有自己做事情的節奏,父母不能用成人的標準來規範孩子的做事節奏。
  • 孩子有磨蹭懶惰的習慣怎麼辦?這樣做很有效
    這樣孩子能清楚地知道要先做什麼、再做什麼,操作起來會更有條理。02注意力不集中,導致磨蹭首先來說,小孩的專注力是沒有成年人強的。誇獎的話說的越具體越好:比如他完成作業很棒,你可以說:你能在我們約定好的時間裡完成了作業,媽媽真的特別高興,寶寶真棒。如果孩子做的事情能讓父母也感到開心,那他們自己也會很有成就感,以後也更願意這樣去做。
  • 磨蹭的孩子不是病,催促的家長才最要命:磨蹭真相竟然是這樣……(深度好文)
    結果,很多家長的第一個答案就是:磨蹭。如果你為人父母,你家裡一定經常發生這樣的場景: 1.起床問題 就像我在地鐵上碰到的媽媽:7點叫醒他,結果這孩子8點才起床。氣得你想在他睡懶覺的時候當頭一盆冷水潑下去。
  • 孩子被打時,愚蠢的家長教孩子打回去,聰明的家長是這樣做的
    導讀:孩子被打時,愚蠢的家長教孩子打回去,聰明的家長是這樣做的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被打時,愚蠢的家長教孩子打回去,聰明的家長是這樣做的!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做作業磨蹭被打「聾」,90%的家長輔導方式都錯了!
    最近,網上看到這樣一條新聞:一位醫生發了一個朋友圈,是接診時遇到的事情——杭州一位家長在前一晚輔導孩子寫作業,因為孩子做作業磨磨蹭蹭,家長對小朋友的表現很不滿意。爸爸先是喊了幾次,兒子嘴裡應著,一會兒又恢復了原樣。爸爸的火氣一下子上來,手甩過去,兒子腦袋正巧轉向,結果一巴掌狠狠地打在了孩子臉上,瞬間耳朵轟鳴。
  • 聰明的父母,應該這麼做
    聰明的父母,應該這麼做鄰居家有一個孩子,今年剛上小學,經常和他媽媽頂嘴,絲毫沒有害怕的樣子,反而洋洋得意。他媽媽叫他下樓把垃圾丟到樓下不遠的垃圾桶裡,孩子就是不去;晚上叫他別看電視了,妹妹都睡了,他也總是磨蹭磨蹭;只要是關於什麼好吃的、好玩的總要和妹妹搶,一點沒有作為一個大哥哥,讓著妹妹的意思。
  • 孩子被打時,教他「告訴老師」沒有用,聰明的家長是這樣做的
    導讀:孩子被打時,教他「告訴老師」沒有用,聰明的家長是這樣做的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被打時,教他「告訴老師」沒有用,聰明的家長是這樣做的!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作業磨蹭就是想偷懶?磨蹭有6種原因,對症下藥才能解決問題
    為啥做個作業這麼磨蹭呢?僅僅是因為孩子懶,不想寫作業?如果真這麼簡單就好了,家長即使再忙,也總有一個人可以把孩子趕到書桌旁,盯著孩子做作業,讓他沒有磨蹭的機會,但事實上很多家長這麼做了,作業依然難產。第2個原因:疲勞孩子在學校經過一天的學習,身體上可能已經很疲憊了,回到家他可能更想休息,而不是按照父母的期望寫作業。過於疲勞的孩子會用磨蹭為自己爭取休息時間。
  • 孩子做事喜歡磨蹭,三招告別孩子拖拉磨蹭,就看父母會不會教育
    其實每個孩子身上都會存在一些硬性的問題,不過在這些問題當中,也有一些問題是讓很多父母表示比較困擾的。譬如孩子在做事的過程當中總會出現磨蹭的狀態,這也讓很多父母表示沒有辦法。吳女士其實覺得自己的孩子還是挺優秀的,但是孩子身上的確存在一個非常大的隱患,那就是做事磨蹭。
  • 孩子越來越磨蹭?因為總被催催催……父母做對這3件事就好了
    她每天準時6點半起床,雷打不動。作業、練字、跳繩、看書,固定的時間,完成固定的功課。更可貴的是,這樣的堅持,已經是第1279天,近4年。長此以往,孩子不再相信父母嘴裡的「時間」,也就開始越來越磨蹭。再比如,有的父母會認為:你只要好好學習,其他的都不用管。什麼時候去上輔導班,什麼時候該準備什麼東西,爸媽都一手操辦了。這樣看起來是幫助孩子節省了時間,實際上會慣出孩子磨蹭的毛病。
  • 專家一句話揭露孩子磨蹭真相
    心理諮詢師凌想做過一個調查:「你最不滿意自己孩子的是什麼?」結果,很多家長的第一個答案就是:磨蹭。什麼時候能夠不磨蹭?很抱歉,不存在這樣的時候。不管多大年紀的孩子都會磨蹭,這是人的天性。但對於類似於半小時、20分鐘之內的時間到底有多長,他們沒什麼感覺;7歲的孩子已經能夠分得清時間了,卻是他們最磨蹭的時候:在他們的潛意識裡面,其實還沒有接受在特定時間做特定事情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