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人成應華,提到這個名字,在一些上了年紀的體育迷中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位已旅美多年的前桌球國手現在是美國國家隊的教練。近日他回渝祭祖,昨天先後在重慶鐵中和重慶狂飆桌球俱樂部,對我市的青少年桌球愛好者進行了指導,同時也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回家祭祖不忘點撥青少年打球
今年52歲的成應華是周一回到的重慶,在清明節當天與母親一道拜祭了自己的父親。雖然每年都會回來,但因為前幾年他還在代表美國隊參加各種國際比賽,因此每次回重慶都是行色匆匆。從今年開始,成應華正式退役,不再代表美國參賽,所以此次回來,成應華有了更多的時間在重慶轉轉。作為前國手,他最關心的是重慶桌球運動的發展。昨天,他就先後到重慶鐵路中學和重慶狂飆桌球俱樂部,對我市的青少年桌球愛好者進行了指導。
成應華先來到桌球傳統運動項目學校重慶鐵中指導學生練球,在球館裡,當看到鋪的是木地板,用的是彩虹臺時,他感慨道:「現在的條件好多了,我們以前練球的時候,哪有這麼好的條件喲!」而在重慶市最大的桌球俱樂部狂飆桌球俱樂部,成應華除了指導青少年練球外,還與俱樂部的會員切磋技術。他告訴記者,看到重慶現在有這麼多人,投入到桌球運動中,他感到非常高興,在狂飆俱樂部跟一些青少年會員練了球之後,現在擔任美國桌球隊教練的成應華表示:「小隊員水平很高,超出我的想像,就他們這個水平,再練個一兩年,完全可以在美國打到前三名。」
重慶人適合桌球運動
對於重慶市目前進行的「健康重慶」建設,成應華表示非常贊同,特別是將桌球作為重慶競技體育的重點發展項目,他更是大為稱許,他說:「之所以這麼認為,主要是因為我覺得重慶人適合這項運動,首先重慶人爬坡上坎,腿部力量好很靈活,其次性格頑強很能吃苦,這兩點對與專業桌球運動來說非常重要。」
有了合適的千裡馬還不夠,還得要有伯樂發現才行,成應華昨天也為重慶的競技桌球支招,他說:「現在重慶競技桌球的發展,首要任務應該是培養年輕教練員,直轄後一批優秀的教練員到了四川隊,目前活躍在市內的桌球專業教練年齡偏大,在體力上已經很難保證培養高水平選手的需要,因此培養一些優秀年輕的桌球教練員,將對重慶的競技桌球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乒聯改革限制不了中國奪冠
去年底,國際乒聯拋出國際比賽參賽人數減少的議題,將各協會參加奧運會乒球單打席位由原先的3人減至2人,而在世乒賽單項賽中,每個協會席位上限為男單2名、女單2名、男雙1對、女雙1對、混雙2對。若參賽協會球員排名在200名以內,則排名200名以內球員參賽席位上限為:男單4名、女單4名、男雙2對、女雙2對、混雙2對。雖然這項議題還未最終投票通過,一時間還是引起了中國桌球界的廣泛關注。
對於此事,成應華非常堅定的表示,在他看來,國際乒聯此前做出每一項改革都是為了限制中國隊。他還舉例道:「以蔡振華為例,1983年世乒賽,中國隊只丟掉了男雙一塊金牌。那屆世乒賽,蔡振華的轉拍子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85年,國際乒聯修改規則,要求兩面膠皮必須不同顏色,這項規則不僅讓蔡振華轉不了拍子,還硬生生將他改得退役了。」
成應華認為國際乒聯的這些改革,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中國乒球一家獨大的局面,更不能起到促進乒球在全世界更好發展的目的,他表示:「國際籃聯沒有因為NBA球員不可戰勝而限制他們參加奧運會和世錦賽,同樣中國乒球的強大,也並不影響乒球在全世界發展。我覺得,要讓桌球在全世界發展好,最主要的還是要重視乒球在世界各國普通民眾中的開展情況,要選派一些經驗豐富的基層教練員到桌球水平較低的國家進行培訓工作,這才是發展乒球的良策。」
本報記者 黃德強
成應華:中國桌球隊的「無名英雄」
成應華是重慶渝中區人,今年52歲,他是前中國桌球隊的「無名英雄」。上世紀80年代初他模仿匈牙利著名弧圈球選手克蘭帕爾、約尼爾惟妙惟肖,在1985年的世乒賽上,他為配合隊友訓練「扮演」過瓦爾德內爾,為中國桌球隊重奪世界冠軍作出了巨大貢獻。他曾與陳龍燦搭檔代表四川隊,連續兩屆奪得全運會雙打金牌。
成應華1992年到美國生活。據成應華回憶,初到美國的時候條件不像現在,因為桌球運動在美國的發展並不好,能夠提供給自己的就業機會也不多,當時僅靠教球的收入,養家非常困難。為此,成應華不得不選擇在每個周末參加各種各樣的比賽掙錢貼補家用。他回憶道:「好在美國的所有比賽都有獎金,而我當時的水平在美國是數一數二的,因此我利用周末休息的時間參加各種各樣的比賽,當時為了節約,我常常是早上開4個小時的車,到一個地方參加比賽,一天的比賽結束後,晚上我又開著車回家。」成應華在馬裡蘭州創辦了當時美國最大的桌球俱樂部,培養了不少優秀的青少年選手,此外他曾代表美國隊參加了雪梨、雅典奧運會以及多屆世乒賽。
本報記者 黃德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