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黃黇鹿解剖後的胃裡有大量的塑膠袋、破布等垃圾,許多塑膠袋時間久了在胃裡擰成了一團團的繩子 新民晚報記者 周馨 攝
5月9日,一頭成年黃黇(Tian)鹿死亡;5月20日,一頭成年白黇鹿死亡;5月21日,又一頭成年黃黇鹿死亡……
兩周來,上海動物園的食草動物區接連遭遇重創,3頭黇鹿相繼身亡。悲傷之餘,濃重的疑雲也籠罩在員工心頭——原本健康活潑的黇鹿,究竟因何而亡?
5月21日下午,經獸醫解剖,謎團終於解開。三隻鹿的瘤胃中,分別解剖出總重19千克的異物,其中大部分為塑膠袋、小毛巾等,以致胃腸梗阻,不幸身亡。
今天上午,上海動物園獸醫正式開出3頭黇鹿解剖報告,飼養員心情沉痛地把黇鹿屍體送往上海市動物無害化處理中心。
22年前長頸鹿「海濱」就是因誤食遊客拋擲的食品塑膠袋而不幸身亡,22年後悲劇重演。遊客亂投餵之人禍,何時能除?
今年開春日漸消瘦
在動物園的手術室裡,記者看到了尚未被丟棄的解剖異物。一團團塑膠袋,經過多次反芻,已攪成了一股股「塑料繩」,糾纏在一起。其中,竟還摻雜著一條類似溼巾般的小毛巾。這三團異物,兩團各為6.5千克,一團為6千克,無法消化,無法排出。可想而知,3頭黇鹿在臨終前,遭受了多大的痛楚。
「從今年開春起,這3頭黇鹿就不太正常。」負責死亡黇鹿餵養的飼養員範怡和黃家琛回憶道。動物的背毛是反映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背毛越油光錚亮身體越好。當時,這3頭鹿的背毛逐漸褪去,鹿皮裸露在外,體重日漸下降,胃口大不如前,甚至還出現了尿失禁的症狀。飼養員們開始警覺,「我們都覺得可能消化系統出了問題」。
胃內異物妨礙消化
不久前,一隻黃黇鹿開始大片掉毛,雙眼下凹,不停流淚。飼養員們立即將情況上報,請求對病鹿進行檢查診治。經檢查,獸醫初步判斷這隻鹿消化功能弱,身子又瘦,疑似為胃腸梗阻。由於手術前需要禁食,黃黇鹿便被關進了後場,只待進行手術。不料,第二天早上,黇鹿被發現蜷縮在屋子角落,已停止呼吸。
一周之後,另2隻黇鹿出現相同症狀,被送進了後場,體檢、禁食、等待手術。不幸的是,它們最終也沒有熬到手術,同樣在夜半時分撒手歸西了。
動物園的獸醫桂劍峰說,解剖花了一個多小時:「鹿科是反芻動物,有四隻胃,由於結構複雜,特別容易產生異物堵塞堆積的情況。當時,剖開第一隻瘤胃,我就看到異物攪成一團一團的,會影響胃的蠕動和消化吸收。」
桂醫生說,在動物園工作多年,已見過10多隻動物因採食異物身亡。他說,食草類動物對塑膠袋等異物幾乎沒分辨力,尤其是包裹著食物、帶有香味的塑膠袋,會去舔食,一旦堵塞,致命機率很大。
食譜豐富不需投餵
飼養員黃佳琛說,雖然1993年「海濱」誤食遊客投餵的塑膠袋而不幸去世時,自己還剛出生,但小時候他曾好幾次聽父母說過「海濱」的故事,也曾來動物園參觀過為紀念「海濱」而建的愛心亭,裡面的標本令他印象深刻,「那時就覺得長頸鹿好可憐」。他當上飼養員後,和同事們在區內巡視,看到遊客投餵就上前阻止,一發現場內有塑膠袋、酸奶蓋等異物,就進去清理。
「其實,園裡每種動物都有量身定做的『食譜』,種類豐富,數量充足,營養均衡。」飼養員們說,每天早上9時30分和下午2時30分,都是動物的「飯點」,以食草動物為例,捲心菜、胡蘿蔔、黃瓜、蘋果、青草、顆粒飼料,輪流搭配,營養豐富,遊客根本不必、也不應再給動物餵食。
雖然3頭黇鹿已經過世好幾天了,但想起它們生前活蹦亂跳的可愛模樣,飼養員們仍心痛不已。「最後去世的那頭黃黇鹿,性情非常溫順,每當我去餵食時,它總喜歡黏在我後面,有時還會蹭蹭我,我也會用手去摸摸它的頭。」說到這裡,小黃難過地低下了頭。
場內,幾隻鹿兒無聲地站著,不知是否也在懷念昔日的同伴?
延伸閱讀
這些年,被我們傷害的它們……
據不完全統計,2006年至今,上海動物園因採食異物引起的胃腸梗阻死亡的動物,共有17頭(羽)(不包括以上3頭黇鹿)。其中,獸類14頭,全部為食草類動物,鳥類3羽。
除亂投餵外,還有個別遊客喜歡逗弄動物,也造成了一些傷害。而早鍛鍊的人群發出的噪聲,也曾導致大猩猩流產、正在孵蛋的犀鳥棄孕棄巢等。
●1993年,長頸鹿「海濱」誤食遊客投餵的食物包裝袋,造成胃腸堵塞而亡;
●2000年,一隻藍狐的眼睛被遊客用竹竿戳瞎,不治身亡;
●2000年,一隻赤狐的腹腔被遊客戳穿而死亡;
●2001年,紅猩猩「森泰」因為吃了太多遊客餵的食物,得了糖尿病;
●2001年,三頭珍貴的白黇鹿誤食異物,死於非命。其中一隻白黇鹿胃內的塑膠袋重達2.5千克;
●2001年,一隻6歲的雌鹿非正常死亡,胃裡發現了3.5千克重的塑膠袋;
●2005年,一隻黑白疣猴吃了遊客扔的烤肉串,竹籤戳破其口腔引起炎症;
●2011年,兩名晨練者在食草區採摘馬蘭頭,致使一頭斑馬受到驚嚇,驚慌中撞到了鐵絲網,不幸身亡;
●2015年,三頭成年黇鹿誤食遊客投餵的塑膠袋、毛巾等異物,胃腸梗阻而亡。解剖出胃內異物總重達19千克。新民晚報記者 金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