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全世界的朋友,聆聽有價值的聲音。生命轉瞬即逝,唯有思想、靈感與愛永存!---饒舜英語訪談(Allentalk)
本期導讀
本期做客《饒舜英語訪談》的嘉賓是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第10任校長、薈同學校全球副主席、總校長杜寧凱博士。他將和主持人饒舜分享其作為頂級學校校長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在他心目中怎樣的教育體系、怎樣的學校、怎樣的老師以及怎樣的學生才是我們新時代最需要的和最優質的。讓我們洗耳恭聽!(感謝Laura提供中英字幕翻譯)
本期完整視頻:
本期目錄:
一、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
二、如何成為伯克利大學校長的?
三、2008年大蕭條的預算危機
四、投資教育
五、《數據科學8》
六、什麼是全球教育
七、全球性的現象
八、跨學科的產物
九、薈同學校-Whittle Schools and the Studios
十、如何評判教育系統或者教育質量
十一、畢業後將成為什麼樣的人
十二、什麼是全球化學校?什麼是國際化學校?
十三、總校長杜寧凱博士寫給你
Nicholas B. Dirks博士
杜寧凱(Nicholas B. Dirks)-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歷史學和人類學教授,也是伯克利大學第十任校長。教育家、世界知名的歷史學、人類學領域學者。他在衛斯理大學取得了學士學位,隨後在芝加哥大學取得碩士及博士學位,曾先後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美國密西根大學等學校任教,並擔任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系主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常務副校長。2014年,杜寧凱訪問清華大學期間被授予清華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杜寧凱博士和清華大學的關係密切。2014年,他還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校長時,杜寧凱訪問清華大學期間被授予清華大學名譽博士學位。他也非常開心與清華大學的同事們進行了各種合作,其中最重要的是清華伯克利深圳研究所。
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位於深圳,是一所聯合研究所,主要關注三個特定領域的教育和研究:個性化醫療或精準醫療;大數據和數據分析;新材料(不僅僅是建築材料,還有運用於技術,電池,能源等方面的材料)。在這裡聚集了來自清華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最優秀的研究人員;同時還取得了深圳市政府外部的資源支持-建立實驗室教室,建立博士後工作站和聯合博士項目等。
杜寧凱博士笑道:「蘇世民學院和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這是清華大學開展的兩個最重要的國際合作和全球合作項目,我認為這是清華大學全球戰略的一部分我很高興能參與其中。」
如何成為伯克利大學校長?
在成為伯克利大學校長之前,杜寧凱博士是紐約市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擔任執行副校長及學院院長。負責哥倫比亞大學16個學院中的6個學院與校長密切合作,在杜寧凱博士擔任執行副校長期間哥倫比亞大學排名從世界第9名上升到第3名。
杜寧凱博士說「在哥倫比亞大學,有很多令我難忘且重要的事情。我們分別在北京、孟買建設了兩個全球中心,參與國際事務。受邀去伯克利擔任校長的時候,我非常感激,這是莫大的榮幸,儘管這意味著我要有一次大搬家,從我生活多年的紐約搬到加利福尼亞,但我無法拒絕」。
2008年大蕭條的預算危機
杜寧凱博士作為校長,遇到一些非常緊張的時期-預算危機。哥倫比亞大學是一所私立大學,可以有不同的融資基礎;伯克利大學是一所公立學校,依賴於來自加州政府的撥款。在杜寧凱博士擔任校長期間,剛好在2008年大蕭條之後,雖然那時加州經濟正在復甦,但是加州州長沒有辦法給學校需要的錢以讓我們收支平衡,實際加州政府撥款的金額砍掉了一半。最後伯克利大學不得不進行重大削減預算,進行大規模的開支削減。雖然困難,但是在杜寧凱博士努力下還是實現了預算的收支平衡,維持必要的經濟活動。但在這個過程中,杜寧凱博士和傑裡.布朗州長有很多爭論,杜寧凱博士笑著說,這是他生命中難忘有趣的時刻。
即使面對危機,杜寧凱博士說:」作為校長,我必須要求自己為所管理和領導的學校盡力談判爭取利益。學校是一個充滿爭議的環境,所以即使在今天加州大學有了盈餘,但是我們一直在說應該對高等教育投入更多的資金,因為投資教育是物有所值,而且這是我的職責。」
投資教育
事實上投資一所大學,它會給該地區帶來直接的經濟利益。可以說矽谷之所以成為矽谷,因為這裡有兩所傑作大學,一所是史丹福大學,一所是加州伯克利分校。伯克利大學輸入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去矽谷工作人數比史丹福大學多,他們都在矽谷發展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推動矽谷整個技術平臺的發展,使得矽谷成為創新和企業家精神的代名詞,成為各種各樣的奇蹟的代表,伯克利大學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投資教育它有利於經濟發展。付出的投資不僅能收回投資的錢,還能獲得稅收,獲得經濟繁榮。投資教育另一個原因,可以教育優秀的學生,給他們機會,激起他們的熱情,從事有意義的職業,讓他們更好的了解世界。在伯克利大學的學生來自不同的背景,1/3的伯克利本科生來自低收入的家庭,他們的社會經濟背景很低。這在伯克利大學非常有意義—這證明了如果你聰明,願意努力工作,你就可以出人頭地。
《數據科學8》
伯克利大學的研究工作不僅對國家有益,而且對世界也有所貢獻。伯克利大學幾乎在每個領域都有研究,伯克利被認為是一所綜合性大學,它物理排名第一,化學第一,英語第一,歷史第一,工程第一等。伯克利大學有很多開放課程很受歡迎,有上百萬點擊量。在edX平臺上,有一門新的課程叫《數據科學8》,這門課是杜寧凱博士當校長期間開設的試點課,事實證明它非常火爆,伯克利大學現在有3000名本科生選修這門課,《數據科學8》不僅僅向學生介紹如何寫代碼,更教他們如何分析大數據,如何從生活的不同領域獲取數據。大數據不僅僅用於技術;也用於城市規劃;也可用於公共衛生;還用於追蹤氣候變化。任何東西通過數據分析,它幫助你通過不同的數據分析做出稍準確的決定,甚至可以預測未來。
例如,關於數據使用的案例,劍橋分析公司, Facebook公司,如果你上了edX平臺上《數據科學8》,就能理解這些算法以及這些數據的使用方式的重要意義。
什麼是全球教育
杜寧凱博士認為:全球教育意味著幾種不同的東西:
全球教育是讓學生了解全球差異。學生能真正接觸了解歷史、文化、文學。從廣義上來說,了解人們如何生活和思考,如何在這個世界上工作,如何從世界各地獲得這樣的知識。這樣我們就會意識到有人們生活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政治觀點,不同的意識形態,不同的品位,不同的消費者偏好。差異是全球對話,任何地方有相似之處就有差異之處。差異並不是有威脅性的差異,這些差異讓世界變得更有趣,
全球教育是關於全球的教育,它能幫助我們更好的觀察世界,它能幫助我們了解世界,今天世界各地發生的事件也將會塑造我們的生活,我們不一定看得到,但我們知道它會影響。比如主席的演講可能對紐約的股市市場價格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這些影響也有助於我們了解世界,而且對地緣政治的和諧很重要。對於做生意的人來說,他們必須知道不同地區的人們對購買什麼感興趣,他們需要什麼技術,他們可能有興趣參與的或者利用全球市場的優勢,因為現在所有的市場都是全球化的,它們都是相互聯繫的。
全球性的現象
氣候變化不能通過一個地方處理來解決。我們必須把它作為一個全球性的現象來處理。
疾病,現在幾乎所有的流行病都是全球性的疾病,這些疾病可能從南美或非洲開始,然後蔓延從一個大陸到另一個大陸,從一個國家到另一個國家,現在人們會旅行各地,細菌也會跟著旅行,速度和人一樣快。所以我們必須理解,幾乎我們學習的所有內容都具有全球性。
另外一方面,我們需要開發新的項目和新的課程,設計新型的學校和學院,能夠適用於全球各個國家,為每個人帶來一個更加全球化的視野。但這要求學校仔細思考決定如何開展教學工作,如何教授學生,如何看待大學學位的價值,如何指導課程。在這種情況下,你如何為先進的科學研究開展培訓,如何進行專業培訓。因為人們自己會四處流動,如果他們想幹一番事業或者他們想要在不同的國家上大學或者他為一家即將進入全球市場的公司工作,如果他們都有一些共識,理解他人,與每個人合作形成一種基礎共識。這種共識也是杜寧凱博士團隊試著如何通過各個學校的合作來實現。
跨學科的產物
杜寧凱博士在哥倫比亞大學的時候就在為推動世界各地建立全球中心而努力,在伯克利大學作期間也為推動全球中心奉獻力量。
深圳成立了一個聯合機構,清華大學和伯克利的教員共同設計課程,他們設計的課程是唯一的,不同於清華或者伯克利學校的任何一套課程,同時他們也在不斷隨著全球的變化來設計國際課程。整個機構不是簡單的x部門和y部門加在一起,這是一種聯合,跨學科的項目。實際上,很多最具創新性和重要的工作,是跨學科的產物。
關於設計課程方面舉個例子,深圳開始快速發展的領域,機器學習、自動化和人工智慧。在人工智慧提出了很多問題,發生在亞利桑那州的Uber自動駕駛汽車車禍悲劇,保險公司想弄清楚該由誰為這場車禍負責,他們想知道誰應該承擔責任,誰是潛在的罪犯,有罪的是司機嗎?是傳感器和汽車嗎?是給汽車編碼的人嗎?是公司的所有者嗎?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所以為了解決這些難題,必須要有工程師,必須要有懂交通的人,必須要有懂法律的人,還得找到倫理道德方面的專業人員。這不僅僅是哲學問題,這是一個跨學科的企業,我們必須保證教育和研究機構已經做好準備進入這個我們已經開始生活的嶄新世界。
薈同學校-Whittle Schools and the Studios
在考慮全球性教育的時候,杜寧凱博士努力在世界各地建立一個新的全球性學校,它叫「薈同學校」Whittle Schools and the Studios。
這不僅僅是建立一所國際學校,而是建立一所全球性的學校,並在世界各地的不同地方開設,每個學校獨立存在,杜寧凱博士試圖設計新的方法來教育我們年輕人。19年,薈同學校集團開設兩所新校,一所在華盛頓特區,一所在深圳。這裡匯集了思想教育資源,人才。僱傭來自世界各地的人:中國教育界的領導者,英國教育領域的領導者,美國的教育界的領導者。杜寧凱博士說:「我的一位搭檔是耶魯大學的前校長,另一位同事是英國哈羅公學學校現任校長,還有另一位同事是北京人大附中的錢校長。這些都是非常著名的,來自世界各地的名校。他們將所有寶貴的經驗,戰略思想結合在一起,並用應用於薈同學校和工作室。他們一起開設學術項目,這些項目不僅對本校的學生開放,而且對學校所在城市的所有學生開放。課程目前分英語和漢語兩種語言授課,之後會有其他的語言加入。
在華盛頓有三歲的學生參加中文沉浸式課程,他們從小就學習中文。杜寧凱教授關注多語種教學,課程有會用到中文、英文、西班牙語等授課,這也是一種全球教育的理念,我們需要保證必須會說一種以上的語言。
如何評判教育系統或者教育質量
現在有很多國際學校在世界各地,如何評判教育系統或者教育質量。例如,評估學生的進步的標準是什麼?測試的方式有哪些?評價測試、特定領域的測試、能力和智力的測試。而我們重要的評估標準是畢業生畢業後做什麼,他們上大學嗎?他們會上一所頂尖的大學,他們是否會從事對世界重要的職位?他們是否為世界帶來改變?
同時我們也不能忘了衡量學生的幸福感和滿足感。因為教育的任務之一就是為年輕人提供他們需要的資源,讓他們過上充實的生活並去實現他們的夢想,讓他們對自我有一定認識,擁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不僅擁有技能,還要讓他們擁有學習的能力。
畢業後將成為什麼樣的人
今天的社會,知識變化的如此之快,我們必須不斷學習,必須終身學習。為了更有效的做到這一點,學校必須學會如何去教授學生終身學習的技能,這不是直接的知識,如何寫代碼,如何成為商人,他們都必須擁有學習的能力。利用知識保持對職業的高水準,同時也要成為一個領導者。
杜寧凱博士說:「就像我在蘇世民學院所思考的問題之一—如何成為領導者,對於這些才華橫溢的學者來說,學校需要做的事總是局限在評估自己所做的事情,而忽略了是否真的在幫助人們做好準備過上充實的生活,是否引導他們具備終身學習的習慣或者可以成為領導者,是否可以勝任可能進入的職場或生活的角色。
什麼是全球化學校?什麼是國際化學校?
薈同學校不同於一般的國際學校,它不是簡單的引進課程,不是說英國某學校已經開發好的課程,照搬過來。事實上薈同學校正在研發一套全球課程。建立一所全球化學校,它和國際學校是不同的。國際化是指從一個地方拿走一樣東西,然後搬到另一個地方,全球化意味著創造一種既本土化又具有全球性的事情。這就是薈同學校和其他的國際學校不同的原因,這也是杜寧凱博士團隊努力的目標,薈同學校不僅在深圳開設學校,也正努力在南京和杭州開設新校,將來我們也將在中國其他地區開辦學校。
杜寧凱博士從2004年開始來北京,真正體會到中國的發展飛速。他認為比世界任何一個地方都要快。
他說:「清華大學是一所非常棒的學校。中國的大學都真誠的致力於和國外機構開展合作,共同尋找全球性的強大共識,只有這樣才能最好的建設和發展大學。所以我很高興能作為伯克利大學的校長參與到這一合作中來,很高興能夠來蘇世民學院與清華大學的教師以及來自中國和世界各地的傑出學生、學者共同合作。我也看到中國對世界的開放,不像世界其他一些國家那樣自我封閉。中國歡迎來自全世界的人,善於接納各種各樣先進的思想與提議,我期待著將來更多的中國之行與其他教育工作者一起努力,把握這個偉大國家帶來的各種機會,讓大家受益。」
饒說:
在Nick博士面前,我像是個小學生。他的睿智,對教育的深刻理解和飽滿情懷,讓我深深佩服並且受益良多。教育不僅僅是讓人獲得一項技能,找到一份工作,而是要給人獲得幸福的能力,終身學習的能力,以及關愛和造福這個世界的覺悟和能力。
——饒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