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了!
(可是跟我有啥關係,繼續搬磚···)
還記得小時候一到開學發新書的時候
第一件事就是買好看的書皮
然後暗自發誓這個學期一定要更加努力
(期末的時候······原來立Flag這事兒打小就會!)
小z今天為大家收羅來了近40年的小學語文課本
來吧~一起來感受這波兒回!憶!殺!
▼
▲1978年版第一冊封面
▲1981年版第一冊封面
▲1987年版第一冊封面
▲1989年版第一冊封面
▲1995年版第一冊封面
▲2001年版第一冊封面
▲2016年版第一冊封面
好多同學的第一學期第一課
應該是入學教育了~
班上那個愛哭鼻子的女同學,你還記得嗎?
▲1981年版第一冊《入學教育》
▲1995年版第一冊《入學教育》
▲2001年版第一冊《入學教育》
▲2016年版第一冊《入學教育》
有個小孩他叫司馬光,他聰明善良砸了缸
幾個猴子喜歡撈月亮,使盡全力卻撈不著
那些可可愛愛的故事,你們還記得多少?
▲1990年版第二冊《司馬光》
▲2001年版第二冊《司馬光》
▲2018年版第二冊《司馬光》
(竟然已經是文言文版了叻~)
▲1978年版第二冊《猴子撈月亮》
▲1990年版第三冊《猴子撈月亮》
▲2016年版一年級上冊《猴子撈月亮》
當然,還有很多令人難忘的歷史
《金色的魚鉤》、《倔強的小紅軍》
黃繼光、邱少雲······
多年後重讀才知道為什麼老師眼裡泛著淚光
▲1981年版第三冊《溫暖》- 周恩來
▲1982年版第四冊《關懷》- 周恩來
▲1981年版第三冊《朱德的扁擔》-朱德
▲1994年版第五冊 《總司令換房子》朱德
▲1996年版第十冊《給顏黎民的信》魯迅
▲1995年版第十二冊《為人民服務》
▲1996年版第八冊《狼牙山五壯士》
▲1996年版第九冊《董存瑞捨身炸碉堡》
▲1997年版第十冊《飛奪瀘定橋》
▲1997年版第十一冊《我的戰友邱少雲》
▲1998年版第六冊《雷鋒日記二則》
▲2001年版第八冊《倔強的小紅軍》
▲2002年版第六冊《黃繼光》
那些我們曾經熟讀、甚至倒背如流的課文,
現在大約已經忘得一乾二淨
只有詩詞,每每想起都還是能背上兩句
(只是作者是誰不一定想得起來了)
▲1994年版第五冊《登鸛雀樓》王之渙
▲2001年版第二冊《古詩二首》
▲2001年版第七冊《楓橋夜泊》張繼
▲2001年版第七冊《暮江吟》白居易
▲統編版一年級下冊《池上》白居易
▲2002年版二年級下冊《望廬山瀑布》
▲2005年版第九冊《遊子吟》孟郊
(看圖你還背得出來嗎?
問:「遊子身上衣」的上一句是什麼?)
「書籍的插圖,原意是在裝飾書籍,增加讀者的興趣的,但那力量,能補助文字之所不及。」教材插圖作為教材的重要助讀系統,是教材的第二語言。
不同時代的教材插圖被賦予了那個時代的鮮明特色。讓我們在欣賞每一幅插圖的同時,去品味其中的中國風、時代感、藝術美、兒童味,去找尋那一段專屬回憶……
但長大後才知道
原來我們被語文課本騙了好多年:
寫憫農的李紳自己卻鋪張浪費
▼
原來李紳生活在盛唐時代,盛行奢靡之風,為官後更是染上了鋪張浪費,壓榨百姓的惡習。李紳有一個怪癖——吃雞舌頭,每頓飯都要吃,一頓不吃就茶飯不思。所以李紳為了吃掉雞舌,讓廚子一頓就殺三百隻雞,來滿足自己舌尖上的欲望。他知道百姓勞苦,卻還大肆鋪張浪費。更甚者,他還學起了當貪官汙吏,貪得無厭收刮民脂民膏,讓百姓憤怒不已,唾罵不已。據說死後還被刨了墳==
鑿壁偷光的匡衡其實成績並不好
長大為官後還成了貪汙犯···
▼
漢元帝時,匡衡官至丞相,位列百官之首,又被封為樂安侯,食封地三十一萬畝。正是這次封侯,匡衡徹底迷失了自己,在丈量分封的土地時,匡衡利用職務之便,多圈了三萬畝,他還對屬下的提醒置之不理。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7冊第20課原文
《長城磚》:
「一位太空人神採飛揚地說,『我在宇宙飛船上,從天外觀察我們的星球,用肉眼只能辨認出兩個工程:一個是荷蘭的圍海大堤,另一個就是中國的萬裡長城!'」
事實上,在月球上看到的長城,就相當於在2688米外看一根頭髮絲一樣。最後還是楊利偉自己親口說,地球的確很漂亮,但是並不能看到長城。
華盛頓沒砍過他家門口的櫻桃樹
他住的地方根本就無法種植櫻桃樹
▼
▲這個歷史悠久的課文,中國據說早在民國時期就有了
根據歷史學者的追查,華盛頓死後一個教會牧師Mason Weems寫了一本華盛頓傳,在第5版裡為了讓華盛頓更偉大光明,用了創造力編成了這故事。
貝多芬沒在一個美麗的月夜為盲人女孩彈過月光曲
「月光」這個名字也是後人取的
實際上這首曲子是貝多芬用來追求自己學生的
▼
富蘭克林在風雨交加的夜晚
用一隻風箏打破雷電不是「上帝的怒火」
而是普通的放電現象
▼
如今看來,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在雷電天氣下放風箏,那不是找si嗎?
愛因斯坦小時候數學考試只考了1分的故事
這個倒是真的,但···
▼
根據愛因斯坦檔案館的資料,當年他讀書時,算數和代數的確只考了1分,但按照當時的瑞士分數系統:1分是滿分,4分是及格,6分是最差。所以你懂了嗎?
看完之後,有沒有覺得自己被騙了好多年
書本給我們知識
更多的知識則給我們敢於質疑的精神
但,編造的故事遲早會被拆穿
最後,小z想說
語文課本不僅騙了我們,還要我們背誦全文啊!
/文末討論/
你還知道哪些課本上欺騙過我們的課文或知識?
留言告訴小z吧~
歡迎下方留言告訴小z呀~微信公眾號:Z字美學指南
和我一起找尋生命中那些跟美有關的故事